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舊域名被人轉走。請大家用新域名訪問,有用戶和各位站長的支持我們會做得更好,希望大家理解
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頭兩年內的嚴峻考驗,尤其是在英國和其他英聯邦國家沒有外援獨自作戰的那十二個月的特別嚴峻的考驗,對英聯邦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英國人民在德國狂轟猛炸之下堅持抗戰而贏得的尊敬,以及各**隊在中東戰場和在遍及半個世界的海上與空中並肩作戰的同誌情誼,都是加強英聯邦團結的有力因素。可是,這些事情也產生了一種反作用。各自治領的陸、海、空軍人員把自己同聯合王國的那些著名的陸、海、空軍部隊的士兵和指揮官相比之下,不但認為自己毫無遜色,而且由於萌發了對自己國家的信心,甚至往往認為自己比那些來自母國的同誌和同事還要強一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有許多自治領的部隊中都有英國指揮官或參謀人員參加,而這一次則不然,自治領的部隊不僅能夠在沒有英國人協助的情況下作戰,而且有時還能夠派出軍官去指揮聯合王國的軍隊。這種體會加速地增強了英聯邦各國對自已國家的信心,使它們越發感到自己的國家已經發展成熟。同樣的傾向在經濟領域裏更加顯著。英聯邦國家需要改進工業生產,並在許多得不到倫敦方麵指導的遙遠地區發揮主動積極性,這一切,都加強了它們在經濟方麵的自給自足和信心。而且,聯合王國已經由它們的債權國變成了它們的債戶。戰爭真是一種強烈的催化劑。它對英聯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將把這個獨特的國與國之間的聯盟引到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第3卷軸心國的初期勝利第四編英國和英聯邦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完
中國龍魂武警少校
引用109樓20067820:04:52
第五編征服東南歐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
第一章德國以外交手段迫使羅馬尼亞、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參加軸心國集團,以及隨之而來的領土易手1939年8月至1941年3月
前麵已經談過,在慕尼黑協定簽訂和捷克第一共和國瓦解後,匈牙利對特蘭西瓦尼亞的領土要求和保加利亞對多布羅加南部的領土要求比以前更有希望達到,因此兩國也就更加咄咄逼人和更加堅決了。另外,由於蘇聯從來沒有承認過俄國已喪失比薩拉比亞省,因此羅馬尼亞的東部邊界也一直受到威脅。
當年,奧地利人曾認為有可能利用中歐和巴爾幹半島的民族主義混水摸魚。現有的證據表明了,希特勒有過之無不及。例如,他在同其軸心國盟邦的所有談判中,都強調了德國對巴爾幹半島的政策的寬宏大量。他還說,德國在東南歐除了謀求經濟利益之外並無其他要求,以讓意大利在政治方麵可自由行動。在同蘇聯搞好關係時,他也采取了同樣的策略。裏賓特洛甫和莫洛托夫於1939年8月2第三條說:“關於東南歐,蘇聯方麵強調了它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德國方麵聲明,它在這些地區的政治方麵完全沒有利害關係。”他一會兒宣揚極權主義,一會兒又把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區別開來,這種做法自相矛盾得令人難以理解,為什麽德國人會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
