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上的遷都滿朝文武大臣反對的理由顯然比前一天趙匡胤剛提出遷都時準備的充分許多。
京西南麵轉運使李符上表曆數洛陽的八大缺陷:第一是城市凋敝。大宋立國之前北方兵戈頻繁戰火綿延不斷洛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不論是當朝者或是手握重兵的大將戰事一起目光就落在洛陽身上如此久曆戰火的洛陽必定不如經過了後漢、後周和大宋三朝苦心經營的汴京繁華;第二是宮殿殘缺。自後唐被後晉取代之後的國度都是建立在汴京如此洛陽的行宮在經曆了戰火和那些大將的破壞之後已經不適宜成為皇上的皇宮;第三是郊廟未修大宋的宗廟在汴京若是遷都就要在洛陽重新修建宗廟而從汴京搬遷宗廟卻是對先祖的不敬;第四是衙署未備。若是建都洛陽則要重新修建宰相的政事堂、樞密院、三司使和六部九卿等各個衙門的辦事廳堂以及各郎官大臣的住所;第五是民眾貧困。自郭威建立後周到柴榮執政汴京經曆了五代十國最太平的歲月加上趙匡胤黃袍加身時對汴京的居民秋毫無犯汴京的城市建設和百姓財富不僅沒有損失反而經曆了大宋建國的飛展如今已不是剛剛恢複的洛陽可比;第六是軍糧不足。洛陽水利不如汴京各州縣的糧草運輸洛陽不如汴京便利。第七是營壘破敗;第八交通不便。
然而皇上在看了奏章仍然堅持說道:“遷都洛陽乃權宜之計。長久之計當定都長安我將都城西遷為據山河之險裁汰冗兵依周、漢故事。統治天下。”
眾大臣見皇上決心已下勸諫已無動搖之可能便紛紛望向晉王。趙光義見事已至此自己若是再不出聲阻攔恐已成定局便上前言道:“皇兄臣弟亦是不讚成遷都。請皇兄聽臣弟一言。臣弟之所以屬意汴京乃是因為汴京有優於洛陽之處。
第一乃是汴京交通漕運優勢。自隋朝開通大運河通濟渠(汴河)途經開封最後由淮而入江因而開封便成為鎖控江淮的咽喉重地。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北方藩鎮割據戰亂頻頻而國家賦稅收入主要來自相對穩定富饒的南方地區朝廷對南方的依賴越重要。故而開封能在北方諸多重鎮中凸顯而出在戰亂中迅崛起。開封水利交通縱橫從水路有通往南方各州縣的汴河通往齊魯的五丈河通往陳蔡穎許地蔡河。陸路更是四通八達。戰果時便有大梁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荊湖之運漕的美譽便利的交通能將物資快捷地運往開封。而此時的長安和洛陽由於一直是各方勢力爭鬥的戰場。受到較大的破壞特別是關中地區經濟更是凋弊不堪以至就是唐皇也不得不率大臣就食於洛陽。天下財富糧草運至開封易轉運洛陽難更不要說關河遙遙的長安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第二乃是政治地理優勢。皇兄之所以遷都乃是因為長安和洛陽以山為塞以河為池形勢險固易守難攻;而汴京地處中原無山川之險。四戰之地形勢渙散不利於守。但若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如今我大宋國富兵強汴京地位置卻是最有利於控製中原。汴京西索溫洛東鎮齊魯背依燕趙麵控江淮。戰國梁惠王據此而霸中原。而且經過後周的改革和奪取江淮開封的地位更加鞏固。如今我大宋正處於攻勢而非守勢要進行一係列的統一戰爭若是對南方仍處於割據狀態的各方勢力出兵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開封的位置都比洛陽優越。而且從後勤保障上又可可節省民力財力因此臣弟認為以開封為都利兵利戰。
