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埋伏
德國和意大利在1939年夏季表麵上雖然意見一致,但內裏卻隱藏著缺乏和諧與信任,以及意大利方麵對這種事態的日益不滿。[.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例如,在南蒂羅爾問題上雖然保持著表麵的團結一致,但是它越來越令人煩惱,因為正如外國報紙很快就指出的那樣,希特勒的準備同意從蒂羅爾撤走德意誌人,很難同他的要求把德意誌人居住著的所有領土(包括但澤)都並入德國的主張協調一致。
雖然德國人極力想使他們和意大利人顯得象是一個統一的陣線;但是他們的政策卻又完全不準備把他們的意圖隨時充分告知他們的夥伴。德國同俄國有可能恢複友好關係這一點確實在早些時候曾經對意大利人提到過,並且得到他們的讚同;但是直到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8月12日在上薩爾茨堡同齊亞諾商談為止,關於德俄談判進展的確實消息從來沒有向意大利人透露過。在裏賓特洛甫即將動身去莫斯科以前,意大利人也就不再被找去商量或接到任何消息了。至於德國進攻波蘭的計劃,在5月23日作出決定後的兩個多月內意大利大使雖有幾次見到過德國外交部長,但裏賓特洛甫總是極力以假話支吾阿托利科。裏賓特洛甫方麵的這種保持緘默,意味著魏茨澤克在柏林或馬肯森在羅馬也都不願意或不可能坦率地回答意大利人的詢問。
在5月22日簽訂鋼鐵公約和8月21日宣布俄德協定即將簽字之間這一段時期內的意德關係,已在本書前麵部分作了較詳細的描述;這裏隻需要回顧一下在1939年初夏,墨索裏尼和齊亞諾仍以為德國人在簽署鋼鐵公約時已經作過保證,即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發動一場全麵戰爭。可是,他們對這一點仍舊不放心,在這時期中曾經兩次不厭其煩地用書麵詳細列舉主張延緩戰爭的論點: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是在7月24日給駐柏林意大利大使館的馬吉斯特拉蒂的一份備忘錄中。在卡瓦萊羅備忘錄於6月3日送交裏賓特洛甫後,曾商談過由希特勒和墨索裏尼在勃倫納會晤一次來討論意大利的意見(對此,希特勒自己承認多少是同意的)。墨索裏尼完全不急於想同希特勒再舉行一次兩人單獨的會談;但到7月後期,當波蘭局勢明顯地接近危機時,他也就同意了在8月4日同希特勒會商。可是,這時希特勒又改變了他的主意,他不再打算在近期內會見墨索裏尼。勃倫納的會談因此暫緩舉行;改為由齊亞諾於8月11日在薩爾茨堡會見裏賓特洛甫,並於12日和13日在貝希特斯加登會見希特勒。齊亞諾發現他主張推遲戰爭的論點沒有給他的東道主們留下什麽印象,他們顯然深信對波蘭的進攻決不會引起一場全麵戰爭。裏賓特洛甫在8月11日仍然沒有透露關於德國計劃的任何明確消息;但是希特勒比較更願意提供些消息,他明確地告訴齊亞諾說,他幾乎想立即進攻波蘭,並在10月中旬完全擊潰它。
齊亞諾在對德國人極為惱火的心情中回到了羅馬,他極力勸墨索裏尼明白表示,意大利將不參預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決定要發動的戰爭;而且意大列入也不同意德國人的意見,認為這場戰爭不可能局限於一個地區。墨索裏尼同齊亞諾一樣,對於他們受到的德國人的傲慢對待感到憤怒;但是他也在下列兩者之間躊躇不決:承認意大利還沒有準備好打一場大戰爭的事實,而勉強對希特勒失約,和他不願意從德國的勝利中失去得到好處的機會。當8月21日裏賓特洛甫在電話中通知齊亞諾,他即將去莫斯科簽署一項互不侵犯公約時,情況仍舊是這樣。意大利為了置身於戰爭之外而采取的最後辦法,即提出一份德國也許不可能給予滿足的、但迫切需要的戰爭物資清單,以及墨索裏尼和齊亞諾的努力設法安排一次會議來討論和平解決各項問題的辦法:所有這些將在以後的一章中予以敘述。最後,可以注意到的是,德國人和意大利人在這階段仍然十分關心於如何使軸心國團結一致的外表保持下去。
不過,在這種考慮中,英法政府都沒有估計到土耳其政府竭力討價還價的能量。直到8月29日,薩拉若盧才接見英法大使並和他們一起仔細討論協定的草案。土耳其人那時提出的草案中的若幹問題必須向倫敦和巴黎請示,但似乎土耳其政府把政治談判拖下去的主要動機仍舊是對西方國家在財政方麵的建議不滿意。當戰爭爆發時,這一三邊政治協定還沒有能簽訂,在以後的幾周裏,土耳其人利用他們的討價還價能力獲得了比西方國家原先願意給他們的好得多的財政方麵的條件。