希特勒於1939年8月12日在伯希特斯加登曾激動地慫恿齊亞諾說,必須把自己背後不可靠的朋友清除掉,正象德國因此而一定要消滅波蘭那樣,意大利也必須幹掉南斯拉夫。但是十一天後,即從第一個莫斯科協定簽訂的那一天起,他的政策卻改變了,這時他堅決主張有必要不惜一切代價來維護巴爾於地區的和平。他從未考慮過找保加利亞的麻煩。對此,他在伯希特斯加登告訴齊亞諾,軸心國可以完全信賴它。“為了這個原因,德國已盡量以武器支援了保加利亞,並將繼續這樣做下去。”情況是:捷南羅小協約國的崩潰,已經削弱了反對保加利亞的巴爾幹協約國;保加利亞王後是意大利國王的女兒;保加利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同德國並肩作戰;德俄兩國重修舊好,撫慰了保加利亞的泛斯拉夫主義的感情。最後的一點是,保加利亞對羅馬尼亞的領土要求並未引起非常複雜的問題,而且,這個要求普遍地被認為相當有道理。
特蘭西瓦尼亞問題完全是另一回事。在1938年11月鐵衛隊領袖科德裏亞努逝世之前,希特勒一直是同情羅馬尼亞的。他認為,通過建立鐵衛隊,羅馬尼亞人已比馬紮爾人組織了一個更好的**運動,德意誌少數民族在羅馬尼亞受到的待遇比在匈牙利好,而羅馬尼亞當局為講德語的居民提供的條件,也比為講馬紮爾語的居民提供的條件有利。最後一點是希特勒不喜歡匈牙利社會中仍然流行的貴族習氣。由於墨索裏尼自命為支持馬紮爾人修改條約的主要靠山,故而特蘭西瓦尼亞問題已經不止一次使軸心國的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戰爭爆發以來,羅馬尼亞在經濟上的價值自然而然地上升了,但是在政治上,由於它在9月17日準許那些被打敗的波蘭領導人在它的國土上避難,因而它在希特勒眼中的價值下降了。由於同波蘭有盟約關係,羅馬尼亞這樣做是它最起碼的義務,但是這件事也促使它在外交上作好把比薩拉比亞交給蘇聯和把多布羅加南部交給保加利亞的準備。可是,如果德國將同意羅馬尼亞把這些領土割讓的話,那麽,倘若它對匈牙利的領土要求仍然置若罔聞,那就未免太會引起反感了。固然,馬紮爾人也熱情地收容了許多地位較低的波蘭難民;但另一方麵,來自匈牙利的糧食供應,即使不象羅馬尼亞的汽油那樣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也是必不可少的,再說,德**隊隨時有可能需要使用匈牙利的鐵路,因此希特勒不想過於魯莽從事而與匈牙利結怨。如果說,德國和羅馬尼亞在1939年春季達成了一項極為令人滿意的經濟協定,那麽,在這之前,匈牙利已經決定支持軸心國的一項政策,還加入了**產國際公約,而接著羅馬尼亞卻接受了法英兩國的保證。還應當再指出一點,德國的民情――不論是真是假――是親馬紮爾人的,因為匈牙利人同樣也吃過1919年和約的苦頭。
匈牙利人對泛德意誌主義的野心是熟悉的,同時他們幾乎也有種種理由要強烈反對俄國。自從蘇聯占領波蘭南部而與匈牙利接壤以後,匈牙利首相捷列基特別害怕俄國的壓力。因此,在19391940年的那個冬天,當齊亞諾於12月16日向意大利議院發表演說表明意大利的中立以反布爾什維克主義為原則時,這種中立就使羅馬和布達佩斯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兩國甚至還討論了將聖斯蒂芬王冠授與奧斯塔公爵的可能性。