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綿延起伏的山穀,跨過塵封已久的大地,我尋找著那打開大門的第三把鑰匙。現在我已靠近其中那神秘的祭壇,像傳說的那樣,用所愛的太陽點亮了群龍的眼眸,在光榮的路上,我將賜予我的寶劍以榮耀,為了理想與正義奉獻所有……。”在名為《碧海長劍》的俄羅斯海軍軍歌(注1)那雄壯的旋律聲中,一艘巨大無朋的鋼鐵巨艦迎著加勒比海的驕陽,航行在曾經為西方開啟近4個世紀繁榮的加勒比海之上。其細長而高昂的艦首刺破著層層的波浪,承載著一個大國的藍水夢想,駛向遠方。它就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旗艦―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
這艘艦長252米,艦寬標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的巨型戰艦,有著類似於二次大戰時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的外型。具有明顯的外飄船體剖麵和豐滿的尾部水線麵。此刻兩台總輸出功率高達8萬馬力的核動力推進裝置正驅動著這艘俄羅斯海軍的驕傲以24節左右的航速航行在西經62度、北緯12度左右,格林納達附近的公海之上。在加勒比海絢爛的陽光之下,俄羅斯海軍那橘紅色的甲板顯得格外的刺眼。
由於桔紅色是俄國產的防鏽防滑塗料的本色,加上俄羅斯人大大咧咧、不注修飾的性格。因此大多數俄羅斯海軍的艦艇都是名副其實的“紅海軍”。雖然難免會有給一種繡跡斑斑的錯覺。但是從冷戰時代起,這種擁有著紅色甲板的戰艦便一直都是西方世界可怕的夢噩。而作為前蘇聯海軍海上編隊的核心力量,“基洛夫”級(也被曾稱根據其首艦的名稱命名為:“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更往往與其它艦隻共同組成導彈巡洋艦編隊,遂行攻擊並摧毀北約航母戰鬥群和破壞敵方交通線的任務。在紅色鐵騎飲馬英吉利海峽之前,這些擁有強大的攻擊力的艦艇將與水下的紅色海狼一起構組成切斷北約大西洋生命線的利鉗。
不過那些輝煌早已伴隨著那由鐮刀、錘子和閃耀五角星組成的紅旗的隕落而灰飛湮滅。曾經計劃建造5艘,並肩橫掃大洋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目前僅有姍姍來遲的“彼得大帝”號還能遊弋於大洋之上。因此這艘經曆了蘇聯解體,俄羅斯政府和海軍在國防預算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仍然“勒緊褲帶”繼續為該艦撥款使其最終駛下船台的巨艦也自然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的鎮宅之寶,自自1998年正式服役以來便一直被局限於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所屬海域,雖然也曾多次參加過重大的軍事演習和其它行動。但是揚帆遠洋卻始終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夢想。但是就在2008年的下半年度,俄羅斯海軍卻意外的派遣由“彼得大帝”號核動力戰鬥巡洋艦率領的海軍編隊前往加勒比海參加兩場與傳統盟國―委內瑞拉和古巴共同展開的聯合軍事演習。
“這才是男人應該駕禦的戰艦啊!”坐在俄羅斯海軍的卡-27pl“蝸牛”a型艦載直升機並不寬敞的座艙之內,身材修長的托洛廖夫上校卻絲毫沒有感到不適。因為鳥瞰著從自己祖國遠道而來的重型戰艦,那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早已讓所有的不適煙消雲散。和其他卡莫夫公司出品的直升機一樣,卡-27型艦載直升機同樣采用了共軸可折疊雙螺旋槳設計。這種係統結構緊湊、有效載重大,操縱簡便,可以有效減輕駕駛員懸停和著艦時的工作負擔,懸停時更不受風向亂流的幹擾。因此卡-27艦載直升機的飛行性能使其能在直升機起降平台較小的俄製艦艇上運用自用,何況麵對的是“彼得大帝”號尾部寬敞的飛行甲板。隨著技藝熟練的俄羅斯海軍航空兵飛行員靈巧的操控著自己的座機,這架卡-27pl“蝸牛”a型艦載直升機竟平穩的降落在正以24節航速前進的戰艦之上。
當托洛廖夫上校走下座機,他更驚異的發現這架卡-27pl“蝸牛”a型艦載直升機的四點式起落架竟一絲不差的、穩穩的停靠在飛行甲板中央的白圈之內。雖然屢經重創、經費不足,但是顯然俄羅斯海軍的精銳部隊已經保持著高超的戰備和訓練水準。對著自己身後那一臉無所謂的直升機駕駛員,托洛廖夫上校微笑著豎起了大拇指。
“歡迎來到我的‘彼得大帝’號,我的孩子!”穿過曲折悠長的艦艇內部通道,托洛廖夫上校在俄羅斯水兵的指引之下來到了‘彼得大帝’號的艦橋之上,見到了“彼得大帝”號的艦長兼本次遠航的俄羅斯海軍編隊指揮官―海軍少將弗拉基米爾.卡薩托諾夫。和大多數中年發福的俄羅斯男人相比,多年的海上生活令卡薩托諾夫少將顯得相對“苗條”一些。但即便如此,當卡薩托諾夫張開雙臂以俄羅斯人特有的吻禮,從左到右,再到左的以示疼愛的親吻托洛廖夫上校麵頰3次之時,那結實的熊抱依舊令托洛廖夫上校有些呼吸困難。
“親愛的叔叔,這次的航行還算順利嗎?”表示尊重的在卡薩托諾夫少將的左右臉頰各吻了一次之後,托洛廖夫上校微笑著問道。“還是老樣子,雖然沒有了那些西方世界的‘蒼蠅’和‘狗魚’,這次我們遠航的途中還是多了一些環保主義者的橡皮鴨子。”卡薩托諾夫少將搖了搖頭的帶領著托洛廖夫上校走向艦橋後側的作戰會議室。關上了艙門之後,從壁櫃裏取出一瓶珍藏已久的伏特加和兩個杯子。對於卡薩托諾夫少將的抱怨,托洛廖夫倒也略有所聞。幾乎從“彼得大帝”號駛出俄羅斯領海開始,便不斷有綠色環保主義者駕駛著船隻沿途表示抗議。他們大多打出“拒絕汙染海洋”、“莫斯科把浮動核炸彈開回去”的大幅俄文條幅試圖阻擋“彼得大帝”號的航行。不過憑借著噸位和航速上的優勢,“彼得大帝”號往往可以輕鬆的將其擺脫。
“看來庫羅耶多夫司令的流毒很廣嘛!”雖然大多數國家的海軍都會嚴禁官兵在航行途中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但是對於嗜酒如命的俄羅斯人來說,在漫長的航行途中不允許小酌幾杯的話,那將是足以令他們抓狂的酷刑。因此在“彼得大帝”號上隻要不在值班的時間喝的酩酊大醉,完全是可以接收的。托洛廖夫接過卡薩托諾夫少將遞來的酒杯,微笑著回答道。
雖然從正式服役以來,“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一直是俄海軍北方艦隊的旗艦,俄羅斯軍政領導心目中的驕傲,多年以來從未發生過任何事故。在多個訓練年度中都被評為俄海軍最優秀的戰艦,接受過包括普京總統在內的高級官員蒞臨視察。在2004年2月17日,俄羅斯武裝部隊聯合舉行的“安全”2004戰略演習期間,“彼得大帝”號成功發射sa-n-6防空導彈攔截了一枚從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上發射的導彈靶標和一枚由戰略轟炸機發射的巡航導彈靶標。相對於同屬於精銳的俄羅斯海軍戰略核潛艇的頻頻失誤,“彼得大帝”號的表現無可挑剔。然而,就是在這場演習之中,這艘讓俄海軍為之驕傲的“明星”戰艦,卻突然間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差一點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在“安全”2004演習中,隨著“卡累利阿”號戰略核潛艇水下發射彈道導彈失敗,俄羅斯海軍定在2004年3月舉行補救性的演習。3月17日,一向偏向戰略核潛艇部隊的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海軍上將登上了“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出海,現場觀摩“新莫斯科夫斯克”號核潛艇發射pcm-54潛射彈道導彈。在艦上停留了15個小時之後,沒有任何反常舉動的情況下安全返航後。