與此同時,土耳其政府也沒有給予英法政府以真正的理由來擔心它與西方國家結盟的政策――或至少對它們保持善意的中立――發生了任何變化。薩拉若盧對於那頭一次的關於德俄條約即將簽訂的宣布,對於德國同時施加的要取消一切土耳其戰爭物資的合同和信貸並且不再續訂8月21日期滿的貿易協定的威脅,的確似乎感到有點震驚。然而,德俄條約一經簽訂,土耳其的態度又強硬起來。薩拉若盧8月23日告訴法國大使說,這一新條約將不會影響土耳其的政策,幾天以後,他給予英國和波蘭的大使以同樣的保證。24日,薩拉若盧告訴德國大使馮?巴本說,土耳其不打算接受德國的經濟控製。據報道,伊諾努總統在8月26日接見巴本時說話也非常堅定。
在戰爭爆發前和戰爭爆發後,土耳其人也受到了俄國的壓力。當他們與西方國家達成協議後,土耳其政府一直在認真考慮締結一項雙邊的土俄互助協定,在第二周,它接受了俄國的為這樣的一項協定開始談判的建議。在8月的最後一周,薩拉若盧在回答一係列的俄國提出的問題時,明白表示他的政府將隻考慮簽訂一項適用於有限範圍的土俄條約(即僅適用於與俄國和土耳其相鄰的地區),它不應與土耳其即將對西方國家承擔的任何義務相衝突。薩拉若盧在這一階段也克製自己不去接受訪問莫斯科的邀請。[.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土耳其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談判一直繼續到9月底,在29日一項英法土政治條約終於草簽了。薩拉若盧然後訪問了莫斯科,在那裏他成功地抵製了強大的壓力,即要他同意土耳其應采取完全中立的政策和不讓英法的戰艦通過海峽。10月17日,薩拉若盧沒有與俄國簽訂一項協定就回到了安卡拉,在19日,英法土互助條約以及各項補充的財政協定都簽了字。
雖然三邊互助條約的談判過程是很長的,三方在主要政治問題上協調它們的觀點時並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的確,早在第一周的末尾,當薩拉若盧必須在大國民議會回答他的外交政策上的一個問題時,他就說過(並得到英國大使的默認),就政治立場而言,英國和土耳其兩國政府可以被認為是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英國政府在政治上主要必須得到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應使土耳其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義務與英國的義務協調一致,或者至少不應使英國的義務更難履行。關於希臘,沒有發生什麽困難,因為在5月12日的英土聲明中已包括了在地中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土耳其因此將自動地卷入,如果希臘受到攻擊的話。羅馬尼亞的情況較為複雜。3月間英國政府曾詢問土耳其是否準備幫助羅馬尼亞,如果它成了侵略的受害者。但由於土耳其顯然不願考慮把它的義務擴大到羅馬尼亞,這就使得英國政府隻好首先集中力量來促成在地中海地區的互相援助安排,而把關於羅馬尼亞的地位問題留到談判的第二階段去澄清。英國政府想接近土耳其的主要動機之一(當羅馬尼亞被認為是正處於緊急危險之中的時候)是盡可能地占據一個優越地位,以便履行對羅馬尼亞的保證。依據蒙特勒公約的條款,英法政府沒有把握確信它們的戰艦在戰時可以獲準通過海峽進入黑海,除非土耳其也是交戰的一方並且是他們的盟國。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保證使土耳其在西方國家需要把援軍運入黑海的任何衝突中,從一開始就至少在名義上應該是一個參戰國。英國政府對於獲得一項土耳其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直接保證也給與相當的重視,因為這會加強這些國家抵抗侵略的決心,但這一點並不認為是很重要的。英國在6月4日交給上耳其人的一項暫時協議的草案,因此也把土耳其直接保證希臘和羅馬尼亞這一條列了進去;但是很快就清楚地表明,這個建議是土耳其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羅馬尼亞人對於接受另一個直接保證也感到難為情。