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槍擊孫堅無功,徐榮卻偏偏大敗孫娶,這不是活生生打臉涼州係麽?
自從徐榮大敗孫堅以來,涼州係各方軍將,結成一體,紛紛以瑣碎小事構陷徐榮,欲令董卓疑心徐榮。
在這種局勢下,徐榮無奈選擇退步,主動向董卓舉薦胡輸:“胡輸至魯陽時,孫堅散兵在外。孫堅絕非庸將,之所以散兵在外,或另有計策,欲引誘胡輸進擊。軍陣,國家大事,寧肯無功,不能有過。胡槍見孫堅詐計,選擇撤退,雖沮相國董卓計劃,然卻能護軍不損。當年征伐西羌時,漢兵七出,七將皆敗,唯有相國雖不能勝韓遂叛羌,卻能護軍而還。今日胡鋒之事,亦是遵循國相平素強調。
“今群賊聚於雛陽之側,欲圖大不逆之事,卻正是相國急需用人時。胡玲,關西名將也,豈可因一次失利,便棄之不用。且,自伊闕關、輾轅關至成皋、榮陽,戰線曲折雍長,以吾一人之力,恐難以防護。若是稍有不慎,令群賊詐計寇睢陽,卻是有損國相威名。是以,還請國相重新啟用胡聆。”
董卓如今一方麵改編關西十餘萬步騎,一方麵還要防護旗陽八關、維陽至長安通道、河東郡等地,人手乏缺嚴重。前些日錄奪胡槍所有兵權,也是董卓因胡輸浪費他謀劃多日的心血,暴跳如雷下,董卓才草率作出的決斷。冷靜下來的董卓早已後悔,心中早已準備即將再用胡槍。
大兵當前,董卓怎會草率棄將?
涼州係構陷徐榮,董卓早有耳聞,心中正不知如何處理。眼下見徐榮注重大局,不以私人恩怨廢公事,董卓頓時大喜過望,欲好生栽培徐榮一番。
趁此機會,董卓召喚來胡槍。先是狠狠責備胡輸一番,而後董卓又向胡槍道:“之所以今日又令你統兵,全賴徐榮一人擔保。[.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你為我涼州軍軍中老人,熟知人事關係,也當知,現在涼州不少軍將嫉妒徐榮之功,屢次欲使陰謀構陷他。徐榮不因此惱怒,反而考慮大局,勸我起用你,可謂心胸甚為寬廣
“常言道,人敬我一尺,我須還人一丈。你回去後,與那些構陷徐榮的混貨。仔細溝通一番,令他們切莫再搞些陰謀詭計,壞我大將之材。”
“徐榮接連破敵,卻不曾因之傲慢,今日更是不計小人構陷,勸我再次啟用你。幽地人能有如此心胸,我涼州兒郎,難道已經不能容人?。
因董卓從中斡旋,胡輕對徐榮略有好感,從此以後他遂與徐榮漸有交往,而徐榮與涼州係矛盾也一日日淡去。此節暫且不提。
董卓安撫胡輸一會,這才恢複胡輸原來軍權。不過因為胡輸攻擊魯陽孫堅,斥候、騎兵先鋒失調,乃至浪費時機,主力不能及時破殺孫堅。胡槍率數萬步騎。又占盡天時地利,卻毫無戰果。董卓心裏,胡鋒的個人能力也因此打了大折扣。
為避免南線因胡聆疏忽,再出現漏洞,且因為胡輸暴露的弊端皆在騎兵,董卓遂將南麵步卒騎兵分成兩部,改令呂布為騎將,總攬南線騎兵軍權。
當然,名義上,還是胡槍為正,統帥全軍;呂布為副,僅轄騎兵。
至此時,董卓雖為安穩旗陽局勢,認呂布為義子,然董卓對呂布的信任卻依然極為有限。呂布自從殺丁原投奔董卓以來,軍權日日削弱,終不能自帥一軍。用後世話語來說,呂布尚在董卓考察期。
地上積雪,樹梢寒霜,屋簷下一串串冰棍,銀妝水墨畫,天地空寂廖一巴
時不時的西北風,偶爾的雪花飄,將董卓與孫堅之間的願戰,一日日延遲。維陽雖屬中原,但是每逢寒冬風雪交夾時,亦令人不得不唔手嗬氣取暖,擔憂腳趾生凍瘡。
是以,因氣候有變,且陳王劉寵強勢崛起,成為豫州中流砥柱,致使孫堅整合豫州兵卒計破產,是以董卓也不必冬日冒雪急行軍。