第三乃是汴京的城池優勢。後唐之前。曆代朝政建都都是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擺動戰火的頻頻爆已經使得長安和洛陽城牆殘破。而汴京自後漢始曆代悉心經營特別是後周世宗時期一方麵取土虎牢修築開封外城使開封成為天下間第一座三重城牆的城市城高池深有效地彌補了不利於守地缺憾。另外一方麵令王樸經營規化城內拓寬道路綠化環境又允許臨街開店取消了坊市分離製度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到如今汴京的百姓戶數已達百萬已經具備了帝都的風範。而洛陽則因戰火頻仍麵目已非往日。因而選擇都開封自然是當仁不讓。
第四乃是請皇兄體諒眾大臣和百姓的苦楚。我大宋建國承賴皇兄領兵有方、英明仁慈才得以使得汴京的百姓生活穩定而眾大臣家眷宅院都在汴京。若是皇兄遷都洛陽則勞民傷財那些忠於我大宋的百姓和大臣們從汴京遷往洛陽肯定要承受巨大的痛楚還望皇兄加以體諒。”
趙光義洋洋灑灑其中對於長安洛陽汴京三地的優劣所言句句屬實更兼最後大仁大義地把百姓和眾大臣牽連入內好似皇上這樣做乃是不顧天下百姓一樣。
趙匡胤本就很是看重趙光義雖然很是不滿他在汴京的勢力擴張但是聽了他的勸諫遷都的衝動倒也平複不少。
趙德昭見趙光義如此充分的準備對趙普的佩服又增加幾分。趙普不愧是跟隨趙匡胤最久的臣下對趙光義的熟悉絲毫不亞於趙光義自己。此時見皇上變得遲疑便上前說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講。”
“哦昭竟然也對這件事情有異議嗎?”趙德昭昨日並沒有表露對遷都的任何建議而今日言的人都是反對遷都地趙匡胤還以為趙德昭也是貪戀汴京的繁華反對他遷都呢。
“兒臣支持父皇遷都洛陽。”
趙德昭此言不出趙匡胤卻是精神大震如今他身邊的人好似全部都反對他遷都的提議這兩日他也是頗感孤單如今見趙德昭出言支持。就好似是無邊無際的大道上遇到故人。於是高興地說道:“昭有話快快講來!”
趙德昭笑著看了趙光義和眾大臣一眼然後說道:“皇叔方才所言看似句句有理然本王卻有不同看法。
其一汴京水利漕運雖然比洛陽便利然而並非隻是有益無害。汴河自古水患連連對汴京地百姓和京師的安全都有著不可不慎的威脅。史料記載後周初年汴河水溢衝破汴京大寧水堤。浸民田害莊稼時有萬三百戶百姓受之於苦。若是我大宋建都汴京便要時時防備汴河決堤如此年年水利年年潰如此方是勞民傷財汴京有此一害終是我大宋地隱患。
其二皇叔言汴京比之洛陽立於兵戰。然而我大宋如今日益強盛南方諸割據勢力已經疲弱不堪非是我大宋一合之力我大軍過去定然是受到擒拿。統一天下對我大宋不過是數年而已然而建都天下對我大宋乃是關係千秋萬代的基業諸位切莫不可如此短視。
其三本王觀自古曆代王朝建都都有一特點那就是建邦設都。皆憑險阻。山川者天下之險阻也;城池者人之險阻也城池必以山川為固。自古魏地四平諸侯輻湊無名川大山之險若是從從軍事地理與城市設防看有其先天不足的成份。國家的都城除了要保證有充分地給養外軍事地理上地有險可憑與否同樣不可忽視。周秦漢唐建都長安。從地理因素來看主要都是依靠關中山河之險以保障都地安全。我大宋定都汴京雖使漕糧運輸有了可靠保障。如今汴京周圍一馬平川若是北方強敵縱馬前來不出數日就可兵臨城下雖然汴京城牆鞏固然本王卻是沒有聽說過天下間沒有攻不破的城池。
其四皇叔擔心父皇遷都必將造成眾臣工及百姓勞苦。然而昭卻不這樣看。既然都是忠於我大宋地臣民則為了我大宋的千秋萬載基業受一點苦楚也是值得的更何況若是真有損失朝廷自然會對隨之遷徙到洛陽的一幹人眾有所封賞定不會讓他們白白承受損失。”
趙德昭此番話一出。滿朝的眾大臣卻是誰也不敢辯駁。誰若是出聲反對好似自己不忠於大宋。或者是不能為大宋地千秋萬載承受區區損失。趙匡胤卻是聽得暢快無比這幾天的壓力頓覺輕了不少。
趙光義見趙德昭容管煥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心底裏也是一陣敬佩然而事關自己的榮辱卻是不敢有絲毫的放棄不甘心地說道:“昭言汴京沒有險要莫非似忘了汴京的黃河天險?”
