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身披仁名,心藏屠刀


    “有人欲推舉我為金城太守,文和以為如何?”劉杲問道。


    “金城太守?”賈詡一愣,繼而嗬嗬笑道;“伯興倒是與我同命相憐。不過,朝中應該有人為伯興周旋,不然詔書也不會辟你為長水校尉。”


    “果然,賈詡也是如此說。”


    “嗯?賈詡說他和我同命相憐?難道朝廷辟賈詡為冀城縣令,背後也算計?”


    “看來我對政治陰謀,還真是反應遲鈍,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忽略了漢世某些習俗,所以基層判斷便出錯。我那位未曾謀麵的外祖父{宋泓之父},聽說,也是當世老滑之輩,等經過長安時,我一定要跟著他,好好學習學習,這漢世官場鬥爭。”劉杲心中碎碎念。


    收回無邊發散的思維,劉杲假裝詫異的問道:“這金城太守背後,莫非還有其他說法?文和前去擔任冀令,莫非還有危機不成?”


    賈詡擺擺手,道:“非是因為金城太守特殊。這金城太守任何人做的,唯你與劉石兩人做不得。至於為何,我卻不便直言。隻能告訴伯興,一旦你被辟為金城太守,不出一年,你就將因為一些莫名其妙之事獲罪免官。若是沒有朝中紅人為你勞碌奔波,伯興一生仕途,怕是就此止位兩千石。”


    “若是伯興依舊不明所以然,可尋刺史夏育,問問當年田晏之事始末。”


    “至於冀令,伯興不必為我擔憂。我早有自保之道。”


    賈詡心中暗道:“我之所以被辟為冀城縣令,便是朝廷諸公,想借你之名,分化董卓。隻是,此事怎能與你直言?”


    “田晏?”聽到賈詡所言,劉杲陷入思索中。


    段?平定叛羌後,夏育率領一部分段?舊部去北地郡,田晏則繼承段?在涼州培養勢力,並擔任護羌校尉。而後不久,田晏獲罪。夏育、田晏、臧炅之所以倉促之間,北伐鮮卑,便是田晏覺得鮮卑孱弱,想大破鮮卑以此贖罪,重新登上仕途。


    當然,三人能夠順利出兵,也多虧段?在朝堂做了不少工作。可惜,天時不與,三人在鮮卑大敗而還。之後,田晏身亡,夏育待罪畜官,臧炅重頭再來,讓人唏噓不已。


    “護羌校尉……”劉杲突然心中一緊:“劉石擔任護羌校尉,莫非也是張溫籌劃?”


    想到此節,劉杲焦急問道:“文和,劉石這個護羌校尉,是不是……”


    賈詡打斷劉杲話語:“不錯。伯興之於金城太守,便是劉石掛職護羌校尉之後處境。若無他事發生,兩年內,劉石必定以罪被征。”


    劉杲一時心中冰涼。


    難道說,我在西羌所努力的一切,都是一場空不成?


    難道說,我和這些三國英雄人物,差距就那麽大?


    劉杲把最後希望放在賈詡身上,聲音嘶啞的問道:“文和,事情還能有挽回餘地麽?”


    “有!”賈詡輕輕吐出一字。


    “文和,快快講來。”這一字,兀的喚醒頹廢中的劉杲。


    劉杲狠狠的拍了下腦袋:“劉杲,你的長處是知曉曆史發展,知曉現在還不出名的未來英雄人物。玩政治鬥不過別人,你難道不會借助時事發展,收伏賈詡這類軍師?”


    “劉邦自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是最後開國稱帝,卻是劉邦而不是張良、蕭何,乃至韓信!我何不以劉邦為榜樣,揚長避短?如今拿自己短處和敵人碰撞,我真是傻的可以去死!”


    “我雖然智謀不過中上之才,鬥不過張溫這個老匹夫,但是眼前不是還有賈詡。三國曆史記載那麽多英雄人物,我隻要能夠合理運用,焉能不能成就大事?”


