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九年,在這一年裏發生了許多大事。(請記住我)先是大唐北部一個叫恒羅斯的小國家竟敢冒然進犯,李隆基大怒,便命大唐名將高仙芝率五萬軍前往征討
緊接著皇帝身邊的寵臣,大宦官高力士突然病重,原因是多日不進食導致身體嚴重虛弱,甚者危及生命。大多數人聽到這消息後,無不歡心雀舞,大快人心。但是很少人知道,高閹人之所以患上了厭食症是受了劉幫主所賜。
三月初,丐幫幫主劉得道低調迎娶了大唐國師,前白蓮教教主張舞娘為平妻。雖然是低調迎娶,但還是被長安許多官民知曉,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平妻這個身份,很新鮮的詞語,這個平常不過的小事卻引發了一場大唐帝國的婚姻危機。
在大唐朝婚姻法明明有個規定,上至王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都隻能允許迎娶一妻。你有錢迎娶多少個小妾都可以,唯獨妻子隻能娶一個。要想娶第二個妻子並非不可以。除非原配妻子死了或者休掉了才可能迎娶第二任妻子。
在長安,大多數人都知道,劉幫主早娶有妻子了。他妻子也沒休掉,不久前還為劉幫主生下了一個女兒。如今迎娶張國師為平妻,再加上原來的妻子,那麽他現在可是有了兩個妻子了。
劉幫主這一舉可是對大唐婚法的公然挑戰了。李隆基知道了會怎麽對付他?張舞娘終究是嫁人了,而新郎不是自己,李隆基心裏當然不爽了。不過他現在可沒有這個心思研究怎麽對付膽大妄為的劉得道了。
因為就在這些日子,發生了一件棘手的大事,讓他不得不放下劉得道鬧騰的小事。
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已經激發到了極點。安祿山多次派使臣到長安麵聖,公然指責楊國忠為首的尚書省嚴重克扣截留範陽軍的軍餉已經達到了半年多。引起邊軍多次嘩變,要不是安某人的調停和安撫,平盧郡,安陽郡,遼北郡等早已發生巨大的叛亂。當然這裏麵也安祿山能力淺薄,不能好好約束部下,在沒有軍餉發放的情況下安撫不周。
為了穩定軍心,臣安祿山懇請陛下賜罪指前,先行處置楊國忠,及時補發軍餉三百萬貫錢,已好穩定軍心的作用
這邊,安祿山公然叫囂處置楊國忠。作為當事人,楊國忠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最近楊某人可是春風得意了。原本還跟他處處對持的高力士一下子病倒,朝中在也沒人跟他抗衡。文臣不敢公然對抗,唯有武將不服氣。大將郭子儀看楊某人不順眼,在朝堂上頂撞他幾句。結果,第二天馬上就被貶至靈武,在荒涼的大漠守衛邊關。有楊氏在朝,一輩子也別想在回到中土了。
楊國忠露出這一手,也極大了震懾了那些帝國的名將們,這次真正做到大權獨攬,權傾天下。連太子李亨見了他也得降下身份來巴結幾分,祈求他的庇護。
不過,楊國忠高興沒多久。死對頭安祿山就跳出來折騰,指責他拖欠克扣邊軍的軍餉,硬是給他身上添堵。楊國忠此能讓他這麽誣陷下去。他一邊向皇帝證明戶部是按季度準時發放軍餉,自以那些糧餉到沒到邊關將士們的手中就不關戶部的事了。有可能是安祿山是血口噴人,他自己把軍餉克扣了。不然,安大胡子每次來京,有那麽錢大肆揮霍,一萬貫錢買一處女就是很好的例子。
聽了楊國忠的辯解,李隆基也覺得有道理。這兩人都是大唐的肱骨大臣,處置誰都不好,他一時心裏又犯糊塗了,心裏隻想著拖延下去,然後就不了了之。
事實上,楊某人是克扣軍餉了,但是又能怎樣呢?他是尚書令,戶部是他直屬,要做什麽手腳不難。李隆基查都不查一下,就輕易相信了楊國忠看似有道理的辯解。誰也不處置,聽之任之。最後導致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徹底惡化,最後無法挽回,矛盾漸漸激化下爆發了。
天寶九年六月,得不到回應的安祿山耐不住性子,再次發來一道奏折,要求皇帝處置楊國忠,補發軍餉,不然後果很嚴重。此時的楊國忠已經是大權獨攬,嚴格的把製言論,這道奏折自然是很難到李隆基手裏。