趙德昭早知道趙光義會提到黃河天險卻是不慌不忙答道:“黃河卻是汴京的屏障然而此河每到冬季定會結冰若是關外的大遼等黃河結冰之日縱馬順勢而下則汴京便要承受大遼的兵鋒如此汴京危矣!”
“昭莫忘記汴京有我大宋數十萬禁軍汴京有此雄兵護衛難道需擔心遼國兵馬嗎?”趙光義仍然堅持著。
趙德昭笑道:“禁軍是我大宋安危之保障昭豈敢忘記?然而我朝禁軍廣取天下精銳待得南方諸國平定禁軍數量必定大增如此我大宋之賦稅卻是都要用於養兵矣。為了汴京使得天下兵卒集於此天下賦稅用於此常此以往我朝必將疲敝困頓實在是不利於我大宋地長治久安。”
說到此趙德昭稍停看了眾大臣一眼緩緩說道:“諸位大人飽讀詩書自當知道自古當國家在政治和經濟生危機若是國都所在之地又不能緩解這其中矛盾的時候擇地遷都更圖振興則不失為解救危機之良方。盤庚遷殷商王朝中興;西周由周原而移鼎鎬京終於逐步強盛而滅殷商;北魏孝文帝自平城遷都洛陽削弱反對改革之貴族勢力而使皇朝貴胄接受漢民族文化之後魏經濟文化得以很大展這些都是曆史生史書記載的關於遷都治國的典型事例由此說明國都絕非既定而不可遷徙的。”
這番話有理有據。原本沉默不語的眾位大臣突然竊竊私語。趙光義見趙德昭已經開始說動殿中的文武大臣心裏著急腦海中突然想到什麽急忙高聲說道:“我大宋如今日益強盛並不需要遷都汴京更何況據守天下在德不在險啊!”
趙光義故意把“在德不在險”說地大聲滿朝文武聞言俱都安靜了下來。就是趙匡胤都沉默不語。
“在德不在險”一語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為戰國時著名軍事家吳起的重要觀點。據《史記》載:有一次魏武侯攜吳起乘船渡河。行至中流魏武侯一邊欣賞著兩岸險峻山峰一邊說:“多麽堅固美好的山河呀!這不正是魏國得以鞏固地根本嗎!”吳起立即回答說:“國家政權鞏固與否其根本原因在於施德政而不在於天險屏障。古代的三苗王國左洞庭(即洞庭湖)右彭蠡(即鄱陽湖)但因為他不修德義而被夏禹所滅;夏桀的都城左河濟(河指黃河濟指濟水)。右泰華伊闕(春秋時周的關塞地勢險要在今河南洛陽南)在其南羊腸(即羊腸阪在山西境內)在其北可謂固若金湯但由於他實行暴政被商湯所取代;殷紂王所居地國都左孟門(即孟門山。在太行山東)右太行(即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山東境內)在其北大河(即黃河)經其南但因為他為政殘暴而被周武王所殺。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如果您不施德政船上的人們都會成為您的敵人。”魏武侯聽了吳起的一番話十分感歎。
自古取天下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仁義。隻有勝負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賊。然而治理天下卻是一致地那就是以孝為先以德治國。趙光義搬出此語殿中人人讚同。
趙德昭卻是沒有這般的顧忌向趙光義問道:“請教皇叔以皇叔看來漢武帝何許人也?”
這個問題與今日的廷議真是風馬牛不相及趙光義也不知道趙德昭的用意。沉吟道:“漢武帝勵精圖治重用賢臣良將匈奴由此束手乃是史上難得的賢君。”
趙德昭微笑道:“昭也極為認同漢武帝是明君!”說完高聲說道:“各位可還記得漢武帝是如何培養他地太子地?有一人對太子滿口仁義道德漢武帝高聲問道匈奴可講仁義道德?然後就把太子身邊的那人派往匈奴。結果被匈奴所殺。不錯。治理天下收複民眾確實是需要以德治國。然而如今汴京所麵臨地威脅卻是來自於北方的大遼。我大宋可對大遼仁義大遼會對大宋仁義嗎?未必!未必!非也!非也!”