1940年1月67日,齊亞諾在威尼斯會見了匈牙利外相恰基,當時恰基出示了表明匈牙利在領土方麵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的兩幅地圖。最高要求是要占領擁有四百二十萬人口的七萬八千平方公裏的土地,其中一半是羅馬尼亞人,百分之十是德意誌人。最低要求是要占領擁有二百七十萬人口的五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其中馬紮爾人和羅馬尼亞人在人數上大致是相等的,在任何情況下,匈牙利人都要求占有特蘭西瓦尼亞東南角的塞克萊爾茲地區的這三個縣。恰基堅決認為,這是要防止在匈牙利發生“箭十字”暴動的最低條件;這個要求比匈牙利在翌年夏天實際獲得的領土隻稍微多一些。由於匈牙利不想削弱羅馬尼亞對抗蘇聯的力量,恰基表示,如果羅馬尼亞人準備對蘇聯的進攻進行抵抗,他願意采取友好的中立態度,可是,如果羅馬尼亞人不經一戰就將領土割讓給蘇聯或保加利亞,那麽,匈牙利將自行采取行動。在這以前二周,羅馬尼亞人曾向意大利政府呼籲,要求它阻止匈牙利在羅馬尼亞背後進行威脅,因為這種做法有可能迫使布加勒斯特屈從俄國同時提出的要求。
羅馬尼亞的那些不幸的統治者從一開始就意識到,德俄兩國的修好有可能使波蘭也使他們本國遭到瓜分的危險。羅馬尼亞發覺自己麵臨雙重危險:俄國正對它的東部和北部各省虎視耽耽,而德國則“不動聲色地”垂涎著所有其餘地方。一旦波蘭被擊潰後,羅馬尼亞人就時刻準備著俄國向他們提出割讓比薩拉比亞的要求。象羅馬尼亞外相加芬庫這樣的人心裏非常明白,比薩拉比亞問題就是爭奪多瑙河河口的問題,它同海峽問題隻有一步之差。在羅馬尼亞這個多瑙河流入黑海的地方,再善於投機取巧也無法防止希特勒同斯大林發生衝突。
當波將金(當時的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於1939年5月訪問巴爾幹時,他采用李維諾夫的態度以笑臉對待巴爾幹協約國,但是8月23日以後,蘇聯對羅馬尼亞的態度變得冷淡了,並且帶著威脅。德國駐布加勒斯特公使館機敏地利用了這種變化。公使館的官員說:“隻有我們才能保護你們不吃我們的朋友斯大林的虧,同我們交朋友吧,把汽油放出來吧。”這樣,就象加芬庫所寫的那樣,俄國人驅使羅馬尼亞,而德國人則誘使羅馬尼亞參加了軸心國集團。與此同時,英國駐布加勒斯特的公使於12月14日明白表示了人所共知的事實,即英法對羅馬尼亞所作的保證不能用以對付蘇聯。最後的希望是寄托在那個大談建立一個中立國聯盟的意大利身上,希特勒已經將巴爾幹地區的政治事務全權委托給墨索裏尼,而這位意大利的領袖則時斷時續,不很認真地考慮著消滅南斯拉夫和占領羅馬尼亞油田的計劃。齊亞諾在同恰基會談後三天(其實齊亞諾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恰基),向羅馬尼亞駐羅馬的公使保證,意大利準備在羅馬尼亞對抗布爾什維主義,就象它曾在西班牙所做的那樣。很顯然,德國事實上將不會允許這種做法,但是這時正是意大利公然違抗希特勒的那一段短暫的時期。兩個月後,當裏賓特洛甫於3月10日訪問羅馬時,他向墨索裏尼“解釋”說,甚至在巴爾幹地區,俄國人也不是一種威脅,因為他們決不會冒擴大戰爭的危險,如果同羅馬尼亞發生衝突,那就會帶來這種危險了。在這樣情況下,墨索裏尼似乎最後屈服於納粹的魅力,於是羅馬尼亞就隻得聽天由命了。
在以後的幾星期中,謠言四起,說德國自己可能搶在俄國之前占領羅馬尼亞。1940年4月初,德國參謀總部又一次要求匈牙利讓德軍自由通過,說是為了占領羅馬尼亞的油田。雖然按照齊亞諾所說,德國人曾提出過把特蘭西瓦尼亞給匈牙利作為報答,但是匈牙利政府卻在考慮,如果意大利肯挺身而出幫它的忙,它還是要進行抵製。它仍然天真地設想有這種可能。後來才知道,德國這次提出的要求原來是為了替入侵丹麥和挪威打“掩護”。
