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6真定鏖戰:驚蟄未至,春雷先響


    第4o6真定鏖戰:驚蟄未至,春雷先響


    東征冀州一戰前期,郭嘉奇兵突擊,打袁紹一個出其不意,得以快吞下山郡以及半個常山郡,將關西漢軍映襯的無比強大。


    奈何,這時空的青龍二年,也即是曆史上的初平三年,西元9年,偏偏是一個怪異的年份。這一年之內,最流行的是以弱勝強,以少擊多。凡是大戰,必定是劣勢一方勝利。似,強大的孫堅跌倒在這一年,卻站起來個劉表;強大的公孫瓚跌倒在這一年,卻站起來個袁紹;強大的劉岱跌倒在這一年,站起來個曹操。


    也不知是巧合,還是這一年真被神靈詛咒,關西漢軍也悲催的成為,繼孫堅、公孫瓚、劉岱之後,被命運玩弄的第四方軍閥勢力。


    前有關饑困,有西山賊田壯、劉彌叛亂,後有真定鏖戰,關西漢軍一路行來,步伐蹣跚。尤其是這座先後由張頜、沮授主持防禦的真定城,仿若一根擎天柱那般,牢牢插在滹沱河上遊,令數萬關西漢軍步騎,一時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卻說,今年十月旬,因荀攸而臨時召開的散騎常侍會議上,類如荀彧、賈詡等人,皆反對郭嘉倉猝東征冀州。唯因戰爭已起,不是眾散騎常侍單方麵想停止就能停止,他們才未建議劉杲,立即強行勒令郭嘉收兵。所以,郭嘉這邊才剛剛安排好各類攻略冀州部署,劉杲與七位散騎常侍商議結果的詔書,已經被長安侍者快馬加鞭傳至軍營。


    周旋長安數月之後,郭嘉早已曉得:長安朝臣,尤其是賈詡、荀彧、荀攸、華歆等人,皆是主張“隻打必勝之戰”的保守派,他們看重眼前的關西四州一宣慰府,不願冒險與關東諸侯無所謂作戰。在他們看來,劉杲坐擁關西,手控強軍,腳踩險關要地,將來必定能仿效秦嬴政、前漢劉邦、後漢劉秀,再度一統國。


    當然,郭嘉也看好劉杲的將來,也認定劉杲是當代複興漢室的光武皇帝。


    若有能一統國者,必是長安聖天子。郭嘉心這個念頭,從來沒有改變過。


    既然如此,郭嘉為甚要不惜蒙騙眾位散騎常侍,也要力主急伐袁紹呢?


    原因是時間


    誠然,效力劉杲帳下的眾謀士,皆認為劉杲將來肯定能一統國。但是,時間呢?劉杲要花費多少年南征北戰,才能一統**?


    秦國兼並六國時間,若從滅韓起,計算至滅齊,為十年。


    劉邦一匡九州時間,若從分封漢起,計算至剿殺項羽,為五年。不過,因劉邦時代,郡國不分,成事多賴諸侯聯盟,帝國集權薄弱,似燕國餘孽衛氏朝鮮,河朔匈奴內侵,南方兩越乖2,劉邦皆無能為力,幸好六十餘年後,漢室出來個孝武皇帝劉徹,大漢帝國才真正昂挺立於世間。


    劉秀光複漢世時間,若從其割據河北,計算至掃平關東,為五年。不過,此後劉秀平定蜀公孫述又足足花費六年時間,至於漢軍重新降臨西域,更是許多年後事情。


    不同統一方式,所需的時間亦不同。


    山東州郡雖然諸侯無數,但皆不是齊、楚、燕、趙、魏、韓,那樣傳世數百年的戰國六雄,故不能學秦嬴政;山東州郡雖然諸侯無數,但是彼此齷齪頗多,沒有一個類如項羽那般凝聚人心的霸王之才,故不能學劉邦。不學秦嬴政,不學漢劉邦,則當學光武皇帝劉秀。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一統天下的?