但是在回到位於巴倫支海不凍的科拉灣港口城市―北莫爾斯克之後,庫羅耶多夫上將在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部召開的會議之上卻突然命令“彼得大帝”號巡洋艦退出戰鬥值班兩個星期。在俄羅斯海軍之中“退出一線戰鬥值勤”的處罰通常用於沒能通過出航考核的艦船,這意味著全體官兵在受到道德處罰的同時,還將無法再領取占工資收入40%的出海補助。
而6天之後庫羅耶多夫又在前往克裏姆林宮參加一個由總統普京主持的高級軍官會議的途中,在一間吸煙室內向國際文傳電訊和塔斯社記者爆料,說“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狀態極糟,戰艦由於未能較好地完成出航考核任務因而存在一係列問題,特別是艦載武器裝備和核動力設施維護不力,艦隊秩序紊亂,不符合戰備標準,全艦處於危險事故狀態之中,對國家軍政領導及戰略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艦艇軍官們所經之處固然一切正常,但在他們注意不到的地方,情況就糟糕透了,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特別危險的是,它有一個核反應堆。”
這一爆炸性的言論,立即引發了俄羅斯和西方媒體的一片嘩然。雖然在自己爆出猛料的三小時之後,庫羅耶多夫將軍就立即發布聲明,改口說“‘彼得大帝’號的核安全並沒有受到威脅,安全是有保證的。”他批評媒體誤解了他的講話,作了完全失實的報道。他表示,自己的本意其實是“彼得大帝”號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保養而已。而退出戰鬥值班兩個星期不過是送檢,兩個星期之內保準能正常返航。
這種出爾反爾的言論無疑令剛未走出“庫爾斯克”號和“k-159”號兩艘核潛艇沉沒的事故陰霾的俄羅斯海軍又一次名譽掃地。西方世界除了懷疑這位仁兄出現了“老年癡呆症”早已症狀之外,無一例外的都將問題的中心轉移到了庫羅耶多夫與卡薩托諾夫的個人衝突之上。已經年逾6旬的庫羅耶多夫,顯然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是在軍中口碑並不好的他,卻不想這麽早結束軍旅生活,成為俄羅斯國防部長或總參謀長的野心始終令他不甘心就此落幕。
盡管2003年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蘇契科夫因k-159核潛艇失事被免職,使庫羅耶多夫少了一個有力的競爭者,但是後起之秀的“彼得大帝”號艦長弗拉基米爾.卡薩托諾夫雖然尚未成熟,但是依舊庫羅耶多夫還是感到自己的仕途受到了威脅。畢竟站在這艘巡洋艦上的指揮者,是一個俄羅斯海軍世家的後代,一個庫羅耶多夫政壇宿敵的族親。庫羅耶多夫當然不會忘記在俄羅斯軍事法庭的秘密聽證會上,正是弗拉基米爾.卡薩托諾夫的叔叔―俄羅斯前海軍副司令伊戈爾.卡薩托諾夫對庫羅耶多夫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認為庫羅耶多夫不應該把“k-159”號核潛艇沉沒悲劇的責任全部推卸到前北方艦隊司令蘇齊科夫身上。伊戈爾的證詞多讓庫羅耶多夫感到形象受到了損害。因此庫羅耶多夫決定用“失言”的形式以牙還牙。
不過在隨後由俄羅斯海軍司令部組織的檢查團進行的戰備檢查之中,除了艦艇的人員編成、生活秩序存在著嚴重違反俄羅斯海軍作戰指揮條令的地方,不能適應相應戰鬥任務的要求之外。庫羅耶多夫並沒有抓到卡薩托諾夫管理不利的真正把柄。畢竟在俄羅斯當時的財政窘境之下,即便是北方艦隊旗艦“彼得大帝”號上的軍官,也半數以上沒有住房。許多軍官的家屬都住在公共宿舍裏。在這樣的條件下怎麽可能在生活秩序上麵滿足俄羅斯海軍的作戰指揮條令。最終在當時的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的支持之下,“彼得大帝”號順利重返大海,而其船員還將保持原班人馬。而庫羅耶多夫本人卻而一年之後,被俄羅斯總統普京免除了職務。雖然這場俄羅斯海軍內部的權力爭鬥已經過去,但是有關“彼得大帝”號景況不佳的謠言卻依舊在西方大有市場,因此此次俄羅斯海軍以其為主組建的遠洋編隊也自然遭到了環保組織的尾追堵截。畢竟隨著美國海軍建造的“長灘”級、“班布裏奇”級、“加利福尼亞”級和“弗吉尼亞”級4級8艘核動力巡洋艦均已退出曆史舞台,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尚無建造新型核動力巡洋艦計劃的情況之下,“彼得大帝”號已經世界上最後一艘核動力巡洋艦。對於向來“談核色變”的環保組織來說,無疑是一個表達自己保衛“唯一的一個地球”決心的最好方法。
“這次華盛頓沒有進行公然跟蹤和默契攻擊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品味著醇厚的伏特加。卡薩托諾夫充滿著疑惑的說道。畢竟在冷戰時代美國和蘇聯海軍在大洋之上永遠都是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態。而這一次“彼得大帝”號更是深入了美國的後院―加勒比海,理論上美國海軍剛剛組建的第4艦隊應該象委內瑞拉領導―查韋斯所說的傾巢出動才對。當俄羅斯宣布,俄海軍將派一支艦艇編隊和多架遠程反潛機,遠赴委內瑞拉參加首次俄委海軍聯合演習,而這將是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在西半球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之時。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當天立即對俄海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嘲諷美國說:“美國佬不是重建第四艦隊恐嚇加勒比和拉美各國嗎?那就趕緊來,趕緊大聲抗議吧!”
雖然知道不至於引發正麵衝突,但是卡薩托諾夫還是作好了與美國海軍的大型反潛巡邏機、水麵艦艇和潛艇部隊周旋的準備。但是意外的是,美國海軍這次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靜。竟然沒有對俄羅斯海軍進行任何的近距離監測。演習期間,委內瑞拉將發布相關海域禁航令,禁止任何國家的船隻駛經該海域,影響了出口美國的原油,因為大型油輪將被迫停航,委內瑞拉石油出口美國將受到相當影響。但是華盛頓方麵卻似乎根本不為所動。難道真的美國政府的態度真的象國務院發言人西恩.麥克馬克帶有嘲笑口吻的輕蔑―“俄羅斯一直想向加勒比海水域派出軍艦,“現在他們總算找到一些能航行至此的船了!”