    便在劉杲從重重陰謀掙紮而出時,賈詡附在劉杲耳邊,輕聲道:“無他,放虎出籠!猛虎出籠,獵人無憂。”


    “放虎出籠?”劉杲細細品味賈詡所言。


    “不錯。放虎出籠!”賈詡再一次重複道。


    劉杲把真個涼州局勢,在腦海裏旋轉一圈,疑問道:“這虎,是言韓遂?”


    賈詡默不作聲,隻是沉沉的點了點頭!


    “噝!”劉杲倒吸一口涼氣。


    “毒士”就是毒士!算計之內,隻保自身。


    漢軍剛剛把韓遂驅趕至西傾山,賈詡又言把韓遂迎出來。韓遂出山的後果,肯定是大肆攻伐,掠搶民眾,再次在涼州掀起血雨腥風。可以想象,若是韓遂敗而複出,涼州之人,怕是立即對朝廷能力有所懷疑,進而心生他意。


    真實曆史記載中,董卓身死後,賈詡一語亂長安。


    此時,賈詡同樣一語,欲亂涼州。


    真是不愧“毒士”稱號,心思恁的陰狠。


    不錯,若是韓遂下山,朝廷便需大將鎮守、征伐。如此一來,朝廷諸公也會放棄分化邊疆諸將心思。劉石的這護羌校尉,也可趁機坐的越來越穩,直至朝廷無力撼動。


    這招,叫做“養賊自重”。


    這也是曆史上許多大將的保命之法!朝廷諸公,即便清楚這是“養賊自重“,不到合適時間,他們也會有選擇性失明,對此視若不見。


    計是好計,隻是這手段必然帶來數千漢兵,乃至數萬漢民的死亡。這些同胞性命,劉杲一時不忍心收割。


    “如此行徑,雖能保命一時,卻是後患無窮。”劉杲心中猶豫,隨口找個特別爛的藉口,敷衍賈詡所獻之計。


    “聞聽伯興有一句名言‘身披仁名,心藏屠刀’,此事是否為真?”賈詡瞧出劉杲正在猶豫之中,又加重砝碼。


    “身披仁名,心藏屠刀”這句話,劉杲說過兩次。


    第一次,是劉杲籌劃擊殺南山亭時。劉杲令宋典殘酷折磨羌奴苦工,乃至每天數百人被活活累死、打死、病死,而後他再虛偽的表示關懷,借此迅速獲得羌奴苦工的好感。宋典當時,心有疑慮,劉杲便言“身披仁名,心藏屠刀”。


    言下之意:“智者不必仁,仁者則必智”,若想短時間內,在羌民中造神,必須行施非常手段。仁名的背後,都有一把把屠刀。


    第二次,是劉杲率趙雲、韓當攻伐種羌時。劉杲令種羌俘虜自相殘殺,選出強壯,又以被殺羌人的錢財,來獎賞部下。韓當、趙雲初始不習慣這種殘殺,後來又言:與其浪費時間組織種羌自相殘殺,不如率大軍直接屠戮,而劉杲對兩人告誡也是“身披仁名,心藏屠刀“。


    言下之意:令大軍屠戮種羌,隻會激發種羌仇恨。如今兩種羌自相殘殺,許久之後,他們也隻會埋怨親手殘殺自己親人的士卒,埋怨種羌不念同胞之情。若說他們仇恨總共有十分,那麽對漢兵的仇恨隻會有三分。


    賈詡提起“身披仁名,心藏屠刀”,隻是告誡劉杲:其實你心底與我一樣,也有一把屠刀,所謂的仁義,就莫要再言。而且“放虎出籠”的罪名,隻要小心籌劃,也不會加在我們身上。


    縱然屠戮萬民,我們依然是仁人誌士!


    劉杲陷入沉默,皺著眉頭走出賈詡住處。


    劉杲背後,賈詡露出燦爛笑臉。卻是賈詡看出,劉杲已經被他說動九成。


    賈詡隨手從書架上取過一卷竹簡,草草翻了翻,放入行囊中,心思:“韓遂出山,劉杲、董卓兩係人馬,再次陷入征伐。誰還還有心思理會冀城事務?隻需小小籌劃,我這前途就無大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東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戍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戍己並收藏大漢東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