七月,安祿山接連發來六道通牒,如果朝廷方麵再不滿足邊軍的要求,那麽他們隻能選擇極端的行為了。安祿山通牒上說的很耐人尋味,那個極端行動底是什麽誰也猜不準,也可以說安祿山要反叛,也可以說不是。
大唐已經安定近百年,根據沉厚,當今也是名將名帥輩出,就憑安祿山一郡之地,要叛變恐怕隻有死路一條。大多數人都客觀的相信,安祿山現在很生氣,但他肯定不敢反叛,才接二連三的派人來警告和譴責。總之,日後見分曉。
不過,此刻在欣園裏過著性福生活的劉得道可不這麽想。他雖然不在朝為官了,但他還是楊黨的核心成員。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越發的激化,安祿山的種種作為可以顯示,安胖子要造反了。他連連向朝廷發出通牒,肯定是在輿論上做文章。要反叛,也要反叛的道理。況且現在朝堂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開元盛世了。如今奸臣當道,國庫空虛,民生越發的困難,受苦受難的百姓越來越多。
安某人若是反叛也是逼得已的,讓輿論站在安某人那一邊,就是所謂的民心所向。
劉得道意識到安祿山可能要叛變了。防患於未然,劉得道剛剛過上幸福生活呢,他可不想那麽快就家庭破裂了。他大量的派出人手前往範陽,密切監視安祿山的行動。曆史上,安史之亂是發生在天寶十四年,不過現在安史之亂很可能要提前上演了。
果然,在天寶九年九月初,安祿山突然來一道令人震驚的清君側檄文。直言皇帝身邊奸臣當道,官商**,導致百姓琉璃失所。安某人做為大唐子民,食君之祿,理當為大唐社稷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安祿山鬥膽帶兵進京,掃除奸臣,重整朝綱,肅清社稷,再振開元之盛世
從這道檄文中,安祿山表麵上還不是真正的要反叛。他隻是不滿朝堂上奸臣禍亂,朝權不舉,他是逼不得已,才帶邊軍進京來清除奸臣的。實際上,一個邊疆大將擅自帶兵進京城已經構成了反叛的動機。
這可是整死安祿山的大好機會,楊國忠這次不截留這個檄文了,他親自動手修改幾個關鍵的字後反交到李隆基手裏。他也不說是安祿山要造反。因為李隆基還沒老糊塗呢。
看到這張被楊國忠修改過的檄文,豈能不知道安祿山那是什麽意思,擅自離開駐地,帶兵馬來京清君側?清朕的人頭才是真的吧。李隆基暴怒了,枉費朕如此看重他,他居然敢反叛朕
李隆基感到事態嚴重了,緊急下了一道聖旨,嚴厲的警告安祿山不要傾舉妄動,不然以造反之罪論處。
大唐帝國東北邊境——範陽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十五萬軍隊從那裏揮灑排陣,呼嘯來回演練著。在隊伍最前麵的是鐵騎兵。他們的鎧甲在寒日中閃耀著冰冷鐵色。這是帝國最可怕的部隊,一旦發起衝鋒,幾乎無人可敵。跟在後麵是黑壓壓的步兵,遮蓋了整個地平線。
這支部隊是一個民族的大雜燴,除了帝國的正規邊兵以外,還有同羅、奚、契丹、室韋等蠻族部隊。不同的民族、語言,裝束,混雜在一起,形成了洶湧潮水。數十萬軍隊在城中寬大的廣場內井然豎立。
在校場上,鶴立著十五萬大軍,在校場前麵的高台上,坐著位肥胖的胡人。——他就是平盧節度使安祿山。
今天是他和大唐帝國決裂之日。從今天開始,這十五萬大軍再也不是大唐帝國的軍隊了。他們隻效忠一個人:安祿山。他要帶著他們衝進長安,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可以想見,那將是一個殘酷血腥的蠻族帝國。
當安祿山接到李隆基快馬給的這道聖旨,笑而不語。要造反楊國忠是罪魁禍首,李隆基不處置他,反來警告老子,速度到時挺快的嘛。還要我傾舉妄動?那軍餉,糧餉呢,不發錢糧,誰替你李家看北大門?讓老子自掏腰包安撫軍隊,哼,沒門
“來人啊,命先鋒軍向平陽進發,等待冬至來臨,黃河結成冰便進發長發”安祿山一聲令下,校場中,一隊威武的騎兵率先離去
許多平民看著這支大軍,目瞪口呆。有人低聲說:“範陽的軍隊從來都是北上。就算是一百歲的老公公,也沒見過範陽軍隊南下的。”
他們還不知道:這個反向進軍將徹底改變所有人的命運,改變大唐百年的命運,應是將他們的生活撕裂為兩半惡魔來臨
這段時間來,可謂天下大勢風雲突變,注定是不太平了。
