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強渡黃河(中)
大河北岸。
密切關注南岸動靜的劉杲,突然發現北岸下遊百數米,火光閃爍中,數十米名兵卒聚集成團,似乎正與岸邊的一戶漁民對持。
劉杲眉頭一皺,喚過一名親信,指著百數米外的騷亂,吩咐道:“你去瞧瞧何事?”
親信去而複返,回稟道:“隔岸為小平津屯軍之地,故附近舟船少缺。因州牧急於渡河,部將們便令士卒,強行購買附近大小船隻。”
“下遊之家,為一杜姓漁農。兵卒以五千錢,暫時購買其家中三條漁船,但是這杜氏漁農,卻是強頭,執意不肯賣船。且無論士卒如何說法,再加錢數,這漁農皆是不願。”
“州牧軍令緊急,周圍船隻難聚,是以士卒也不願退讓。那些士卒便因此與杜氏漁農對持。”
劉杲隨口道:“若是漁農不願,且勸服不成,便由得他……”卻是劉杲以為,漁農既然不願賣船,士卒們便該去尋找其他願賣之人。
劉杲話剛出口,便被華歆打斷:“如今征調船隻有多少?”
親信回答道:“大略四十餘艘。因為隔河麵對小平津,北岸的漁民稀少,船隻亦難尋。便是因此,士卒才會因三條漁船,與漁農對峙。不過附近鄉裏之間的木匠,已經盡數被征調,正在加緊趕製新船。(.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四五十條漁船……
六千步騎……
這是個怎樣對比!
劉杲頓時無語。
華歆已經開口吩咐道:“兵事緊急,豈能隨意拖延。令士卒速速了結此事,務必征調來船隻!”
親信得令而去。
聞聽華歆話語,劉杲皺眉道:“子魚所言,莫非令士卒蠻橫行事?”
自劉杲建軍起,頗為重視軍紀。說服黑山賊,征伐西羌時,因為劉杲聲名淺薄,軍紀推行效果,尚且不是很好。而入並州來,劉杲大權獨掌,言出令隨,全權嚴格執行軍紀。
劉杲所練軍伍,雖然沒有天天吆喝“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如何如何,但是卻嚴格執行“不擾民”政策。劉杲收降來的黃巾士卒,很多都被劉杲以軍紀為藉口,唰到屯田處、煤礦田、磚窯廠,充任警戒安保。
也是因此,再加上年初,劉杲憂心天氣變化,大搞兵卒下鄉,義務助農,劉杲在並州的人心,尤其是鄉野村民之間,一路高漲。
對與自己部隊,劉杲唯一自豪的,便是軍紀嚴明,有公令無私情,不比同時期各路剛剛凝結勢力的,類如公孫瓚等軍閥。[.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今日士卒搜集不到船隻,與漁農對峙,而非直接逼搶,便是因為劉杲數年如一日,在軍中貫徹實施、嚴明軍紀的效果。
也是因此此種理念,劉杲才會對華歆所建言,隱隱有點反感。這是劉杲深知“千裏之堤,潰在蟻穴”,任何軍紀法規,隻須打開一道缺口,便能放出無數魔鬼。劉杲不甘心讓自己軍伍,也如曆朝曆代的精英部伍一般,逐漸走向衰落。
華歆聽出劉杲隱隱的不滿,嗬嗬輕笑一聲:“兵陣殺伐而已,何必言仁義?伯興莫非還欲以宋襄公為表率?”
宋襄公,春秋宋國國君之一。宋襄公平定齊國內亂,欲做春秋霸主,遂大行仁義之事。然而因為過於仁義,卻無才智,當斷不斷,在占無數優勢時,被楚國連番擊敗,喪失宋國霸業根基。此人,為春秋時,有仁義無智慧的典型人物。
也是因為宋襄公,春秋至戰國秦漢之初,宋國人被當作蠢笨的代言詞。也是因此,諸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長”,這類貶義、諷刺成語典故,開篇即言“宋人xxxx”。
後世,劉杲少年時,讀成語典故,無聊中也曾疑惑過:為甚書中蠢人,盡在宋國?而後劉杲閱讀書卷稍多,聞聽宋襄公大名,才知其中緣由。因此,劉杲可謂對宋襄公,知之甚翔。
華歆這是借宋襄公之名,隱隱告誡:兵發小平津,方是眼前大事,且不可因為仁義虛名,便耽擱行事。兵陣,乃是以殺止殺的狂暴之舉,而非坐而論道,互相彬彬有禮。
劉杲默然不語。這是劉杲知道,華歆所言,乃是數千年不變的真理;也正因為是真理,所以才更無言以對,隻得默默接受。
華歆為打破沉悶,緩和氣氛,笑道:“伯興在西羌時,為滅韓遂,驅使羌類,冒雨入山伐林木,造木筏,乃至有人被泥坡淹沒。昔日冷心若是,今日為何憐憫起岸邊一漁農?”
