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便在趙班以為徐安之仇不足慮時,徐若用全部家蓄,購買利刀,斷發一縷,發誓:必效龐娥親,為我父兄複仇。


    龐娥親者,酒泉人。其父為同縣李壽所殺,龐娥親三位弟弟皆欲為父複仇,不料未曾複仇,卻全部因病而死。龐娥親遂把複仇重任攔在己身,籌劃十年,終於刃殺李壽。因為這次複仇,龐娥親不但以忠孝名動涼州,還名入後人編纂的列女傳。


    提起史書中《列女傳》,此傳本來是追溯那些才行高絕女性人物,如龐娥親、如蔡琰、如馬倫。可惜而後史書為官方撰修後,變《列女傳》為《烈女傳》,隻言女之德操,不言才、義其他。此是史書發展的一大倒退。


    後人讀史常常遺憾,自《三國誌》之後,史書不見精良者。卻是朝廷編纂史書,總是刻意抹殺一些本該流傳於世的人物傳記。


    閑話不提。


    且說,徐若效仿龐娥親,利刃日夜不離身。


    昨夜,見趙班防備稍有鬆弛,徐若便趁機伏殺趙班於路中。


    刺殺趙班後,徐若便攜帶趙班首級,自請死罪。刃殺仇敵,而後自投官獄,這種觀念,在漢世也是一種風俗,當然更多的人,是複仇後選擇逃匿。


    因顧慮當地都亭長,為趙班族人,徐若便直奔縣府來自首。趙昱在莒縣聲望卓著,徐若也得以知道,趙昱雖然姓趙,卻與趙班好不瓜葛。


    說起來,這莒縣縣令趙昱,也是漢末知名人物之一。趙昱以重孝知名州郡,又素學公羊春秋。而公羊春秋,最為出名的,就是它倡導大複仇思想。


    聽完徐若訴說,趙昱對徐若這種為父複仇行為,非但沒有斥責徐若暴力行事,反而十分敬佩。(.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趙昱揮手散去遊徼、吏兵,向徐若說道:“為父複仇,春秋大義。雖有國法,殺人者死,然吾不忍殘殺忠孝。你自匿姓名,遷徙他郡吧!”徐若雖然自首,趙昱卻不願收押徐若。


    但是,徐若並不接受趙昱好意:“國法重於大義,不願貪生,使縣尊妄廢國家法典。”


    趙昱長歎一聲道:“你既然效仿龐娥親、緱{gou}玉之烈女,為父複仇,我為何不能效仿尹嘉、申屠蟠{pan}名士,庇護孝善?”


    龐娥親為父複仇後,自首,尹嘉寧願舍棄官職,也不收押龐娥親。緱玉為父複仇,定為死罪,申屠蟠冒死為緱玉辯護,最終使緱玉得活。這些都是女性參與大複仇的,典型事例。


    徐若搖搖頭,道:“父亡母死,兄弟被戮,隻留吾一人在世。生有何念?不如死去。”徐若不過十四五歲,突然遭遇家破人亡後,支持她繼續活下去的念頭,就是為家人複仇。如今大仇得報,心靈空虛的徐若,卻找不到繼續活下去的支柱。


    聽徐若如此言,閱曆豐富的趙昱,立即明白徐若處境,於是巧妙的鼓勵徐若:“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今你父兄皆死,這徐家後嗣,便該由你延續。若是你自暴自棄,縱使為父複仇,豈能讓他在地下欣慰?”趙昱這是利用漢世忠孝這種心態,來勸慰徐若繼續活下去。


    趙昱一邊勸說徐若,一邊回憶起自己的故事。


    自舉孝廉,擔任莒長後,趙昱努力勤政,教化一方。而後黃巾事起,徐州琅邪等郡,不等州縣有黃巾相聚成軍,便提前發兵提前剿殺太平道。因為官兵提前舉兵,太平道以及與太平道相好之家,一時盡官兵屠戮。所以當河南黃巾肆虐時,徐州能夠風平浪靜。


    而後,因為護得徐州全境安穩,徐州刺史巴祗向朝廷表功時,以趙昱為徐州第一功。而趙昱卻認為,他作為縣令,不能教化百姓積累功績,反而靠屠殺成名,這是官員的一種恥辱。


    若不是黃巾之亂後,各地需要恢複生產,趙昱不便抽身離去,他當時就要辭官,拒絕徐州刺史巴祗為他請來的封賞。如今莒縣事務,大略恢複常態,趙昱辭官之心,又開始活躍。


    “不若趁機辭官吧!”趙昱突然萌發這個念頭。


    如此想罷,趙昱摸出官印,投擲在地,回身扶起徐若:“死易生難,勿輕性命。我如今效仿尹嘉辭官,你為何不能學龐娥親,存世教子?走,我們一起逃匿天下。國法不容我等,自有容我等之處。”