因此,自入冬第一場大雪,至初平二年初春,孫堅、董卓之間無戰事。
雪融、土鬆、侯鳥遲暮費,轉眼又是一個春。
初平二年正月間,除夕剛過,鑼鼓聲尚未落音,北方的袁紹又做出一件震驚漢帝國的大事。
去年冬季,董卓與孫堅苦戰時,河陽津一役慘敗的袁紹,也在積極謀劃。去年冬季,董卓數次出兵,北破河陽津王匡,南敗梁縣孫堅,兵威傳遍天下,無人能擋其鋒銳。當此時,所謂的山東聯軍個個驚懼,不敢再與董卓交兵。
山東聯軍不能在軍事上川獲二卓,盅叉轉而思索其他策略。袁紹與韓馥籌土許久洲“在諸侯盟會上,提議道:“如今大漢政事變革,隻聞董卓之名,不見天子之人。董卓殘暴無人性,昨日誅殺少帝,今日亦敢誅殺天子。董賊當國,持強兵繩索天下,欲壞大漢四百年江山,吾輩深受大漢恩惠,怎可置之不理?”
“國有難,臣不可不救。今幼天子杳無棄信,或已死去。諸君,何不效仿修侯因勃廢少帝,迎立代王之舊例,改奉大司馬劉虞為新帝?”
呂後呂雉死,呂氏欲作亂,周勃趁勢誅滅諸呂,迎代王劉恒為新天子,史稱漢文帝。代郡,西漢時屬並州,東漢末屬幽州。
袁紹廢天子劉協,改奉劉虞為帝之議,頓時引來山東諸侯的集體震動,甚至山東聯軍也因袁紹此策分化成兩派,進而各自決裂。
袁紹廢立之議前,山東聯軍雖好似一盤散沙,但表麵還集連成一體。他們,或彼此各懷異心,有人出工不出力,有人人在此地心在他方,有人欲稱霸一方,有人欲複興,無論他們如何不齊心,但卻有一點,他們絕不至於內部火拚,互相率兵攻擊。
袁紹提出廢立之議後,山東聯軍形式雖然還在,但是彼此已經徹底撕破臉皮,視所謂山東聯盟為破布,曆史亦從此進入軍閥紛爭,互相兼並階段。
袁紹提議立劉虞為帝後,按例送給書信於袁術。眼下山東聯軍裏,勢力最強大的有三方,充州係、袁紹係、袁術係,若是袁紹袁術同心,那麽兩人占據大勢後,亦能勉強推動立劉虞為帝決議。
可惜,此時的袁術與袁紹已經離心。
袁紹雖然有盟主之名,手中卻無半點實權,行事皆賴王匡、韓馥支持。與袁紹相反,袁術自通過孫堅占據南陽郡後,漸漸混的風生水起。這卻是,南陽郡與汝南郡相距不遠,作為出身於汝南郡的四世三公袁氏一門,在汝南郡的根基非常雄厚,有汝南郡隱隱約約支持,袁術在南陽郡就不算是無根之萍。
已經在南陽郡站穩跟腳的袁術,卻是瞧不起袁紹這種虛名盟主。
孫堅如今手握數萬步騎,雖然被徐榮擊敗,但是並不是王匡那般,精銳盡失。自梁縣潰敗後,孫堅不久便收攏潰兵,又自南陽郡、潁川郡補充來不少兵卒,孫堅如今軍力,算是已經大概恢複七七八八,不弱於年前冬季。尤為難得可貴的是,孫堅雖經此大敗,卻毫無懼意,屢屢對外人說,梁縣之敗,隻是他運氣稍差,他日再戰,必能大破董卓。
自董卓去年北破王匡,南擊孫堅以來,山東聯軍中,統軍大將敢言戰者,唯有孫堅一人。
孫堅雖自成體係,部曲也盡是他親戚朋黨,袁術不能插手分毫。但無論如何說,孫堅如今名義上總歸是袁術部將,孫堅的威名就是袁術的威名。
袁紹來信,偽言天子劉協非靈帝親子,不該立為天子。袁術回答道:“弘農王、天子皆為先帝親子,何來偽乎?若言非先帝親子,養於民間道人的史侯尚可懷疑一二,自幼為董太後撫育的董侯,怎會有假。山東聯軍起事所為何哉?破滅董卓,光複漢室也!本初袁紹,今日何至於妄論天子血脈。”
卻是袁術不軟不硬的譏諷袁紹一頓。
袁紹見袁術語氣不善,連忙又試圖以親情綁架袁術:“全家皆被董卓屠戮,公路袁術與我,何不效仿先賢伍子胥,為家複仇?”
