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僵持(下)
昔日箕關時,劉杲曾問高順:若與呂布對陣,君應如何應對。
當時高順回答:呂布與他皆是大漢兵卒,不會刀兵相向、臨陣搏殺。高順顧左右而言他,不願誠心回答劉杲這種“無稽之談”。卻是,高順根本不知天下即將大亂、軍閥紛爭。
高順在呂布帳下效力數年。而且,若是曆史未曾更改,直至陳宮投靠呂布前,高順逐漸成長為呂布的第一親信。
反過來,高順掛名劉杲帳下,尚不到一年。
且自劉杲接手並州牧後,忙於梳理田政、開發軍需武備、構設窯磚、煤井、冶鐵、鹽田、畜牧等產業,全麵了解並州,整合並州,開發並州,將並州打造成根基厚實的基地。
且在這之前,劉杲很少與文臣、武將進行感情溝通。劉杲自己知道大漢即將衰敗,軍閥迭起,但這些武將、文臣不知。縱然傾心與這些武將、文臣結交,贏得的也不過是私人友誼,與爭霸天下無關。
就好比,真實曆史上。徐晃、關羽這兩位河東大將,私交甚好,雙方戰陣之時,還能侃侃而談半個時辰。但是聊天完畢,徐晃立即提兵與關羽廝殺,以千金懸賞關羽人頭。
後世許少林,原本是太祖第一對手張特立帳下親信。然而一朝太祖鬥倒張特立,許少林卻成為太祖手下忠誠衛士,至死不曾心生他意。共和建國多年後,許少林曾經感概言道:一生隻服兩人,一為張特立,一為太祖。
蓋私人之情,不足於論國事。
劉杲若想留住人心,當盡力在合適時刻展現自己的魅力、勢力,吸引那些欲成大事者,自動投入帳下,傾心效力。那些心懷功名者,若想其投靠你,必然是看重你的勢力,而非所謂的私人恩情。
而且,恩情這東西,亦不是你稍微施點恩,別人就必定感懷投報,視你為恩主,非要肝腦塗地,棄生死而不顧,為你效命。
與其花費心力,籠絡那些不知是否會支持自己爭霸之人,還不如隻須閑時稍稍關注點那些文臣、武將,平時則耗費大力氣,為未來宏圖籌建根基。這就是劉杲心中論斷。
也是因此,高順與劉杲之間,僅僅是劉杲相信高順才幹,全力提拔高順上位而已,至於私人之間的感情,則完全談不上。
如今劉杲與呂布對持北邙阪,手上隻有高順一張牌可打。且這張牌又來自於呂布大營,可謂是相當窘迫。
當此時,劉杲也擔憂高順會投誠呂布,向他反戈一擊。
畢竟呂布如今身為騎都尉,官秩兩千石,已經踏入大漢高層官員行列。高順此時攜功投靠呂布,以漢世人的目光來看,這未必不是光明前途。
所幸,當劉杲準備試探性攻擊一下呂布,順便試試高順是否可靠時,高順並沒有令劉杲失望。高順全心全意,真刀真槍的與呂布火拚兩場,五六日間,劉杲這麵已經大約死傷七百餘人。
高順與呂布陣前小範圍劇烈廝殺,互相試探,以此窺視對方軍伍之弊端不足。
令劉杲感興趣的是,有一日,呂布陣前竟然對高順感歎:“部下有此將帥,吾卻不曾大用之,我呂布不識人如是。久聞劉並州才高遠見,初時以為民間謠言,世間無此妖人,直至今日才知,盛名其下,必有實才。”
以此言論斷,看來高順之前,還沒被呂布發掘出。卻說,不遇萬千艱難、盤根錯節,又怎知誰是凡人,誰是英雄?
就好比此時,除劉杲外,誰知此時正免職在家的公孫度,將會在短短時間內,飛速崛起,割據遼東?
與呂布在北邙阪僵持數日後,劉杲與華歆開始尋求是否還有其他辦法。六千步騎,對陣兩三兵卒,這肯定是輸多贏少,不能在這方麵太過癡心妄想。
便在此時,孫密悄悄走進議事大帳,遞給劉杲兩三頁紙張,道:“這是涼州事件調查結果。”
劉杲剛瞄上一眼,眉頭已經緊緊皺起。
馬騰!
