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三年(西元180年),江夏蠻與廬江賊黃穰,連結十餘萬人,寇沒郡縣,聲勢浩大。(.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論軍勢,其不亞於今日黃巾。伯興可曾想過,當時朝廷為何不解黨錮,而偏偏今日黃巾一起,黨錮立即開解?”劉杲特意詢問未果,劉續突然轉變話題:“昔日黨錮未解,吳郡陸康單率郡國兵,數戰之間,十數萬餘賊頃刻被鎮。如今朝廷開解黨禁,特優錄取黨人,大發北軍五校、三河騎士、烏桓精卒,又集結天下郡國精銳,卻亦須連月見陣,甚至經久不能平定,至今還與黃巾對壘此間?”


    光合三年的“農民起義”?這個劉杲可是陌生的緊。後世因為某種原因,“黃巾起義”聞名國內,但是黃巾叛亂之前,江左、荊南,三年前的十餘萬流民大作戰,卻是很少提及。以致不少三國迷,還以為大漢東漢末,隻有一個黃巾才能有數十萬至百萬的流民反叛,其他都是小寇小盜而已。


    黃穰在廬江起義之事,劉杲雖是陌生,但是劉續所言“吳郡陸康”,劉杲可就熟悉了!


    陸康此人,劉杲早就把其內定為以後必收名人。陸康此人善軍陣。在曆史上,袁術屯壽春時,以孫策攻陸康。陸康認為袁術不義,孫策為虎作倀,於是堅守縣城,乃至孫策圍攻兩年方克。那還是因為,城中缺糧嚴重。若說陸康此時已經年老,不堪大用,那陸康背後還有兩位妖人。


    且說,陸康兒子陸績,這個“博學多識,星曆算數,無不瀏覽”的俊才英士,雖糾結於孫策攻殺其父,不願為吳效力。但陸績在業餘之間,做出的《渾天圖》等,也都在當世影響深遠。


    若陸績這個短命鬼,因為在曆史上,沒有曾證明過自己,那暫且不說。陸康背後另一位妖人,便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白衣秀士”陸遜陸伯言。陸遜少孤,長於陸康之家,可謂是陸康實際上一手養大的“兒子”。一家有這大小三傑,由不得劉杲不去琢磨。


    回憶起陸康此人在曆史上記載,想起陸康擔任廬江太守間,似乎因為擊破廬江賊,從而聲名大振。“難道這就是劉續所言之事?比起黃巾叛亂,這廬江賊動靜雖大,影響力卻是極小!”劉杲暗忖。


    劉杲所不知道是,曆史上廬江賊和江夏蠻叛亂,並不如劉杲想的那樣輕微。在大漢末年,也曾引發無數連鎖事件,此事以後自有說明。劉杲的曆史知識,或許在後世也算大眾中的曆史謎,但是在漢世,劉杲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白。


    雖不知為何,劉續突然提及光合三年的反賊事件,但劉杲卻被劉續這個話題所吸引。


    自黃巾後,黨人之門生、傳人廣泛活躍在漢末諸軍閥間,翻雲覆雨。劉杲計劃中的第一步,便是攫取大漢的最高權力,焉能不重視黨人勢力?不論是即將消沉的弘農楊氏,走出漢末第一位軍閥袁紹、第一位篡立皇位的袁術的汝南袁氏,還是荀氏、司馬氏、劉表等等,其中哪一個現身,都由不得劉杲不去重視。


    “還請叔祖指點!”劉杲道。生於中國,即便在後世,劉杲也是非常敬重老人,這話說起來,沒有一點做作。


    “太平道起事始末你可知?”劉續不曾正麵回答劉杲,反而又引申一個話題,不過這個問題,劉續根本沒準備讓劉杲回答,而隻是繼續說:“年初,何進突然殺太平道元老,而後京師鉤盾令,在幾日之間斬殺太平道數千人。再然後,何進身登大將軍之位,進而又有解禁黨錮、誅盡宦官之請。這其中緣由,伯興就不曾考慮過?”


    “嗯?”劉杲皺起眉頭。


    曆史上黃巾起義,在史書中記載甚少,又因為其被定性為反賊,後世對其研究也是相當有限。而且後世的農民起義那麽多,也不差張角這一個。後世之人,提起黃巾,所想起的也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句口號。


    至於張角起義為甚起兵,也早被定性為,欲圖不軌,被人告發。這樣的事例,在曆史上曾出不窮,在宋有摩尼,在明有聞香。大漢時的張角與方臘、徐鴻儒相比,對後世人來說,沒甚不一樣。


    隻是今日劉續在此提起,想來其中卻是隱含些某些不為後世人所知的秘密。何進誅殺馬元義,靈帝劉宏又使鉤盾令周斌,擒殺諸太平道。鉤盾令,六百石官,由宦官充任。


    “宦官、外戚爭鬥?”想起鉤盾令所代表意義,劉杲腦海中突然閃出這個念頭。


    見劉杲低頭苦思,劉續揮手令劉杲回去,言:“今日我與你所言兩事,你回邯鄲後好好思索一番。以後定有收獲。”


    劉杲心知劉續即將被誅殺,此刻見劉續此刻相助自己,卻是不忍其再橫遭慘禍。劉杲想提醒他一番,但是一時又不知如何開口。劉續自己早說過,他出城之後就預料自己歸國之路不是一帆風順,反而有更大危機。但是即便如此他在曆史上,也不免於禍。


    可見被人告發大不道,以致被廢國誅殺之事,想來不是身不由己,便是禍端早伏,避無可避。劉杲就是提醒,又能如何?如此想罷,劉杲便悄然離去。


    一言不說兩方。


    且說張英被劉杲斬殺,潰兵奔逃回至廣宗城,老遠就向城門大聲疾呼:“城門校尉楚衛、司馬封平叛逃!速速稟告大將軍。”


    “城門校尉楚衛、司馬封平叛逃?”張甲聽到這消息,心中猛一咯噔。


    張甲一路小跑至城門時,路上已經有親兵來引。說是南城門侯張英在追擊兩王時,突然被劉杲、封平襲殺,出門騎士僅有小半狼狽逃脫。回來的這七八騎,一人回報大將軍,一人直奔騎司馬處,剩餘騎士又令張甲移交兵權,跟隨他們出門追擊。


    張甲心有憂慮,不禁對幾名騎士盤查過於詳密。一騎士正欲率軍為同僚報仇,不堪忍受張甲之羅嗦,憤怒之餘突然發現張甲有點熟悉。原來,劉杲昔日由別駕升為城門校尉時,住處沒變,與騎司馬駐點相離不遠。而後張阿牛投奔劉杲,張甲時不時抽空相見張阿牛,這騎士以前見過幾次。


    “原來是逆賊同夥!”這騎士大喝一聲,抽刀向張甲斬來,似乎想把所有鬱積鬱悶都在張甲身上發泄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東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戍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戍己並收藏大漢東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