4月和5月間,整個世界都被德軍的驚人勝利嚇得目瞪口呆,這些勝利以法國的崩潰而達到頂點。羅馬尼亞最初戀慕的對象同時又是它最後寄托希望的國家,與其說是英國,還不如說是法國。到5月底的時候,形勢表明,法國有可能一敗塗地,於是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作出決定,這時除了奉承討好德國之外,別無其他辦法。納粹對巴爾幹地區的政策已經由基林格(他後來擔任德國駐布加勒斯特公使)在5月13日的一份秘密備忘錄中製定好了。他認為,東南歐的反德宣傳這時統統可以被根除,因為巴爾幹各國政府將不敢再拒絕德國的要求。
在德國發動春季攻勢之前,莫洛托夫於1940年3月29日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發言時,已經公開地,即使是含糊其詞地,提出了比薩拉比亞的問題。6月23日,即法國投降後還不到一星期的時候,他通知德國駐莫斯科大使舒倫堡說,“比薩拉比亞問題的解決不能再拖延下去”。他又說,蘇聯的領土要求還包括布科維納,那裏有烏克蘭族的居民。
提到布科維納,肯定會引起軒然大*,因為希特勒決心要把舊哈布斯堡帝國的版圖全部加以控製,作為實現他更加理想的計劃的一個序曲;他與匈牙利的關係也取決於他的這種決心。希特勒接到舒倫堡的消息後,馬上就查問裏賓特洛甫,他1939年8月在莫斯科時究竟答應過什麽。裏賓特洛甫在1940年6月24日的備忘錄裏回答說,元首曾經“授權我聲明,德國對東南歐地區,如果必要的話,甚至對遠至君士坦丁堡和海峽那樣的地方,都不感興趣。不過,後麵兩個地方並沒有討論到”。因此,納粹領導人事實上已經讓俄國人可以肆意並吞他們喜歡的地方,隻要德國能從俄國獲得物資供應就行;直到那時,蘇聯一貫是認真地向德國輸送物資的。
1940年6月25日,裏賓特洛甫用電話通知舒倫堡,在比薩拉比亞,德國關心的隻是德意誌人,但是“蘇聯政府對布科維納的領土要求卻是一個新的問題。布科維納過去是奧地利的一個直轄省,現在是德意誌人集居的地方。”舒倫堡在他26日的答複中說:“莫洛托夫反駁說,布科維納是統一的烏克蘭缺少的最後一個部分。”這種說法不顧匈牙利不久以前獲得盧西尼亞一事,但是同所謂在舊奧地利的一個邊遠地區密集地聚居著德意誌人――其實那裏講德語的大部分是猶太人――的讕言比起來,還沒有那麽異想天開。事實上,蘇聯政府同意把不屬於烏克蘭的布科維納南部地區留給羅馬尼亞;可是,為了一條鐵路線的緣故,俄國人再一次傷害了羅馬尼亞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國境線推進到古摩爾達維亞公國境內的赫爾塔。
1940年6月25日,裏賓特洛甫用電話通知舒倫堡,在比薩拉比亞,德國關心的隻是德意誌人,但是“蘇聯政府對布科維納的領土要求卻是一個新的問題。布科維納過去是奧地利的一個直轄省,現在是德意誌人集居的地方。”舒倫堡在他26日的答複中說:“莫洛托夫反駁說,布科維納是統一的烏克蘭缺少的最後一個部分。”這種說法不顧匈牙利不久以前獲得盧西尼亞一事,但是同所謂在舊奧地利的一個邊遠地區密集地聚居著德意誌人――其實那裏講德語的大部分是猶太人――的讕言比起來,還沒有那麽異想天開。事實上,蘇聯政府同意把不屬於烏克蘭的布科維納南部地區留給羅馬尼亞;可是,為了一條鐵路線的緣故,俄國人再一次傷害了羅馬尼亞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國境線推進到古摩爾達維亞公國境內的赫爾塔。
[]
