第4徐揚之亂(上)


    徐揚之亂(上)


    ps:上午有點事,抱歉啦


    ====


    且說,劉曄出渤海,乘海船,有驚無險的抵達青州。


    劉曄是東萊郡黃縣地界登岸的。


    因東萊郡黃縣是太史慈的老家,劉曄登岸之後,遂直奔黃縣來尋太史慈。


    可惜,劉曄沒有趕上好時辰,太史慈此時並不在家。再詢問太史慈具體去向,太史慈母親答曰:“我兒遠在都昌,為孔北海{孔融}做事。”


    原來,平年間,太史慈貿然插足東萊太守與青州刺史之間紛爭,深為當時的青州刺史張琰嫉恨。太史慈為躲避災禍,不得不渡海逃亡遼東,直至焦和繼任張琰為青州刺史,太史慈才敢返回東萊老家。未幾,焦和因處事不妥,引青州黃巾大暴*,乃至孔融被黃巾賊管亥兵圍都昌縣城。太史慈為感謝孔融對他本家老母的傾心照顧,遂主動赴難都昌,為之請來劉備援軍。自此之後,太史慈便在孔融手下做事。


    劉曄此時來黃縣尋太史慈,自然是緣木求魚。


    尋太史慈無果,劉曄又向南行,來東牟縣尋劉繇。可惜,劉曄再一次碰壁——劉繇竟然已經離家多年,並不在青州。再詢問劉繇具體所在,其家人也語焉不詳:“或在徐州,或在揚州。具體所在,我也不知。”


    尋太史慈,太史慈不見;尋劉繇,劉繇不見。劉曄鬱悶異常:“兵馬亂世,尋人不易也不知,天子從哪裏知曉這兩人姓名哎,揚州之事,刻不容緩……奈何一時卻尋不到太史慈、劉繇難道,上蒼不欲令我劉曄成事乎?”


    劉曄正懊惱間,得到劉曄登6青州消息的孔融,突然令遣親隨快馬來請:“天使既然東來,何不前去北海一敘?”


    卻是,劉曄訪問太史慈時,其行蹤為太史慈鄉人上報給孔融。


    劉曄猶豫許久,後又覺得孔融心意可趁,遂應諾,換乘快馬,連夜趕至北海。


    北海郡,膠東縣城。


    孔融設宴歡迎劉曄,並為之殷情引薦:“此為青州刺史田楷,此為平原相劉備,此為……皆是我漢室股肱之臣。”


    自袁紹奪取黃河下遊之後,本屬於公孫瓚名下的田楷、劉備,登時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為求自保,田楷、孔融、劉備已經結成一個鬆散聯盟——田楷、劉備阻攔袁譚之兵,孔融打理北海郡內務、政權。


    公孫瓚破敗,且遠隔大海,可忽視之;袁紹兵甲雖盛,但卻被關西漢兵在冀連續擊潰,本屬於公孫瓚陣營的田楷、劉備,此時不免有意聯盟劉杲,合力對抗袁紹近敵。尤其是劉備,更是熱情的招呼劉曄:“我是劉備劉玄德,出於前朝山靖王一脈。長安天子尚在邯鄲時,曾替我梳理過族脈之屬,說我與他同輩。”


    劉曄一愣,繼而笑道:“卻是巧了我出於阜陵質王一脈,若遵循宗室記錄,卻是小你一輩,當喊你一聲叔。(.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山靖王是西漢漢高祖劉邦一脈;阜陵質王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一脈。劉氏血脈枝屬,誰近誰遠,自然一目了然。


    因是,聞聽劉曄提及阜陵王,劉備亦是一愣,繼而尷尬起來:“不敢,不敢。”


    劉曄出使山東,是辦事不是四處結仇。故,劉曄非但沒有嘲諷劉備念叨幾百年前的王公出身,反而主動借此打開話題,努力影響劉備的政治傾向:“袁術、袁紹兩賊,先焚燒雒陽兩宮,又騷亂山東,一心欲滅絕我劉氏江山。漢氏之難,亦我劉氏之難也我輩劉氏裔脈,當以助朝廷誅殺不順為己誌。”


    一席話說的劉備心花怒放:“子揚{劉曄},你放心。我劉備與袁紹必不共存於世。我已與袁紹打了兩年仗,將來我還要打兩年,直至關西天子禦駕巡守青州”


    與劉備閑談一會後,劉曄又找孔融細談:“此次東來,還須借調國相麾下一人。”


    孔融笑道:“我已知之,可是太史慈小友?我早遣人請他來見天使,計算時辰,他如今應在路上。我卻是疑惑,長安天子欲征辟太史慈小友為何職?”