    徐若懵懂的被趙昱牽起,下意識的又提起血肉模糊的頭顱。


    黃巾之亂,趙昱也是血雨腥風中衝殺出來的,自然看慣首級。但是即便如此,趙昱看到徐若這十四五歲少女,手裏拎著頭顱時,依然心裏有些發怵。


    “死者已死,將首級丟在路上,讓趙班家人來收屍吧!”趙昱又道。


    趙昱先是讓徐若逃匿,後又勸徐若存活,在徐若漆黑的心中,綻放出一片光明。不知不覺間,徐若隱隱覺得,趙昱就像自己父親那般,值得依靠。


    丟去趙班首級,趙昱又領徐若洗涮,換去身上沾著零星血跡的布衣。


    雖說趙昱投擲出官印,聲稱辭官。縣府裏的吏兵、遊徼部下,也不敢刁難趙昱,更不敢收押徐若。


    就這樣,下定決心辭官的趙昱,趁著天色微亮,街上人跡稀少,帶著徐若離開莒縣。


    半晌,從懵懵懂懂狀態恢複過神來的徐若才問道:“縣令,為我辭官,值得麽?”


    趙昱先是一愣,繼而嗬嗬笑道:“詩曰‘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仁人誌士做事,隻問本心是否上對起天,下對起地,何必言值得不值得?”


    “能因機救你活命,這莒縣之任,我不虧此行!”


    之後,趙昱一邊開導徐若心結,一邊帶著徐若向西潛行。


    自莒縣過東莞,至泰山郡蓋縣。


    趙昱向徐若問道:“此處已是泰山郡,以後道路你便可隨意自行。你可有親朋投靠?”


    徐若想了想,道:“家有小姑,遠嫁邯鄲。我準備前去往依數年。”


    趙昱想了想,道:“也好。邯鄲臨近河內,形勢安穩,是個好去處。”


    隨後,徐若與趙昱分別,獨自前往邯鄲,投靠邯鄲小姑家。


    數月後,徐若安然無恙的趕至邯鄲,與小姑抱頭痛哭一陣後,便小姑家安置下來。


    本來徐若與田奉家中次子有婚約,不料趙班誣陷田奉為太平道,導致田奉全家被誅殺殆盡,這婚姻自然就隨風飄散。小姑念及堂兄早亡,又無後嗣,便思為徐若重新尋一個夫家。


    徐若剛經曆過滅門破家之禍,又身披殺人之罪,不願談及婚姻,遂詐言欲為父守孝三年。而小姑也有顧慮,如今徐若有殺人之罪在身,不易尋個好夫家,便把做媒已是暫且擱置,等待朝廷大赦。


    為父複仇,雖然為時俗褒獎,但畢竟不合國法。


    徐若為減少麻煩,以及別人識出,自出蓋縣後,便以男裝行走左右。小姑也對外宣稱,是自家遠門侄子前來投靠。隻有小姑與他丈夫,才知道徐若真正身份。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就是中平三年七月。


    這日,徐若正準備出門,買些食菜,為小姑一家做些美食,卻見街上無數儒服、文士,打扮的青年,三五成群的向城外走去,並且言談間時不時傳來“講學”之詞。


    因徐安學儒,徐若閨中時,也曾學習《詩》《易》《公羊春秋》,雖然書中義理,尚不能通習,但是卻也是十分熟絡。徐若自幼常聽父親徐安嘮叨起那些大儒講學,數千人聚於台下的場麵,心中一直幻想那是如何盛況。


    是以,徐若聽到似乎是有人準備設壇經學,不禁起了好奇心思。


    徐若攔住一儒生,詢問一下,才知是本地洪波亭侯侄子劉杲,在邯鄲城外,設學壇,今日便是開講之日。


    劉杲自關西歸來,在邯鄲城中一日聲名無兩。


    掃平湟水、擊破金城,決戰望垣之武功,《白馬》{曹植之《白馬篇》}《隴西行》{李白之《俠客行》}之文采,皆被廣為傳播。


    劉杲拒絕擔任長水校尉行為,也伴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兩句詩,為人擊節讚歎。


    如今這邯鄲城裏,不曾聽過劉杲名頭的,還真沒幾個!


    聽說劉杲在城外,開壇講學,徐若心中大訝:“這位九門侯,不是要講《兵學》吧?”


    因為好奇這位邯鄲城中的傳奇人物,到底欲講何課,徐若也不禁隨著人流,向城外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東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戍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戍己並收藏大漢東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