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王殿下?”


    聽到永柱的這番話,徐雲頓時神色一震。


    好家夥。


    小趙這是出宮了?


    意識到這點後,他連忙將備忘錄收起。


    整理了一番衣著,出門跟著永柱趕向了書房所在的院落。


    半刻鍾後。


    二人來到了書房院落外,永柱很自覺的停下了腳步:


    “王哥兒,老爺和簡王殿下都在院內,老爺囑咐過,你到後無需通稟,直接入內即可。”


    徐雲朝他道了聲謝,轉身走進了院內。。


    隨著不久前顯微鏡的製備完畢,這間書院的性質已經不再隻是藏書,儼然成了一個準科研場所,


    小李和老蘇兩人基本上一有空閑,就會跑到這兒來搞搞實驗啥的。


    除了顯微鏡外。


    徐雲之前製作的發電機、電解池等設備也都被搬到了這裏,多多少少具備了一定科技側的畫風。


    當徐雲進入院中時。


    幾日不見的小趙正和小李、老蘇三人一起,坐在樹蔭下聊著天。


    徐雲見狀主動走上前,對著簡王拱了拱手,笑道:


    “草木王林,見過簡王殿下。”


    小趙的坐向側對入口,因此他直到徐雲近身時才反應過來,連忙朝徐雲扯出了一絲笑意:


    “王公子,好久不見。”


    徐雲又對老蘇和小李打了聲招呼,同時藉著抬頭與轉頭的空隙,飛快的打量了一番小趙。


    兩周時間不見。


    這個大帥逼的精神狀態要比初見之時差了不少,眉宇間帶著一股隱隱的愁煩。


    很明顯。


    宮中的一些變故,給這個本就肩負壓力的宋哲宗親胞弟,帶來了極大的精神負擔。


    接著簡王又朝徐雲拱了拱手,麵帶歉意的道冒號


    “王公子,前些天宮中有事,本王不便外出,缺堂五節有餘,還請王公子多多見諒。”


    徐雲原本還在想著話頭兒呢,眼見小趙這麽主動,便連忙回了個禮,說道:


    “太後鳳體欠安,殿下身為後輩理應侍奉在旁, 孝悌乃人倫大道, 何來歉意之說?”


    一旁的老蘇和小李聞言, 亦是讚同的點了點頭。


    縱觀華夏悠悠五千載曆史。


    忠孝二字,幾乎是每個朝代都會被反複提及的核心人倫觀。


    宋朝的國位源自趙匡胤的兵變,乃是從周恭帝他們孤兒寡母的手上奪來的皇位, 無論往後幾代宋帝如何洗白,底氣上多少都是有些不足的。


    所以相對‘忠’, 宋代朝廷在孝方麵的力度會更側重一點, 孝文化的發展程度在曆史上都是排的上號的。


    因此麵對徐雲的回答, 哪怕是比較跳脫的小李都顯得非常讚同。


    與此同時。


    老蘇則順著這番話,朝小趙詢問起了宮中的情況, 畢竟小趙剛來沒多久,他也沒來得及詳細打聽內情:


    “簡王殿下,敢問太後鳳體如今安好?”


    小趙聞言沉默片刻, 臉色隱隱灰暗了少許:


    “太後眼下雖已蘇醒, 但鳳體依舊欠安, 每日要臥榻接近十個時辰, 情勢...不太樂觀。”


    老蘇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又問道:


    “太醫那邊怎麽說?”


    小趙緩緩呼出一口濁氣, 搖了搖頭。


    雖然沒有說話,但這舉動本身便是一個回答。


    很明顯。


    作為後輩和利益相關人士,小趙在某些方麵不能說的太直白, 但太醫方麵顯然給出了一些不太好的判斷。


    這次向太後雖然被成功搶救了回來,但下次呢?


    沒有人能打包票。


    實際上。


    小趙有句話沒有說出來:


    根據他從一位親信太醫那兒得到的消息, 向太後大概率撐不過三個月。


    向太後一旦故去,屆時趙佶沒有了掣肘, 自己恐怕就麻煩了。


    因此在過去這些天,小趙可謂要比太醫還忙碌。


    除了侍奉向太後外。


    他還要思考自己接下來的選擇, 同時每日還必然會與趙佶進行接觸。


    一番折騰下來,小趙的精神狀態肉眼可見的萎靡了不少。


    如今小趙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趙佶生性柔(ruan)和(ruo),即位至今倒也沒太動過殺伐。


    加之他和自己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趙佶對自己的母親朱氏也還算不錯,時常前去請安。


    因此在自己明顯退讓的前提下,趙佶頂多就是削減一些例錢, 傳些陰陽怪氣的流言,應該不會對自己下狠手......