“事實上,我們的這次遠航已經被人利用了。”托洛廖夫苦笑著搖了搖頭,或許俄羅斯人一切都早已在美國人的計算之中。
――――――――――――――――――――――――――――――――
注1:俄羅斯海軍軍歌―這首曲子的英文名為《emeraldsword》,字麵的意思似乎應該理解為“翡翠之劍”,但是由於翡翠的質地相對脆弱,因此小隼自作主張用其引申之事,試翻譯為《碧海長劍》。同樣由於沒有官方的中文版本,歌詞部分也是小隼自己的冒昧之作,順錄英文歌詞以饗讀者:
icrossedthevalleysthedustofminds
tosearchforthethirdkeytoopenthegates
nowinearthealtarthesecretinside
aslegendtoldmybelovedsunlightthedragoneyes
onthewaytothegloryihonormysword
toserverightandjusticeforall……
公元前30到20世紀,一個世代居住於亞洲中、西部地區的民族經過了艱辛的跋涉,翻越烏拉爾山出現在了歐洲東部廣袤的平原之上。這個民族為什麽要進行這樣的一次大遷徙或許永遠是個謎,是為了躲避草原遊牧部落的侵擾還是受到了東歐大平原充沛的生存空間的誘惑,總之這些人類淳樸的先民來到這片對於他們而言完全陌生的土地,開始生存和繁衍。雖然在他們並不是這片土地最初的主人。但是隨著公元前5到6世紀那些自稱為“日爾曼人”的土著向著更西的方向移動,他們逐漸將自己的生存範圍擴張到了奧得河和易北―薩勒(elbe-saale)河之間的地區,向南進入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匈牙利、巴爾幹地區,向北則沿著聶伯河上遊遷移。當古希臘人前往黑海謀取穀物時,曾碰到一些野蠻部落,希臘人將其稱為"取馬奶者",講的可能就是這些人。
但是當曆史的車輪進入了公元前1世紀,生活於黑森林之中的日爾曼人開始逐漸與翻越阿爾卑斯山北上的羅馬文明發生接觸,最初日耳曼人被擁有絕對優勢的羅馬人奴役或強征為雇傭兵。繼而,日耳曼人開始將壓力轉嫁給自己的近鄰。他們在北方遇到了一些身材高大的部落,這些人吃苦耐勞,對於艱難的生活毫無怨言,他們和一頭牛差不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著生硬的奶酪,喝著自家釀的烈酒。日耳曼人毫不客氣向自己東部的部落發動攻擊,並將大批被其俘獲的戰俘售予羅馬人作為奴隸。由於不清楚這個民族的真實名稱。由於這些人自稱“sveni”,聽起來和希臘語的"奴隸"一詞相當接近。日耳曼人和羅馬人都用古羅馬帝國拉丁文中奴隸一詞稱呼他們為:斯拉夫人。至今英語之中的“奴隸(ve斯拉夫)一詞依舊就是由古羅馬的拉丁文演變來的。但就在日耳曼人強悍的刀斧之下,“斯拉夫人”依舊頑強的生存著,正是這些奴隸,後來建立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國家,無數次的令曾經奴役他們的西方鄰居為之深深的戰栗。
公元5世紀時,斯拉夫人分裂成三個部分,即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成為了俄羅斯的主人,西斯拉夫人則建立了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而南斯拉夫人則最終成了巴爾幹半島的主人。西斯拉夫人嚐試著日爾曼化,但是最終卻令自己成為了日耳曼人和東斯拉夫人你爭我奪的緩衝地,雙方的鐵騎常常在這塊不屬於他們的土地上任意馳騁;而南斯拉夫人在入主巴爾幹半島後,迅速分化,加上北上的希臘人和土耳其人,使這個本來十分肥沃的半島變成了隨時可能引爆整個歐洲的火藥庫。
沒有想到真正走向強盛的卻是遠離歐洲文明中心的東斯拉夫人。為了躲避日爾曼人的攻擊,東斯拉夫人背井離鄉遷徙到了更為遙遠的東方。在德涅斯特河以東、頓河以西、伊門湖以南、基輔以北的東歐平原重新開始了他們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除了要從芬蘭人手中換來美味的寒水魚,他們基本上自給自足,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雖然他的近親―波蘭人還有匈牙利人時常前來滋擾。但是這些所謂的征服與從東方席卷而來的“黃禍”相比都不過是一些放不上台麵的小戰役而已。追擊花剌子模的蒙古遠征軍,第一次在高加索地區遭遇了俄羅斯了。雖然這些旋風一般的鐵騎殲滅了東斯拉夫人的軍隊,但那一次卻並沒有深入俄羅斯的腹心地帶便消失在了無盡的煙塵之中。但是有些敏感的先知卻作出了恐怖的預言―他們終將回來。果然僅在12年之後一支由蒙古王子―拔都統帥的“長子軍團”(注1)便又一次出現在了東方的戰線之上。
這一次蒙古人有備而來,不僅的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更一舉攻陷基輔諸城,隨後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公元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甚至直趨當時歐洲的商業中心威尼斯。如果不是蒙古大汗窩闊台駕崩的噩耗傳來,或許整個歐洲都將淪喪在蒙古的鐵騎之下。不過拔都並沒有返回遙遠的蒙古草原,而是在東斯拉夫人的土地上建立起欽察汗國。不過這並非意味著東斯拉夫人的末日,相反卻成就了俄羅斯帝國第一縷曙光。
蒙古人在伏爾加河下遊的活動,使東斯拉夫人可以麵對麵的汲取對方無敵於當世軍事技術的機會:大範圍和小集群的騎兵機動作戰;無堅不摧的火炮等先進武器裝備,日趨完備的築壘技術;戰略戰術情報間諜體製―斥候。;保密製度;迂回包抄偽裝戰術;偵查和通訊;反間諜製度;全民皆兵動員體製。而影響最為深遠的無疑是蒙古人近衛軍(薛怯)製度和貴族軍官團。這些世代遊牧民族的作戰精華被成吉思汗總結融合,然後帶著血腥和死亡送給了東斯拉夫人中占據主流地位的俄羅斯人。在欽察汗國漫長的統治歲月裏,俄羅斯人逐漸進化出了強悍的身軀和爪牙,最終從在內訌中不斷削弱的蒙古人手中贏得了獨立。
但是俄羅斯人3個世紀艱辛卻始終無法得到了西歐諸強的尊重。在還未走出中世紀黑暗的歐洲人眼中,斯拉夫人永遠是劣等民族,愚昧粗魯的代名詞,一群永遠無法開化的野蠻人。而在不斷膨脹的人口麵前,日益嚴峻的土地和資源壓力更使斯拉夫人所生存的家園成為了西方各國眼中可以任意宰割的肥肉。於是瑞典軍團從北方,德意誌騎士團、波蘭和立陶宛聯軍從西方,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從西南方紛紛開始了對東斯拉夫人的進攻。烏克蘭人被征服了、白俄羅斯人被征服人,莫斯科也籠罩在波蘭的白鷹戰旗的陰霾之下。但是俄羅斯人卻好似大地女神之子,一次次倒下卻總能再度站起。
無數劍與火的洗禮和傳授最終在彼得大帝成就了俄羅斯人的初試啼聲。瑞典、土耳其、波蘭這些曾經不可戰勝的對手最終倒在了這位君王用蒙古人的驍勇和西方先進技術鑄就的長劍之下。但是這一切卻依舊無法贏得西歐的尊重。在倫敦、巴黎和柏林的當權者眼中,俄羅斯人乃至整個東斯拉夫人的統一和崛起,不過是蒙古“黃禍”的本地化而已。因此他們可以與莫斯科在觥酬交錯之間瓜分西斯拉夫人的地盤。但卻堅決不會允許俄羅斯人從海、陸兩翼染指中歐、地中海、北海乃至大西洋的利益。為此西歐各國甚至可以聯合起來保護扼守著黑海的要衝的異教徒國家―土耳其。