英國政府然後就很快地接受了包含在6月23日土耳其的反建議中的一個辦法,即給予間接的保證。按照這個辦法(它被寫入最後條約的第三條),土耳其政府同意隻要英法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保證繼續有效,它將給予英法政府以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它們由於保證的緣故而卷入戰爭的話。這就滿足了基本的一點,即土耳其在一場由於羅馬尼亞受到攻擊而引起的、從而使英法保證生效的戰爭中應成為一個參與者。
在土耳其方麵,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盡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確保英法所承擔的義務是既廣泛而又具有約束力,而土耳其的雙手則隻是鬆鬆地束縛著。土耳其人特別渴望:確保他們不會為了羅馬尼亞的緣故而卷入對俄國的戰爭;盡量避免承擔對地中海以外地區的援助的額外義務;獲得最大限度的保護來防備一個非地中海國家對土耳其的直接進攻或對它的安全的間接威脅。
這幾點中的第一點沒有遇到什麽困難就解決了。英法兩國對羅馬尼亞的保證是保證它的獨立,而不是它的完整;西方國家擔心的是德國的侵略,而不是俄國試圖收回比薩拉比亞的可能性;它們十分願意讓土耳其解除同它與俄國達成的協議條款相衝突的任何義務。這個問題最後在互助條約的第二議定書中得到了處理,其規定如下:“土耳其由於上述條約而承擔的義務,並不能強迫該國采取具有與蘇聯進行武裝衝突的效果或後果的行動。”
在土耳其的相對義務和反對非地中海國家進攻土耳其的保證這些有關問題上,雙方開始時所要求的都比它們最後得到的要多。英國的暫時協議草案和土耳其擬的對應草案,都提到了就履行5月12日聲明所規定的在地中海地區的相互義務進行磋商,但沒有對在地中海以外地區的相互關係作出具體的建議。另一方麵,土耳其的草案建議,給予土耳其以單方麵的援助保證,如果發生對土耳其領土的侵略行為,或土耳其認為已威脅到它的安全因而引起戰爭。據認為土耳其政府在要求這種保證時心中所想到的意外情況,是保加利亞或通過保加利亞境內的進攻(即隻是保加利亞一國的進攻或加上德國的幫助,或由德國部隊通過保加利亞國境進攻),和德國對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其最終目的則為開辟一條穿過保加利亞以進攻土耳其的道路。英法政府同意,土耳其要求對這些危險給予保證是有道理的;但是雖然兩國政府都準備答應幫助,如果發生來自保加利亞的或通過保加利亞國境而來的攻擊,英國政府卻不願意在德國侵略南斯拉夫時保證采取行動。它考慮在這第二種情況下的義務應限於進行以共同行動為目的的相互磋商。它反對的理由,一方麵是希望不引起南斯拉夫人的憂慮,另一方麵是它極不願意使其介入取決於土耳其的這樣一種決定:它的安全受到了分為兩步走的一次侵略行動的威脅。
英國政府還覺得,它被要求承擔的對土耳其的附加義務需要得到補償。因此,在英國起草的最後條約草案的第一條規定了在地中海發生戰爭時互相援助之後,接著又有兩條規定:在一場意大利不是參戰國的戰爭中相互援助或磋商。這一英國草案的第二條規定,一旦英國、法國或土耳其受到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時應相互援助(這也包括土耳其受到保加利亞的攻擊,或受到德國通過保加利亞國境或從海上來的攻擊)。草案的第四條規定,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應進行以聯合行動為目的的磋商:“一個歐洲國家侵略另一個歐洲國家,而締約國的一方經取得該被侵略國的同意後已承擔給予援助的責任,以維護其獨立或中立不受到侵略”(這將包括以下各種情況:德國侵略波蘭,侵略受到1939年2月英法君子協定保證的西歐小國,以及侵略俄國,如果那時正與法英談判的互助條約已經簽訂的話);“一個歐洲國家的侵略行動雖然直接指向另一個歐洲國家,但據締約國政府之一的意見,這種侵略已構成對它自身安全的威脅”(這適用於德國侵略南斯拉夫的情況)。
