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大時局,小變數(一)


    董卓欲廢劉辯時,曾尋袁紹商議,但是當時袁紹看穿董卓的嫁禍之計,堅決拒絕參與。稍後,袁紹自以為屠戮兩宮,董卓或許將以此為借口誅殺他,便聽從叔父袁隗建議,倉惶逃離雒陽。


    又數日,劉杲提兵南上,與呂布相持與北邙阪。袁紹不甘心雒陽失敗,遂想利用劉杲重新打開局麵,逼走董卓,可惜劉杲熟讀曆史書籍,深知袁紹厲害,不敢輕易交結袁紹。


    袁紹無奈之下,隻能繼續逃亡之路。


    恰在此時,因為袁隗數十日來屢屢配合董卓行事,董卓雖對袁氏顧忌,卻也想學習梁冀收服馬融那般,將袁氏諸人吸納進自己體係。礙於袁隗、袁基等人的順從,董卓遂假借屬下建議,取消對袁紹的追捕,進而舉薦袁紹為渤海太守。


    渤海郡屬冀州轄製,地處青州、幽州之間,雖是上等郡縣,但是距離雒陽偏遠。董卓將袁紹發配渤海郡,卻是懼怕袁紹再在雒陽掀起波瀾。似渤海郡,遠離雒陽,信息傳達耗費時日,袁紹一如渤海,從此便難以幹涉雒陽事務。


    至於袁紹,雖然不甘心辛苦種樹多年,臨收獲時卻被董卓摘桃,但憤怒歸憤怒,日子還繼續過下去。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董卓取消捕捉之後,袁紹也不再掩匿行蹤,轉而呼喚數十名屬兵護衛,赴任渤海郡太守。


    袁紹北過黃河,行至朝歌縣牧野附近時,忽然遇到一場劫殺。


    遠處,五六十名郡國兵,背倚四五輛馬車,結陣防守。襲擊他們的是大約百十名武器、服飾混雜的賊兵。


    郡國兵武備稍好,賊兵依仗人多;郡國兵結陣防守,賊兵冒險衝擊,一時之間,雙方卻是陷入鏖戰。不過若是無援兵,郡國兵氣力消耗大半後,必然被賊兵襲殺殆盡。


    袁紹勒住坐騎,遙望前方混戰,感慨道:“人出雒陽,才知大漢紛亂至何等。似這內地郡縣,竟有賊兵襲殺郡國兵。傳聞,劉杲妻子前些時日在前麵淇水被襲擊,而後朱公{朱?}令郡縣集兵掃蕩黑山,驅除無數賊子。不料,河內郡依然紛亂如此。”


    “唉!這大漢莫非已經類如秦末、王莽亂世,救無可救?”


    “可恨董卓小人,似他那軍將,曉些什麽治國之道!若真有濟世救民之術,天下諸公必定蜂擁而來,效力你董卓帳下,何須用數萬兵卒來強行威懾?自古聖人治國,內用柔術以調和,外用軍旅以征伐。[.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董卓你這般本末倒置,妄圖以軍治國,必將釀成亂國之罪人!”


    袁紹、袁術兩兄弟,袁術性格任俠,行事果斷;袁紹性格寬仁,精於謀劃卻乏缺任俠義氣。


    若是袁術道逢賊兵襲擊,當時直接拍馬上前衝殺賊兵,絕不會類如袁紹這般,猶在聯想起衰世、董卓。也是因性格不同,袁術帳下將才,多類似孫堅;袁紹帳下則多聚謀士。


    遠處鏖戰中的郡國兵,瞧見袁紹身後數十騎,高聲大呼:“皆是大漢兵卒,何不速速來助,擊潰賊子?”


    袁紹又觀察一小會,才吩咐部從:“不似詐計。你們去助他們擊潰賊兵。不過須記得,不要過於追擊,小心另有伏兵。”


    數十騎得令,引韁繩,縱馬向遠處賊兵衝殺過去。


    袁紹這數十騎隨從,都是選自於羽林、虎齎、司隸吏兵。屠戮南北兩宮,誅殺趙忠時,這些隨從皆跟隨袁紹左右。繼而董卓入雒,他們這等人前途黯淡,便索性徹底投靠袁紹。


    這數十騎皆是雒京精銳羽林、虎齎,精於戰陣衝殺,才一次衝鋒,便將百十賊兵衝散,逆轉郡國兵危急形勢。


    卻說這一隊被賊兵襲擊的郡國兵,卻是甘陵國兵卒。率領這些郡國兵的則是封平封南桑。此封平,便是昔日廣宗城內,與劉杲合謀,營救出甘陵王、安平王的那位封平。


    前些月,甘陵王劉忠身死,世子劉永嗣位甘陵王。然而因為當時雒陽正在混亂當中,劉永還不曾入雒正式拜王,所以劉永雖據王宮,卻還不能算是正式甘陵王。封平車駕西來,所為目的有二:一是去雒陽觀望時局,敲定劉永入雒拜王時間章程;二是攜帶劉永口信,去並州尋找劉杲。


    封平行至魏郡,忽聞雒京大亂,先是袁紹與宦官相逆於京師,繼而董卓率軍入雒。封平憂心安危,於是便駐留在魏郡,等待雒京回歸平靜。十數日後,劉杲與董卓和解消息傳來,封平才小心啟程趕路。孰料,行至朝歌縣牧野附近,竟遭遇賊兵掩襲。


    卻說,封平一行中,又有一人,乃是邯鄲盛庸盛子虛。


    劉杲講學邯鄲時,盛庸初聽時諷刺劉杲,繼而卻又被劉杲學識折服,崇拜起劉杲,若有可能,必不缺劉杲所講一課。便是偶然稍缺一課,他亦買來劉杲所販賣講學筆記,仔細研讀。


    然而,盛庸母親以為儒學是大道,劉杲所講為末術,不是持家之道,屢屢斥責盛庸,不欲令盛庸聽劉杲講課。直至劉杲作《大學章句注》,鄭玄為之揚名,邯鄲盛傳起“劉氏禮記”時,盛庸才說服他母親:“北海大儒鄭玄,尚且敬仰九門侯,我如何學不得九門侯學問?”


    盛庸母親勸盛庸苦學經典,不過是因家境貧寒,欲令兒子尋個光明出路,至於儒家學問,盛庸母親也隻能稍稍念幾句六經名句,至於義理,卻是絲毫不知,哪裏知道誰好誰壞。


    盛庸母親概念中,凡是講學之人,必是白發皓首,成名多年者,方可言教化,似劉杲這般少年,見識淺薄,能懂些什麽學問?不過,鄭玄這般大儒,今日卻實實在在聽講於劉杲門下,盛庸母親因為鄭玄,心中也漸漸疑惑:“莫非九門侯當真是天縱其才,勝似十二為上卿的甘羅?不過無論如何,既然能被鄭玄這般名儒推崇,想來應該不差,庸兒聽他講學,未必不能成材。”


    因鄭玄的聲名,盛庸母親便因此任由盛庸自由行事,不再強行阻止。


    卻說劉杲入並州,這邯鄲九門大學雖然尚存,但是人氣陡然消減。時隔許久,盛庸聞聽劉杲收編白波、安撫匈奴,使並州複得安穩,便又產生去並州投奔劉杲念頭。然而盛庸家境貧困,欲遠行卻又乏缺路資。


    正在憂愁之時,盛庸卻忽然接到朋友一封書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東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戍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戍己並收藏大漢東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