在西線的接連碰壁,使的俄羅斯人不得不轉向東方。從1700年到1900年的200年間,莫斯科的曆代沙皇都以彼得大帝為榜樣,迷戀開疆拓土。他們沿著蒙古人西來的道路反撲過去,用同樣驍勇的哥薩克騎兵穩健而堅決地向東方和東南方前進。成吉思汗的子孫此刻早已衰落,而他們的野蠻的征服也將中亞和西亞所有的文明中心掃蕩殆盡。到處都是荒野和廢墟,沒有一個古老的文明能建設起一個能足以抵抗西方製度和武器的強大堡壘。四大汗國的龐大版圖幾乎完整的被沙俄鯨吞了下來。除了向東奔向太平洋外,俄國人也沒有放過中亞的沙漠綠洲和高加索山區。當一串串兵站和驛棧,最後被鐵路連接起來之時,俄羅斯人驚異的發現自身已經膨脹為無比巨大的怪物。
麵對這個全新的挑戰,西歐更進行多次一舉消滅它的嚐試。希特勒試圖動員整個歐洲的力量,一舉摧毀劣等民族―斯拉夫人的種族理論,和他主張的排猶(太人)一樣並非納粹的首創。第三帝國隻不過把通過國家機器將這兩者的極端而已。就如歐洲各國都有過排猶和屠猶的曆史一樣。在數個世紀以來的傳媒導向早已在西歐各國民眾的心目中將俄羅斯徹底妖魔化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在東線戰場之上會有數以萬計、來自西方各國的黨衛軍外籍誌願者軍團在黑色的“鐵十字”戰旗下為了毀滅俄羅斯人而奮戰。
但是和拿破倫一樣,幾乎動員了整個歐洲的希特勒也失敗了。當然他們兩者之間也略有不同,拿破倫的軍隊至少進入了莫斯科。當美、英盟軍在易北河與蘇聯紅軍用坦克履帶瓜分了歐洲之後。西方世界第一次發現曾經的奴隸們已經完全擁有了掀反一切的能力。蘇聯擁有全球資源的40%和大量能源:石油、天然氣、煤、木材。在50年代中蘇結盟、印尼親共、印度和非洲許多國家擺脫殖民地宗主國,選擇這樣那樣的社會主義道路時,莫斯科幾乎握有滿把好牌。在與第三帝國對練的三年之中,以裝甲兵炮兵為主的蘇聯陸軍幾乎無敵於天下,而戰術空軍從數量到質量都與北約旗鼓相當。唯一可以遏止這股赤色狂潮的似乎隻有核武器。但火箭技術的進步卻令蘇聯奉行以洲際導彈加重型核彈頭的“遠而快”核戰略,足以抵消美國依靠眾多前沿空軍基地網絡和配載核航彈重轟炸機的“多而近”的核戰略。
因此當赫魯曉夫在倫敦失言:“我們將要埋葬你們。”在整個西方無人敢當作戲言。從羅斯福新政開始,西方世界便清楚的知道社會主義並非洪水猛獸。但是為了防止民眾倒向當時全世界無產階級心目中聖殿―蘇聯。一向自詡民主、自由的美國還是令激進的麥卡錫主義泛濫成災。特別是1975年美國無奈的從越南撤軍之後,蘇聯的優勢更令整個西方膽寒。除了最終決戰的爆發,美、蘇互相摧毀之外。北約解體、西歐變色,美國被孤立在新大陸之上,各州傾向**的政黨在選舉中上台,並宣布脫離華盛頓獨立、美國最終被蘇聯“和平演變”的噩夢也曾無數的出現在美國最高決策者的擔憂之中。
“曆史上的俄羅斯從15世紀之後,已經沒有人能夠用武力使它屈服,但卻可以使其內部崩潰……。”當西方世界確信無法摧毀崛起的斯拉夫人之後,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搏弈便油然展開。抓住蘇聯領導人的一係列錯誤,美國小心翼翼的在全世界各條戰線上逐步挽回頹勢。從格林納達到阿富汗,從中美建交到星球大戰,美國人一改過去的牛仔作風,在政治、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無所不用其極。最終誘使蘇聯**內的高級領導人們毀滅自己聯盟。
“接下來怎麽辦?”事實上當蘇聯國旗在紅場飄落,北約各國彈冠相慶之際。這個問題便現實的擺在所有人麵前。“趁他病,要他命。”似乎是上上之選。畢竟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狀況在“休克療法”的治療下一落千丈:1992年下半年,俄羅斯全國的國民收入下降20%;工農業總產值分別下降19%和10%;通貨膨脹尤如脫韁的野馬,高達2200%。到年底,盧布與美元的比價狂跌到500:1;國家預算赤字上升到6419億盧布。國內社會秩序極度混亂。而曾經強大的蘇聯紅軍也已經土崩瓦解。雖然俄羅斯名義上繼承了蘇聯龐大的軍事遺產,但是由於經濟上的拮據,加之軍隊影響力減弱,俄羅斯的軍費開支被大大的削減。1996年的軍費開支較1992年甚至減少60%,即便如此這筆微薄的軍費實際到位率僅為39.4%,約合美元。1999年俄羅斯政府索性把軍費預算壓到最低限度,把當年軍費定為1977億盧布,約合47億美元。俄軍方人士曾將這一預算稱為“死亡預算”。不難想象沒有財政的支撐,曾經強大的俄羅斯軍隊最終不用戰爭的削弱便會自然枯萎。
加強軍事準備,尋找機會在俄羅斯內部製造混亂,最終加上臨門一腳,在優勢的海、空力量的掩護之下,驅動東歐各國的西斯拉夫人為前驅,一舉攻陷莫斯科無疑是北約軍事指揮官們夢寐以求的“大戰役”。這一次沒有任何力量會在背後牽製進攻者,除了中國可能會向俄羅斯提供援助之外,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會識相的站到強權、不!站到正義、民主、自由的這一邊。拿破倫和希特勒未完成的大業,將在北約“十字星”的戰旗之下完成。
但是這一切夢想雖然鼓舞人心,但是卻毫無可操作性。莫斯科的常規戰爭能力雖然直線下降。但是前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卻大致保存完好。在限於常規武器的高科技條件局部戰爭之中,北約可以憑借自己的精確指導炸彈摧毀俄羅斯的盟友―伊拉克和南聯盟。但是一旦將戰火燒向俄羅斯本土,那麽必將遭到莫斯科核武器“先發製人”的反擊。
因此對於北約來說在不過分刺激莫斯科的情況下,緩步東擴,逐漸積壓俄羅斯的國際生存空間。同時構築和完善美國本土、歐洲大陸的導彈防禦體係就成為了雖然見效緩慢,但卻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最佳戰略。隨著向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與斯洛文尼亞7國正式打開大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總數達到了空前的26個。在門外,還有若幹個國家在等待著的召喚。盡管莫斯科發出了不滿、甚至帶有威脅意味的信號,但華盛頓卻並不掩飾繼續擴張北約的計劃。
而與北約東擴幾乎同步的是歐盟東擴的腳步。雖然推進的速度相近,但是這兩種東擴卻折射出美國和歐盟之間在“遏俄”和“融俄”上的政策差別。冷戰的結束無疑是西歐各國根據自身的規範和標準整合歐洲大陸的一次曆史性機遇。在歐盟之中占據領導地位的法、德兩國的政治家們無疑期望歐盟的東擴能在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麵對俄羅斯產生重大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它的未來戰略走向,最終形成一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大歐盟。