吾舊域名被人轉走。請大家用新域名訪問,有用戶和各位站長的支持我們會做得更好,希望大家理解
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頭兩年內的嚴峻考驗,尤其是在英國和其他英聯邦國家沒有外援獨自作戰的那十二個月的特別嚴峻的考驗,對英聯邦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英國人民在德國狂轟猛炸之下堅持抗戰而贏得的尊敬,以及各**隊在中東戰場和在遍及半個世界的海上與空中並肩作戰的同誌情誼,都是加強英聯邦團結的有力因素。可是,這些事情也產生了一種反作用。各自治領的陸、海、空軍人員把自己同聯合王國的那些著名的陸、海、空軍部隊的士兵和指揮官相比之下,不但認為自己毫無遜色,而且由於萌發了對自己國家的信心,甚至往往認為自己比那些來自母國的同誌和同事還要強一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有許多自治領的部隊中都有英國指揮官或參謀人員參加,而這一次則不然,自治領的部隊不僅能夠在沒有英國人協助的情況下作戰,而且有時還能夠派出軍官去指揮聯合王國的軍隊。這種體會加速地增強了英聯邦各國對自已國家的信心,使它們越發感到自己的國家已經發展成熟。同樣的傾向在經濟領域裏更加顯著。英聯邦國家需要改進工業生產,並在許多得不到倫敦方麵指導的遙遠地區發揮主動積極性,這一切,都加強了它們在經濟方麵的自給自足和信心。而且,聯合王國已經由它們的債權國變成了它們的債戶。戰爭真是一種強烈的催化劑。它對英聯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將把這個獨特的國與國之間的聯盟引到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第3卷軸心國的初期勝利第四編英國和英聯邦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完
中國龍魂武警少校
引用109樓20067820:04:52
第五編征服東南歐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
第一章德國以外交手段迫使羅馬尼亞、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參加軸心國集團,以及隨之而來的領土易手1939年8月至1941年3月
前麵已經談過,在慕尼黑協定簽訂和捷克第一共和國瓦解後,匈牙利對特蘭西瓦尼亞的領土要求和保加利亞對多布羅加南部的領土要求比以前更有希望達到,因此兩國也就更加咄咄逼人和更加堅決了。另外,由於蘇聯從來沒有承認過俄國已喪失比薩拉比亞省,因此羅馬尼亞的東部邊界也一直受到威脅。
當年,奧地利人曾認為有可能利用中歐和巴爾幹半島的民族主義混水摸魚。現有的證據表明了,希特勒有過之無不及。例如,他在同其軸心國盟邦的所有談判中,都強調了德國對巴爾幹半島的政策的寬宏大量。他還說,德國在東南歐除了謀求經濟利益之外並無其他要求,以讓意大利在政治方麵可自由行動。在同蘇聯搞好關係時,他也采取了同樣的策略。裏賓特洛甫和莫洛托夫於1939年8月2第三條說:“關於東南歐,蘇聯方麵強調了它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德國方麵聲明,它在這些地區的政治方麵完全沒有利害關係。”他一會兒宣揚極權主義,一會兒又把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區別開來,這種做法自相矛盾得令人難以理解,為什麽德國人會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
