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在平襄收攏陸續趕到的殘兵,再加上馬超閻行的軍隊,總兵力才七萬不到,也就是說,冀縣之戰,損失兵力近四萬人馬!
成公英的數次奇謀妙計,都被王嵩擊敗,心情沮喪,整天將自己關在帳中,不肯出門。
韓遂馬騰都是梟雄之輩,又怎麽不知道成公英的計謀的精妙,隻不過遇上王嵩這個怪胎而已。
於是,韓遂便約了馬騰一起,帶了一些酒食,去成公英帳中宴飲。
成公英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見到兩位老板進來,才從胡床上起來迎接,精神顯得有些萎靡不振,病厭厭的樣子,好似剛做了絕育手術一樣。
韓遂拉著成公英一起飲酒,小酌了兩杯之後,成公英才對韓遂道:“主公如此厚待於我,言必聽計必從,而我卻屢出拙計,使得主公損失過半,心中甚是慚愧。”
韓遂道:“天華(成公英字天華),你這話就見外了啊,都是十幾年的老兄弟了,我們又豈能不知道天華的本事?”
馬騰道:“天華的妙計都屬上乘,我等自然明白,隻是王嵩機緣巧合罷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切不可因小敗而沒了誌氣,而讓我等失去一臂。”
成公英道:“王嵩智多近妖,防不勝防,實難匹敵。”
韓遂道:“一場小敗而已,無需介懷,我等廝殺半生,經曆得多了。天華可不要為此傷神。也不要失了信心,輸了一場,再打回來便是。”
成公英這才心情稍好,想了想,對韓遂道:“主公,天水恐怕還真得讓給王嵩了。南安郡危矣,當速退往南安郡,遲則有變!”
韓遂與馬騰對視一眼,也是臉色凝中,兩個聽成公英提起,也立即意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
韓遂有些不甘心地問道:“真的到了如此地步了嗎?”
成公英對韓遂解釋道:“主公,我們在前次的平襄之戰時,將南安郡李堪的軍隊幾手全部抽空,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軍有十三萬人,而王嵩僅有四萬人,盡管南安空虛,王嵩也不敢入侵南安郡,除非他連天水和廣魏兩郡都不要了。
可是如今世易時移,情況已經不一樣了。主公隻剩六萬軍隊,而王嵩有七萬軍隊,如果王嵩將俘虜分散充入軍中,甚至可達十萬軍隊。
假如我是王嵩,我會用四萬軍隊在天水郡牽製著主公,然後讓六萬軍奔襲南安郡!如此一來,恐怕南安郡會難以保全啊。”
馬超憤然道:“若是撤到南安郡,則天水全郡不複歸我等所有了,我等浴血奮戰,損兵折將,打到現在,卻要放棄天水全郡,心有不甘啊……。”
成公英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是等到南安丟了,平襄縣孤城一座,遲早也得丟。孰輕孰重,請主公好生參詳。”
韓遂站起來,在帳中走了兩圏,沉思了許久,才歎了口氣,下令道:“立即撤退到南安郡,刻不容緩,星夜撤軍!”