英國政府已預見到土耳其會反對草案第二條中的建議:如果法國或聯合王國受到直接襲擊,應即給予援助。當它在8月4日把草案交給法國政府時,已告訴後者,如實在不行,它願意取消這個規定。8月底,英法大使接到指示,叫他們不要堅持對等互助的原則。最後,在條約的第一條內規定,英法保證土耳其反對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但是從土耳其這方麵能夠取得的最大好處是,它答應一旦英國或法國受到直接攻擊,土耳其將立即與它們磋商,並將“至少對法國和聯合王國保持善意的中立”(第四條)。不過,土耳其的確接受了如果波蘭或西歐的一個小國受到侵略時進行磋商的相互義務,這項規定見於條約第五條的第一款。第五條第二款則載有英法在南斯拉夫受到攻擊時的相應的承諾。
在從8月開始的條約草案談判中,土耳其人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全都屬於說明土耳其對西方大國的誠意表示疑慮的性質。例如,土耳其政府堅持簽署的文件應采取國家首腦之間的一項條約的形式,而不是政府之間的一項協定的形式,條約的期限應先定為十五年,而不是象英國建議的為了與英波協定一致而定為五年。土耳其人還要求條約應該既是三方的又是雙邊的――即如果第三方退出,條約的規定對其他兩方仍繼續具有約束力。西方政府在所有這些問題上都對土耳其人的願望作了讓步。協定被改成為條約的形式,並在第七條中宣稱它的規定“對土耳其和其他兩締約國的每一方都具有相等的雙邊義務的約束力”。英國政府接受了把有效期定為十五年的第九條,原希望這一讓步可以導致條約的早日簽字,但結果是希望落了空;它是以極大的勉強來接受這一條的,隻是在一再試圖使土耳其人接受以下這一規定而未能成功之後才勉強接受的:在第五年末和第十年末經六個月的事先通知可以終止本條約。
英國政府還感到關切,因為土耳其政府堅持條約必須經過批準,這樣就能使土耳其人,如果他們是這樣希望的話,無限期地推遲條約的生效。英國政府因此強烈要求條約應附有一份議定書,規定條約自簽字時起開始生效。土耳其人不喜歡這個建議,但最後還是接受了它,於是在第一號議定書中作了這樣的規定。不過,土耳其人仍然用另一種方式贏了這一點,因為在附帶的財政和經濟協定中加了一個秘密的暫時停止條款,它可以使議定書失效。
[]
德國和意大利在1939年夏季表麵上雖然意見一致,但內裏卻隱藏著缺乏和諧與信任,以及意大利方麵對這種事態的日益不滿。[.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例如,在南蒂羅爾問題上雖然保持著表麵的團結一致,但是它越來越令人煩惱,因為正如外國報紙很快就指出的那樣,希特勒的準備同意從蒂羅爾撤走德意誌人,很難同他的要求把德意誌人居住著的所有領土(包括但澤)都並入德國的主張協調一致。
雖然德國人極力想使他們和意大利人顯得象是一個統一的陣線;但是他們的政策卻又完全不準備把他們的意圖隨時充分告知他們的夥伴。德國同俄國有可能恢複友好關係這一點確實在早些時候曾經對意大利人提到過,並且得到他們的讚同;但是直到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8月12日在上薩爾茨堡同齊亞諾商談為止,關於德俄談判進展的確實消息從來沒有向意大利人透露過。在裏賓特洛甫即將動身去莫斯科以前,意大利人也就不再被找去商量或接到任何消息了。至於德國進攻波蘭的計劃,在5月23日作出決定後的兩個多月內意大利大使雖有幾次見到過德國外交部長,但裏賓特洛甫總是極力以假話支吾阿托利科。裏賓特洛甫方麵的這種保持緘默,意味著魏茨澤克在柏林或馬肯森在羅馬也都不願意或不可能坦率地回答意大利人的詢問。
在5月22日簽訂鋼鐵公約和8月21日宣布俄德協定即將簽字之間這一段時期內的意德關係,已在本書前麵部分作了較詳細的描述;這裏隻需要回顧一下在1939年初夏,墨索裏尼和齊亞諾仍以為德國人在簽署鋼鐵公約時已經作過保證,即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發動一場全麵戰爭。可是,他們對這一點仍舊不放心,在這時期中曾經兩次不厭其煩地用書麵詳細列舉主張延緩戰爭的論點: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是在7月24日給駐柏林意大利大使館的馬吉斯特拉蒂的一份備忘錄中。