希特勒於1939年8月12日在伯希特斯加登曾激動地慫恿齊亞諾說,必須把自己背後不可靠的朋友清除掉,正象德國因此而一定要消滅波蘭那樣,意大利也必須幹掉南斯拉夫。但是十一天後,即從第一個莫斯科協定簽訂的那一天起,他的政策卻改變了,這時他堅決主張有必要不惜一切代價來維護巴爾於地區的和平。他從未考慮過找保加利亞的麻煩。對此,他在伯希特斯加登告訴齊亞諾,軸心國可以完全信賴它。“為了這個原因,德國已盡量以武器支援了保加利亞,並將繼續這樣做下去。”情況是:捷南羅小協約國的崩潰,已經削弱了反對保加利亞的巴爾幹協約國;保加利亞王後是意大利國王的女兒;保加利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同德國並肩作戰;德俄兩國重修舊好,撫慰了保加利亞的泛斯拉夫主義的感情。最後的一點是,保加利亞對羅馬尼亞的領土要求並未引起非常複雜的問題,而且,這個要求普遍地被認為相當有道理。
特蘭西瓦尼亞問題完全是另一回事。在1938年11月鐵衛隊領袖科德裏亞努逝世之前,希特勒一直是同情羅馬尼亞的。他認為,通過建立鐵衛隊,羅馬尼亞人已比馬紮爾人組織了一個更好的**運動,德意誌少數民族在羅馬尼亞受到的待遇比在匈牙利好,而羅馬尼亞當局為講德語的居民提供的條件,也比為講馬紮爾語的居民提供的條件有利。最後一點是希特勒不喜歡匈牙利社會中仍然流行的貴族習氣。由於墨索裏尼自命為支持馬紮爾人修改條約的主要靠山,故而特蘭西瓦尼亞問題已經不止一次使軸心國的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戰爭爆發以來,羅馬尼亞在經濟上的價值自然而然地上升了,但是在政治上,由於它在9月17日準許那些被打敗的波蘭領導人在它的國土上避難,因而它在希特勒眼中的價值下降了。由於同波蘭有盟約關係,羅馬尼亞這樣做是它最起碼的義務,但是這件事也促使它在外交上作好把比薩拉比亞交給蘇聯和把多布羅加南部交給保加利亞的準備。可是,如果德國將同意羅馬尼亞把這些領土割讓的話,那麽,倘若它對匈牙利的領土要求仍然置若罔聞,那就未免太會引起反感了。固然,馬紮爾人也熱情地收容了許多地位較低的波蘭難民;但另一方麵,來自匈牙利的糧食供應,即使不象羅馬尼亞的汽油那樣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也是必不可少的,再說,德**隊隨時有可能需要使用匈牙利的鐵路,因此希特勒不想過於魯莽從事而與匈牙利結怨。如果說,德國和羅馬尼亞在1939年春季達成了一項極為令人滿意的經濟協定,那麽,在這之前,匈牙利已經決定支持軸心國的一項政策,還加入了**產國際公約,而接著羅馬尼亞卻接受了法英兩國的保證。還應當再指出一點,德國的民情――不論是真是假――是親馬紮爾人的,因為匈牙利人同樣也吃過1919年和約的苦頭。
匈牙利人對泛德意誌主義的野心是熟悉的,同時他們幾乎也有種種理由要強烈反對俄國。自從蘇聯占領波蘭南部而與匈牙利接壤以後,匈牙利首相捷列基特別害怕俄國的壓力。因此,在19391940年的那個冬天,當齊亞諾於12月16日向意大利議院發表演說表明意大利的中立以反布爾什維克主義為原則時,這種中立就使羅馬和布達佩斯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兩國甚至還討論了將聖斯蒂芬王冠授與奧斯塔公爵的可能性。1940年1月67日,齊亞諾在威尼斯會見了匈牙利外相恰基,當時恰基出示了表明匈牙利在領土方麵的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的兩幅地圖。