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股份製聯合經營(上)
河東郡,安邑縣,鹽監{今山西運城}。
光熹元年{189}七月初,劉杲自雁門郡,調發張燕,令其將帥兩千步騎,以為援兵;又自上黨郡,征調高順,使其將帥一千五百步卒,越過王屋山,接守箕關。
箕關地處中條山、王屋山交接山穀,是連接河東郡、河內郡的重要通道。並州大軍若是想快速進擊雒陽,箕關是最佳路經。高順若能封鎖箕關,等同於切斷河內郡乃至雒陽與河東郡聯係。
簽發張燕、高順兩人命令後,劉杲又令華歆駐守安邑,自己則親率步騎兩千餘人,進擊鹽監。
漢世的鹽監,還未曾築大城養民,隻有鹽官官吏駐守於此,量鹽收稅。按照後世說法,此時的鹽監與安邑大城相比,就好比鄉鎮比於城市。
漢世鹽監官吏,地位不高,是以他們見到劉杲這種州牧級別大佬,且率數千兵,隻遠遠看一眼,便覺一股煞氣撲來。鹽官二話不說,立即將手中權力,全權移交給劉杲,唯恐受到劉杲責罰。
劉杲拿出一列名單,以大將軍何進名義,向鹽官宣布道:“奉大將軍何進手令,凡閹豎黨羽家屬,皆收捕問罪。閹豎依仗禁中權威,亦貪墨無數鹽田,吾率兵來此,便是擒拿此類人物。”
何進一封明問劉杲對宦官態度的書信,被劉杲連續詐用多次,前次壓服河東太守,這次又借此使接收鹽田行動,表麵合法化。
鹽官奉命,按照所列名單,一一為劉杲指引。劉杲占據鹽池主要防禦地帶後,屬下士卒亦以誅除閹豎親朋為口號,跟隨鹽官,一一擒拿捕殺。
前麵說過,漢世間,河東鹽池為民營,各色勢力紛雜,或幾家聯合,或獨自經營。那些勢力,下放到鹽池掌權的諸人,也大都了解朝廷爭鬥,隱隱約約從自家大人那裏知道:何進與宦官正在雒陽激烈鬥爭。
也是因此,這些人初始以為劉杲為何進一係。而且宦官勢力既敗,那些本屬於宦官勢力的鹽田,卻可能分散給他們這些鹽商。因此,見到劉杲殺氣騰騰,肆意捕捉鹽商,那些與宦官無關鹽商,反而各個暗自欣喜。
“隻誅首惡,無關鹽丁!”
“奉大將軍令,誅除閹逆家屬親朋。”
“閹豎逆行倒施,禍亂大漢,今奉大將軍令,撥亂反正,還我大漢正朔。”
……
類似這等口號,先是把宦官一係勢力,與鹽池其他勢力割裂;而後又言無關鹽丁,又把鹽商與那些普通鹽丁分開。
人之本性,趨利避害,鹽丁、其他鹽商見事不關己,也也都高高掛起,唯恐受到牽連,被軍士所殺。
孤家寡人的宦官一係鹽商,又怎堪劉杲大軍屠戮?