在卡瓦萊羅備忘錄於6月3日送交裏賓特洛甫後,曾商談過由希特勒和墨索裏尼在勃倫納會晤一次來討論意大利的意見(對此,希特勒自己承認多少是同意的)。墨索裏尼完全不急於想同希特勒再舉行一次兩人單獨的會談;但到7月後期,當波蘭局勢明顯地接近危機時,他也就同意了在8月4日同希特勒會商。可是,這時希特勒又改變了他的主意,他不再打算在近期內會見墨索裏尼。勃倫納的會談因此暫緩舉行;改為由齊亞諾於8月11日在薩爾茨堡會見裏賓特洛甫,並於12日和13日在貝希特斯加登會見希特勒。齊亞諾發現他主張推遲戰爭的論點沒有給他的東道主們留下什麽印象,他們顯然深信對波蘭的進攻決不會引起一場全麵戰爭。裏賓特洛甫在8月11日仍然沒有透露關於德國計劃的任何明確消息;但是希特勒比較更願意提供些消息,他明確地告訴齊亞諾說,他幾乎想立即進攻波蘭,並在10月中旬完全擊潰它。
齊亞諾在對德國人極為惱火的心情中回到了羅馬,他極力勸墨索裏尼明白表示,意大利將不參預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決定要發動的戰爭;而且意大列入也不同意德國人的意見,認為這場戰爭不可能局限於一個地區。墨索裏尼同齊亞諾一樣,對於他們受到的德國人的傲慢對待感到憤怒;但是他也在下列兩者之間躊躇不決:承認意大利還沒有準備好打一場大戰爭的事實,而勉強對希特勒失約,和他不願意從德國的勝利中失去得到好處的機會。當8月21日裏賓特洛甫在電話中通知齊亞諾,他即將去莫斯科簽署一項互不侵犯公約時,情況仍舊是這樣。意大利為了置身於戰爭之外而采取的最後辦法,即提出一份德國也許不可能給予滿足的、但迫切需要的戰爭物資清單,以及墨索裏尼和齊亞諾的努力設法安排一次會議來討論和平解決各項問題的辦法:所有這些將在以後的一章中予以敘述。最後,可以注意到的是,德國人和意大利人在這階段仍然十分關心於如何使軸心國團結一致的外表保持下去。
不過,在這種考慮中,英法政府都沒有估計到土耳其政府竭力討價還價的能量。直到8月29日,薩拉若盧才接見英法大使並和他們一起仔細討論協定的草案。土耳其人那時提出的草案中的若幹問題必須向倫敦和巴黎請示,但似乎土耳其政府把政治談判拖下去的主要動機仍舊是對西方國家在財政方麵的建議不滿意。當戰爭爆發時,這一三邊政治協定還沒有能簽訂,在以後的幾周裏,土耳其人利用他們的討價還價能力獲得了比西方國家原先願意給他們的好得多的財政方麵的條件。
與此同時,土耳其政府也沒有給予英法政府以真正的理由來擔心它與西方國家結盟的政策――或至少對它們保持善意的中立――發生了任何變化。薩拉若盧對於那頭一次的關於德俄條約即將簽訂的宣布,對於德國同時施加的要取消一切土耳其戰爭物資的合同和信貸並且不再續訂8月21日期滿的貿易協定的威脅,的確似乎感到有點震驚。然而,德俄條約一經簽訂,土耳其的態度又強硬起來。薩拉若盧8月23日告訴法國大使說,這一新條約將不會影響土耳其的政策,幾天以後,他給予英國和波蘭的大使以同樣的保證。24日,薩拉若盧告訴德國大使馮?巴本說,土耳其不打算接受德國的經濟控製。據報道,伊諾努總統在8月26日接見巴本時說話也非常堅定。
在戰爭爆發前和戰爭爆發後,土耳其人也受到了俄國的壓力。當他們與西方國家達成協議後,土耳其政府一直在認真考慮締結一項雙邊的土俄互助協定,在第二周,它接受了俄國的為這樣的一項協定開始談判的建議。在8月的最後一周,薩拉若盧在回答一係列的俄國提出的問題時,明白表示他的政府將隻考慮簽訂一項適用於有限範圍的土俄條約(即僅適用於與俄國和土耳其相鄰的地區),它不應與土耳其即將對西方國家承擔的任何義務相衝突。薩拉若盧在這一階段也克製自己不去接受訪問莫斯科的邀請。[.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土耳其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談判一直繼續到9月底,在29日一項英法土政治條約終於草簽了。薩拉若盧然後訪問了莫斯科,在那裏他成功地抵製了強大的壓力,即要他同意土耳其應采取完全中立的政策和不讓英法的戰艦通過海峽。10月17日,薩拉若盧沒有與俄國簽訂一項協定就回到了安卡拉,在19日,英法土互助條約以及各項補充的財政協定都簽了字。