王嵩在冀縣大敗韓遂之後,關羽張飛都主張進攻平襄城,王嵩以目視郭嘉,郭嘉開口道:“主公不必進攻平襄,讓徐晃跟上去,等著接受平襄好了。“
見關羽張飛等人不解,郭嘉解釋道:“我軍大敗涼州兵,敵我雙方勢力發生了逆轉,韓遂除了回守南安,別無選擇。”
賈詡接著道:“其實更確切的說法是,韓遂若不退守南安,待主公占了南安,平襄孤城一座,遲早為主公所有。”
於是,王嵩隻下令徐晃率軍遠遠跟著馬超,待韓遂離開之後接受平襄即可。
形勢的發展果然如郭嘉賈詡預測一樣,在徐晃趕到平襄時,韓遂已經連夜撤往南安郡。徐晃領兵進駐平襄城,維持治安,安撫民眾。然後留下五千人駐守平襄,與徐庶和王雙一起,回到冀縣拜見王嵩。
王嵩出城五裏相迎,下令犒賞三軍,大擺宴席慶功。隨後,分兵四出,全取天水六縣,各縣聞風歸附。
然後,王嵩拜現任大將軍府椽屬的石滔為天水郡太守,負責天水郡軍事民政。
石韜,字廣元,即石廣元,潁川人,曾與徐庶,孟建一同就讀於北方書院,被稱為當時的北方書院三傑。昔日的三傑之首徐庶,尚未畢業便立下大功,被王嵩拜為軍師,三傑中的老二孟建孟公威,已經擔任廣魏郡太守,老三石滔,也在這次被王嵩拜為天水郡太守,北方書院人才輩出,文風鼎盛,可見一斑。
至於地方政策,王嵩已經定下調子,與廣魏郡類似,隻是天水郡的羌族勢力比廣魏郡要強大得多,羌人漢化的工作要艱巨很多。
不過有了普默特和哈尹迪的投效,加上王嵩的善政,以及從雍州運來大批糧草物資的支援,天水郡的民政治理估計很快就會走上了正軌。
此次征戰天水郡,前後共收得俘虜四萬多人,這次的俘虜,王嵩並不打算送往雍州礦山充當免費勞力,其原因是因為王嵩發現,uu看書 uukansh.o 相比其它地區的士兵,涼州兵的素質才是最好的。
涼州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民族矛盾,以及幾百年來從未間斷過的戰爭,使得涼州的百姓幾乎人人都從小練武,凶悍好鬥,因為隻有勇武的人,才能在無處不在的矛盾爭執以及戰爭中生存下來。
在涼州地區,以勇武為尊的不隻是羌人,漢人的尚武精神也毫不遜色。
可以這麽說,這些俘虜的涼州兵,若在同等裝備的條件下,其戰力比王嵩的親衛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寶貴的兵源,又怎麽可以浪費在礦山上呢?
王嵩從四萬涼州俘虜中,挑選出二萬多年輕力壯的士兵,打散分配到七萬軍中,剩餘的兩萬多人,則給予厚待,分配士地,賜與糧食,由地方官員協助其在天水郡中安家落戶。
如此一來,王嵩在冀縣可動用的兵力達到九萬多人。
在冀縣盤桓一個多月,待各種補濟物資到來之後,王嵩留二萬人給徐晃和石滔鎮守天水郡,親率七萬人進入南安郡。
成公英的數次奇謀妙計,都被王嵩擊敗,心情沮喪,整天將自己關在帳中,不肯出門。
韓遂馬騰都是梟雄之輩,又怎麽不知道成公英的計謀的精妙,隻不過遇上王嵩這個怪胎而已。
於是,韓遂便約了馬騰一起,帶了一些酒食,去成公英帳中宴飲。
成公英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見到兩位老板進來,才從胡床上起來迎接,精神顯得有些萎靡不振,病厭厭的樣子,好似剛做了絕育手術一樣。
韓遂拉著成公英一起飲酒,小酌了兩杯之後,成公英才對韓遂道:“主公如此厚待於我,言必聽計必從,而我卻屢出拙計,使得主公損失過半,心中甚是慚愧。”
韓遂道:“天華(成公英字天華),你這話就見外了啊,都是十幾年的老兄弟了,我們又豈能不知道天華的本事?”
馬騰道:“天華的妙計都屬上乘,我等自然明白,隻是王嵩機緣巧合罷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切不可因小敗而沒了誌氣,而讓我等失去一臂。”
成公英道:“王嵩智多近妖,防不勝防,實難匹敵。”
韓遂道:“一場小敗而已,無需介懷,我等廝殺半生,經曆得多了。天華可不要為此傷神。也不要失了信心,輸了一場,再打回來便是。”
成公英這才心情稍好,想了想,對韓遂道:“主公,天水恐怕還真得讓給王嵩了。南安郡危矣,當速退往南安郡,遲則有變!”
韓遂與馬騰對視一眼,也是臉色凝中,兩個聽成公英提起,也立即意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
韓遂有些不甘心地問道:“真的到了如此地步了嗎?”