    劉曄也不隱瞞:“安東將軍,並與我共同輔助揚州刺史劉繇,前去接收江淮,抵禦袁術南侵。”


    孔融一怔,繼而歎道:“以後就是你們少年的時代啦長安天子二十歲而有偌大功業,郭嘉二十歲而鏖兵冀北;你二十歲巡兵山東數州……長安天子真是大手筆啊單是這份用人的魄力……不服不行天生光武於亂世天生光武於亂世啊”


    感慨許久之後,孔融又猶豫道:“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曄謙卑說道:“國相有話盡管說,小子在一旁聆聽著。”


    孔融放低聲音,小聲說道:“背地說人壞話,不是君子所為。不過,我還是要長舌多嘴,提醒你一句:太史慈有智有謀有勇,但是有義無忠揚州遠離關西,形勢複雜,今日降、明日叛的盜賊,不知多少。太史慈此人,可用其才,可用其義,萬萬不可信其忠,不然待你後悔時,晚矣”


    孔融之所以如此評價太史慈,不是沒有原因。


    昔日,太史慈因插手青州刺史與東萊太守之爭時,頗不擇手段。其先用慷慨大義勸說青州刺史的信使與之共逃亡,自己卻非但不履行誓言,反而將青州刺史的信使當傻子玩弄,轉身賣掉。太史慈因完成東萊太守囑托而成名,但是其玩弄人心手段,卻給人留下極其不好的印象:春秋漢世,用人先取其忠、其信,而後方選其能、其才。太史慈雖然能辦事、會辦事,但是踐踏忠、信之道,漢世名士怎會滿意他?


    之所以許邵看低太史慈,孔融不曾大用其人,皆是因此:不信其忠,不信其誓言,懼其迫於形勢而降他人也。


    劉曄也不知有沒有聽進孔融的勸說,敷衍說道:“謝過國相指點。不過,太史慈一則恭孝其老母,二則救難其長君,卻可不用擔心其大義。至於其忠……如今兩袁破滅之勢已定,以太史慈之才智,他決計不會投降亂賊,我也不會給他投降其他亂賊的機會。”


    點到即止,孔融也不勉強,很快轉換話題:“長安天子興道教,州設法師,郡設律師,縣設真人,山東諸州郡對此多有非議,以為其將攪渾郡國體係,紊亂天下人心。我亦懼太平道之禍再起於關,子揚可否與我詳細介紹一番道教本末?”


    劉曄沉吟片刻道:“國相過濾。嗯,國相可知關西士子如何評價道教?八個字:道即是儒,儒即是道。”


    孔融皺起眉頭:“哦怎麽講?”


    劉曄道:“關西士子公論:儒,士大夫之學問;道,小民百姓之學問。所謂道教,便是糅合儒學精義,以通俗語言,教化一方百姓。簡而言之,道教宗旨,唯在勸善止惡、移風易俗、傳播明。此次東來,劉天師與我通行。國相若是有意探討道教學問,可請劉天師來見。”


    孔融驚喜道:“道教體製,州設法師,數州則設一天師巡視。子揚東來,竟有天師隨行,長安天子可謂用心至極也劉天師何在?怎不見他身影?”