    建武元年六月,劉秀在常山郡高邑縣南的千秋亭,登基稱帝。


    建武元年八月,劉秀破擊更始帝,入駐洛陽。


    建武二年初,劉秀光複豫西數郡,並誅殺河北、豫西各路不歸順的賊寇,時,幽州不靖,彭寵自立為燕王。


    建武三年初,劉秀破降赤眉賊,光複長安;七月,絞殺劉永,光複豫東數郡。


    建武四年,東南西北,四處戰火焚燒。


    建武五年初,彭寵死,幽州光複;十月,張布降,青州光複。


    建武六年初,擒董憲,徐州光複,自此之後,山東諸州郡再無叛賊。


    郭嘉以為,並州早已經營多年,此時無須鎮撫並州內部叛賊;且,劉杲去年投機長安,因迎娶董卓孫女董白,兵不血刃招降涼州十將,其功效,十倍甚於昔日光武皇帝劉秀招降赤眉賊。因此,劉杲的青龍三年,顯然就該是劉秀的建武四年、建武五年


    明年是建武四年,還是建武五年,關鍵在於袁紹


    如若他郭嘉,今年年尾或者明年初,能夠快剿殺袁紹,明年肯定建武五年,後年則肯定是建武六年:簡而言之,劉杲一統天下的時間,就在後年


    這就是郭嘉心考慮。


    荀彧昔日獻策,說三年不外戰,穩紮穩打,漸進兼並山東諸侯;郭嘉的態度,卻是劉杲應當快刀斬亂麻,瞬間斷絕其他諸侯稱王稱霸的心思,從而快統一全國。


    元年稱帝,二年撫慰人心,三年破擊各路軍閥,四年一統天下。每每想起心這個期盼,郭嘉就激動的抖——這才是聖天子所為,這才是誌士仁人所為


    正是胸懷如此理想,郭嘉才在華歆等散騎常侍麵前遮掩本心;他才主動犯險,孤身前來井陘擒獲麴義;他才不懼劉杲可能的怒火,偷偷巧布圈套,令劉杲提前答應出兵冀州。


    “如若能夠快覆滅袁紹,早一日還天下太平,那麽這一切都值得”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郭嘉感覺自己有些承受不住來自長安朝廷的壓力時,他皆握緊拳頭,默默鼓勵著自己。士為知己者死,天子既然將他驟然提拔至高位,他就必須做出一番與之適配的功業。


    荀彧、賈詡、荀攸為甚不讚同郭嘉急伐冀州之策?他們不是不想劉杲早一日君臨山東,而是怕郭嘉此次軍事冒險得不償失。


    想說服荀彧、賈詡等人更改心意,郭嘉必先向他們證明:冀州百分之百可伐,袁紹百分之百可滅一旦看到袁紹有必敗姿態,能夠確認此次東征冀州是必勝之戰,荀攸、荀彧、賈詡等眾散騎常侍將會即時更改立場,轉而支持郭嘉的此次軍事冒險。正是基於這些因素,郭嘉才決定,先打仗,再說話。


    可惜,自出井陘以來,關西漢軍諸軍事行動,進展並不順利。


    譬如,橫插在滹沱河上遊的真定城,關西漢軍苦攻數十天,卻依舊還未拿下。當然,真定城能夠如此安穩不失,也是因為郭嘉圍點打援之策,致使兵圍真定之戰後期,關西漢軍的攻略重心並不在攻城。不過,郭嘉昔日之所以更改強攻真定城的既定策略,何嚐不是提前斷定,真定城短時間內難以攻下?


    不過,麵對冀州窘困時局,郭嘉並沒有灰心喪氣。


    年初大破公孫瓚,如今割據冀州,脅從青州、兗州的袁紹,又怎會手無縛雞之力,任憑關西漢軍宰殺之輩?若是袁紹勢力可以輕易殲滅,類如荀攸、賈詡之輩,又何至於選擇保守作戰郭嘉決定東征冀州之時,早已經有撞釘子的準備。


    真定城久攻不下,雖在郭嘉意料之外,卻仍未逃脫郭嘉攻略冀州的整體布局期望。


    一句話,若是未有一舉攻滅袁紹的把握,郭嘉怎會力主率軍出征冀州?