涼州局勢的撲朔迷離,經過錦衣衛調查多日後,得出結論,根結緣由應該起於馬騰。
馬騰,字壽成。馬騰之父,久在漢陽郡任官,而後因某事被免職。免官之後,馬騰之父不願歸鄉,遂定居漢陽郡。因客居漢陽,且馬騰之父又不善於經營,家庭逐漸貧困,周遭無人願意與馬家婚嫁聯姻。
不得已,馬騰之父,為馬騰娶來一位羌女,傳嗣繼脈。
漢世之時,諸胡羨慕大漢內地繁華,皆以婚嫁漢人為榮耀。與此相反,漢世家族中,非破敗戶,根本不願意娶胡人為妻。
漢世時,不少內地生活困難的流民,不少人逃亡邊疆。蓋一至邊疆,無論這人如何不咋滴,隻要他是純種漢人,必定有羌族、鮮卑、匈奴、烏桓等部落中中等家戶,牽著女兒,帶著聘禮,前來求取婚姻。
若是這人祖上五代之人,出過大漢高管,便是諸胡中的權貴,也要趨步來前來交結婚姻。
這亦是漢世間漢、胡聯姻之間的常情。
這類羌胡一旦與漢人婚姻,就好比後世在某國拿到綠卡,身份立即轉變,待遇大增。
馬騰娶羌女之後,其嶽父將全部家產,分給馬家,助馬騰成事。馬騰應募時,召集的數十人部下中,大半亦為羌類。這些羌類,便是由馬騰嶽父平素間牽針引線,才聚集在馬騰周圍。
因為馬騰與羌女婚姻,羌人也因之認為與馬騰與他們血緣較近,比其他漢人更親密一切,是以羌類多來投奔馬騰。
真實曆史上,初始,借助羌類助力,馬騰才得已屢破叛羌,官職連升。
在這時空,馬騰也是率領羌類,衝鋒陷陣,以功勞累積至一定程度時,才被手持劉杲囑托的劉石發現。
因為劉杲的囑托,劉石很看重馬騰。經過數年發展後,馬騰在西涼,聲名已與韓當、顏良等人並列。
且因眾人之中,馬騰歲齡最大,劉石也因此最為倚重馬騰。
自劉杲軍中,流傳起向韓遂輸送軍糧後,金城眾將,人心浮動,常常議論,軍將多有離心印象。
錦衣衛在搜集涼州情報時,首先調查的便是這消息源頭。經過多日調查後,錦衣衛發現首先傳播劉石向韓遂私運糧食之事的,竟然便是劉石相當親信的馬騰。
這麽一來,事情變的更加撲朔迷離。
ps:本卷主要是描述漢世間諸人物。開筆寫文時,我已徹底丟棄演義故事,專門分析史書寥寥幾句記載背後的故事。話說,這也是我讀曆史書籍的特色。
既然寫三國,就難免提到三國人物。因為《三國演義》的巨大成功,曆史人物早已麵譜化,且因為漢末曆史混雜,許多事情,不同書籍,各執一詞,或言其善,或言你非。
材料不一,事情始末不明,故漢末曆史也最為複雜難辯。
碼本文時,我隻想敘述一些,那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一些史實而已。這些曆史資料,既然存在,肯定有其價值。
譬如董卓敗於黃巾,一直被人詬病,並以此來言董卓不通軍事。但是又有幾人知曉,曆史上董卓兵發廣宗時,曾上書稱,當一如盧植所籌劃,隻需再堅持圍困數十日,便能一戰破黃巾?隻是朝廷求功,直接駁斥回董卓奏章,令其急速進擊。之後董卓兵敗,真實曆史上也是小敗,傷亡不曾觸及骨肉。隻是因為董卓軍事策略,和盧植一樣,不合朝廷之心意,這才被調遣。。。。
又譬如董卓廢立,許多人都以為這是董卓敗亡根本原因。但是,卻都忽略廢立之事,其實是袁紹叔父袁隗主持的……。
讀本書的人,應該大多或多或少讀過史書吧。希望看到文中所寫,與你心中對此人物認知有偏差時,不是匆匆忙忙駁斥我胡言亂語,而是能夠再翻翻書,驗證一番,是否是曾經有過此事。
大凡愛讀曆史者,首先當有一顆包容之心,容忍下不同論點。我文中人物,雖然全部按照史書勾劃,但肯定與曆史上真實人物,錯差萬裏,不能等視而論。作者本文智商有限,見識有限,無法真正理解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