    吧?


    想到這兒。


    小趙不由微微歎了口氣,將這些心思暫且拋後,對徐雲問道:


    “王公子, 不知望遠鏡的製取進度如何了?”


    徐雲沉吟片刻,答道:


    “回殿下,筒身目前已經製作完成五分之一了,鏡麵則要慢點,總共大概還要二十多天才能完成。”


    此前提及過。


    徐雲設計的望遠鏡直徑接近一米,長度在十米左右。


    說來也巧。


    徐雲上輩子在寫小說的時候,曾經也寫過類似規格的望遠鏡,當時還有讀者提出過“你知不知道這對基座的精度要求啊”雲雲。


    但實際上呢。


    天文望遠鏡對基座的要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高。


    哪怕是在後世,普通天望遠鏡基座的核心也隻是道布森底座加中垂而已,主要是用它來跟蹤天體發生場旋。


    後世很多天文愛好者搞的車載望遠鏡沒條件配道0.5v以上的布森底座,靠墊高底座一側的辦法就能勉強起到這種效果。


    又比如在18世紀。


    赫謝爾製作的那台繪製了銀河係結構圖的天文望遠鏡,壓根就是架在一台木車上搞定的,有些類似大型的投石器。


    那架望遠鏡的規格是直徑1.22米,長度12.4米,比徐雲這架還要大一些呢。


    現代的生產力水平高, 各方麵的要求自然就會追求精細化。


    但古代的學科發展水平相對有限, 拿現代目光去要求古代是沒太過必要的。


    就像參加高中800米跑步一樣, 本身平台水平不高, 有必要去穿十五萬的運動鞋嗎?


    以宋代或者說11世紀全球的科學認知水平來說。


    太過高深的知識反而會害了他們,這屬於時代的局限性問題。


    當然了。


    比起赫謝爾那個窮逼, 徐雲他們的望遠鏡至少不會慘到用木頭來做鏡筒——徐雲用的是鐵。


    同樣,還是回答那位提出基座問題的讀者的另一個問題。


    直徑1米、長度十米、厚度2厘米的空心圓柱體積是0.61544立方米,一立方米鐵的重量是7.8噸。


    做個基礎的乘法,可以得出製作望遠鏡消耗的鐵大概是五噸左右。


    宋朝是華夏炒菜正式開始向平民階層普及的朝代,其核心原因便是因為宋朝的鐵產量很高。


    舉個栗子。


    宋熙寧3年...也就是1069年起,朝廷在全國各地設鑄錢監26處,歲鑄銅錢五百多萬貫,鐵錢80多萬貫。


    宋朝所鑄鐵錢是一貫25.5宋斤,約合15.3公斤的大鐵錢,按85萬貫計算有1.3萬噸。(論文doi:10.13850/jki.chinum.2005.04.010)


    因此五噸多的鐵別說小趙了,老蘇都能不費多少力氣的湊齊。


    視線再回歸原處。


    在從徐雲樓下得知了望遠鏡的進度後,小趙的眼中頓時揚起了一絲喜色與期待。


    與刻意裝出的浪蕩子人設不同。


    他對於徐雲提出的科學一說,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比如在徐雲沒到之前,他便拉著小李體驗了一番高精度的顯微鏡,觀測的依舊是驢兄的小蝌蚪。


    不過他與老蘇有些相似,相較於微生物和細胞,更要對抬頭可見的天穹更感興趣一些。


    隨後小趙想了想,又對徐雲問道:


    “王公子,在來院子的路上我遇到了校尉大人,聽說這些天......”


    “你搞出了一些好酒?”


    ........


    注:


    ......某些讀者的腦回路別那麽大好不好,輸入法的問題有些時候會把‘他’打成‘她’,結果就有人猜測我被女拳威脅然後屈服了?黑人問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不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並收藏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