    ====


    盡管漢軍也有擊潰沮授三萬援兵等等戰績,但因真定城久攻不下,這份戰績卻無疑黯淡許多。


    前線軍事進展不順利,令長安保守派勢力的聲音瞬間高漲。異心之人撇嘴冷哼:“也該你劉杲撞鐵板啦”;淺薄之人自鳴得意:“看,我沒說錯吧現在根本不是進攻袁紹的時候。”;厚重之人蹙眉憂心:“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倘若郭嘉無功而還,我明年再攻袁紹時,就要難上十倍啊。”


    就在長安被一片保守派聲音包圍之時,郭嘉親手書寫的“急伐袁紹折”,傳遞至昆明池太極殿。


    郭嘉在奏折上說:“人欲成事,必先成勢。”


    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郭嘉不僅是勸諫劉杲斬除袁紹根基,令其不得成勢;更是勸諫劉杲及時東征冀州,成就即將一統天下之勢


    太極殿,禦書房內。


    絕頂謀士過招,拚的是大勢,算的是明謀,彼此之間毫無秘密可言。因此,經過帳下眾謀士仔細剖析之後,郭嘉的真實心思,此時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擺在劉杲麵前。


    元年稱帝,二年撫慰人心,三年破擊各路軍閥,四年一統天下。關西漢軍一湧而出,如同急風暴雨一般,快平定天下


    不得不說,郭嘉的這種態度,對劉杲觸動很大。


    回憶起真實曆史,曹操自悖2袁紹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穩紮穩紮,逐步消滅各方軍閥。若從曹操擊敗呂布,迎漢獻帝遷都起,計算至赤壁之戰,曹操足足用了十三年,才勉強控製河北、河南地。曹操是穩紮穩打了,但是在此期間,他的敵人,尤其是江左孫權,也悄然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


    “或許,當曹操決定緩緩兼並各路軍閥時,他就已失去徹底統一天下的運道自古以來,安穩的大一統王朝,似兩漢,似隋唐、似明清、似毛太祖,哪一個爭霸天下之時,不是猶如疾風驟雨,鐵拳瞬間鎮壓不服?緩則生變是啊,三國曆史上妄自有那麽多英雄傳說故事,可他們終究沒有形成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我既然已經擁有一統萬裏江山的實力,怎麽能允許他們在割據軍閥道路上,越行越遠”劉杲的一顆心,陡然偏向郭嘉。


    劉杲此時終於明白,數十天前,他為甚輕易允許郭嘉出征冀州——那是因為,早在他穿越至這時空的那一天,他心裝的就是整個天下啊


    心懷天下萬裏江山者,又豈會留戀區區四州一宣慰


    自古一統萬裏河山者,爭霸之戰從來都是疾風驟雨,瞬間誅除不順。


    與其明年再攻袁紹,不如此時就開準備決戰


    當然,劉杲並沒有因激動而喪失平素冷靜情緒。


    劉杲明白,自己此時需要的不是戰爭,而是勝利。界橋之戰;襄陽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慘痛的曆史記憶,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劉杲:千萬不要大意,千萬不要小瞧天下各路英雄。


    眾散騎常侍不曉得郭嘉的具體才幹,不信這個年輕人能夠創造奇跡,所以才有荀攸堅決反對郭嘉東征之事。眾散騎常侍乃至眾長安朝臣不信任郭嘉,劉杲卻因為曆史典籍記載,選擇稍稍信任郭嘉,願意給郭嘉一個展現自己實力的機會。


    從本質上來說,是否讚同征伐冀州,無關對錯。


    郭嘉的思路沒錯,眾散騎思路也沒錯。


    那,誰錯?


    誰失敗誰錯


    郭嘉若勝袁紹,眾散騎就是頑固的保守古董;郭嘉若敗於袁紹,郭嘉就是白臉莽撞的庸將。


    因此,決定繼續支持郭嘉東征冀州之策後,劉杲暗傳給郭嘉一封密信,令其設法打幾場好看的戰役,以便他說服眾散騎常侍支持郭嘉用兵冀州。


    是的,是說服,而不是命令。


    自後世穿越而來的劉杲,雖然不至於高呼“石油民主”“天賦人權”,提前西方化國;但是,他卻始終不看好君主世代相傳的**製度。有鑒於此,劉杲集權力同時,卻也向書省逐漸下放權力,有意令書省形成一個小型的精英央議會雛形。為培養書省自行思考的能力,劉杲又盡量注意行事方式,不在書省推行**強權。