但無論如何,本文中絕對不會出現“英雄其實都是凡人,我不一定比他差”這種論調。
如此而已。
當然那些喜愛《新三國演義》乃至《終極三國》一流的三國fans,徹底忽略我吧!對於你們,我就是一個不通時事的老古究。
==========最近心情不好,有點愛?嗦=======================
昔日箕關時,劉杲曾問高順:若與呂布對陣,君應如何應對。
當時高順回答:呂布與他皆是大漢兵卒,不會刀兵相向、臨陣搏殺。高順顧左右而言他,不願誠心回答劉杲這種“無稽之談”。卻是,高順根本不知天下即將大亂、軍閥紛爭。
高順在呂布帳下效力數年。而且,若是曆史未曾更改,直至陳宮投靠呂布前,高順逐漸成長為呂布的第一親信。
反過來,高順掛名劉杲帳下,尚不到一年。
且自劉杲接手並州牧後,忙於梳理田政、開發軍需武備、構設窯磚、煤井、冶鐵、鹽田、畜牧等產業,全麵了解並州,整合並州,開發並州,將並州打造成根基厚實的基地。
且在這之前,劉杲很少與文臣、武將進行感情溝通。劉杲自己知道大漢即將衰敗,軍閥迭起,但這些武將、文臣不知。縱然傾心與這些武將、文臣結交,贏得的也不過是私人友誼,與爭霸天下無關。
就好比,真實曆史上。徐晃、關羽這兩位河東大將,私交甚好,雙方戰陣之時,還能侃侃而談半個時辰。但是聊天完畢,徐晃立即提兵與關羽廝殺,以千金懸賞關羽人頭。
後世許少林,原本是太祖第一對手張特立帳下親信。然而一朝太祖鬥倒張特立,許少林卻成為太祖手下忠誠衛士,至死不曾心生他意。共和建國多年後,許少林曾經感概言道:一生隻服兩人,一為張特立,一為太祖。
蓋私人之情,不足於論國事。
劉杲若想留住人心,當盡力在合適時刻展現自己的魅力、勢力,吸引那些欲成大事者,自動投入帳下,傾心效力。那些心懷功名者,若想其投靠你,必然是看重你的勢力,而非所謂的私人恩情。
而且,恩情這東西,亦不是你稍微施點恩,別人就必定感懷投報,視你為恩主,非要肝腦塗地,棄生死而不顧,為你效命。
與其花費心力,籠絡那些不知是否會支持自己爭霸之人,還不如隻須閑時稍稍關注點那些文臣、武將,平時則耗費大力氣,為未來宏圖籌建根基。這就是劉杲心中論斷。
也是因此,高順與劉杲之間,僅僅是劉杲相信高順才幹,全力提拔高順上位而已,至於私人之間的感情,則完全談不上。
如今劉杲與呂布對持北邙阪,手上隻有高順一張牌可打。且這張牌又來自於呂布大營,可謂是相當窘迫。
當此時,劉杲也擔憂高順會投誠呂布,向他反戈一擊。
畢竟呂布如今身為騎都尉,官秩兩千石,已經踏入大漢高層官員行列。高順此時攜功投靠呂布,以漢世人的目光來看,這未必不是光明前途。
所幸,當劉杲準備試探性攻擊一下呂布,順便試試高順是否可靠時,高順並沒有令劉杲失望。高順全心全意,真刀真槍的與呂布火拚兩場,五六日間,劉杲這麵已經大約死傷七百餘人。
高順與呂布陣前小範圍劇烈廝殺,互相試探,以此窺視對方軍伍之弊端不足。
令劉杲感興趣的是,有一日,呂布陣前竟然對高順感歎:“部下有此將帥,吾卻不曾大用之,我呂布不識人如是。久聞劉並州才高遠見,初時以為民間謠言,世間無此妖人,直至今日才知,盛名其下,必有實才。”
以此言論斷,看來高順之前,還沒被呂布發掘出。卻說,不遇萬千艱難、盤根錯節,又怎知誰是凡人,誰是英雄?
就好比此時,除劉杲外,誰知此時正免職在家的公孫度,將會在短短時間內,飛速崛起,割據遼東?
與呂布在北邙阪僵持數日後,劉杲與華歆開始尋求是否還有其他辦法。六千步騎,對陣兩三兵卒,這肯定是輸多贏少,不能在這方麵太過癡心妄想。
便在此時,孫密悄悄走進議事大帳,遞給劉杲兩三頁紙張,道:“這是涼州事件調查結果。”
劉杲剛瞄上一眼,眉頭已經緊緊皺起。
馬騰!