成公英對韓遂解釋道:“主公,我們在前次的平襄之戰時,將南安郡李堪的軍隊幾手全部抽空,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軍有十三萬人,而王嵩僅有四萬人,盡管南安空虛,王嵩也不敢入侵南安郡,除非他連天水和廣魏兩郡都不要了。
可是如今世易時移,情況已經不一樣了。主公隻剩六萬軍隊,而王嵩有七萬軍隊,如果王嵩將俘虜分散充入軍中,甚至可達十萬軍隊。
假如我是王嵩,我會用四萬軍隊在天水郡牽製著主公,然後讓六萬軍奔襲南安郡!如此一來,恐怕南安郡會難以保全啊。”
馬超憤然道:“若是撤到南安郡,則天水全郡不複歸我等所有了,我等浴血奮戰,損兵折將,打到現在,卻要放棄天水全郡,心有不甘啊……。”
成公英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是等到南安丟了,平襄縣孤城一座,遲早也得丟。孰輕孰重,請主公好生參詳。”
韓遂站起來,在帳中走了兩圏,沉思了許久,才歎了口氣,下令道:“立即撤退到南安郡,刻不容緩,星夜撤軍!”
王嵩在冀縣大敗韓遂之後,關羽張飛都主張進攻平襄城,王嵩以目視郭嘉,郭嘉開口道:“主公不必進攻平襄,讓徐晃跟上去,等著接受平襄好了。“
見關羽張飛等人不解,郭嘉解釋道:“我軍大敗涼州兵,敵我雙方勢力發生了逆轉,韓遂除了回守南安,別無選擇。”
賈詡接著道:“其實更確切的說法是,韓遂若不退守南安,待主公占了南安,平襄孤城一座,遲早為主公所有。”
於是,王嵩隻下令徐晃率軍遠遠跟著馬超,待韓遂離開之後接受平襄即可。
形勢的發展果然如郭嘉賈詡預測一樣,在徐晃趕到平襄時,韓遂已經連夜撤往南安郡。徐晃領兵進駐平襄城,維持治安,安撫民眾。然後留下五千人駐守平襄,與徐庶和王雙一起,回到冀縣拜見王嵩。
王嵩出城五裏相迎,下令犒賞三軍,大擺宴席慶功。隨後,分兵四出,全取天水六縣,各縣聞風歸附。
然後,王嵩拜現任大將軍府椽屬的石滔為天水郡太守,負責天水郡軍事民政。
石韜,字廣元,即石廣元,潁川人,曾與徐庶,孟建一同就讀於北方書院,被稱為當時的北方書院三傑。昔日的三傑之首徐庶,尚未畢業便立下大功,被王嵩拜為軍師,三傑中的老二孟建孟公威,已經擔任廣魏郡太守,老三石滔,也在這次被王嵩拜為天水郡太守,北方書院人才輩出,文風鼎盛,可見一斑。
至於地方政策,王嵩已經定下調子,與廣魏郡類似,隻是天水郡的羌族勢力比廣魏郡要強大得多,羌人漢化的工作要艱巨很多。
不過有了普默特和哈尹迪的投效,加上王嵩的善政,以及從雍州運來大批糧草物資的支援,天水郡的民政治理估計很快就會走上了正軌。
此次征戰天水郡,前後共收得俘虜四萬多人,這次的俘虜,王嵩並不打算送往雍州礦山充當免費勞力,其原因是因為王嵩發現,uu看書 uukansh.o 相比其它地區的士兵,涼州兵的素質才是最好的。
涼州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民族矛盾,以及幾百年來從未間斷過的戰爭,使得涼州的百姓幾乎人人都從小練武,凶悍好鬥,因為隻有勇武的人,才能在無處不在的矛盾爭執以及戰爭中生存下來。
在涼州地區,以勇武為尊的不隻是羌人,漢人的尚武精神也毫不遜色。
可以這麽說,這些俘虜的涼州兵,若在同等裝備的條件下,其戰力比王嵩的親衛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寶貴的兵源,又怎麽可以浪費在礦山上呢?
王嵩從四萬涼州俘虜中,挑選出二萬多年輕力壯的士兵,打散分配到七萬軍中,剩餘的兩萬多人,則給予厚待,分配士地,賜與糧食,由地方官員協助其在天水郡中安家落戶。
如此一來,王嵩在冀縣可動用的兵力達到九萬多人。
在冀縣盤桓一個多月,待各種補濟物資到來之後,王嵩留二萬人給徐晃和石滔鎮守天水郡,親率七萬人進入南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