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存的一些手稿來看。


    惠更斯設計的磨鏡工具,外觀上有些類似古代行刑的刀閘,也就是路易十六快樂架:


    ‘刀閘’上掛著一個小球,通過外力推動小球旋轉,從而對玻璃進行加工。


    這套工具製備起來並不算難,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畢竟在原本的17世紀,歐洲還沒開始工業革命呢。


    不過與惠更斯設計有所不同的是,徐雲對力矩方麵進行了一些優化:


    一來是加了兩根輔助繩,縮短了左側的偏轉力。


    二便是先讓驢去給發條蓄力,接著再通過發條提供推力,省去了人力的支出。


    發條形變產生的能量持續時間很短,但瞬時量級卻很大,對於精加工來說是個相當合適的工具。。


    反正那頭驢也是老苦力了,辛苦就辛苦點吧。


    說到頭還是那句話。


    驢再累,關徐雲什麽事呢?


    總而言之。


    按照徐雲的規劃。


    整個望遠鏡的製作耗時,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


    預計在八月中旬上下,便能進行第一次星空觀測。


    至於顯微鏡嘛.....則要簡單一點。


    畢竟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關,已經在不久前被老賈他們解決了。


    哪怕沒有幹涉儀進行輔助,顯微鏡級別的小口徑透鏡還是不難製備的。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加工玉石的技術就有些類似透鏡製備,並且形成了產業。


    那種性質甚至已經超過了“雛形”的概念,都可以歸屬到早期應用的範疇了。


    隻是那時候沒有光學的詳細概念,先民們算不出k(θ)的函數而已。


    因此眼下有了相關曲率半徑的數據,在徐雲拿出曲率設計圖後五天不到,齊格飛便帶來了個好消息。


    “王公子,幸不辱命。”


    院落中。


    齊格飛指著石桌上的三個小盒子,笑著道:


    “公子所需的兩類鏡片都已製作完畢了,就在這幾個盒子裏頭。


    左側盒子中的鏡片倍數最低,中間其次,右側的則倍數較高。”


    徐雲朝他道了聲謝,沒急著去驗收,而是先從隨身的袖帶裏取出了一副由羊腸製成的手套。


    羊腸這玩意兒,在古代其實不算在美食的“羊雜”裏的,而是另有所需:


    它經常被用作小雨傘,甚至唐朝開始還有官方的店鋪售賣羊腸套。


    因此在橡膠工業趨近於無的古代,它其實是個非常優良的手套材料。


    隻要通過之前製備的高濃度酒精浸泡去味,基本上和後世的橡膠手套沒太大區別, 至少做些基礎實驗那是綽綽有餘的。


    戴上手套後。


    徐雲按動開關, 打開了三個盒子。


    隻見此時每個盒子的中心, 赫然都擺放著一枚靈巧的小透鏡。


    按照齊格飛先前所說。


    其中左邊的是十倍目鏡,中間和右邊的分別是40與100倍的物鏡。


    對顯微鏡有基礎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目鏡倍數x物鏡倍數,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但你別看10x100和25x40的放大倍率看起來同樣是1000, 實際上,二者的成像效果卻差異很大。


    因為目鏡反饋的是虛像, 倍率並不需要太高,


    真正決定顯微鏡分辨率的鏡片, 主要在於物鏡。


    不過高倍率的物鏡好是好,但它的使用要求也是非常麻煩的。


    比如它需要配合滴油才能使用, 也就是術語上的油鏡。


    這裏的油通常指的是香柏油,通過柏木提取,特殊情況下用水也能勉強應付。


    這些油不僅要滴在物鏡和蓋玻片之間, 還要求滴在在聚光鏡和載玻片上。


    如果不滴油的話。


    呈現出的圖像雖然能看, 但畫質會下降的很厲害, 嚴重幹擾觀察。


    經常下小電影的同學應該比較能理解畫質下降這四個字的意思。


    因此早在兩天前,


    徐雲便用之前蒸餾酒精的設備,配合電解池, 再次對柏木進行了蒸餾。


    還記得當初徐雲為啥特意交代要用彎曲的銅管嗎,就是為這事兒準備的。


    隻可惜,徐雲身邊的一群鮮為人沒法明白他的苦心, 白瞎了他的連環操作。


    失望.jpg。


    當然了。


    縱使有香柏油協助。


    由於設備方麵的硬傷,齊格飛打磨出的鏡片也不可能真正的達到百倍物鏡的水準, 也就是na1.25。


    按照徐雲的判斷。


    這枚物鏡的na大概在1.10-1.15之間,也就是0.28微米左右吧。


    這個分辨率比40倍的0.42微米要高, 但比百倍物鏡的0.22微米要低,


    隨後徐雲將幾枚鏡片小心拿起, 來到了身邊一架空置的顯微鏡上。


    這架顯微鏡通體由精鐵製成,比先前粗製的那架要精細很多,還被很上心的鍍了銀。


    當從外觀上來看,就能吊打胡克和列文虎克的顯微鏡了。


    顯微鏡的底部還有一枚印章,這是齊格飛的私印,代表著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這架顯微鏡采用的是類榫卯結構。


    也就是全程沒有一根釘子,組合後的顯微鏡卻牢固無比, 用力搖晃都不會解體。


    一刻鍾後。


    哢哢哢——


    徐雲將幾處旋鈕閉合,重重一拍手,對周圍眾人道:


    “搞定,目鏡和物鏡都裝好了, 誰來試試?”