楚國殺伍子胥全家,伍子胥遂入吳效力。而後伍子胥興盛吳國一舉破擊楚國都城,鞭屍楚平王,為家複仇。
袁術隨即回複袁紹:“張讓、趙忠悖逆,襲殺大將軍,欲圖危社稷。當時維陽人心惶惶,雖叔父亦不知所為。也是幸得你我提兵衝擊南門,遂誅殺群醜,轉危為安。”
“安定維陽者,你我之功勞也。董賊何人也?不過饒幸巧合入維,遂以大軍脅迫朝廷三公而已。若是黑山賊不襲擊劉呆妻子,劉皋得以提前入睢半日,董卓焉能禍害大漢千萬裏江山也!”
“董卓之所以能統帥雄陽,非天下人心服他,而是他坐擁強軍。當此時,隻要破擊董卓大軍,必能營救出天子。昨日我能令維陽轉危為安,今日亦複能令大漢轉危為安。”
“本初你不思當如何破滅董卓,卻反而心懷饒幸,欲行廢立之事,此所為何哉?為袁氏一門念,恕我不能參與此謀。”,
自從徐榮大敗孫堅以來,涼州係各方軍將,結成一體,紛紛以瑣碎小事構陷徐榮,欲令董卓疑心徐榮。
在這種局勢下,徐榮無奈選擇退步,主動向董卓舉薦胡輸:“胡輸至魯陽時,孫堅散兵在外。孫堅絕非庸將,之所以散兵在外,或另有計策,欲引誘胡輸進擊。軍陣,國家大事,寧肯無功,不能有過。胡槍見孫堅詐計,選擇撤退,雖沮相國董卓計劃,然卻能護軍不損。當年征伐西羌時,漢兵七出,七將皆敗,唯有相國雖不能勝韓遂叛羌,卻能護軍而還。今日胡鋒之事,亦是遵循國相平素強調。
“今群賊聚於雛陽之側,欲圖大不逆之事,卻正是相國急需用人時。胡玲,關西名將也,豈可因一次失利,便棄之不用。且,自伊闕關、輾轅關至成皋、榮陽,戰線曲折雍長,以吾一人之力,恐難以防護。若是稍有不慎,令群賊詐計寇睢陽,卻是有損國相威名。是以,還請國相重新啟用胡聆。”
董卓如今一方麵改編關西十餘萬步騎,一方麵還要防護旗陽八關、維陽至長安通道、河東郡等地,人手乏缺嚴重。前些日錄奪胡槍所有兵權,也是董卓因胡輸浪費他謀劃多日的心血,暴跳如雷下,董卓才草率作出的決斷。冷靜下來的董卓早已後悔,心中早已準備即將再用胡槍。
大兵當前,董卓怎會草率棄將?
