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更新時間:2012-09-24


    日本從地球上消失之後,北起庫頁島,南到南海諸島的廣大區域就完全成了中國的天下,沒什麽東西可以阻擋中國邁向海洋大國的步伐了。


    1929年經濟危機期間,中國完成了兩件大事。第一是向荷蘭國以九千萬中國元的價格買下荷屬印尼;第二是和第二蘭芳共和國完成了合並。要做成這兩件事,阻力有多大是可以想象的,但是當時世界各國都陷於經濟危機的泥潭裏,對中國這個迅速崛起的大國根本沒有切實有效地掣肘措施。因此,英法美在得到中國承諾保護它們在華的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隻能把荷蘭給出賣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出現極不平衡的繁榮。美國靠對德國貸款和國內信貸消費造就經濟繁榮,法國靠巨額賠款和貿易保護取得經濟增長,英國經濟則在國際競爭中衰落,經濟停滯,脆弱而缺乏競爭力的日本在接二連三的危機中震蕩,相反,德國雖然要對外支付巨額戰爭賠款並失去阿爾薩斯和洛林,國內社會動蕩,卻依靠巨額外債更新了工業設備,重新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強國。這種極不平衡的繁榮終於以一場大蕭條告終。


    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延續自由放任政策,胡佛總統反對由政府采取大規模的救濟措施,認為隻要把失業、救濟等問題交給各種非政府的慈善組織去處理,危機很快會過去,結果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據當事人回憶,1隻羊的售價是1美元,但送到市場上的費用需要1.1美元。大量的穀物爛在地裏,沒人收割,大批牲畜被活埋或被殺死,牛奶和咖啡被倒進河裏。


    金融危機是20世紀一次空前的大災難,也催生了日後的變革。


    首先是紅色巨人開始站起來了。


    由於經濟危機,2萬多家美國企業投資以前的蘇俄,現在的蘇聯。1928年10月﹐蘇聯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當年蘇聯工業在世界工業中的比重從1913年的2.6%提高到4.7%。1929年,蘇聯同西方專家簽訂的技術援助協定已達70多個項目,涉及冶金、工業機械、金屬加工、燃料動力、石油化工、交通運輸、農業機械、農業灌溉工程、汽車、輪船和飛機製造等多個重要經濟部門。截至1931年,蘇聯接受技術援助的項目增加到124個,總值為8300萬盧布。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的一大批現代化骨幹企業,尤其是在鋼鐵、機械、燃料動力、化工、汽車、拖拉機、飛機、造船等新的工業部門,許多是利用西方先進設備技術,甚至是在外國專家的直接幫助下建立的。據美國人薩頓《西方技術與蘇聯經濟的發展》一書介紹,斯大林曾說,“在蘇聯,約有2/3的大型企業是在美國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其餘的,也大多是在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技術援助下建立的。”


    其次,是納粹德國開始複興了。


    自1928年起,各種高速公路的修建計劃就已經紛紛出台了,但總是因為政~府財政困難而作罷。希特勒對這個計劃非常感興趣,但也有很多反對意見,因為德國人當時窮得叮當響,連能否保住飯碗都有問題,根本沒錢買汽車。但希特勒還是決定拉緊褲腰帶來加以支持,因為按照他的邏輯,必須先有路,然後才能有汽車,不然汽車就是造出來也沒地方開。何況高速公路可以創造大批就業機會,而高失業率又使得當時德國人的工資低廉,降低了建築成本。所以他力排眾議,跑遍全國各地,喊了許多口號,四處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時候,口號比錢還管用,德國人民真的不計報酬,不講待遇地跟著他們的領~袖,以軍事化的紀律,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fuehrer:這個詞一直被錯誤地翻譯成“元首”。這是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集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為一身的希特勒給自己取的新稱呼,目的就是貼近群眾,不要像“主席”或“總統”那樣,顯得太貴族化。在上任後的前四年裏,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內政建設方麵。誰也不能否認,他的政~府在經濟方麵表現得實在出色:1933、1934、1935,僅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國-這個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業率最高的、實際上已經破產的國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強國,而且這完全不是靠外國投資和援助取得的。


    在這三年內,德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無疑遠遠超過了100%-當然這也得益於大量舊工廠重新開工,世界經濟複蘇等客觀因素,而德國國民的失業率從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監獄的那些猶太人和反對派以外。更加驚人的是,希特勒實際上兌現了他競選時的諾言,為德國人民實現了共同富裕-決不是讓少數人率先富起來,而是讓廣大工薪階層和管理階層一起富起來。工資上漲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管理階層不久就找不到什麽東西,是他們買得起,而工人們買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德國工人,三年前還在下崗,為了每小時工資隻夠買一塊麵包的臨時工崗位,你和你的左鄰右舍爭得頭破血流。而三年之後,你卻坐著豪華遊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陽光假日去了。工薪階級有權並有錢出國度假,這之前在人類曆史上還從未有過-英國沒有,美國沒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現在還沒有,而在1935年的納粹德國就有。


    隨著長達1000公裏的高速公路-它至今還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種造車廠、修車店、加油站如雨後春筍般相繼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眾汽車”公司。不僅如此,希特勒還在比較飛機和飛艇之間的優劣,以決定他下一個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應該叫做“大眾飛機”,還是“大眾飛艇”呢。當然,希特勒熱衷經濟建設的最終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為即將到來的大戰積累實力。他曾經說過:“人民需要度假,因為這樣可以使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保持堅定的精神狀態。”


    國力的迅猛增強,大大提升了德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歸屬理念。1935年1月13日,薩爾州舉行了未來歸屬問題的全民公決,結果以90.8%的高票率,決定回歸德國。同年,柏林獲得了1936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帶著秦始皇“帝萬世”的豪情壯誌,希特勒信心十足地宣稱:“在以後至少一千年中,德國將不會再爆發什麽革命了!”


    正如尼采所說,上帝死了,因為他希特勒已經誕生。


    1936年7月20日,柏林奧運會聖火在奧林匹亞點燃,希臘人康斯但丁成為現代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曆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火炬接力活動曆時12天,穿過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抵達德國柏林。此後,火炬接力成為每屆奧運會的一部分,成為奧運會的一個傳統。


    事實上,想出火炬接力的正是希特勒,由於希特勒一直都非常崇拜宙斯等希臘諸神強健有力的形象,因此他希望將1936年柏林奧運會變成納粹第三帝國的慶典,借此宣揚他“雅利安人至上”的信念。於是,在希特勒的授意下,“聖火傳遞”這一構思漸漸成型。據美國曆史學家大衛?c?亞恩研究發現,該構思的始作俑者是德國運動學專家卡爾?迪姆,他在一戰前曾策劃了1916年柏林奧運會,並受命於希特勒擔任1936奧運組委會的秘書長。迪姆從一隻古董花瓶上發現了火炬傳遞的彩繪圖案,於是將此項目繼續深入下去.。


    此次奧運會,中國共派出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參加了田徑、遊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除符保盧一人通過撐杆跳高及格賽(決賽中也被淘汰)外,其餘均在預賽中遭淘汰。另外還派了一個武術表演隊(男6人,女3人)和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這個考察團曾赴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考察。中國運動員盡管在正式競賽項目中戰績不佳,但武術表演令西方人看得發呆,特別是雙人對練深受觀眾歡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中華190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柯並收藏新中華190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