“好!”趙匡胤見趙德昭大展“舌”威說得趙光義啞口無言群臣暗自點頭不由地讚同道:“不錯若是還有人反對朕先讓他到大遼那裏講將仁義道德看遼國是否能接受。哈哈哈!”
趙光義本想再出言反駁幾句的但是想到若是皇兄此時真的讓自己到遼國出使萬一遼國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惡徒殺了自己或者朝中有人作怪自己豈非死無葬身之地?想到此便不見說話不甘心的退入班列。
趙德昭知道大勢已定但是為了讓遷都更加地名正言順便奏道:“啟稟父皇薛大人、竇大人和盧大人雖然不在此處但是他們三人身為宰相父皇也應該聽取他們的建議。”
趙匡胤知道趙德昭是支持自己遷都的更何況薛居正、盧多遜二人對自己忠心不二既然趙德昭如此建議那麽竇儀也肯定沒有問題於是就大大方方的派人前往汴京詢問三位留守汴京的國之輔宰。
不出幾日快馬就帶回了三位宰相的建議。
宰相薛居正上表言道:“洛陽險固而汴京為四戰之地太平適宜居住於汴京若天下有事則必居洛陽。臣意當修繕宮室城牆儲蓄糧草。”
參知政事、副相盧多遜上書:“京師外城清修如今北戎勢重京師堰而無備若無一朝稱兵深入必促河朔重兵與之力戰。”
參知政事、副相竇儀亦是上表:“我朝如今當重在南方北方強敵一時無法驅除若是仍在汴京則極易使我朝處於不利形勢之下藩籬盡撤本根無備。”
趙匡胤看了大悅傳示眾臣果然三位宰相大人也是讚同遷都的。
遷都已是大勢所趨趙匡胤大悅心裏對趙德昭的讚許又多加了幾分卻完全不知此次趙德昭能有如此完善的說辭那被他逐出大宋權力中樞的趙普卻是功不可沒。
京西南麵轉運使李符上表曆數洛陽的八大缺陷:第一是城市凋敝。大宋立國之前北方兵戈頻繁戰火綿延不斷洛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不論是當朝者或是手握重兵的大將戰事一起目光就落在洛陽身上如此久曆戰火的洛陽必定不如經過了後漢、後周和大宋三朝苦心經營的汴京繁華;第二是宮殿殘缺。自後唐被後晉取代之後的國度都是建立在汴京如此洛陽的行宮在經曆了戰火和那些大將的破壞之後已經不適宜成為皇上的皇宮;第三是郊廟未修大宋的宗廟在汴京若是遷都就要在洛陽重新修建宗廟而從汴京搬遷宗廟卻是對先祖的不敬;第四是衙署未備。若是建都洛陽則要重新修建宰相的政事堂、樞密院、三司使和六部九卿等各個衙門的辦事廳堂以及各郎官大臣的住所;第五是民眾貧困。自郭威建立後周到柴榮執政汴京經曆了五代十國最太平的歲月加上趙匡胤黃袍加身時對汴京的居民秋毫無犯汴京的城市建設和百姓財富不僅沒有損失反而經曆了大宋建國的飛展如今已不是剛剛恢複的洛陽可比;第六是軍糧不足。洛陽水利不如汴京各州縣的糧草運輸洛陽不如汴京便利。第七是營壘破敗;第八交通不便。
然而皇上在看了奏章仍然堅持說道:“遷都洛陽乃權宜之計。長久之計當定都長安我將都城西遷為據山河之險裁汰冗兵依周、漢故事。統治天下。”
眾大臣見皇上決心已下勸諫已無動搖之可能便紛紛望向晉王。趙光義見事已至此自己若是再不出聲阻攔恐已成定局便上前言道:“皇兄臣弟亦是不讚成遷都。請皇兄聽臣弟一言。臣弟之所以屬意汴京乃是因為汴京有優於洛陽之處。