滴水不漏的突然襲擊,立即將這些牽連宦官的鹽商,盡數收押。
劉杲收押鹽商後,又把這些鹽商名下鹽丁集中起來,調查詢問這些鹽商平素行徑,是否有甚惡舉。之所以為此,劉杲一是想拖延時間,二是趁機學習後世批判地主大會,借鹽丁之手,處罰這些鹽商同時,順便贏的這些鹽丁好感,有助於以後計劃順利實施。
一係列舉動完結時,劉杲非但沒有收兵跡象,反而把鹽池隱隱包圍起來。直到這時,一些比較聰明的鹽商,才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對。但是此時,劉杲已經掌握鹽池左右,軍卒分布要地,手中刀戟弓弩,更是明晃晃的耀眼,他們雖知事情不妥,在劉杲暴力麵前,也是無能為力。
如今畢竟已經距離昔日“鹽鐵專賣”政策一百年,這些鹽商根本沒有想到,劉杲竟然準備插足鹽池。
後世之人,想想百年前中國人之思想,再對照後世思想,就該明白這世上:隻有時間,才是永恒,至於思想潮流,百年之間,足以改變無數。
這些鹽商並沒有疑惑多久。
覺得已經武力暫時控製住河東鹽池的劉杲,很快將鹽池其餘鹽商中,一些勢力較大的鹽商,一一召集:“自古以來,鹽有海鹽、池鹽之分。海鹽,需煮海水以成鹽,耗時費力;池鹽,如此地鹽池,借日曬以及鹽風而成鹽,待池鹽結晶,則用鹽丁反複撈采。雖不假人力,易采易得,但以我之見,這種采鹽之法,卻還是十分粗陋。”
“我在邯鄲設學講《格物》之道,不知眾位可有人知曉一二?”
“《格物》之道,窮盡事理,由淺入深,由過去而推未來。格盡萬物之理,發明今世所無之物。”
“我於采鹽之道,亦略有所知。若經我改革,河東鹽池產量將增產數番,且五六日,便能結一次鹽!”
劉杲話一落音,全場鹽商開始嚷嚷起來。
這也是劉杲聲名遠播。
那一句“點石成金劉伯興,一壇清水撈赤金”,雖然難以讓人相信,但是聽的多了,人們總是有些印象的。再加上劉杲被四府征辟,鄭玄、襄楷又為之張臂,如今劉杲又以少年之身,掌管一州之地。身披一串串耀眼光環的劉杲,令這些鹽商不自覺的會對劉杲所言有點相信。
這就好比,後世人們雖然“磚家”之語亂砸,似乎對他們很不屑,但是一旦引用起資料,又不自覺的引用起這些所謂的“磚家”之其他研究。這就是名聲威力表象之一。
“五六日便能結鹽一次,州牧所言當真?”這些鹽商對鹽產知之甚翔,也是因為知之甚翔,才更驚訝這種超乎時代的製鹽方法。
劉杲點頭道:“不錯。這新鹽方法,我可免費提供給諸位。但,我亦有一個要求。”
“自此以後,我希望河東鹽池,產鹽、販鹽整體如一。”
“諸位將所有鹽田合而為一,共建一商行。諸位之間,以人、財、鹽田、運輸販賣渠道等,合夥經營。將新商行分割一萬份資產,由諸位憑借各自鹽田、人力等認購一定量股份。譬如某人認購萬分之七股份,則商行每純盈利萬錢,則其得七;且其擁有商行總資產萬分之七……。”
劉杲所言,正是後世17世紀出現的股份製經營。
接下來,劉杲又詳細的將後世股份公司概念一一詮釋出。這正是劉杲所思,既不得罪河東郡周遭權貴,又能把大多數士族世家,拉到自己身邊的方法。
鹽商們議論紛紛,或是言可,或是言非。