    劉曄歉意答道:“天子創建道教時,強調“親民”兩字。莫說真人、道士,便是主教、天師,也得常行百姓之間。想來,劉天師此時正向城內百姓介紹道教原貌,盡量消除山東百姓對它的誤解。”


    ==


    劉晨,字雄鳴,京兆尹藍田縣人。


    劉晨本以采藥為生,爬山涉水,雲裏來霧裏去,頗有神仙風範。藍田本縣許多人,更是直接說他修道有成,能夠興雲吐霧——劉晨從未說過他是神仙,但是周圍的人,卻無一不把他當成神仙來看。李榷、郭汜叛亂時,無數人前去投奔他保命,因此令他在亂世拉起一批人馬。不過,這人頗有些才華、眼光,待劉杲登基稱帝之後,他主動率人下山,恭賀新帝兆基。再後來,劉杲創建道教時,劉晨也因他的神仙威能和宗教才華,順利晉職為天師。


    此次劉曄東來,劉晨亦奉道教十二主教之令,準備在揚州大地傳播道教,統一百姓信仰。


    不得不說,劉杲吸納後世大宗教精華,以儒學為根基,糅合而成的道教教義,遠本時代無數層次。道教各種蠱惑人心的教義,皆連串成圈,自成體係。


    孔融與劉晨交流後,瞬間消除其對道教無數誤解,從而在心完全接受關西政權。不過,當劉曄向孔融借兵南下時,孔融卻憂懼袁紹揮軍報複,推辭道:“我非是統軍之才,麾下亦沒甚兵馬。若是子揚欲招人共去揚州,或可向劉備、田楷借些兵,或可自行在青州招募青壯。”


    劉曄遂又轉向劉備借兵。劉備倒是稍微大方些:“我帳下共有一千步卒、三百烏桓騎兵。三百烏桓騎兵,原屬公孫瓚,喜冷厭熱,恐怕不願去南方。至於一千步卒,子揚想帶走幾人,便可帶走幾人。”


    總共才一千人,劉曄也不好意思再抽調,遂令太史慈就地招募三百青壯,乘船前來徐州。


    劉曄向青州借兵,求的,其實不是兵而是名——服膺關西政權之名。至於,借兵三百,還是借兵五百,性質都是一樣,皆不能於揚州大勢有所助益。


    駐足青州時,孔融替劉曄打探來消息,說是劉繇如今在徐州下邳郡淮河一帶。且,劉曄東來之前,劉杲曾經囑咐過他,說陶謙有百分之七十可能恭順長安,若有可能,可依借徐州成事。於是,劉曄離開青州後,遂在徐州東海郡朐縣登6,前來拜訪陶謙。


    恰逢陶謙為王朗、陳登、趙昱說動,將欲舉旗策應關西政權,劉曄頓時大感驚喜——若有徐州支持,招撫揚州一事,無疑容易許多。


    劉曄東來時,劉杲曾有指示,類如陶謙此類軍閥,若是能立即遙遙呼應長安,共抗袁術、袁紹以及其他聲討關西政權的軍閥,劉曄皆可立即加封其將軍、校尉稱號——雄霸數郡之地,加封某某大將軍稱號;雄霸一郡之地,加封將軍稱號;統領數百人的山賊之流,可加封校尉稱號。


    招撫之號,最低也是校尉。當然,這些招撫來的校尉、將軍,其權力,卻是與關西軍製體係內的真正將軍、真正校尉相差十萬八千裏。關西軍製裏,校尉,可是能率萬名精銳士卒的高級軍官呢。


    閑話暫且不提。


    且說,劉曄當場宣讀詔書,肯定陶謙徐州牧一職,並加封陶謙安淮大將軍之後,正要與陶謙商量細節,陳登一位家仆突然慌裏慌張跑來。


    家仆才小聲嘀咕幾句,陳登臉色已大變:“不好袁術已經攻陷九江。我族叔畏懼袁術兵威,已經率軍撤向下邳郡。”


    原來,廬江太守周昂,畢竟才能有限,昔日他鬥不過孫堅,今日他亦沒能鬥過袁術。


    未等周昂之弟周喁數千援軍奔至九江,袁術便已率軍攻破陰陵城牆,當眾斬殺周昂。攻據陰陵之後,袁術兵無暇休息,又立刻沿淮河向西,直取西曲陽、壽春。或許是袁術正處於憤怒之,其每敗一軍,便大肆殺俘殺降,惡名遠傳,煞氣縱橫於江淮。連名義上投依袁紹的揚州刺史陳禕,袁術都不多問一句,立時斬殺。