最高要求是要占領擁有四百二十萬人口的七萬八千平方公裏的土地,其中一半是羅馬尼亞人,百分之十是德意誌人。最低要求是要占領擁有二百七十萬人口的五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其中馬紮爾人和羅馬尼亞人在人數上大致是相等的,在任何情況下,匈牙利人都要求占有特蘭西瓦尼亞東南角的塞克萊爾茲地區的這三個縣。恰基堅決認為,這是要防止在匈牙利發生“箭十字”暴動的最低條件;這個要求比匈牙利在翌年夏天實際獲得的領土隻稍微多一些。由於匈牙利不想削弱羅馬尼亞對抗蘇聯的力量,恰基表示,如果羅馬尼亞人準備對蘇聯的進攻進行抵抗,他願意采取友好的中立態度,可是,如果羅馬尼亞人不經一戰就將領土割讓給蘇聯或保加利亞,那麽,匈牙利將自行采取行動。在這以前二周,羅馬尼亞人曾向意大利政府呼籲,要求它阻止匈牙利在羅馬尼亞背後進行威脅,因為這種做法有可能迫使布加勒斯特屈從俄國同時提出的要求。
羅馬尼亞的那些不幸的統治者從一開始就意識到,德俄兩國的修好有可能使波蘭也使他們本國遭到瓜分的危險。羅馬尼亞發覺自己麵臨雙重危險:俄國正對它的東部和北部各省虎視耽耽,而德國則“不動聲色地”垂涎著所有其餘地方。一旦波蘭被擊潰後,羅馬尼亞人就時刻準備著俄國向他們提出割讓比薩拉比亞的要求。象羅馬尼亞外相加芬庫這樣的人心裏非常明白,比薩拉比亞問題就是爭奪多瑙河河口的問題,它同海峽問題隻有一步之差。在羅馬尼亞這個多瑙河流入黑海的地方,再善於投機取巧也無法防止希特勒同斯大林發生衝突。
當波將金(當時的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於1939年5月訪問巴爾幹時,他采用李維諾夫的態度以笑臉對待巴爾幹協約國,但是8月23日以後,蘇聯對羅馬尼亞的態度變得冷淡了,並且帶著威脅。德國駐布加勒斯特公使館機敏地利用了這種變化。公使館的官員說:“隻有我們才能保護你們不吃我們的朋友斯大林的虧,同我們交朋友吧,把汽油放出來吧。”這樣,就象加芬庫所寫的那樣,俄國人驅使羅馬尼亞,而德國人則誘使羅馬尼亞參加了軸心國集團。與此同時,英國駐布加勒斯特的公使於12月14日明白表示了人所共知的事實,即英法對羅馬尼亞所作的保證不能用以對付蘇聯。最後的希望是寄托在那個大談建立一個中立國聯盟的意大利身上,希特勒已經將巴爾幹地區的政治事務全權委托給墨索裏尼,而這位意大利的領袖則時斷時續,不很認真地考慮著消滅南斯拉夫和占領羅馬尼亞油田的計劃。齊亞諾在同恰基會談後三天(其實齊亞諾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恰基),向羅馬尼亞駐羅馬的公使保證,意大利準備在羅馬尼亞對抗布爾什維主義,就象它曾在西班牙所做的那樣。很顯然,德國事實上將不會允許這種做法,但是這時正是意大利公然違抗希特勒的那一段短暫的時期。兩個月後,當裏賓特洛甫於3月10日訪問羅馬時,他向墨索裏尼“解釋”說,甚至在巴爾幹地區,俄國人也不是一種威脅,因為他們決不會冒擴大戰爭的危險,如果同羅馬尼亞發生衝突,那就會帶來這種危險了。在這樣情況下,墨索裏尼似乎最後屈服於納粹的魅力,於是羅馬尼亞就隻得聽天由命了。
在以後的幾星期中,謠言四起,說德國自己可能搶在俄國之前占領羅馬尼亞。1940年4月初,德國參謀總部又一次要求匈牙利讓德軍自由通過,說是為了占領羅馬尼亞的油田。雖然按照齊亞諾所說,德國人曾提出過把特蘭西瓦尼亞給匈牙利作為報答,但是匈牙利政府卻在考慮,如果意大利肯挺身而出幫它的忙,它還是要進行抵製。它仍然天真地設想有這種可能。後來才知道,德國這次提出的要求原來是為了替入侵丹麥和挪威打“掩護”。