與反對北約東擴的立場完全不同,俄羅斯默許並讚同歐盟東擴。事實上在“雙東擴”已成定局的形勢下,俄羅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歐洲戰略,其要旨是全麵融入歐洲的製度體係和價值體係,真正與歐洲融為一體。這一“歐―俄”聯盟的大戰略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裏一度形成了法、德、俄“三國聯盟”在國際社會**同反對美國構築單極化世界的聲音。畢竟在有遠見的歐盟領導人不難看出,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最終必然導致俄羅斯的反彈。而這種反彈最終不可能不激化成戰爭。雖然美國承諾將在中歐部署戰略導彈攔截係統,但是不難想象一旦戰爭爆發,無論美、俄誰將獲勝,歐洲都將第三次淪為世界大戰的戰場。與其如此,不如融合俄羅斯,以其遼闊的國土和充沛的資源為歐洲的重新崛起注入活力。最終使大歐洲成為世界的又一極。
這種“雙東擴”(北約東擴和歐盟東擴)看似同步之下,美、歐各作打算的局麵顯然早已被華盛頓所洞悉。不過美國政府顯然並不擔心,除去歐盟各國難以形成合力之外,法、德兩國所奉行的“民主政治”也給了美國打斷歐、俄接近的最好突破口。利用輿論導向,不難喚醒法、德兩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民眾記憶深處那些俄羅斯妖魔化的印象。再度點燃他們對斯拉夫人的鄙視和仇恨。
“編碼:xxxxx-990?”在俄羅斯海軍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的作戰會議室,艦長卡薩托諾夫少將驚異的注視著托洛廖夫上校手中的照片。雖然隻是模糊的網絡視頻截圖,但是經過俄羅斯總參謀部情報總局“格魯烏”技術專家的修複,薩托諾夫少將依舊可以清楚的看到占據庫魯歐洲航天發射中心內的“切.格瓦拉”旅手中那枚前蘇聯時代的手提式核武器之上那細微的編碼。“就是我父親丟失的那一顆。”托洛廖夫上校痛苦的點了點頭。
和很多俄羅斯軍人一樣,托洛廖夫上校也出身於一個軍人世家。他的祖父便在前蘇聯紅軍時代的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工作,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托洛廖夫的祖父曾戰鬥在第三帝國的心髒地帶。他的父親卡爾洛維奇.戈利科夫中校也同樣是“格魯烏”中的一員,在20世紀70年代,他的足跡曾遍及東南亞、拉美和非洲,至今托洛廖夫已經保留在父親在安哥拉內戰與古巴遠征軍共同行動時的照片。美國特種兵的子彈、南非雇傭軍的彈片都曾在父親的身上留下傷疤。在托洛廖夫上校的記憶中,沒有人比自己的父親更貼近英雄這一稱呼。
20世紀80年代初,父親接收了一項機密任務從此便淡出了年幼的托洛廖夫上校的身邊。這種分離在懵懂的少年眼中並不可怕,畢竟從他記事開始父親便忙碌於各條隱蔽戰線之上,他相信自己的父親終將凱旋歸來。但是托洛廖夫等來的卻是蘇聯的解體和父親叛逃的消息。2000年,已經進入軍校就讀的托洛廖夫被隔離審查,在對方的審問之中他得到了一個令他難以置信的消息。他的父親將自己保管的一枚手提式核武器賣給了神秘的恐怖分子,並可能已經叛逃。
托洛廖夫拒絕相信這一事實,雖然在自己家族的影響力之下。他依舊可以在軍校讀完剩下的課程,並進入自己一直向往的俄羅斯空降兵部隊。但是為了自己父親的名譽,托洛廖夫選擇了和自己父親同樣的道路,並踏上了尋找那枚始終的核彈之路。“這幫恐怖分子正會選時候,偏偏在我們的艦隊在加勒比海時發動這樣的襲擊。俄羅斯的艦隊、俄羅斯的核彈頭加上一幫‘瘋狂伊萬’。不難想象西方世界會怎麽聯想!”卡薩托諾夫少將可以想象西方世界那些喜歡編故事的媒體會怎麽描寫,特別是外高加索的硝煙剛剛散去。
“我們現在調轉船頭回去,會被認為是做賊心虛。而如果我們繼續逗留在這裏又會被理解為幫恐怖分子張目。”托洛廖夫上校一口喝完了手中的伏特加。冷冷的繼續說道:“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讓我父親保管的核彈頭在恐怖分子的手中爆炸……。”
注1:長子西征(1235年~1242年)―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孫拔都任統帥,諸王子貴由、蒙哥等從征,因此又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蒙古大軍實際指揮掌握在前軍主將速不台手中,蒙古大軍主要矛頭指向欽察和俄羅斯等地。
這艘艦長252米,艦寬標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的巨型戰艦,有著類似於二次大戰時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的外型。具有明顯的外飄船體剖麵和豐滿的尾部水線麵。此刻兩台總輸出功率高達8萬馬力的核動力推進裝置正驅動著這艘俄羅斯海軍的驕傲以24節左右的航速航行在西經62度、北緯12度左右,格林納達附近的公海之上。在加勒比海絢爛的陽光之下,俄羅斯海軍那橘紅色的甲板顯得格外的刺眼。
由於桔紅色是俄國產的防鏽防滑塗料的本色,加上俄羅斯人大大咧咧、不注修飾的性格。因此大多數俄羅斯海軍的艦艇都是名副其實的“紅海軍”。雖然難免會有給一種繡跡斑斑的錯覺。但是從冷戰時代起,這種擁有著紅色甲板的戰艦便一直都是西方世界可怕的夢噩。而作為前蘇聯海軍海上編隊的核心力量,“基洛夫”級(也被曾稱根據其首艦的名稱命名為:“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更往往與其它艦隻共同組成導彈巡洋艦編隊,遂行攻擊並摧毀北約航母戰鬥群和破壞敵方交通線的任務。在紅色鐵騎飲馬英吉利海峽之前,這些擁有強大的攻擊力的艦艇將與水下的紅色海狼一起構組成切斷北約大西洋生命線的利鉗。
不過那些輝煌早已伴隨著那由鐮刀、錘子和閃耀五角星組成的紅旗的隕落而灰飛湮滅。曾經計劃建造5艘,並肩橫掃大洋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目前僅有姍姍來遲的“彼得大帝”號還能遊弋於大洋之上。因此這艘經曆了蘇聯解體,俄羅斯政府和海軍在國防預算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仍然“勒緊褲帶”繼續為該艦撥款使其最終駛下船台的巨艦也自然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的鎮宅之寶,自自1998年正式服役以來便一直被局限於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所屬海域,雖然也曾多次參加過重大的軍事演習和其它行動。但是揚帆遠洋卻始終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夢想。但是就在2008年的下半年度,俄羅斯海軍卻意外的派遣由“彼得大帝”號核動力戰鬥巡洋艦率領的海軍編隊前往加勒比海參加兩場與傳統盟國―委內瑞拉和古巴共同展開的聯合軍事演習。