    周昂死


    陳禕死


    與此同時,汝南郡袁氏大本營,又及時供給袁術無數糧草、軍械、青州兵卒,令袁術的勢力,逐漸覆蓋九江郡北部。


    一看情勢不妙,害怕被袁術直接斬殺的陳瑀,連夜棄城,沿著淮河逃向徐州下邳郡。


    原本準備支援二哥周昂的周喁,亦驚的就地解散數千兵卒,灰溜溜的逃向會稽老家,連與袁術交戰的勇氣都沒有。


    周昂死;周喁逃;袁遺死;陳禕死;陳瑀死。袁術用滴血的刺刀,為激烈的揚州刺史之爭,暫時劃上一個鮮血淋漓的點號。


    聞聽陳登言袁術已破廬江,不僅陶謙、趙昱、王朗大驚,劉曄亦是猛的站起:“周昂怎會敗亡如此之快周昂之弟周喁何在?周昂之兄丹陽太守周昕,可曾向九江派去援兵?廬江太守6康又是什麽態度?”


    陳登族那位家仆,木愣愣的搖搖頭——他哪裏知道這些細節,就算知道,他也記不住啊。


    唯獨陳登尷尬道:“族叔繼任揚州刺史後,第一步就是扼守曆陽等城,攔住丹陽太守周昕南下的道路。周昕根本不可能渡江出兵援助他二弟廬江太少周昂。”


    劉曄卻眼光陡的一亮:“曆陽?陳公瑋{陳瑀}在曆陽屯還有戍軍那麽,一切都還來得及元龍,還麻煩你遠走下邳一趟,勸說你族叔南下阜陵、曆陽,在九江郡南線組織防線。陶徐州{陶謙}還請你分給太史將軍{太史慈}三四千步騎,使他及時援兵曆陽。我則先去尋劉揚州{劉繇},然後與你們匯合於阜陵。”


    “另外,長安天子之意,是改遷陳公瑋為九江太守。至於,廬江太守6康,丹陽太守周昕,皆擁有重兵,恐怕不會乖乖交出兵權。不過好在,兩人皆與袁術為不和,或可因之羈縻兩人;豫章太守,天子另有設置,暫且不論。如是,僅有吳郡、會稽郡兩郡太守,需調更換為忠義之臣。陶徐州可有合適人選推薦?”


    陶謙道:“會稽太守本是南陽郡人郭異,傾向於袁術。不過,郭異前月病而死,我有意舉薦景興{王朗}代他為會稽太守。至於吳郡,則稍有麻煩。本任吳郡太守乃是丹陽人許貢,不過吳郡內有嚴白虎等山賊水盜,外有孫策、孫齎等袁術虎倀,卻是壓根輪不到許貢掌勢吳郡。許貢空有吳郡太守之名,卻了無半點實權。又,我與許貢有過數麵之緣,他給我的印象,不是奸邪之輩。若是子揚以天子詔書來宣,許貢必將為天子奔走。可惜,縱得許貢忠心,我們也難以控製吳郡要地”


    “孫策、孫齎?兩人果然有賊心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孫齎麾下,盡是一幫跟隨孫堅苦戰多年的老將,彼若危害,勝於嚴白虎之類山賊海盜一萬倍。無怪天子擔憂兩人在江左坐大。”劉曄暗歎一聲。


    陶謙想了想,又向趙昱說道:“劉子揚替天子巡守揚州,相逆袁術,免不得軍陣對壘。軍陣未起,糧草先備。我欲舉薦你為廣陵太守,配合劉子揚攻伐袁術。還請元達你務必不要推辭”


    趙昱猶豫許久,才答道:“謹遵州牧之令。”


    而後,劉曄和陶謙合名簽下,舉薦王朗為揚州會稽郡太守,趙昱為徐州廣陵郡太守,陳瑀為揚州九江郡太守的書,並令人飛馬遞向長安昆明池、尚書台、書省,請示允可。


    就這般,冀北戰局還在僵持時,劉曄卻已在徐州、揚州拉起數千數萬盟軍部隊,與袁術對攻起來。


    逃過諸侯討董紛亂,逃過兩袁對峙的揚州,終於迎來戰火的摧殘


    亂世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東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戍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戍己並收藏大漢東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