第一乃是汴京交通漕運優勢。自隋朝開通大運河通濟渠(汴河)途經開封最後由淮而入江因而開封便成為鎖控江淮的咽喉重地。尤其是安史之亂後北方藩鎮割據戰亂頻頻而國家賦稅收入主要來自相對穩定富饒的南方地區朝廷對南方的依賴越重要。故而開封能在北方諸多重鎮中凸顯而出在戰亂中迅崛起。開封水利交通縱橫從水路有通往南方各州縣的汴河通往齊魯的五丈河通往陳蔡穎許地蔡河。陸路更是四通八達。戰果時便有大梁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荊湖之運漕的美譽便利的交通能將物資快捷地運往開封。而此時的長安和洛陽由於一直是各方勢力爭鬥的戰場。受到較大的破壞特別是關中地區經濟更是凋弊不堪以至就是唐皇也不得不率大臣就食於洛陽。天下財富糧草運至開封易轉運洛陽難更不要說關河遙遙的長安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第二乃是政治地理優勢。皇兄之所以遷都乃是因為長安和洛陽以山為塞以河為池形勢險固易守難攻;而汴京地處中原無山川之險。四戰之地形勢渙散不利於守。但若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如今我大宋國富兵強汴京地位置卻是最有利於控製中原。汴京西索溫洛東鎮齊魯背依燕趙麵控江淮。戰國梁惠王據此而霸中原。而且經過後周的改革和奪取江淮開封的地位更加鞏固。如今我大宋正處於攻勢而非守勢要進行一係列的統一戰爭若是對南方仍處於割據狀態的各方勢力出兵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開封的位置都比洛陽優越。而且從後勤保障上又可可節省民力財力因此臣弟認為以開封為都利兵利戰。
第三乃是汴京的城池優勢。後唐之前。曆代朝政建都都是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擺動戰火的頻頻爆已經使得長安和洛陽城牆殘破。而汴京自後漢始曆代悉心經營特別是後周世宗時期一方麵取土虎牢修築開封外城使開封成為天下間第一座三重城牆的城市城高池深有效地彌補了不利於守地缺憾。另外一方麵令王樸經營規化城內拓寬道路綠化環境又允許臨街開店取消了坊市分離製度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到如今汴京的百姓戶數已達百萬已經具備了帝都的風範。而洛陽則因戰火頻仍麵目已非往日。因而選擇都開封自然是當仁不讓。
第四乃是請皇兄體諒眾大臣和百姓的苦楚。我大宋建國承賴皇兄領兵有方、英明仁慈才得以使得汴京的百姓生活穩定而眾大臣家眷宅院都在汴京。若是皇兄遷都洛陽則勞民傷財那些忠於我大宋的百姓和大臣們從汴京遷往洛陽肯定要承受巨大的痛楚還望皇兄加以體諒。”
趙光義洋洋灑灑其中對於長安洛陽汴京三地的優劣所言句句屬實更兼最後大仁大義地把百姓和眾大臣牽連入內好似皇上這樣做乃是不顧天下百姓一樣。
趙匡胤本就很是看重趙光義雖然很是不滿他在汴京的勢力擴張但是聽了他的勸諫遷都的衝動倒也平複不少。
趙德昭見趙光義如此充分的準備對趙普的佩服又增加幾分。趙普不愧是跟隨趙匡胤最久的臣下對趙光義的熟悉絲毫不亞於趙光義自己。此時見皇上變得遲疑便上前說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講。”
“哦昭竟然也對這件事情有異議嗎?”趙德昭昨日並沒有表露對遷都的任何建議而今日言的人都是反對遷都地趙匡胤還以為趙德昭也是貪戀汴京的繁華反對他遷都呢。
“兒臣支持父皇遷都洛陽。”
趙德昭此言不出趙匡胤卻是精神大震如今他身邊的人好似全部都反對他遷都的提議這兩日他也是頗感孤單如今見趙德昭出言支持。就好似是無邊無際的大道上遇到故人。於是高興地說道:“昭有話快快講來!”
