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接著道:“對我們戰略影響大的是柯比能的五萬多鮮卑軍。這支狡猾的軍隊,飄忽不定,四處流竄,牽製了我們十五萬以上的兵力,而且一拖就是八個月。可以說正是這支軍隊,擾亂了我們的全盤計劃。


    柯比能這支鮮卑軍,是一支很不尋常的軍隊,軍隊裝備了非常好的盔甲和武器。


    據並州傳來的消息,這支年隊在叛亂時,攻破了雁門郡的軍備庫,搶空了雁門郡的軍備。


    良好的裝備加上鮮卑人的勇悍,使得這支軍隊的戰力絲毫不遜於我軍。


    再加上柯比能此人非常狡詐,戰法靈活多變,如果張合和韓猛依舊采用圍追堵截,處處設防,這種打法,恐怕再給他們十萬大軍,也奈何不了柯比能。”


    審配不服氣地問道:“那許子遠你可有更好的辦法?”


    許攸得意地說道:“很簡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即可破之。”


    袁紹忙問道:“何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請子遠明言。”


    許攸道:“柯比能的戰法,將“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句話運用到了救致,我們處處設防處處被動,不如也學柯比能的戰法,派一支大軍去柯比能的鮮卑山老家……”


    “妙啊!”袁紹一拍大腿站了起來,大聲道:“子遠大才,真吾之良平也!”


    於是袁紹傳令,讓韓猛領五萬大軍進入鮮卑草原,用飄忽不定的戰術,到處剿殺鮮卑人。


    這樣一來,柯比能立即就陷入了困境,得知老家被襲,很多鮮卑戰士便歸心似箭。隻有來自並州的兩萬人,因草原上並無家眷,士氣才不受影響。


    柯比能不得不選擇退兵,去盡一下自己這個“鮮卑汗”的責任。


    如此一來,戰場形勢就出現了變化:以前是柯比能用五萬人拖著了袁紹十五萬人,現在是韓猛用五萬人拖著了柯比能五萬人。給袁紹節省了十萬兵力。


    事後王嵩得知此事,也盛讚許攸的才華,一個戰略的調整,就為袁紹節省了十萬兵力,這就是“胸有十萬甲兵”吧。


    原本的曆史上,曹操因采納許攸計之而取得了三國最具決定性的官渡之戰的勝利,袁紹也因失去許攸而在官渡之戰中惜敗曹操。依王嵩評價,王嵩認為許攸足可擠身一流謀士之列,隻可惜因直呼曹操“阿瞞“之名被曹操暗中指使人殺害了。


    如今,袁紹釆用許攸的計謀,使自己節省了十萬兵力!


    袁紹將十萬兵力調到易京,日夜強攻,與公孫瓚拚消耗,下決心要將公孫瓚殲滅在易京城裏,畢其功於一役!


    易京城裏的公孫瓚,早已不複當年英雄,見袁紹又增兵十萬,非常驚懼,便與公孫續和親信何當商議對策,公孫續進言道:“外無援軍,則最堅固的城池也總有被攻破的一天。現在將士們的士氣很是不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得想想別的辦法。”


    公孫瓚點了點頭道:“諸侯之中,現在能救我們的隻有王嵩一人,但王嵩與袁紹有公約,五年停戰還欠一年未到,而我們恐怕堅持不到一年啊。”


    何當道:“依末將看,世人之所以遵守約定,是因為違約的代價高於守約的利益。隻要給予王嵩足夠的利益,王嵩未必不肯出兵相助。”


    公孫瓚道:“若是我以代郡相讓,王嵩會不會違背與袁紹的停戰公約出兵?”


    何當道:“也許王嵩會動心,也許不會。不如幹脆將代郡和上穀郡兩郡劃給並州,這樣王嵩就肯定會出兵相助了。”


    公孫瓚想了想,咬了咬牙道:“就以這兩郡換取王嵩出兵,但前提是,王嵩必須協助我,將袁紹趕出幽州!”


    公孫瓚實在被袁紹打怕了,如果不是不相信袁紹的人品,讓他投降做一個富家翁,他都是非常願意的。可是想到韓馥的下場,公孫瓚對袁紹的人品完全不抱任何幻想。


    見大家都認為隻要以兩州之地相讓,王嵩便會出兵,公孫瓚毅然決然地給王嵩寫了一封信,稱自己願意以兩州之地相讓,請王嵩看在多年的情誼上,快點出兵來解易京之圍,以後共抗袁紹。


    信寫好之後,公孫瓚拜托親信何當負責潛出城去送信。


    誰知何當早就對公孫瓚失望透頂,不想再為公孫瓚賣命,反而想用這封信換取一場富貴。


    在潛出城之後,何當直接將信送給了袁紹,袁紹厚賞了何當,拜何當為宣威將軍。


    十幾天之後,袁紹讓何當潛回易京,詐稱王嵩令張燕領十萬大軍來援,大軍已經晝伏夜行到距易京城百裏之內,隱藏在山穀之中。


    公孫瓚大喜,又派何當潛出聯絡張燕,約定雙方以火為號,一起發動,夾擊袁紹。


    何當再次潛出後,將公孫瓚的全盤計劃告訴了袁紹……。


    於是在三天之後的夜晚,袁紹設下埋伏,在城外燃起大火,裝成被人大舉進攻的樣子。公孫瓚以為張燕領大軍來救,立即點起大軍出城欲“夾擊”袁紹。


    袁紹派文醜率一萬士卒來攔截公孫瓚,被公孫瓚十幾萬大軍輕易“擊潰”。


    文醜拚命打馬逃竄,公孫瓚緊追不舍。袁紹見公孫瓚進入埋伏圈,u看書.uukanhu.o 命人敲響戰鼓,四周立即亮起無數火把,近三十萬大軍將公孫瓚十萬軍隊圍在中間。


    公孫瓚一見中伏,不敢再戰,連忙帶人往回衝殺,袁紹則讓手下將領不斷地堵截公孫瓚的潰兵,然後圈起來招降。


    待公孫瓚逃回易京城時,跟在身邊的將士不到三萬人,加上留守的將士,也才五萬多人。


    公孫瓚的大兒子公孫續和從弟公孫範,也都死於亂軍之中。


    五萬人馬無法防守龐大的防禦工事,公孫瓚隻好退守土山。


    郭圖向袁紹獻穴攻之計,挖掘地道直至易京樓下,然後在易京樓下放起了大火。


    絕望的公孫瓚拒絕了將士們的救援,用寶劍親手殺死了妻妾和幼子之後,在易京樓的大火中自盡而亡。


    幽州兵全部棄械向袁紹投降。


    一代抗胡英雄,就此謝幕!嗚呼,哀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再續雄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天裏的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天裏的瓜並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