............................。.。
大唐得道三百五八章針鋒相對(正文)
緊接著皇帝身邊的寵臣,大宦官高力士突然病重,原因是多日不進食導致身體嚴重虛弱,甚者危及生命。大多數人聽到這消息後,無不歡心雀舞,大快人心。但是很少人知道,高閹人之所以患上了厭食症是受了劉幫主所賜。
三月初,丐幫幫主劉得道低調迎娶了大唐國師,前白蓮教教主張舞娘為平妻。雖然是低調迎娶,但還是被長安許多官民知曉,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平妻這個身份,很新鮮的詞語,這個平常不過的小事卻引發了一場大唐帝國的婚姻危機。
在大唐朝婚姻法明明有個規定,上至王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都隻能允許迎娶一妻。你有錢迎娶多少個小妾都可以,唯獨妻子隻能娶一個。要想娶第二個妻子並非不可以。除非原配妻子死了或者休掉了才可能迎娶第二任妻子。
在長安,大多數人都知道,劉幫主早娶有妻子了。他妻子也沒休掉,不久前還為劉幫主生下了一個女兒。如今迎娶張國師為平妻,再加上原來的妻子,那麽他現在可是有了兩個妻子了。
劉幫主這一舉可是對大唐婚法的公然挑戰了。李隆基知道了會怎麽對付他?張舞娘終究是嫁人了,而新郎不是自己,李隆基心裏當然不爽了。不過他現在可沒有這個心思研究怎麽對付膽大妄為的劉得道了。
因為就在這些日子,發生了一件棘手的大事,讓他不得不放下劉得道鬧騰的小事。
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已經激發到了極點。安祿山多次派使臣到長安麵聖,公然指責楊國忠為首的尚書省嚴重克扣截留範陽軍的軍餉已經達到了半年多。引起邊軍多次嘩變,要不是安某人的調停和安撫,平盧郡,安陽郡,遼北郡等早已發生巨大的叛亂。當然這裏麵也安祿山能力淺薄,不能好好約束部下,在沒有軍餉發放的情況下安撫不周。
為了穩定軍心,臣安祿山懇請陛下賜罪指前,先行處置楊國忠,及時補發軍餉三百萬貫錢,已好穩定軍心的作用
這邊,安祿山公然叫囂處置楊國忠。作為當事人,楊國忠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最近楊某人可是春風得意了。原本還跟他處處對持的高力士一下子病倒,朝中在也沒人跟他抗衡。文臣不敢公然對抗,唯有武將不服氣。大將郭子儀看楊某人不順眼,在朝堂上頂撞他幾句。結果,第二天馬上就被貶至靈武,在荒涼的大漠守衛邊關。有楊氏在朝,一輩子也別想在回到中土了。
楊國忠露出這一手,也極大了震懾了那些帝國的名將們,這次真正做到大權獨攬,權傾天下。連太子李亨見了他也得降下身份來巴結幾分,祈求他的庇護。
不過,楊國忠高興沒多久。死對頭安祿山就跳出來折騰,指責他拖欠克扣邊軍的軍餉,硬是給他身上添堵。楊國忠此能讓他這麽誣陷下去。他一邊向皇帝證明戶部是按季度準時發放軍餉,自以那些糧餉到沒到邊關將士們的手中就不關戶部的事了。有可能是安祿山是血口噴人,他自己把軍餉克扣了。不然,安大胡子每次來京,有那麽錢大肆揮霍,一萬貫錢買一處女就是很好的例子。
聽了楊國忠的辯解,李隆基也覺得有道理。這兩人都是大唐的肱骨大臣,處置誰都不好,他一時心裏又犯糊塗了,心裏隻想著拖延下去,然後就不了了之。
事實上,楊某人是克扣軍餉了,但是又能怎樣呢?他是尚書令,戶部是他直屬,要做什麽手腳不難。李隆基查都不查一下,就輕易相信了楊國忠看似有道理的辯解。誰也不處置,聽之任之。最後導致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徹底惡化,最後無法挽回,矛盾漸漸激化下爆發了。
天寶九年六月,得不到回應的安祿山耐不住性子,再次發來一道奏折,要求皇帝處置楊國忠,補發軍餉,不然後果很嚴重。此時的楊國忠已經是大權獨攬,嚴格的把製言論,這道奏折自然是很難到李隆基手裏。
七月,安祿山接連發來六道通牒,如果朝廷方麵再不滿足邊軍的要求,那麽他們隻能選擇極端的行為了。安祿山通牒上說的很耐人尋味,那個極端行動底是什麽誰也猜不準,也可以說安祿山要反叛,也可以說不是。