    集權止於長安,**止於書省,這就是劉杲的治國之術。


    倘若斷定郭嘉能夠順利破擊袁紹,劉杲當然會毫不猶豫的支持郭嘉。


    可惜,劉杲雖對郭嘉有信心,卻也不敢百分之百相信郭嘉能夠完美破擊袁紹——畢竟,真實曆史上,郭嘉足足為曹操謀劃七八年,才勉強兼並袁紹勢力,劉杲又怎敢百分之百相信,這時空,郭嘉能夠一年剿殺袁紹?


    倘若自己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麽就將最終選擇權力下放給書省。


    無論如何,總歸“一人計短,眾人計長”不是?


    若是將最終決定權交給書省,即便是郭嘉東征冀州失敗,眾位散騎常侍也能敗而不潰,潰而不散,及時調整策略。


    =====


    限製於時代,郭嘉並不能理解劉杲構建書省的苦心。在郭嘉眼,書省嘛,就是個類似尚書台的存在,用來輔助天子處理政事,剿殺各路軍閥。


    因此,覺察到劉杲依舊讚同他東征冀州之策,郭嘉頓時大喜過望,自以為長安朝廷以後將全心全意支持他東征冀州。


    “打幾場好看的戰役……嗯,怎麽打呢?袁紹似乎已經放棄真定城,再也不派遣援軍來戰。圍點打援之策,怕是也要無疾而終若想另有斬獲,怕是還須再開辟一個戰場”郭嘉凝視軍事地圖半日後,右手食指點在冀州安平郡,冷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奔襲安平郡一次,順便警告一下公孫瓚,令他別想火取栗。”


    於是,因劉杲新傳來的旨意,郭嘉果斷另遣一隻步騎奔襲安平郡,開辟冀州第二戰場。


    然而,就當郭嘉著手開辟冀州第二戰場時,早在長安城內醞釀許久的暗流,終於露出水麵。


    初,聞訊郭嘉倉猝東征,荀攸立即請見昆明池,甚至一度激動的大罵郭嘉是個奸佞小人。此後,因荀彧、賈詡等人言“構勢已成,雖欲退兵而不可得”,荀攸遂無奈的接受現實,隻能嘟嘟囔囔的責備郭嘉欲借國家之力,成就個人之名。


    有道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荀攸對郭嘉的不滿,在有心人的刻意努力下,悄悄在長安朝臣裏傳開。繼而,又有人似假似真的編造一個流言:“郭嘉不請詔書兵符,不問尚書台允否,便自主出兵征討冀州。郭嘉,似有叛主自立之心。”


    郭嘉不過驟然上台,即便是有心悖2反叛,亦是有心無力,長安朝臣聽到這個流言,最多也隻是搖頭無語,感慨造謠者的腦殘程度。然而,眾人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謠言竟然還有後續:“若是郭嘉一人反叛,他怎麽無視長安軍令,獨自出兵?郭嘉是外係,真正的主謀乃是不甘心久居人下的華歆、左政以及董卓餘孽涼州十將以及徐榮”


    至此,謠言陡然猛烈八卦起來。


    有說華歆與郭嘉暗結盟者;有說涼州兵將不滿劉杲,又將反叛者;有說左政不甘心被貶邊疆者……等等,不一而足。


    初次聽聞外界謠言之後,荀攸已經作出反應,及時提高警惕性。先,荀攸將書房周圍的家仆小廝盡數更換一遍,隨後書房內的一些留存機密奏折、書,全被荀攸燒毀,這是防備有人在他身邊安插間諜。


    不過,這些行為傳遞至外界後,卻又憑空衍生出一個新的流言:“荀彧昔日棄冀奔並,是袁紹一手策劃的苦肉計荀攸、荀彧,是袁紹打入關西的暗子不信?荀攸前些天已經在焚燒證據了”


    一時之間,平靜一年多的長安,再次激蕩起洶湧暗流……


    一如董卓挾持長安、雒陽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東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戍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戍己並收藏大漢東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