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衛輝後高傑並沒有多作停留,而是率大軍渡過淇水,進入滑縣境內。


    滑縣隸屬於大名府,縣令孫應介得知高傑率軍進逼滑縣直接幹淨利落的在衙門大堂上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滑縣縣城內一共隻有兩百來府庫兵,還不夠填明軍的牙縫。一旦城破,孫應介少不了一個失土之罪,不但自己會被問罪斬首,家眷也會被牽連,成為旗人的包衣奴才。


    而如果他以死名誌,清廷不但不會把他的家眷貶為奴才,反而會嘉獎一番他的忠義,多多少少也會給他的家人一些賞銀。


    以一己之死換取全家人的幸福,孫應介的選擇不算太虧。


    輕易攻克滑縣後高傑率軍沿著衛河北上,連克浚縣、回隆鎮、兵臨大名城下。


    大名知府姚遠山一麵向清廷告急請求援助,一麵組織人手進行防禦。


    大名府城的情況比滑縣好很多,駐紮綠營兵兩千餘人。


    加上臨時招募的鄉勇,姚遠山湊了五千人,準備負隅頑抗,拖到朝廷派兵來援。


    高傑再次祭出了火藥炸城的戰術,輕而易舉的炸開了大名府城的城牆。


    隻不過這一次衝擊奪取缺口的不是李成棟率領的先鋒軍,而是換成了剛剛投降的衛輝府綠營軍。


    統率他們的便是原衛輝副將張勇。


    張勇本以為投降之後高傑會命他們繼續留守衛輝,誰曾想高傑竟然把他帶在了身邊,一路殺到了北直隸!


    滑縣、浚縣一路打過來,張勇也算明白了,高傑是讓他們沒有退路,踏踏實實的跟著明軍幹。


    畢竟這些城池的攻取都有衛輝綠營一分功,即便他們尋找機會逃脫複降清廷,清廷也不會放過他們。


    既然已經沒了退路,張勇也索性橫下心來,全力配合高傑的行動。


    高傑讓他打誰他便打誰,高傑讓他咬誰他便咬誰。


    而大名府,便是對張勇的一次小考。


    統率大名府綠營軍隊的是一名叫鄭扈的副將。


    雖說他也是副將,但和張勇比起來可差的太遠,麾下滿打滿算隻有兩千人,而張勇卻是統率了整整五千人。


    在城牆被炸開的情況下,張勇毫不猶豫的率領原衛輝綠營兵搶奪缺口。


    鄭扈見狀連忙提兵應戰。


    雙方都是三流綠營軍隊,戰鬥力半斤八兩。但張勇有人數優勢,漸漸占據了主動,利用大名府綠營軍的鬆懈一舉控製了缺口。


    鄭扈見狀隻得率軍退到內城,企圖打巷戰。


    這時候張勇扯開嗓子開始勸降,甚至不惜拿自己做例子,說明當初他也想要死戰到底,可投降之後發現跟著明軍混比跟著清軍混爽多了,還不用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二韃子。


    大夥兒都是爹生娘養的,為啥要心甘情願給韃子做奴才。


    那鄭扈本來意誌就不堅定,聽了張勇一番話更是有些猶豫。


    張勇見他態度發生了軟化,遂繼續勸降,畫了一張大餅給鄭扈看。


    最終鄭扈堅持不住誘惑率部投降,明軍不費吹灰之力的奪取了大名府。


    突遭變故大名知府姚遠山來不及上吊就被綠營兵擒獲,扭送到了高傑麵前。


    這種級別的官員沒有獻俘闕下的價值,高傑大手一揮命人將其直接斬首。


    對於大名府投降的綠營兵,高傑采取了同衛輝綠營兵一樣的策略,那就是驅作先鋒繼續攻取城池。


    這樣一來,一般城池高傑完全可以靠綠營兵去攻打,自己的嫡係軍隊不會受到太大的折損。


    對大名府的百姓,高傑並沒有盤剝。畢竟這些人也是被迫才剃發的,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清廷苛政的受害者。


    高傑隻是從府庫之中取走了米糧充作軍糧,對百姓秋毫無犯。


    離開大名府繼續北上便是廣平府,在這一代高傑部明軍同樣沒有遭到太多的阻擊。


    輕而易舉的連下成安、肥鄉後,高傑兵鋒直指永年。


    遠在京師的多爾袞得知了這一消息直是大駭。


    明軍竟然輕而易舉的突破了衛輝防線進入北直隸,一路勢如破竹無人能擋。


    照這樣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高傑就能打到京師了。


    雖然多鐸的大軍已經在回京的路上,但怎麽也還需要個十來日,若是高傑發了瘋在此期間連克北直隸諸府,對清廷的統治威信將會是嚴重的打擊。


    多爾袞絕對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派出一隻強軍阻擋住高傑前進的步伐。


    隻是現在清軍主力大部分都不在北直隸,唯一的精銳是扈從皇帝的正黃旗、鑲黃兩旗。


    他們肩負著拱衛京師的重任,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調動。


    而且即便調動他們去阻擊高傑,由誰擔任統帥呢?


    多爾袞自己肯定不行,他必須坐鎮京師。兩個一母同胞的兄弟阿濟格、多鐸又都領兵在位。濟爾哈朗、代善都上了年紀,唯一的選擇似乎隻有豪格。


    而讓豪格重獲兵權,是多爾袞極不願意看到的。


    多爾袞越想越覺得頭疼,無奈之下隻得找來範文程、洪承疇問策。


    二人現在是多爾袞的左膀右臂,多爾袞有什麽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們。


    如今多爾袞已經搬出了紫禁城,故而是在睿親王府召見的洪承疇和範文程。


    二人匆匆趕到王府,衝多爾袞行了禮後恭敬的束手站在一旁。


    多爾袞也沒有什麽心思和他們寒暄,直接說道:“本王找二位先生來是想問問,該由誰率兵阻擊明軍。”


    範文程和洪承疇對視一眼皆是默然不語。


    他們都很清楚,如今最合適的領兵人選就是豪格。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在兩黃旗中極有威望,加上他作戰勇猛,履立軍功可謂是當世名將。


    但偏偏豪格是多爾袞的政敵,二人為了皇位差點火並,雖然最終和解,但心裏的疙瘩卻是解不開了。


    這種時候多爾袞絕不會拱手把兵權讓給豪格。


    既然豪格不行,那麽便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奴才舉薦多羅貝勒勒克德渾領兵禦敵。”


    範文程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振南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袖乾坤並收藏振南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