涼州係構陷徐榮,董卓早有耳聞,心中正不知如何處理。眼下見徐榮注重大局,不以私人恩怨廢公事,董卓頓時大喜過望,欲好生栽培徐榮一番。
趁此機會,董卓召喚來胡槍。先是狠狠責備胡輸一番,而後董卓又向胡槍道:“之所以今日又令你統兵,全賴徐榮一人擔保。[.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你為我涼州軍軍中老人,熟知人事關係,也當知,現在涼州不少軍將嫉妒徐榮之功,屢次欲使陰謀構陷他。徐榮不因此惱怒,反而考慮大局,勸我起用你,可謂心胸甚為寬廣
“常言道,人敬我一尺,我須還人一丈。你回去後,與那些構陷徐榮的混貨。仔細溝通一番,令他們切莫再搞些陰謀詭計,壞我大將之材。”
“徐榮接連破敵,卻不曾因之傲慢,今日更是不計小人構陷,勸我再次啟用你。幽地人能有如此心胸,我涼州兒郎,難道已經不能容人?。
因董卓從中斡旋,胡輕對徐榮略有好感,從此以後他遂與徐榮漸有交往,而徐榮與涼州係矛盾也一日日淡去。此節暫且不提。
董卓安撫胡輸一會,這才恢複胡輸原來軍權。不過因為胡輸攻擊魯陽孫堅,斥候、騎兵先鋒失調,乃至浪費時機,主力不能及時破殺孫堅。胡槍率數萬步騎。又占盡天時地利,卻毫無戰果。董卓心裏,胡鋒的個人能力也因此打了大折扣。
為避免南線因胡聆疏忽,再出現漏洞,且因為胡輸暴露的弊端皆在騎兵,董卓遂將南麵步卒騎兵分成兩部,改令呂布為騎將,總攬南線騎兵軍權。
當然,名義上,還是胡槍為正,統帥全軍;呂布為副,僅轄騎兵。
至此時,董卓雖為安穩旗陽局勢,認呂布為義子,然董卓對呂布的信任卻依然極為有限。呂布自從殺丁原投奔董卓以來,軍權日日削弱,終不能自帥一軍。用後世話語來說,呂布尚在董卓考察期。
地上積雪,樹梢寒霜,屋簷下一串串冰棍,銀妝水墨畫,天地空寂廖一巴
時不時的西北風,偶爾的雪花飄,將董卓與孫堅之間的願戰,一日日延遲。維陽雖屬中原,但是每逢寒冬風雪交夾時,亦令人不得不唔手嗬氣取暖,擔憂腳趾生凍瘡。
是以,因氣候有變,且陳王劉寵強勢崛起,成為豫州中流砥柱,致使孫堅整合豫州兵卒計破產,是以董卓也不必冬日冒雪急行軍。
因此,自入冬第一場大雪,至初平二年初春,孫堅、董卓之間無戰事。
雪融、土鬆、侯鳥遲暮費,轉眼又是一個春。
初平二年正月間,除夕剛過,鑼鼓聲尚未落音,北方的袁紹又做出一件震驚漢帝國的大事。
去年冬季,董卓與孫堅苦戰時,河陽津一役慘敗的袁紹,也在積極謀劃。去年冬季,董卓數次出兵,北破河陽津王匡,南敗梁縣孫堅,兵威傳遍天下,無人能擋其鋒銳。當此時,所謂的山東聯軍個個驚懼,不敢再與董卓交兵。
山東聯軍不能在軍事上川獲二卓,盅叉轉而思索其他策略。袁紹與韓馥籌土許久洲“在諸侯盟會上,提議道:“如今大漢政事變革,隻聞董卓之名,不見天子之人。董卓殘暴無人性,昨日誅殺少帝,今日亦敢誅殺天子。董賊當國,持強兵繩索天下,欲壞大漢四百年江山,吾輩深受大漢恩惠,怎可置之不理?”
“國有難,臣不可不救。今幼天子杳無棄信,或已死去。諸君,何不效仿修侯因勃廢少帝,迎立代王之舊例,改奉大司馬劉虞為新帝?”