劉杲略略擠出微笑道:“吾之本性,寬於百姓,嚴於諸胡。”
華歆嗬嗬笑道:“此話雖得人心,但是上位之人,當眼光明遠,不可偏執一角。伯興,當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天下萬物,萬千百姓,皆是祭壇之祭品,不應區分高低貴賤。並州胡、民交雜,若是伯興存有此心,怕會造成群胡逆叛。”
劉杲搖搖頭道:“就子魚本心而言,可否能對胡、民一體同視?如欲我同心相待,那隻能是胡不為胡時。”
雖然被華歆叉開話題,劉杲望向遠處,瞧見三條漁船自漁農家牽出,依然心中隱隱自責道:“今日行徑,何異於後世拆遷辦?當須好自努力,勿令諸如此類事,再接連發生。”
==============
大河南岸。
閔貢將數十宦官死屍拋入黃河後,告別盧植,領著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向雒陽行去。
令人去喚孟津附近的丁原,率大軍前來隔拒劉杲後,盧植則親自率領近百餘人,趕赴小平津渡口,隔河遙遙大呼:“來兵為誰?為何將兵至雒陽?”
不一時,北岸劉杲數百士卒齊聲回應道:“並州牧劉杲,應大將軍之命,入雒安靖國家。”
得知北岸果然是劉杲大軍,盧植唯恐雒陽局勢發生大變,又令步卒大呼:“閹豎已經被誅矣!事情已了,雒京糧草殘缺,不足供奉大軍,還請劉並州暫且回返。劉並州勤王之功,朝廷封賞,隨後就至,不會令將士寒心。”
卻是盧植試圖憑借模糊言論,勸回劉杲,即便勸回不成,也要暫時穩住劉杲,等待丁原率軍來援。而劉杲則欲通過士卒大呼,鼓舞起士氣,便和盧植隔黃河交談辯論起來。
時至天亮,劉杲集結大小船隻不過七十餘艘。見船隻難尋,而劉杲又不願失去大好機會,便索性挑出精兵悍將,憑借七十餘艘大小漁船,強行渡河,入據小平津。
大河北岸。
密切關注南岸動靜的劉杲,突然發現北岸下遊百數米,火光閃爍中,數十米名兵卒聚集成團,似乎正與岸邊的一戶漁民對持。
劉杲眉頭一皺,喚過一名親信,指著百數米外的騷亂,吩咐道:“你去瞧瞧何事?”
親信去而複返,回稟道:“隔岸為小平津屯軍之地,故附近舟船少缺。因州牧急於渡河,部將們便令士卒,強行購買附近大小船隻。”
“下遊之家,為一杜姓漁農。兵卒以五千錢,暫時購買其家中三條漁船,但是這杜氏漁農,卻是強頭,執意不肯賣船。且無論士卒如何說法,再加錢數,這漁農皆是不願。”
“州牧軍令緊急,周圍船隻難聚,是以士卒也不願退讓。那些士卒便因此與杜氏漁農對持。”
劉杲隨口道:“若是漁農不願,且勸服不成,便由得他……”卻是劉杲以為,漁農既然不願賣船,士卒們便該去尋找其他願賣之人。
劉杲話剛出口,便被華歆打斷:“如今征調船隻有多少?”
親信回答道:“大略四十餘艘。因為隔河麵對小平津,北岸的漁民稀少,船隻亦難尋。便是因此,士卒才會因三條漁船,與漁農對峙。不過附近鄉裏之間的木匠,已經盡數被征調,正在加緊趕製新船。(.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四五十條漁船……
六千步騎……
這是個怎樣對比!
劉杲頓時無語。
華歆已經開口吩咐道:“兵事緊急,豈能隨意拖延。令士卒速速了結此事,務必征調來船隻!”
親信得令而去。
聞聽華歆話語,劉杲皺眉道:“子魚所言,莫非令士卒蠻橫行事?”