不過因為鹽商間,早有聯合經營例子存在,劉杲這種建立起河東鹽池股份製聯合經營手段,鹽商們雖是茫然不懂其中精妙所在,卻也能模糊理解大概。
唯一不能斷定的是:河東鹽池真要被劉杲如此整合起來,那也未免太過龐大。
鹽稅,為國家重稅之一,一直到民國時代,鹽稅還占國家總稅收五分之一強。
而在宋朝之前,海鹽變革還未曾出現時,河東鹽稅切切實實的是國家鹽稅中大塊頭。譬如唐時,河東鹽稅,占全國鹽稅四分之一。
幾個簡單數據,足以一窺其中端倪。
劉杲嗬嗬笑道:“我知列座諸位,手中沒有決定權。諸位可速速向能做主的人,稍稍回稟一下我之決策。至於新商行其中細節,卻是需要諸位上司,能夠完全做主之人,與我詳細探討。”
“另外,我自閹豎親朋手中收繳來的鹽田,明日就開始逐步施行新鹽製法,以便大家觀其成效。”
河東郡,安邑縣,鹽監{今山西運城}。
光熹元年{189}七月初,劉杲自雁門郡,調發張燕,令其將帥兩千步騎,以為援兵;又自上黨郡,征調高順,使其將帥一千五百步卒,越過王屋山,接守箕關。
箕關地處中條山、王屋山交接山穀,是連接河東郡、河內郡的重要通道。並州大軍若是想快速進擊雒陽,箕關是最佳路經。高順若能封鎖箕關,等同於切斷河內郡乃至雒陽與河東郡聯係。
簽發張燕、高順兩人命令後,劉杲又令華歆駐守安邑,自己則親率步騎兩千餘人,進擊鹽監。
漢世的鹽監,還未曾築大城養民,隻有鹽官官吏駐守於此,量鹽收稅。按照後世說法,此時的鹽監與安邑大城相比,就好比鄉鎮比於城市。
漢世鹽監官吏,地位不高,是以他們見到劉杲這種州牧級別大佬,且率數千兵,隻遠遠看一眼,便覺一股煞氣撲來。鹽官二話不說,立即將手中權力,全權移交給劉杲,唯恐受到劉杲責罰。
劉杲拿出一列名單,以大將軍何進名義,向鹽官宣布道:“奉大將軍何進手令,凡閹豎黨羽家屬,皆收捕問罪。閹豎依仗禁中權威,亦貪墨無數鹽田,吾率兵來此,便是擒拿此類人物。”
何進一封明問劉杲對宦官態度的書信,被劉杲連續詐用多次,前次壓服河東太守,這次又借此使接收鹽田行動,表麵合法化。
鹽官奉命,按照所列名單,一一為劉杲指引。劉杲占據鹽池主要防禦地帶後,屬下士卒亦以誅除閹豎親朋為口號,跟隨鹽官,一一擒拿捕殺。
前麵說過,漢世間,河東鹽池為民營,各色勢力紛雜,或幾家聯合,或獨自經營。那些勢力,下放到鹽池掌權的諸人,也大都了解朝廷爭鬥,隱隱約約從自家大人那裏知道:何進與宦官正在雒陽激烈鬥爭。
也是因此,這些人初始以為劉杲為何進一係。而且宦官勢力既敗,那些本屬於宦官勢力的鹽田,卻可能分散給他們這些鹽商。因此,見到劉杲殺氣騰騰,肆意捕捉鹽商,那些與宦官無關鹽商,反而各個暗自欣喜。
“隻誅首惡,無關鹽丁!”
“奉大將軍令,誅除閹逆家屬親朋。”
“閹豎逆行倒施,禍亂大漢,今奉大將軍令,撥亂反正,還我大漢正朔。”
……
類似這等口號,先是把宦官一係勢力,與鹽池其他勢力割裂;而後又言無關鹽丁,又把鹽商與那些普通鹽丁分開。
人之本性,趨利避害,鹽丁、其他鹽商見事不關己,也也都高高掛起,唯恐受到牽連,被軍士所殺。
孤家寡人的宦官一係鹽商,又怎堪劉杲大軍屠戮?