涼州局勢的撲朔迷離,經過錦衣衛調查多日後,得出結論,根結緣由應該起於馬騰。
馬騰,字壽成。馬騰之父,久在漢陽郡任官,而後因某事被免職。免官之後,馬騰之父不願歸鄉,遂定居漢陽郡。因客居漢陽,且馬騰之父又不善於經營,家庭逐漸貧困,周遭無人願意與馬家婚嫁聯姻。
不得已,馬騰之父,為馬騰娶來一位羌女,傳嗣繼脈。
漢世之時,諸胡羨慕大漢內地繁華,皆以婚嫁漢人為榮耀。與此相反,漢世家族中,非破敗戶,根本不願意娶胡人為妻。
漢世時,不少內地生活困難的流民,不少人逃亡邊疆。蓋一至邊疆,無論這人如何不咋滴,隻要他是純種漢人,必定有羌族、鮮卑、匈奴、烏桓等部落中中等家戶,牽著女兒,帶著聘禮,前來求取婚姻。
若是這人祖上五代之人,出過大漢高管,便是諸胡中的權貴,也要趨步來前來交結婚姻。
這亦是漢世間漢、胡聯姻之間的常情。
這類羌胡一旦與漢人婚姻,就好比後世在某國拿到綠卡,身份立即轉變,待遇大增。
馬騰娶羌女之後,其嶽父將全部家產,分給馬家,助馬騰成事。馬騰應募時,召集的數十人部下中,大半亦為羌類。這些羌類,便是由馬騰嶽父平素間牽針引線,才聚集在馬騰周圍。
因為馬騰與羌女婚姻,羌人也因之認為與馬騰與他們血緣較近,比其他漢人更親密一切,是以羌類多來投奔馬騰。
真實曆史上,初始,借助羌類助力,馬騰才得已屢破叛羌,官職連升。
在這時空,馬騰也是率領羌類,衝鋒陷陣,以功勞累積至一定程度時,才被手持劉杲囑托的劉石發現。
因為劉杲的囑托,劉石很看重馬騰。經過數年發展後,馬騰在西涼,聲名已與韓當、顏良等人並列。
且因眾人之中,馬騰歲齡最大,劉石也因此最為倚重馬騰。
自劉杲軍中,流傳起向韓遂輸送軍糧後,金城眾將,人心浮動,常常議論,軍將多有離心印象。
錦衣衛在搜集涼州情報時,首先調查的便是這消息源頭。經過多日調查後,錦衣衛發現首先傳播劉石向韓遂私運糧食之事的,竟然便是劉石相當親信的馬騰。
這麽一來,事情變的更加撲朔迷離。
ps:本卷主要是描述漢世間諸人物。開筆寫文時,我已徹底丟棄演義故事,專門分析史書寥寥幾句記載背後的故事。話說,這也是我讀曆史書籍的特色。
既然寫三國,就難免提到三國人物。因為《三國演義》的巨大成功,曆史人物早已麵譜化,且因為漢末曆史混雜,許多事情,不同書籍,各執一詞,或言其善,或言你非。
材料不一,事情始末不明,故漢末曆史也最為複雜難辯。
碼本文時,我隻想敘述一些,那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一些史實而已。這些曆史資料,既然存在,肯定有其價值。
譬如董卓敗於黃巾,一直被人詬病,並以此來言董卓不通軍事。但是又有幾人知曉,曆史上董卓兵發廣宗時,曾上書稱,當一如盧植所籌劃,隻需再堅持圍困數十日,便能一戰破黃巾?隻是朝廷求功,直接駁斥回董卓奏章,令其急速進擊。之後董卓兵敗,真實曆史上也是小敗,傷亡不曾觸及骨肉。隻是因為董卓軍事策略,和盧植一樣,不合朝廷之心意,這才被調遣。。。。
又譬如董卓廢立,許多人都以為這是董卓敗亡根本原因。但是,卻都忽略廢立之事,其實是袁紹叔父袁隗主持的……。
讀本書的人,應該大多或多或少讀過史書吧。希望看到文中所寫,與你心中對此人物認知有偏差時,不是匆匆忙忙駁斥我胡言亂語,而是能夠再翻翻書,驗證一番,是否是曾經有過此事。
大凡愛讀曆史者,首先當有一顆包容之心,容忍下不同論點。我文中人物,雖然全部按照史書勾劃,但肯定與曆史上真實人物,錯差萬裏,不能等視而論。作者本文智商有限,見識有限,無法真正理解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
但無論如何,本文中絕對不會出現“英雄其實都是凡人,我不一定比他差”這種論調。
如此而已。
當然那些喜愛《新三國演義》乃至《終極三國》一流的三國fans,徹底忽略我吧!對於你們,我就是一個不通時事的老古究。
==========最近心情不好,有點愛?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