“這才是男人應該駕禦的戰艦啊!”坐在俄羅斯海軍的卡-27pl“蝸牛”a型艦載直升機並不寬敞的座艙之內,身材修長的托洛廖夫上校卻絲毫沒有感到不適。因為鳥瞰著從自己祖國遠道而來的重型戰艦,那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早已讓所有的不適煙消雲散。和其他卡莫夫公司出品的直升機一樣,卡-27型艦載直升機同樣采用了共軸可折疊雙螺旋槳設計。這種係統結構緊湊、有效載重大,操縱簡便,可以有效減輕駕駛員懸停和著艦時的工作負擔,懸停時更不受風向亂流的幹擾。因此卡-27艦載直升機的飛行性能使其能在直升機起降平台較小的俄製艦艇上運用自用,何況麵對的是“彼得大帝”號尾部寬敞的飛行甲板。隨著技藝熟練的俄羅斯海軍航空兵飛行員靈巧的操控著自己的座機,這架卡-27pl“蝸牛”a型艦載直升機竟平穩的降落在正以24節航速前進的戰艦之上。
當托洛廖夫上校走下座機,他更驚異的發現這架卡-27pl“蝸牛”a型艦載直升機的四點式起落架竟一絲不差的、穩穩的停靠在飛行甲板中央的白圈之內。雖然屢經重創、經費不足,但是顯然俄羅斯海軍的精銳部隊已經保持著高超的戰備和訓練水準。對著自己身後那一臉無所謂的直升機駕駛員,托洛廖夫上校微笑著豎起了大拇指。
“歡迎來到我的‘彼得大帝’號,我的孩子!”穿過曲折悠長的艦艇內部通道,托洛廖夫上校在俄羅斯水兵的指引之下來到了‘彼得大帝’號的艦橋之上,見到了“彼得大帝”號的艦長兼本次遠航的俄羅斯海軍編隊指揮官―海軍少將弗拉基米爾.卡薩托諾夫。和大多數中年發福的俄羅斯男人相比,多年的海上生活令卡薩托諾夫少將顯得相對“苗條”一些。但即便如此,當卡薩托諾夫張開雙臂以俄羅斯人特有的吻禮,從左到右,再到左的以示疼愛的親吻托洛廖夫上校麵頰3次之時,那結實的熊抱依舊令托洛廖夫上校有些呼吸困難。
“親愛的叔叔,這次的航行還算順利嗎?”表示尊重的在卡薩托諾夫少將的左右臉頰各吻了一次之後,托洛廖夫上校微笑著問道。“還是老樣子,雖然沒有了那些西方世界的‘蒼蠅’和‘狗魚’,這次我們遠航的途中還是多了一些環保主義者的橡皮鴨子。”卡薩托諾夫少將搖了搖頭的帶領著托洛廖夫上校走向艦橋後側的作戰會議室。關上了艙門之後,從壁櫃裏取出一瓶珍藏已久的伏特加和兩個杯子。對於卡薩托諾夫少將的抱怨,托洛廖夫倒也略有所聞。幾乎從“彼得大帝”號駛出俄羅斯領海開始,便不斷有綠色環保主義者駕駛著船隻沿途表示抗議。他們大多打出“拒絕汙染海洋”、“莫斯科把浮動核炸彈開回去”的大幅俄文條幅試圖阻擋“彼得大帝”號的航行。不過憑借著噸位和航速上的優勢,“彼得大帝”號往往可以輕鬆的將其擺脫。
“看來庫羅耶多夫司令的流毒很廣嘛!”雖然大多數國家的海軍都會嚴禁官兵在航行途中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但是對於嗜酒如命的俄羅斯人來說,在漫長的航行途中不允許小酌幾杯的話,那將是足以令他們抓狂的酷刑。因此在“彼得大帝”號上隻要不在值班的時間喝的酩酊大醉,完全是可以接收的。托洛廖夫接過卡薩托諾夫少將遞來的酒杯,微笑著回答道。
雖然從正式服役以來,“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一直是俄海軍北方艦隊的旗艦,俄羅斯軍政領導心目中的驕傲,多年以來從未發生過任何事故。在多個訓練年度中都被評為俄海軍最優秀的戰艦,接受過包括普京總統在內的高級官員蒞臨視察。在2004年2月17日,俄羅斯武裝部隊聯合舉行的“安全”2004戰略演習期間,“彼得大帝”號成功發射sa-n-6防空導彈攔截了一枚從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上發射的導彈靶標和一枚由戰略轟炸機發射的巡航導彈靶標。相對於同屬於精銳的俄羅斯海軍戰略核潛艇的頻頻失誤,“彼得大帝”號的表現無可挑剔。然而,就是在這場演習之中,這艘讓俄海軍為之驕傲的“明星”戰艦,卻突然間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差一點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在“安全”2004演習中,隨著“卡累利阿”號戰略核潛艇水下發射彈道導彈失敗,俄羅斯海軍定在2004年3月舉行補救性的演習。3月17日,一向偏向戰略核潛艇部隊的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海軍上將登上了“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出海,現場觀摩“新莫斯科夫斯克”號核潛艇發射pcm-54潛射彈道導彈。在艦上停留了15個小時之後,沒有任何反常舉動的情況下安全返航後。
但是在回到位於巴倫支海不凍的科拉灣港口城市―北莫爾斯克之後,庫羅耶多夫上將在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部召開的會議之上卻突然命令“彼得大帝”號巡洋艦退出戰鬥值班兩個星期。在俄羅斯海軍之中“退出一線戰鬥值勤”的處罰通常用於沒能通過出航考核的艦船,這意味著全體官兵在受到道德處罰的同時,還將無法再領取占工資收入40%的出海補助。
而6天之後庫羅耶多夫又在前往克裏姆林宮參加一個由總統普京主持的高級軍官會議的途中,在一間吸煙室內向國際文傳電訊和塔斯社記者爆料,說“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狀態極糟,戰艦由於未能較好地完成出航考核任務因而存在一係列問題,特別是艦載武器裝備和核動力設施維護不力,艦隊秩序紊亂,不符合戰備標準,全艦處於危險事故狀態之中,對國家軍政領導及戰略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艦艇軍官們所經之處固然一切正常,但在他們注意不到的地方,情況就糟糕透了,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特別危險的是,它有一個核反應堆。”
這一爆炸性的言論,立即引發了俄羅斯和西方媒體的一片嘩然。雖然在自己爆出猛料的三小時之後,庫羅耶多夫將軍就立即發布聲明,改口說“‘彼得大帝’號的核安全並沒有受到威脅,安全是有保證的。”他批評媒體誤解了他的講話,作了完全失實的報道。他表示,自己的本意其實是“彼得大帝”號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保養而已。而退出戰鬥值班兩個星期不過是送檢,兩個星期之內保準能正常返航。
這種出爾反爾的言論無疑令剛未走出“庫爾斯克”號和“k-159”號兩艘核潛艇沉沒的事故陰霾的俄羅斯海軍又一次名譽掃地。西方世界除了懷疑這位仁兄出現了“老年癡呆症”早已症狀之外,無一例外的都將問題的中心轉移到了庫羅耶多夫與卡薩托諾夫的個人衝突之上。已經年逾6旬的庫羅耶多夫,顯然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是在軍中口碑並不好的他,卻不想這麽早結束軍旅生活,成為俄羅斯國防部長或總參謀長的野心始終令他不甘心就此落幕。