4月和5月間,整個世界都被德軍的驚人勝利嚇得目瞪口呆,這些勝利以法國的崩潰而達到頂點。羅馬尼亞最初戀慕的對象同時又是它最後寄托希望的國家,與其說是英國,還不如說是法國。到5月底的時候,形勢表明,法國有可能一敗塗地,於是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作出決定,這時除了奉承討好德國之外,別無其他辦法。納粹對巴爾幹地區的政策已經由基林格(他後來擔任德國駐布加勒斯特公使)在5月13日的一份秘密備忘錄中製定好了。他認為,東南歐的反德宣傳這時統統可以被根除,因為巴爾幹各國政府將不敢再拒絕德國的要求。
在德國發動春季攻勢之前,莫洛托夫於1940年3月29日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發言時,已經公開地,即使是含糊其詞地,提出了比薩拉比亞的問題。6月23日,即法國投降後還不到一星期的時候,他通知德國駐莫斯科大使舒倫堡說,“比薩拉比亞問題的解決不能再拖延下去”。他又說,蘇聯的領土要求還包括布科維納,那裏有烏克蘭族的居民。
提到布科維納,肯定會引起軒然大*,因為希特勒決心要把舊哈布斯堡帝國的版圖全部加以控製,作為實現他更加理想的計劃的一個序曲;他與匈牙利的關係也取決於他的這種決心。希特勒接到舒倫堡的消息後,馬上就查問裏賓特洛甫,他1939年8月在莫斯科時究竟答應過什麽。裏賓特洛甫在1940年6月24日的備忘錄裏回答說,元首曾經“授權我聲明,德國對東南歐地區,如果必要的話,甚至對遠至君士坦丁堡和海峽那樣的地方,都不感興趣。不過,後麵兩個地方並沒有討論到”。因此,納粹領導人事實上已經讓俄國人可以肆意並吞他們喜歡的地方,隻要德國能從俄國獲得物資供應就行;直到那時,蘇聯一貫是認真地向德國輸送物資的。
1940年6月25日,裏賓特洛甫用電話通知舒倫堡,在比薩拉比亞,德國關心的隻是德意誌人,但是“蘇聯政府對布科維納的領土要求卻是一個新的問題。布科維納過去是奧地利的一個直轄省,現在是德意誌人集居的地方。”舒倫堡在他26日的答複中說:“莫洛托夫反駁說,布科維納是統一的烏克蘭缺少的最後一個部分。”這種說法不顧匈牙利不久以前獲得盧西尼亞一事,但是同所謂在舊奧地利的一個邊遠地區密集地聚居著德意誌人――其實那裏講德語的大部分是猶太人――的讕言比起來,還沒有那麽異想天開。事實上,蘇聯政府同意把不屬於烏克蘭的布科維納南部地區留給羅馬尼亞;可是,為了一條鐵路線的緣故,俄國人再一次傷害了羅馬尼亞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國境線推進到古摩爾達維亞公國境內的赫爾塔。
1940年6月25日,裏賓特洛甫用電話通知舒倫堡,在比薩拉比亞,德國關心的隻是德意誌人,但是“蘇聯政府對布科維納的領土要求卻是一個新的問題。布科維納過去是奧地利的一個直轄省,現在是德意誌人集居的地方。”舒倫堡在他26日的答複中說:“莫洛托夫反駁說,布科維納是統一的烏克蘭缺少的最後一個部分。”這種說法不顧匈牙利不久以前獲得盧西尼亞一事,但是同所謂在舊奧地利的一個邊遠地區密集地聚居著德意誌人――其實那裏講德語的大部分是猶太人――的讕言比起來,還沒有那麽異想天開。事實上,蘇聯政府同意把不屬於烏克蘭的布科維納南部地區留給羅馬尼亞;可是,為了一條鐵路線的緣故,俄國人再一次傷害了羅馬尼亞人的感情,要把新的國境線推進到古摩爾達維亞公國境內的赫爾塔。
[]
吾舊域名被人轉走。請大家用新域名訪問,有用戶和各位站長的支持我們會做得更好,希望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