雖然三邊互助條約的談判過程是很長的,三方在主要政治問題上協調它們的觀點時並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的確,早在第一周的末尾,當薩拉若盧必須在大國民議會回答他的外交政策上的一個問題時,他就說過(並得到英國大使的默認),就政治立場而言,英國和土耳其兩國政府可以被認為是已經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英國政府在政治上主要必須得到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是,應使土耳其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義務與英國的義務協調一致,或者至少不應使英國的義務更難履行。關於希臘,沒有發生什麽困難,因為在5月12日的英土聲明中已包括了在地中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土耳其因此將自動地卷入,如果希臘受到攻擊的話。羅馬尼亞的情況較為複雜。3月間英國政府曾詢問土耳其是否準備幫助羅馬尼亞,如果它成了侵略的受害者。但由於土耳其顯然不願考慮把它的義務擴大到羅馬尼亞,這就使得英國政府隻好首先集中力量來促成在地中海地區的互相援助安排,而把關於羅馬尼亞的地位問題留到談判的第二階段去澄清。英國政府想接近土耳其的主要動機之一(當羅馬尼亞被認為是正處於緊急危險之中的時候)是盡可能地占據一個優越地位,以便履行對羅馬尼亞的保證。依據蒙特勒公約的條款,英法政府沒有把握確信它們的戰艦在戰時可以獲準通過海峽進入黑海,除非土耳其也是交戰的一方並且是他們的盟國。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保證使土耳其在西方國家需要把援軍運入黑海的任何衝突中,從一開始就至少在名義上應該是一個參戰國。英國政府對於獲得一項土耳其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直接保證也給與相當的重視,因為這會加強這些國家抵抗侵略的決心,但這一點並不認為是很重要的。英國在6月4日交給上耳其人的一項暫時協議的草案,因此也把土耳其直接保證希臘和羅馬尼亞這一條列了進去;但是很快就清楚地表明,這個建議是土耳其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羅馬尼亞人對於接受另一個直接保證也感到難為情。英國政府然後就很快地接受了包含在6月23日土耳其的反建議中的一個辦法,即給予間接的保證。按照這個辦法(它被寫入最後條約的第三條),土耳其政府同意隻要英法對希臘和羅馬尼亞的保證繼續有效,它將給予英法政府以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它們由於保證的緣故而卷入戰爭的話。這就滿足了基本的一點,即土耳其在一場由於羅馬尼亞受到攻擊而引起的、從而使英法保證生效的戰爭中應成為一個參與者。
在土耳其方麵,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盡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確保英法所承擔的義務是既廣泛而又具有約束力,而土耳其的雙手則隻是鬆鬆地束縛著。土耳其人特別渴望:確保他們不會為了羅馬尼亞的緣故而卷入對俄國的戰爭;盡量避免承擔對地中海以外地區的援助的額外義務;獲得最大限度的保護來防備一個非地中海國家對土耳其的直接進攻或對它的安全的間接威脅。
這幾點中的第一點沒有遇到什麽困難就解決了。英法兩國對羅馬尼亞的保證是保證它的獨立,而不是它的完整;西方國家擔心的是德國的侵略,而不是俄國試圖收回比薩拉比亞的可能性;它們十分願意讓土耳其解除同它與俄國達成的協議條款相衝突的任何義務。這個問題最後在互助條約的第二議定書中得到了處理,其規定如下:“土耳其由於上述條約而承擔的義務,並不能強迫該國采取具有與蘇聯進行武裝衝突的效果或後果的行動。”