盡管2003年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蘇契科夫因k-159核潛艇失事被免職,使庫羅耶多夫少了一個有力的競爭者,但是後起之秀的“彼得大帝”號艦長弗拉基米爾.卡薩托諾夫雖然尚未成熟,但是依舊庫羅耶多夫還是感到自己的仕途受到了威脅。畢竟站在這艘巡洋艦上的指揮者,是一個俄羅斯海軍世家的後代,一個庫羅耶多夫政壇宿敵的族親。庫羅耶多夫當然不會忘記在俄羅斯軍事法庭的秘密聽證會上,正是弗拉基米爾.卡薩托諾夫的叔叔―俄羅斯前海軍副司令伊戈爾.卡薩托諾夫對庫羅耶多夫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認為庫羅耶多夫不應該把“k-159”號核潛艇沉沒悲劇的責任全部推卸到前北方艦隊司令蘇齊科夫身上。伊戈爾的證詞多讓庫羅耶多夫感到形象受到了損害。因此庫羅耶多夫決定用“失言”的形式以牙還牙。
不過在隨後由俄羅斯海軍司令部組織的檢查團進行的戰備檢查之中,除了艦艇的人員編成、生活秩序存在著嚴重違反俄羅斯海軍作戰指揮條令的地方,不能適應相應戰鬥任務的要求之外。庫羅耶多夫並沒有抓到卡薩托諾夫管理不利的真正把柄。畢竟在俄羅斯當時的財政窘境之下,即便是北方艦隊旗艦“彼得大帝”號上的軍官,也半數以上沒有住房。許多軍官的家屬都住在公共宿舍裏。在這樣的條件下怎麽可能在生活秩序上麵滿足俄羅斯海軍的作戰指揮條令。最終在當時的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的支持之下,“彼得大帝”號順利重返大海,而其船員還將保持原班人馬。而庫羅耶多夫本人卻而一年之後,被俄羅斯總統普京免除了職務。雖然這場俄羅斯海軍內部的權力爭鬥已經過去,但是有關“彼得大帝”號景況不佳的謠言卻依舊在西方大有市場,因此此次俄羅斯海軍以其為主組建的遠洋編隊也自然遭到了環保組織的尾追堵截。畢竟隨著美國海軍建造的“長灘”級、“班布裏奇”級、“加利福尼亞”級和“弗吉尼亞”級4級8艘核動力巡洋艦均已退出曆史舞台,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尚無建造新型核動力巡洋艦計劃的情況之下,“彼得大帝”號已經世界上最後一艘核動力巡洋艦。對於向來“談核色變”的環保組織來說,無疑是一個表達自己保衛“唯一的一個地球”決心的最好方法。
“這次華盛頓沒有進行公然跟蹤和默契攻擊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品味著醇厚的伏特加。卡薩托諾夫充滿著疑惑的說道。畢竟在冷戰時代美國和蘇聯海軍在大洋之上永遠都是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態。而這一次“彼得大帝”號更是深入了美國的後院―加勒比海,理論上美國海軍剛剛組建的第4艦隊應該象委內瑞拉領導―查韋斯所說的傾巢出動才對。當俄羅斯宣布,俄海軍將派一支艦艇編隊和多架遠程反潛機,遠赴委內瑞拉參加首次俄委海軍聯合演習,而這將是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在西半球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之時。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當天立即對俄海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嘲諷美國說:“美國佬不是重建第四艦隊恐嚇加勒比和拉美各國嗎?那就趕緊來,趕緊大聲抗議吧!”
雖然知道不至於引發正麵衝突,但是卡薩托諾夫還是作好了與美國海軍的大型反潛巡邏機、水麵艦艇和潛艇部隊周旋的準備。但是意外的是,美國海軍這次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靜。竟然沒有對俄羅斯海軍進行任何的近距離監測。演習期間,委內瑞拉將發布相關海域禁航令,禁止任何國家的船隻駛經該海域,影響了出口美國的原油,因為大型油輪將被迫停航,委內瑞拉石油出口美國將受到相當影響。但是華盛頓方麵卻似乎根本不為所動。難道真的美國政府的態度真的象國務院發言人西恩.麥克馬克帶有嘲笑口吻的輕蔑―“俄羅斯一直想向加勒比海水域派出軍艦,“現在他們總算找到一些能航行至此的船了!”
“事實上,我們的這次遠航已經被人利用了。”托洛廖夫苦笑著搖了搖頭,或許俄羅斯人一切都早已在美國人的計算之中。
――――――――――――――――――――――――――――――――
注1:俄羅斯海軍軍歌―這首曲子的英文名為《emeraldsword》,字麵的意思似乎應該理解為“翡翠之劍”,但是由於翡翠的質地相對脆弱,因此小隼自作主張用其引申之事,試翻譯為《碧海長劍》。同樣由於沒有官方的中文版本,歌詞部分也是小隼自己的冒昧之作,順錄英文歌詞以饗讀者:
icrossedthevalleysthedustofminds
tosearchforthethirdkeytoopenthegates
nowinearthealtarthesecretinside
aslegendtoldmybelovedsunlightthedragoneyes
onthewaytothegloryihonormysword
toserverightandjusticeforall……
公元前30到20世紀,一個世代居住於亞洲中、西部地區的民族經過了艱辛的跋涉,翻越烏拉爾山出現在了歐洲東部廣袤的平原之上。這個民族為什麽要進行這樣的一次大遷徙或許永遠是個謎,是為了躲避草原遊牧部落的侵擾還是受到了東歐大平原充沛的生存空間的誘惑,總之這些人類淳樸的先民來到這片對於他們而言完全陌生的土地,開始生存和繁衍。雖然在他們並不是這片土地最初的主人。但是隨著公元前5到6世紀那些自稱為“日爾曼人”的土著向著更西的方向移動,他們逐漸將自己的生存範圍擴張到了奧得河和易北―薩勒(elbe-saale)河之間的地區,向南進入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匈牙利、巴爾幹地區,向北則沿著聶伯河上遊遷移。當古希臘人前往黑海謀取穀物時,曾碰到一些野蠻部落,希臘人將其稱為"取馬奶者",講的可能就是這些人。
但是當曆史的車輪進入了公元前1世紀,生活於黑森林之中的日爾曼人開始逐漸與翻越阿爾卑斯山北上的羅馬文明發生接觸,最初日耳曼人被擁有絕對優勢的羅馬人奴役或強征為雇傭兵。繼而,日耳曼人開始將壓力轉嫁給自己的近鄰。他們在北方遇到了一些身材高大的部落,這些人吃苦耐勞,對於艱難的生活毫無怨言,他們和一頭牛差不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著生硬的奶酪,喝著自家釀的烈酒。日耳曼人毫不客氣向自己東部的部落發動攻擊,並將大批被其俘獲的戰俘售予羅馬人作為奴隸。由於不清楚這個民族的真實名稱。由於這些人自稱“sveni”,聽起來和希臘語的"奴隸"一詞相當接近。日耳曼人和羅馬人都用古羅馬帝國拉丁文中奴隸一詞稱呼他們為:斯拉夫人。至今英語之中的“奴隸(ve斯拉夫)一詞依舊就是由古羅馬的拉丁文演變來的。但就在日耳曼人強悍的刀斧之下,“斯拉夫人”依舊頑強的生存著,正是這些奴隸,後來建立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國家,無數次的令曾經奴役他們的西方鄰居為之深深的戰栗。