    一旁的小李聞言,頓時墊著腳尖揮了揮手:


    “我我我!”


    徐雲看了眼這根滿臉飛揚的小豆芽。


    小李的這幅表情,讓他想到了後世老頭環發售當天的某些人:


    “行,李姑娘,有勞你了。”


    在過去的這小半個月時間裏。


    小李幾乎每天都要操弄顯微鏡,對於顯微鏡的掌握度已經超過了老蘇,堪稱這個時代徐雲之下的第一人。


    不過哪怕是她,此前也從未接觸過如此高倍率的顯微鏡。


    光是10x40的倍率,都足夠這姑娘開一番大眼界了。


    不過考慮到小李的任務主要是校驗雙鏡的組合效果,核心是判斷兩枚透鏡的清晰度,觀測倒是其次。


    因此徐雲並沒急著上好東西,而是依舊選擇了老龍套......


    美洲大蠊的玻片。


    畢竟從觀測角度上來說,美洲大蠊確實是數一數二的標本選擇。


    哪怕是後世,都有很多科普博物館會把美洲大蠊的後腿作為第一玻片樣本,供愛好者們體驗甚至購買。


    比如香江尖沙咀的科技館,便對外售賣蟑螂腿玻片,一片折合華夏幣接近兩百塊錢。


    曱甴賣曱甴,也是奇景一件。


    視線再回歸原處。


    隨後依舊是調光、扭動粗細準焦螺旋。


    片刻不到。


    小李從顯微鏡上抬起頭,一臉驚訝的對著徐雲道:


    “王林,此鏡真乃神物,曱甴腿上的每根毛皆可看的清清楚楚!”


    徐雲見說主動走上前,替過小李,親自體驗了一番觀測效果。


    果然。


    就像小李說的那樣。


    在高倍率的鏡頭中,美洲大蠊後腿樣本上的腿毛,清晰的就像郭冬臨腦袋上的跳蚤似的。


    眼睛毫不費力,便能看的一清二楚。


    隨後徐雲又試了100倍物鏡,滴油觀測。


    過了幾秒鍾。


    他抬起頭,看向了身邊的老蘇,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靜:


    “老爺,鏡片沒有問題,可以開始觀察細胞了。”


    聽聞此言。


    原本就待在一旁的老蘇,呼吸頓時微微一滯。


    實話實說。


    作為創造過諸多奇跡的當代巨匠,老蘇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是要遠高於普通人的。


    畢竟搞項目嘛,失敗其實才是多數。


    老蘇過往上的了台麵的成就不下二十件,這代表著他的失敗次數,也要遠高於這個數字。


    就在那一次次的失敗過程中,老蘇的心髒已經被打造的堅固無比,理論上不會輕易出現波動。


    但這一次。


    他的心髒硬是重重的漏跳了一拍。


    忐忑。


    這個不知道消失了多久的情緒,時隔多年再次出現在了他的心中。


    雖然在過去的這些天裏,他已經接受了徐雲提出的微觀概念。


    甚至在老賈他們計算折射光線的時候還以此做出了提點,解決了一個大困難。


    但理論是一回事,親眼見證就是另一回事了。


    畢竟他給老賈的隻是一個思路,和定理截然是兩個概念,反正不要錢,隨便算一點嘛。


    今日在場的這些人中,每個人的專攻領域各有不同。


    比如齊格飛的手藝比他好。


    王稟的武藝比他強。


    小李的文養比他高。


    老賈的數學水平更是甩他十萬八千裏。


    但若論及眼界這個詞兒。


    除卻徐雲這個後世來的掛壁,老蘇在現場...不,在整個大宋都至少能排進前三,甚至幹脆就是第一。


    因此沒有人比他更了解,他們現在所在做的是一件怎麽樣的大事。


    微觀世界啊......


    要是一切真如徐雲所說。


    那麽這將是一個古往今來,從未有人涉及過的新領域!


    它所能帶來的價值,遠遠不是一個‘觀測’就能解釋、或者覆蓋過去的。


    別的不說,就說人體吧。


    若是能借此觀察到人體隱蔽,那麽醫學注定將得到一個巨大化的發展!


    氣血、邪氣這些詞,很可能被真正的肉眼辨明!


    好比徐雲先前所作的那樣。


    將隨處可見的大蒜通過一些特殊的儀器加工,便能治好幾乎必死無疑的絕症!


    更別提其他衍生的領域了,這是一個堪稱時代分界線的發現!