在土耳其的相對義務和反對非地中海國家進攻土耳其的保證這些有關問題上,雙方開始時所要求的都比它們最後得到的要多。英國的暫時協議草案和土耳其擬的對應草案,都提到了就履行5月12日聲明所規定的在地中海地區的相互義務進行磋商,但沒有對在地中海以外地區的相互關係作出具體的建議。另一方麵,土耳其的草案建議,給予土耳其以單方麵的援助保證,如果發生對土耳其領土的侵略行為,或土耳其認為已威脅到它的安全因而引起戰爭。據認為土耳其政府在要求這種保證時心中所想到的意外情況,是保加利亞或通過保加利亞境內的進攻(即隻是保加利亞一國的進攻或加上德國的幫助,或由德國部隊通過保加利亞國境進攻),和德國對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其最終目的則為開辟一條穿過保加利亞以進攻土耳其的道路。英法政府同意,土耳其要求對這些危險給予保證是有道理的;但是雖然兩國政府都準備答應幫助,如果發生來自保加利亞的或通過保加利亞國境而來的攻擊,英國政府卻不願意在德國侵略南斯拉夫時保證采取行動。它考慮在這第二種情況下的義務應限於進行以共同行動為目的的相互磋商。它反對的理由,一方麵是希望不引起南斯拉夫人的憂慮,另一方麵是它極不願意使其介入取決於土耳其的這樣一種決定:它的安全受到了分為兩步走的一次侵略行動的威脅。
英國政府還覺得,它被要求承擔的對土耳其的附加義務需要得到補償。因此,在英國起草的最後條約草案的第一條規定了在地中海發生戰爭時互相援助之後,接著又有兩條規定:在一場意大利不是參戰國的戰爭中相互援助或磋商。這一英國草案的第二條規定,一旦英國、法國或土耳其受到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時應相互援助(這也包括土耳其受到保加利亞的攻擊,或受到德國通過保加利亞國境或從海上來的攻擊)。草案的第四條規定,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應進行以聯合行動為目的的磋商:“一個歐洲國家侵略另一個歐洲國家,而締約國的一方經取得該被侵略國的同意後已承擔給予援助的責任,以維護其獨立或中立不受到侵略”(這將包括以下各種情況:德國侵略波蘭,侵略受到1939年2月英法君子協定保證的西歐小國,以及侵略俄國,如果那時正與法英談判的互助條約已經簽訂的話);“一個歐洲國家的侵略行動雖然直接指向另一個歐洲國家,但據締約國政府之一的意見,這種侵略已構成對它自身安全的威脅”(這適用於德國侵略南斯拉夫的情況)。
英國政府已預見到土耳其會反對草案第二條中的建議:如果法國或聯合王國受到直接襲擊,應即給予援助。當它在8月4日把草案交給法國政府時,已告訴後者,如實在不行,它願意取消這個規定。8月底,英法大使接到指示,叫他們不要堅持對等互助的原則。最後,在條約的第一條內規定,英法保證土耳其反對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但是從土耳其這方麵能夠取得的最大好處是,它答應一旦英國或法國受到直接攻擊,土耳其將立即與它們磋商,並將“至少對法國和聯合王國保持善意的中立”(第四條)。不過,土耳其的確接受了如果波蘭或西歐的一個小國受到侵略時進行磋商的相互義務,這項規定見於條約第五條的第一款。第五條第二款則載有英法在南斯拉夫受到攻擊時的相應的承諾。
在從8月開始的條約草案談判中,土耳其人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全都屬於說明土耳其對西方大國的誠意表示疑慮的性質。例如,土耳其政府堅持簽署的文件應采取國家首腦之間的一項條約的形式,而不是政府之間的一項協定的形式,條約的期限應先定為十五年,而不是象英國建議的為了與英波協定一致而定為五年。土耳其人還要求條約應該既是三方的又是雙邊的――即如果第三方退出,條約的規定對其他兩方仍繼續具有約束力。西方政府在所有這些問題上都對土耳其人的願望作了讓步。協定被改成為條約的形式,並在第七條中宣稱它的規定“對土耳其和其他兩締約國的每一方都具有相等的雙邊義務的約束力”。英國政府接受了把有效期定為十五年的第九條,原希望這一讓步可以導致條約的早日簽字,但結果是希望落了空;它是以極大的勉強來接受這一條的,隻是在一再試圖使土耳其人接受以下這一規定而未能成功之後才勉強接受的:在第五年末和第十年末經六個月的事先通知可以終止本條約。
英國政府還感到關切,因為土耳其政府堅持條約必須經過批準,這樣就能使土耳其人,如果他們是這樣希望的話,無限期地推遲條約的生效。英國政府因此強烈要求條約應附有一份議定書,規定條約自簽字時起開始生效。土耳其人不喜歡這個建議,但最後還是接受了它,於是在第一號議定書中作了這樣的規定。不過,土耳其人仍然用另一種方式贏了這一點,因為在附帶的財政和經濟協定中加了一個秘密的暫時停止條款,它可以使議定書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