滴水不漏的突然襲擊,立即將這些牽連宦官的鹽商,盡數收押。
劉杲收押鹽商後,又把這些鹽商名下鹽丁集中起來,調查詢問這些鹽商平素行徑,是否有甚惡舉。之所以為此,劉杲一是想拖延時間,二是趁機學習後世批判地主大會,借鹽丁之手,處罰這些鹽商同時,順便贏的這些鹽丁好感,有助於以後計劃順利實施。
一係列舉動完結時,劉杲非但沒有收兵跡象,反而把鹽池隱隱包圍起來。直到這時,一些比較聰明的鹽商,才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對。但是此時,劉杲已經掌握鹽池左右,軍卒分布要地,手中刀戟弓弩,更是明晃晃的耀眼,他們雖知事情不妥,在劉杲暴力麵前,也是無能為力。
如今畢竟已經距離昔日“鹽鐵專賣”政策一百年,這些鹽商根本沒有想到,劉杲竟然準備插足鹽池。
後世之人,想想百年前中國人之思想,再對照後世思想,就該明白這世上:隻有時間,才是永恒,至於思想潮流,百年之間,足以改變無數。
這些鹽商並沒有疑惑多久。
覺得已經武力暫時控製住河東鹽池的劉杲,很快將鹽池其餘鹽商中,一些勢力較大的鹽商,一一召集:“自古以來,鹽有海鹽、池鹽之分。海鹽,需煮海水以成鹽,耗時費力;池鹽,如此地鹽池,借日曬以及鹽風而成鹽,待池鹽結晶,則用鹽丁反複撈采。雖不假人力,易采易得,但以我之見,這種采鹽之法,卻還是十分粗陋。”
“我在邯鄲設學講《格物》之道,不知眾位可有人知曉一二?”
“《格物》之道,窮盡事理,由淺入深,由過去而推未來。格盡萬物之理,發明今世所無之物。”
“我於采鹽之道,亦略有所知。若經我改革,河東鹽池產量將增產數番,且五六日,便能結一次鹽!”
劉杲話一落音,全場鹽商開始嚷嚷起來。
這也是劉杲聲名遠播。
那一句“點石成金劉伯興,一壇清水撈赤金”,雖然難以讓人相信,但是聽的多了,人們總是有些印象的。再加上劉杲被四府征辟,鄭玄、襄楷又為之張臂,如今劉杲又以少年之身,掌管一州之地。身披一串串耀眼光環的劉杲,令這些鹽商不自覺的會對劉杲所言有點相信。
這就好比,後世人們雖然“磚家”之語亂砸,似乎對他們很不屑,但是一旦引用起資料,又不自覺的引用起這些所謂的“磚家”之其他研究。這就是名聲威力表象之一。
“五六日便能結鹽一次,州牧所言當真?”這些鹽商對鹽產知之甚翔,也是因為知之甚翔,才更驚訝這種超乎時代的製鹽方法。
劉杲點頭道:“不錯。這新鹽方法,我可免費提供給諸位。但,我亦有一個要求。”
“自此以後,我希望河東鹽池,產鹽、販鹽整體如一。”
“諸位將所有鹽田合而為一,共建一商行。諸位之間,以人、財、鹽田、運輸販賣渠道等,合夥經營。將新商行分割一萬份資產,由諸位憑借各自鹽田、人力等認購一定量股份。譬如某人認購萬分之七股份,則商行每純盈利萬錢,則其得七;且其擁有商行總資產萬分之七……。”
劉杲所言,正是後世17世紀出現的股份製經營。
接下來,劉杲又詳細的將後世股份公司概念一一詮釋出。這正是劉杲所思,既不得罪河東郡周遭權貴,又能把大多數士族世家,拉到自己身邊的方法。
鹽商們議論紛紛,或是言可,或是言非。
不過因為鹽商間,早有聯合經營例子存在,劉杲這種建立起河東鹽池股份製聯合經營手段,鹽商們雖是茫然不懂其中精妙所在,卻也能模糊理解大概。
唯一不能斷定的是:河東鹽池真要被劉杲如此整合起來,那也未免太過龐大。
鹽稅,為國家重稅之一,一直到民國時代,鹽稅還占國家總稅收五分之一強。
而在宋朝之前,海鹽變革還未曾出現時,河東鹽稅切切實實的是國家鹽稅中大塊頭。譬如唐時,河東鹽稅,占全國鹽稅四分之一。
幾個簡單數據,足以一窺其中端倪。
劉杲嗬嗬笑道:“我知列座諸位,手中沒有決定權。諸位可速速向能做主的人,稍稍回稟一下我之決策。至於新商行其中細節,卻是需要諸位上司,能夠完全做主之人,與我詳細探討。”
“另外,我自閹豎親朋手中收繳來的鹽田,明日就開始逐步施行新鹽製法,以便大家觀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