    想到這兒。


    老蘇不由深吸一口氣,對謝老都管說道:


    “元年,將東西取來吧。”


    謝老都管聞言,恭敬的應了聲是。


    從身邊的一個小盒子裏小心的取出了一個載玻片,遞給徐雲。


    徐雲接過玻片,將它安裝到了顯微鏡上,


    接著後退一步,對老蘇拱了拱手,鄭重道:


    “老爺,請吧。”


    作為一名強迫症晚期患者,徐雲是個儀式感很強的人。


    以老蘇的貢獻和地位,沒有人比他更合適做這一次觀測了,哪怕是小李也不夠格。


    老蘇朝他點點頭,暗自握緊了左手,緩緩的走到了顯微鏡邊。


    雖然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裏,顯微鏡大多時間都在被小李折騰。


    但這並不代表老蘇對生物不感興趣,更不代表他不清楚如何操作顯微鏡。


    恰恰相反。


    在第一次接觸顯微鏡的時候,老蘇便輕鬆掌握了相關要領,隻是好奇度沒小李那麽深罷了。


    隻見老蘇將雙眼放到了目鏡上,緩緩調動著螺旋按鈕......


    一開始的時候,他的視線中還是灰蒙蒙的一片。


    但漸漸的。


    隨著一係列調整,畫麵開始清晰了起來。


    過了一分鍾左右。


    老蘇的眼中,忽然出現了一堆......


    活蹦亂跳的小蝌蚪。


    沒錯。


    小蝌蚪。


    看到這兒,想必有些同學已經明白了過來:


    徐雲之所以不對玻片染色,就是因為他給老蘇觀察的是......


    精細胞!


    沒辦法。


    上麵提過,徐雲是個很講究儀式感的人。


    因此在活體細胞的觀測方麵,他選擇尊重了曆史:


    大家都知道,胡克發現並且命名了細胞結構,但真正觀測到活體細胞、開啟微生物學的是列文虎克。


    但在99%的教科書上,在談完列文虎克的貢獻後,都不會深入提及他所發現的細胞名稱。


    因為列文虎克發現細胞的過程,實在有些18x:


    1677年一個秋日的夜晚,列文虎克和妻子正在為愛鼓掌,一度精候佳陰,根深蒂固。


    不過很快,列文虎克的騷操作出現了:


    根據兩年後列文虎克給英國皇家學會寫的信中所記,他在“x精後不足幾秒便立刻”跳起身來,帶著精x樣本直奔自己的顯微鏡。


    在顯微鏡下,列文虎克看到了“數以千計沙粒般大小的活體微型動物正在遊動”。


    自那以後,他將這些東西稱為“微動物”。


    另外列文虎克還特意指出,這次實驗樣本是通過“正常夫妻x交”,而非“不道德的紫薇”獲得的。


    他甚至不嫌麻煩地設法將信件翻譯成拉丁文,不過並沒有提及他的妻子對這項驚人發現做何感想。


    此事並非杜撰,而是真事,基本上超過高中的教材都會有所提及。


    其實吧。


    在後世的實驗室裏,幾乎每個生物狗都曾經觀察過自己的x細胞。


    一些女同學還特喜歡攛掇班裏最帥的男生捐x給大家觀察,畢竟一滴半滴就夠30多人分了。


    另外在一些生物bbs上,還經常有人會討論如何帶x細胞的方法。


    比如考慮到x細胞在液化...也就是biu出來半個小時後比較適合觀察。


    因此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用酸奶盒裝x液作為偽裝。


    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名正言順帶進教室了,問就說是酸奶。


    如果有人懷疑,喝一口便是。


    至於如何保證是真喝還是假喝,這就看每個人的演技水平了。


    或者就是鹿在避孕套裏打個結不要讓它流出來,然後放口袋,找個機會上玻片。


    至於再喪屍一點的就是含在嘴裏了,位置一般會先把它安置在臉頰兩旁,也就是俗話的腮幫子。


    徐雲當初在研二的時候,就聽說過有個神人這樣操作過,然後被通報“表揚”了。


    至於他被發現的原因嘛,則是因為在互換檢驗口腔上皮細胞的時候,同組同學發現了小蝌蚪.....


    說實話。


    除了最後那個喪屍的方法,自己觀測小蝌蚪並不是很羞恥的事情。


    畢竟一個人麵對奧林巴斯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可以忍住這種欲望呢?


    液化後的小蝌蚪其實特別有意思,活蹦亂跳的遊來遊去,這種快感就跟後世起點作者斷章時差不多......


    當然了。


    徐雲沒做過這種事情,這是他聽自己朋友裘生說的。


    至於今天捐獻樣本的對象嘛......


    徐雲抬起頭,看向了一旁正在哼哧哼哧給發條蓄力的那頭驢,感慨道:


    “辛苦了,驢兄.....”


    ........


    注:


    今晚還有,求月票!!!!求破400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不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並收藏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