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送到~求推薦票支持~感謝書友朕躬親處軍國事的100幣打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兩萬大軍開拔山東,一路上人吃馬嚼耗費甚巨。


    戶部尚書薑曰廣十分頭疼。


    照理說神策軍是天子編練的新軍,應該從內庫中撥銀撥糧。但前段時間內庫中的存糧有很大一部分用來平抑糧價了,銀子好說,糧食卻不好湊。


    無奈之下,薑曰廣隻得上疏天子,請求將抄沒沈家糧庫中的糧食用作大軍軍糧。


    朱慈烺看到這份奏疏直是又氣又笑。


    好一個戶部尚書,遇到難題隻知道向朕伸手。要是什麽事最終都得朕來解決,還要你這個戶部尚書做什麽?


    朱慈烺也知道問題的症結出在了哪兒。


    大明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國以來便在全國範圍內重新丈量了土地,實行了資源的再分配。


    可以說明初時土地資源分配的比較平均,地主、自耕農、佃戶之間的矛盾並不嚴重。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兼並情況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地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


    這些少數人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功名的讀書人。


    一般隻要舉人以上就能獲得免稅特權,名下土地可以免除賦稅。


    照說大明朝的舉人也不算太多,幾千個舉人也占不了太多資源。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普通自耕農為了土地免稅,把自家名下的土地掛靠在同鄉舉人、進士名下,也就是所謂的投獻。


    一通操作下來自耕農的地變成了舉人老爺、進士老爺的地,自然不能再征稅了。


    還有一類人是皇族。


    朱元璋的子孫繁衍速度是很快的,十幾代下來宗人府在檔的宗室有數萬人。


    當然這些人不全部是郡王、親王,可能隻是最底層的宗親。


    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宗室數量的龐大。


    就拿郡王、親王來說,都有屬於自己的莊田。


    這些莊田也是不交稅的。


    照理說親王、郡王的莊田數目都是定死的,不會對朝廷整體的稅收造成大的影響。


    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藩王侵吞民田的事情時有發生,為了免稅自耕農主動投獻土地也是普遍情況。


    當地官員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沒看見。


    不然怎麽辦,難道帶著幾十名“如狼似虎”的差役衝到王府大門前責問藩王為何侵吞土地?


    正是這兩類人使得大量土地免稅,朝廷能夠征收上來的稅銀越來越少。


    無奈之下,朝廷隻能把更多的稅額攤派給無權無勢的自耕農,這便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自耕農破產。


    明末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土地兼並,小冰河時期隻是一個催化劑。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都不容易。


    就拿讀書人免稅來說,若是朱慈烺現在就搞什麽土改,絕對會把本來支持明朝的士紳地主推到對立麵,直接逼著他們做滿清的帶路黨。


    即便要實行土改,也不是現在,必須得等徹底擊敗滿清才能施行。


    何況要實行土改就必須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如今朝廷手中的魚鱗圖冊還是萬曆初年推行一條鞭法時繪製的,早已不能作數。


    這個工作量是巨大的,眼下國勢危難,絕不是分神的時候。


    小規模的實行土改倒是可以,可收效不大。朱慈烺覺得還是鉚足勁頭全力抗清比較符合當下的局勢。


    銀子的事情好解決,查抄貪官、奸商效果很好,光是存貨就夠至少三年的花銷。


    但糧食卻是個難題。


    南直隸產糧有限,甚至不如兩廣多。整個南方實際上都在靠湖廣的糧食輸入。


    而湖廣現在並不完全在大明手中。白旺部和左良玉部隔江對峙,摩擦時有發生。


    在隨時可能打仗的情況下,農民是不太能靜下心來好好種地的。


    因為他們隨時得擔心被抓壯丁,去軍中做夫子。


    說到底這是一個家與國的命題。


    戰爭還會使本就不算穩定的糧價瘋漲,即便手中有銀子也買不到糧。


    所以對朱慈烺來說,收複襄陽、荊州、德安、承天四府的意義一點都不比收複神京的意義小。


    前者可以讓大明獨占湖廣糧倉,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後者更多是政治象征意義。


    如果按照原本曆史發展的話,李自成很可能會棄關中,逃入湖廣。到了那時左良玉落荒而逃順江而下的幾率大增。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所以一定不能讓滿清輕易的拿下關中。


    北伐的高傑部便成了整個計劃中最關鍵的一環。


    如果必要的話,朱慈烺甚至想讓秦拱明部和神策軍十營增援高傑。


    當然眼下最重要的是供給軍隊軍糧。


    高傑部的軍糧可以讓他在山東就地籌措。但神策軍路上的軍糧卻是必須由朝廷撥付的。


    朱慈烺可不打算讓神策軍按照客軍模式籌措糧食,這和縱兵搶掠也沒有啥分別,會使得一張白紙的神策軍變汙變黑。


    朱慈烺隻能選擇將剛剛抄沒的沈家糧倉中的糧食撥給趙信,讓他充做隨軍軍糧。


    唉,糧食倒了個手就出去了,朱慈烺充當了一回糧鋪夥計的角色。


    隻希望這次的北伐計劃能夠起到應有的效果,為朱慈烺和大明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與滿清的決戰還遠未到時候,在此之前朱慈烺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來人呐,傳旨,命兵部尚書路振飛、工部尚書高弘圖,戶部尚書薑曰廣,神策軍指揮使趙信速速入宮陛見。”


    神策軍開拔在即,朱慈烺還有許多要囑咐的。


    其中涉及到一些各部門協作配合的事情,他要當麵與路振飛、、薑曰廣、高弘圖、以及趙信說清楚。


    ...


    ...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鬥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幹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虜寇兮,覓個封侯。”


    神策軍諸營的士兵聚集在大校場,一齊唱響了軍歌。


    軍歌嘹亮,唱出了漢家兒郎的家國情懷,唱出了炎黃子孫的壯誌豪情,唱出了華夏兒女的赤子之心。


    劉三水早已啞了嗓子,紅了眼眶,攥緊拳頭心中默念: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虜寇兮,覓個封侯!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振南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袖乾坤並收藏振南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