趙德昭笑著看了趙光義和眾大臣一眼然後說道:“皇叔方才所言看似句句有理然本王卻有不同看法。
其一汴京水利漕運雖然比洛陽便利然而並非隻是有益無害。汴河自古水患連連對汴京地百姓和京師的安全都有著不可不慎的威脅。史料記載後周初年汴河水溢衝破汴京大寧水堤。浸民田害莊稼時有萬三百戶百姓受之於苦。若是我大宋建都汴京便要時時防備汴河決堤如此年年水利年年潰如此方是勞民傷財汴京有此一害終是我大宋地隱患。
其二皇叔言汴京比之洛陽立於兵戰。然而我大宋如今日益強盛南方諸割據勢力已經疲弱不堪非是我大宋一合之力我大軍過去定然是受到擒拿。統一天下對我大宋不過是數年而已然而建都天下對我大宋乃是關係千秋萬代的基業諸位切莫不可如此短視。
其三本王觀自古曆代王朝建都都有一特點那就是建邦設都。皆憑險阻。山川者天下之險阻也;城池者人之險阻也城池必以山川為固。自古魏地四平諸侯輻湊無名川大山之險若是從從軍事地理與城市設防看有其先天不足的成份。國家的都城除了要保證有充分地給養外軍事地理上地有險可憑與否同樣不可忽視。周秦漢唐建都長安。從地理因素來看主要都是依靠關中山河之險以保障都地安全。我大宋定都汴京雖使漕糧運輸有了可靠保障。如今汴京周圍一馬平川若是北方強敵縱馬前來不出數日就可兵臨城下雖然汴京城牆鞏固然本王卻是沒有聽說過天下間沒有攻不破的城池。
其四皇叔擔心父皇遷都必將造成眾臣工及百姓勞苦。然而昭卻不這樣看。既然都是忠於我大宋地臣民則為了我大宋的千秋萬載基業受一點苦楚也是值得的更何況若是真有損失朝廷自然會對隨之遷徙到洛陽的一幹人眾有所封賞定不會讓他們白白承受損失。”
趙德昭此番話一出。滿朝的眾大臣卻是誰也不敢辯駁。誰若是出聲反對好似自己不忠於大宋。或者是不能為大宋地千秋萬載承受區區損失。趙匡胤卻是聽得暢快無比這幾天的壓力頓覺輕了不少。
趙光義見趙德昭容管煥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心底裏也是一陣敬佩然而事關自己的榮辱卻是不敢有絲毫的放棄不甘心地說道:“昭言汴京沒有險要莫非似忘了汴京的黃河天險?”
趙德昭早知道趙光義會提到黃河天險卻是不慌不忙答道:“黃河卻是汴京的屏障然而此河每到冬季定會結冰若是關外的大遼等黃河結冰之日縱馬順勢而下則汴京便要承受大遼的兵鋒如此汴京危矣!”
“昭莫忘記汴京有我大宋數十萬禁軍汴京有此雄兵護衛難道需擔心遼國兵馬嗎?”趙光義仍然堅持著。
趙德昭笑道:“禁軍是我大宋安危之保障昭豈敢忘記?然而我朝禁軍廣取天下精銳待得南方諸國平定禁軍數量必定大增如此我大宋之賦稅卻是都要用於養兵矣。為了汴京使得天下兵卒集於此天下賦稅用於此常此以往我朝必將疲敝困頓實在是不利於我大宋地長治久安。”
說到此趙德昭稍停看了眾大臣一眼緩緩說道:“諸位大人飽讀詩書自當知道自古當國家在政治和經濟生危機若是國都所在之地又不能緩解這其中矛盾的時候擇地遷都更圖振興則不失為解救危機之良方。盤庚遷殷商王朝中興;西周由周原而移鼎鎬京終於逐步強盛而滅殷商;北魏孝文帝自平城遷都洛陽削弱反對改革之貴族勢力而使皇朝貴胄接受漢民族文化之後魏經濟文化得以很大展這些都是曆史生史書記載的關於遷都治國的典型事例由此說明國都絕非既定而不可遷徙的。”
這番話有理有據。原本沉默不語的眾位大臣突然竊竊私語。趙光義見趙德昭已經開始說動殿中的文武大臣心裏著急腦海中突然想到什麽急忙高聲說道:“我大宋如今日益強盛並不需要遷都汴京更何況據守天下在德不在險啊!”