大唐已經安定近百年,根據沉厚,當今也是名將名帥輩出,就憑安祿山一郡之地,要叛變恐怕隻有死路一條。大多數人都客觀的相信,安祿山現在很生氣,但他肯定不敢反叛,才接二連三的派人來警告和譴責。總之,日後見分曉。
不過,此刻在欣園裏過著性福生活的劉得道可不這麽想。他雖然不在朝為官了,但他還是楊黨的核心成員。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矛盾越發的激化,安祿山的種種作為可以顯示,安胖子要造反了。他連連向朝廷發出通牒,肯定是在輿論上做文章。要反叛,也要反叛的道理。況且現在朝堂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開元盛世了。如今奸臣當道,國庫空虛,民生越發的困難,受苦受難的百姓越來越多。
安某人若是反叛也是逼得已的,讓輿論站在安某人那一邊,就是所謂的民心所向。
劉得道意識到安祿山可能要叛變了。防患於未然,劉得道剛剛過上幸福生活呢,他可不想那麽快就家庭破裂了。他大量的派出人手前往範陽,密切監視安祿山的行動。曆史上,安史之亂是發生在天寶十四年,不過現在安史之亂很可能要提前上演了。
果然,在天寶九年九月初,安祿山突然來一道令人震驚的清君側檄文。直言皇帝身邊奸臣當道,官商**,導致百姓琉璃失所。安某人做為大唐子民,食君之祿,理當為大唐社稷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安祿山鬥膽帶兵進京,掃除奸臣,重整朝綱,肅清社稷,再振開元之盛世
從這道檄文中,安祿山表麵上還不是真正的要反叛。他隻是不滿朝堂上奸臣禍亂,朝權不舉,他是逼不得已,才帶邊軍進京來清除奸臣的。實際上,一個邊疆大將擅自帶兵進京城已經構成了反叛的動機。
這可是整死安祿山的大好機會,楊國忠這次不截留這個檄文了,他親自動手修改幾個關鍵的字後反交到李隆基手裏。他也不說是安祿山要造反。因為李隆基還沒老糊塗呢。
看到這張被楊國忠修改過的檄文,豈能不知道安祿山那是什麽意思,擅自離開駐地,帶兵馬來京清君側?清朕的人頭才是真的吧。李隆基暴怒了,枉費朕如此看重他,他居然敢反叛朕
李隆基感到事態嚴重了,緊急下了一道聖旨,嚴厲的警告安祿山不要傾舉妄動,不然以造反之罪論處。
大唐帝國東北邊境——範陽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十五萬軍隊從那裏揮灑排陣,呼嘯來回演練著。在隊伍最前麵的是鐵騎兵。他們的鎧甲在寒日中閃耀著冰冷鐵色。這是帝國最可怕的部隊,一旦發起衝鋒,幾乎無人可敵。跟在後麵是黑壓壓的步兵,遮蓋了整個地平線。
這支部隊是一個民族的大雜燴,除了帝國的正規邊兵以外,還有同羅、奚、契丹、室韋等蠻族部隊。不同的民族、語言,裝束,混雜在一起,形成了洶湧潮水。數十萬軍隊在城中寬大的廣場內井然豎立。
在校場上,鶴立著十五萬大軍,在校場前麵的高台上,坐著位肥胖的胡人。——他就是平盧節度使安祿山。
今天是他和大唐帝國決裂之日。從今天開始,這十五萬大軍再也不是大唐帝國的軍隊了。他們隻效忠一個人:安祿山。他要帶著他們衝進長安,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可以想見,那將是一個殘酷血腥的蠻族帝國。
當安祿山接到李隆基快馬給的這道聖旨,笑而不語。要造反楊國忠是罪魁禍首,李隆基不處置他,反來警告老子,速度到時挺快的嘛。還要我傾舉妄動?那軍餉,糧餉呢,不發錢糧,誰替你李家看北大門?讓老子自掏腰包安撫軍隊,哼,沒門
“來人啊,命先鋒軍向平陽進發,等待冬至來臨,黃河結成冰便進發長發”安祿山一聲令下,校場中,一隊威武的騎兵率先離去
許多平民看著這支大軍,目瞪口呆。有人低聲說:“範陽的軍隊從來都是北上。就算是一百歲的老公公,也沒見過範陽軍隊南下的。”
他們還不知道:這個反向進軍將徹底改變所有人的命運,改變大唐百年的命運,應是將他們的生活撕裂為兩半惡魔來臨
這段時間來,可謂天下大勢風雲突變,注定是不太平了。
............................。.。
大唐得道三百五八章針鋒相對(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