呂後呂雉死,呂氏欲作亂,周勃趁勢誅滅諸呂,迎代王劉恒為新天子,史稱漢文帝。代郡,西漢時屬並州,東漢末屬幽州。
袁紹廢天子劉協,改奉劉虞為帝之議,頓時引來山東諸侯的集體震動,甚至山東聯軍也因袁紹此策分化成兩派,進而各自決裂。
袁紹廢立之議前,山東聯軍雖好似一盤散沙,但表麵還集連成一體。他們,或彼此各懷異心,有人出工不出力,有人人在此地心在他方,有人欲稱霸一方,有人欲複興,無論他們如何不齊心,但卻有一點,他們絕不至於內部火拚,互相率兵攻擊。
袁紹提出廢立之議後,山東聯軍形式雖然還在,但是彼此已經徹底撕破臉皮,視所謂山東聯盟為破布,曆史亦從此進入軍閥紛爭,互相兼並階段。
袁紹提議立劉虞為帝後,按例送給書信於袁術。眼下山東聯軍裏,勢力最強大的有三方,充州係、袁紹係、袁術係,若是袁紹袁術同心,那麽兩人占據大勢後,亦能勉強推動立劉虞為帝決議。
可惜,此時的袁術與袁紹已經離心。
袁紹雖然有盟主之名,手中卻無半點實權,行事皆賴王匡、韓馥支持。與袁紹相反,袁術自通過孫堅占據南陽郡後,漸漸混的風生水起。這卻是,南陽郡與汝南郡相距不遠,作為出身於汝南郡的四世三公袁氏一門,在汝南郡的根基非常雄厚,有汝南郡隱隱約約支持,袁術在南陽郡就不算是無根之萍。
已經在南陽郡站穩跟腳的袁術,卻是瞧不起袁紹這種虛名盟主。
孫堅如今手握數萬步騎,雖然被徐榮擊敗,但是並不是王匡那般,精銳盡失。自梁縣潰敗後,孫堅不久便收攏潰兵,又自南陽郡、潁川郡補充來不少兵卒,孫堅如今軍力,算是已經大概恢複七七八八,不弱於年前冬季。尤為難得可貴的是,孫堅雖經此大敗,卻毫無懼意,屢屢對外人說,梁縣之敗,隻是他運氣稍差,他日再戰,必能大破董卓。
自董卓去年北破王匡,南擊孫堅以來,山東聯軍中,統軍大將敢言戰者,唯有孫堅一人。
孫堅雖自成體係,部曲也盡是他親戚朋黨,袁術不能插手分毫。但無論如何說,孫堅如今名義上總歸是袁術部將,孫堅的威名就是袁術的威名。
袁紹來信,偽言天子劉協非靈帝親子,不該立為天子。袁術回答道:“弘農王、天子皆為先帝親子,何來偽乎?若言非先帝親子,養於民間道人的史侯尚可懷疑一二,自幼為董太後撫育的董侯,怎會有假。山東聯軍起事所為何哉?破滅董卓,光複漢室也!本初袁紹,今日何至於妄論天子血脈。”
卻是袁術不軟不硬的譏諷袁紹一頓。
袁紹見袁術語氣不善,連忙又試圖以親情綁架袁術:“全家皆被董卓屠戮,公路袁術與我,何不效仿先賢伍子胥,為家複仇?”
楚國殺伍子胥全家,伍子胥遂入吳效力。而後伍子胥興盛吳國一舉破擊楚國都城,鞭屍楚平王,為家複仇。
袁術隨即回複袁紹:“張讓、趙忠悖逆,襲殺大將軍,欲圖危社稷。當時維陽人心惶惶,雖叔父亦不知所為。也是幸得你我提兵衝擊南門,遂誅殺群醜,轉危為安。”
“安定維陽者,你我之功勞也。董賊何人也?不過饒幸巧合入維,遂以大軍脅迫朝廷三公而已。若是黑山賊不襲擊劉呆妻子,劉皋得以提前入睢半日,董卓焉能禍害大漢千萬裏江山也!”
“董卓之所以能統帥雄陽,非天下人心服他,而是他坐擁強軍。當此時,隻要破擊董卓大軍,必能營救出天子。昨日我能令維陽轉危為安,今日亦複能令大漢轉危為安。”
“本初你不思當如何破滅董卓,卻反而心懷饒幸,欲行廢立之事,此所為何哉?為袁氏一門念,恕我不能參與此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