自劉杲建軍起,頗為重視軍紀。說服黑山賊,征伐西羌時,因為劉杲聲名淺薄,軍紀推行效果,尚且不是很好。而入並州來,劉杲大權獨掌,言出令隨,全權嚴格執行軍紀。
劉杲所練軍伍,雖然沒有天天吆喝“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如何如何,但是卻嚴格執行“不擾民”政策。劉杲收降來的黃巾士卒,很多都被劉杲以軍紀為藉口,唰到屯田處、煤礦田、磚窯廠,充任警戒安保。
也是因此,再加上年初,劉杲憂心天氣變化,大搞兵卒下鄉,義務助農,劉杲在並州的人心,尤其是鄉野村民之間,一路高漲。
對與自己部隊,劉杲唯一自豪的,便是軍紀嚴明,有公令無私情,不比同時期各路剛剛凝結勢力的,類如公孫瓚等軍閥。[.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今日士卒搜集不到船隻,與漁農對峙,而非直接逼搶,便是因為劉杲數年如一日,在軍中貫徹實施、嚴明軍紀的效果。
也是因此此種理念,劉杲才會對華歆所建言,隱隱有點反感。這是劉杲深知“千裏之堤,潰在蟻穴”,任何軍紀法規,隻須打開一道缺口,便能放出無數魔鬼。劉杲不甘心讓自己軍伍,也如曆朝曆代的精英部伍一般,逐漸走向衰落。
華歆聽出劉杲隱隱的不滿,嗬嗬輕笑一聲:“兵陣殺伐而已,何必言仁義?伯興莫非還欲以宋襄公為表率?”
宋襄公,春秋宋國國君之一。宋襄公平定齊國內亂,欲做春秋霸主,遂大行仁義之事。然而因為過於仁義,卻無才智,當斷不斷,在占無數優勢時,被楚國連番擊敗,喪失宋國霸業根基。此人,為春秋時,有仁義無智慧的典型人物。
也是因為宋襄公,春秋至戰國秦漢之初,宋國人被當作蠢笨的代言詞。也是因此,諸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長”,這類貶義、諷刺成語典故,開篇即言“宋人xxxx”。
後世,劉杲少年時,讀成語典故,無聊中也曾疑惑過:為甚書中蠢人,盡在宋國?而後劉杲閱讀書卷稍多,聞聽宋襄公大名,才知其中緣由。因此,劉杲可謂對宋襄公,知之甚翔。
華歆這是借宋襄公之名,隱隱告誡:兵發小平津,方是眼前大事,且不可因為仁義虛名,便耽擱行事。兵陣,乃是以殺止殺的狂暴之舉,而非坐而論道,互相彬彬有禮。
劉杲默然不語。這是劉杲知道,華歆所言,乃是數千年不變的真理;也正因為是真理,所以才更無言以對,隻得默默接受。
華歆為打破沉悶,緩和氣氛,笑道:“伯興在西羌時,為滅韓遂,驅使羌類,冒雨入山伐林木,造木筏,乃至有人被泥坡淹沒。昔日冷心若是,今日為何憐憫起岸邊一漁農?”
劉杲略略擠出微笑道:“吾之本性,寬於百姓,嚴於諸胡。”
華歆嗬嗬笑道:“此話雖得人心,但是上位之人,當眼光明遠,不可偏執一角。伯興,當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天下萬物,萬千百姓,皆是祭壇之祭品,不應區分高低貴賤。並州胡、民交雜,若是伯興存有此心,怕會造成群胡逆叛。”
劉杲搖搖頭道:“就子魚本心而言,可否能對胡、民一體同視?如欲我同心相待,那隻能是胡不為胡時。”
雖然被華歆叉開話題,劉杲望向遠處,瞧見三條漁船自漁農家牽出,依然心中隱隱自責道:“今日行徑,何異於後世拆遷辦?當須好自努力,勿令諸如此類事,再接連發生。”
==============
大河南岸。
閔貢將數十宦官死屍拋入黃河後,告別盧植,領著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向雒陽行去。
令人去喚孟津附近的丁原,率大軍前來隔拒劉杲後,盧植則親自率領近百餘人,趕赴小平津渡口,隔河遙遙大呼:“來兵為誰?為何將兵至雒陽?”
不一時,北岸劉杲數百士卒齊聲回應道:“並州牧劉杲,應大將軍之命,入雒安靖國家。”
得知北岸果然是劉杲大軍,盧植唯恐雒陽局勢發生大變,又令步卒大呼:“閹豎已經被誅矣!事情已了,雒京糧草殘缺,不足供奉大軍,還請劉並州暫且回返。劉並州勤王之功,朝廷封賞,隨後就至,不會令將士寒心。”
卻是盧植試圖憑借模糊言論,勸回劉杲,即便勸回不成,也要暫時穩住劉杲,等待丁原率軍來援。而劉杲則欲通過士卒大呼,鼓舞起士氣,便和盧植隔黃河交談辯論起來。
時至天亮,劉杲集結大小船隻不過七十餘艘。見船隻難尋,而劉杲又不願失去大好機會,便索性挑出精兵悍將,憑借七十餘艘大小漁船,強行渡河,入據小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