趙光義故意把“在德不在險”說地大聲滿朝文武聞言俱都安靜了下來。就是趙匡胤都沉默不語。
“在德不在險”一語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為戰國時著名軍事家吳起的重要觀點。據《史記》載:有一次魏武侯攜吳起乘船渡河。行至中流魏武侯一邊欣賞著兩岸險峻山峰一邊說:“多麽堅固美好的山河呀!這不正是魏國得以鞏固地根本嗎!”吳起立即回答說:“國家政權鞏固與否其根本原因在於施德政而不在於天險屏障。古代的三苗王國左洞庭(即洞庭湖)右彭蠡(即鄱陽湖)但因為他不修德義而被夏禹所滅;夏桀的都城左河濟(河指黃河濟指濟水)。右泰華伊闕(春秋時周的關塞地勢險要在今河南洛陽南)在其南羊腸(即羊腸阪在山西境內)在其北可謂固若金湯但由於他實行暴政被商湯所取代;殷紂王所居地國都左孟門(即孟門山。在太行山東)右太行(即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山東境內)在其北大河(即黃河)經其南但因為他為政殘暴而被周武王所殺。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如果您不施德政船上的人們都會成為您的敵人。”魏武侯聽了吳起的一番話十分感歎。
自古取天下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仁義。隻有勝負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賊。然而治理天下卻是一致地那就是以孝為先以德治國。趙光義搬出此語殿中人人讚同。
趙德昭卻是沒有這般的顧忌向趙光義問道:“請教皇叔以皇叔看來漢武帝何許人也?”
這個問題與今日的廷議真是風馬牛不相及趙光義也不知道趙德昭的用意。沉吟道:“漢武帝勵精圖治重用賢臣良將匈奴由此束手乃是史上難得的賢君。”
趙德昭微笑道:“昭也極為認同漢武帝是明君!”說完高聲說道:“各位可還記得漢武帝是如何培養他地太子地?有一人對太子滿口仁義道德漢武帝高聲問道匈奴可講仁義道德?然後就把太子身邊的那人派往匈奴。結果被匈奴所殺。不錯。治理天下收複民眾確實是需要以德治國。然而如今汴京所麵臨地威脅卻是來自於北方的大遼。我大宋可對大遼仁義大遼會對大宋仁義嗎?未必!未必!非也!非也!”
“好!”趙匡胤見趙德昭大展“舌”威說得趙光義啞口無言群臣暗自點頭不由地讚同道:“不錯若是還有人反對朕先讓他到大遼那裏講將仁義道德看遼國是否能接受。哈哈哈!”
趙光義本想再出言反駁幾句的但是想到若是皇兄此時真的讓自己到遼國出使萬一遼國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惡徒殺了自己或者朝中有人作怪自己豈非死無葬身之地?想到此便不見說話不甘心的退入班列。
趙德昭知道大勢已定但是為了讓遷都更加地名正言順便奏道:“啟稟父皇薛大人、竇大人和盧大人雖然不在此處但是他們三人身為宰相父皇也應該聽取他們的建議。”
趙匡胤知道趙德昭是支持自己遷都的更何況薛居正、盧多遜二人對自己忠心不二既然趙德昭如此建議那麽竇儀也肯定沒有問題於是就大大方方的派人前往汴京詢問三位留守汴京的國之輔宰。
不出幾日快馬就帶回了三位宰相的建議。
宰相薛居正上表言道:“洛陽險固而汴京為四戰之地太平適宜居住於汴京若天下有事則必居洛陽。臣意當修繕宮室城牆儲蓄糧草。”
參知政事、副相盧多遜上書:“京師外城清修如今北戎勢重京師堰而無備若無一朝稱兵深入必促河朔重兵與之力戰。”
參知政事、副相竇儀亦是上表:“我朝如今當重在南方北方強敵一時無法驅除若是仍在汴京則極易使我朝處於不利形勢之下藩籬盡撤本根無備。”
趙匡胤看了大悅傳示眾臣果然三位宰相大人也是讚同遷都的。
遷都已是大勢所趨趙匡胤大悅心裏對趙德昭的讚許又多加了幾分卻完全不知此次趙德昭能有如此完善的說辭那被他逐出大宋權力中樞的趙普卻是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