公元5世紀時,斯拉夫人分裂成三個部分,即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成為了俄羅斯的主人,西斯拉夫人則建立了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而南斯拉夫人則最終成了巴爾幹半島的主人。西斯拉夫人嚐試著日爾曼化,但是最終卻令自己成為了日耳曼人和東斯拉夫人你爭我奪的緩衝地,雙方的鐵騎常常在這塊不屬於他們的土地上任意馳騁;而南斯拉夫人在入主巴爾幹半島後,迅速分化,加上北上的希臘人和土耳其人,使這個本來十分肥沃的半島變成了隨時可能引爆整個歐洲的火藥庫。
沒有想到真正走向強盛的卻是遠離歐洲文明中心的東斯拉夫人。為了躲避日爾曼人的攻擊,東斯拉夫人背井離鄉遷徙到了更為遙遠的東方。在德涅斯特河以東、頓河以西、伊門湖以南、基輔以北的東歐平原重新開始了他們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除了要從芬蘭人手中換來美味的寒水魚,他們基本上自給自足,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雖然他的近親―波蘭人還有匈牙利人時常前來滋擾。但是這些所謂的征服與從東方席卷而來的“黃禍”相比都不過是一些放不上台麵的小戰役而已。追擊花剌子模的蒙古遠征軍,第一次在高加索地區遭遇了俄羅斯了。雖然這些旋風一般的鐵騎殲滅了東斯拉夫人的軍隊,但那一次卻並沒有深入俄羅斯的腹心地帶便消失在了無盡的煙塵之中。但是有些敏感的先知卻作出了恐怖的預言―他們終將回來。果然僅在12年之後一支由蒙古王子―拔都統帥的“長子軍團”(注1)便又一次出現在了東方的戰線之上。
這一次蒙古人有備而來,不僅的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更一舉攻陷基輔諸城,隨後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公元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甚至直趨當時歐洲的商業中心威尼斯。如果不是蒙古大汗窩闊台駕崩的噩耗傳來,或許整個歐洲都將淪喪在蒙古的鐵騎之下。不過拔都並沒有返回遙遠的蒙古草原,而是在東斯拉夫人的土地上建立起欽察汗國。不過這並非意味著東斯拉夫人的末日,相反卻成就了俄羅斯帝國第一縷曙光。
蒙古人在伏爾加河下遊的活動,使東斯拉夫人可以麵對麵的汲取對方無敵於當世軍事技術的機會:大範圍和小集群的騎兵機動作戰;無堅不摧的火炮等先進武器裝備,日趨完備的築壘技術;戰略戰術情報間諜體製―斥候。;保密製度;迂回包抄偽裝戰術;偵查和通訊;反間諜製度;全民皆兵動員體製。而影響最為深遠的無疑是蒙古人近衛軍(薛怯)製度和貴族軍官團。這些世代遊牧民族的作戰精華被成吉思汗總結融合,然後帶著血腥和死亡送給了東斯拉夫人中占據主流地位的俄羅斯人。在欽察汗國漫長的統治歲月裏,俄羅斯人逐漸進化出了強悍的身軀和爪牙,最終從在內訌中不斷削弱的蒙古人手中贏得了獨立。
但是俄羅斯人3個世紀艱辛卻始終無法得到了西歐諸強的尊重。在還未走出中世紀黑暗的歐洲人眼中,斯拉夫人永遠是劣等民族,愚昧粗魯的代名詞,一群永遠無法開化的野蠻人。而在不斷膨脹的人口麵前,日益嚴峻的土地和資源壓力更使斯拉夫人所生存的家園成為了西方各國眼中可以任意宰割的肥肉。於是瑞典軍團從北方,德意誌騎士團、波蘭和立陶宛聯軍從西方,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從西南方紛紛開始了對東斯拉夫人的進攻。烏克蘭人被征服了、白俄羅斯人被征服人,莫斯科也籠罩在波蘭的白鷹戰旗的陰霾之下。但是俄羅斯人卻好似大地女神之子,一次次倒下卻總能再度站起。
無數劍與火的洗禮和傳授最終在彼得大帝成就了俄羅斯人的初試啼聲。瑞典、土耳其、波蘭這些曾經不可戰勝的對手最終倒在了這位君王用蒙古人的驍勇和西方先進技術鑄就的長劍之下。但是這一切卻依舊無法贏得西歐的尊重。在倫敦、巴黎和柏林的當權者眼中,俄羅斯人乃至整個東斯拉夫人的統一和崛起,不過是蒙古“黃禍”的本地化而已。因此他們可以與莫斯科在觥酬交錯之間瓜分西斯拉夫人的地盤。但卻堅決不會允許俄羅斯人從海、陸兩翼染指中歐、地中海、北海乃至大西洋的利益。為此西歐各國甚至可以聯合起來保護扼守著黑海的要衝的異教徒國家―土耳其。
在西線的接連碰壁,使的俄羅斯人不得不轉向東方。從1700年到1900年的200年間,莫斯科的曆代沙皇都以彼得大帝為榜樣,迷戀開疆拓土。他們沿著蒙古人西來的道路反撲過去,用同樣驍勇的哥薩克騎兵穩健而堅決地向東方和東南方前進。成吉思汗的子孫此刻早已衰落,而他們的野蠻的征服也將中亞和西亞所有的文明中心掃蕩殆盡。到處都是荒野和廢墟,沒有一個古老的文明能建設起一個能足以抵抗西方製度和武器的強大堡壘。四大汗國的龐大版圖幾乎完整的被沙俄鯨吞了下來。除了向東奔向太平洋外,俄國人也沒有放過中亞的沙漠綠洲和高加索山區。當一串串兵站和驛棧,最後被鐵路連接起來之時,俄羅斯人驚異的發現自身已經膨脹為無比巨大的怪物。
麵對這個全新的挑戰,西歐更進行多次一舉消滅它的嚐試。希特勒試圖動員整個歐洲的力量,一舉摧毀劣等民族―斯拉夫人的種族理論,和他主張的排猶(太人)一樣並非納粹的首創。第三帝國隻不過把通過國家機器將這兩者的極端而已。就如歐洲各國都有過排猶和屠猶的曆史一樣。在數個世紀以來的傳媒導向早已在西歐各國民眾的心目中將俄羅斯徹底妖魔化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在東線戰場之上會有數以萬計、來自西方各國的黨衛軍外籍誌願者軍團在黑色的“鐵十字”戰旗下為了毀滅俄羅斯人而奮戰。
但是和拿破倫一樣,幾乎動員了整個歐洲的希特勒也失敗了。當然他們兩者之間也略有不同,拿破倫的軍隊至少進入了莫斯科。當美、英盟軍在易北河與蘇聯紅軍用坦克履帶瓜分了歐洲之後。西方世界第一次發現曾經的奴隸們已經完全擁有了掀反一切的能力。蘇聯擁有全球資源的40%和大量能源:石油、天然氣、煤、木材。在50年代中蘇結盟、印尼親共、印度和非洲許多國家擺脫殖民地宗主國,選擇這樣那樣的社會主義道路時,莫斯科幾乎握有滿把好牌。在與第三帝國對練的三年之中,以裝甲兵炮兵為主的蘇聯陸軍幾乎無敵於天下,而戰術空軍從數量到質量都與北約旗鼓相當。唯一可以遏止這股赤色狂潮的似乎隻有核武器。但火箭技術的進步卻令蘇聯奉行以洲際導彈加重型核彈頭的“遠而快”核戰略,足以抵消美國依靠眾多前沿空軍基地網絡和配載核航彈重轟炸機的“多而近”的核戰略。
因此當赫魯曉夫在倫敦失言:“我們將要埋葬你們。”在整個西方無人敢當作戲言。從羅斯福新政開始,西方世界便清楚的知道社會主義並非洪水猛獸。但是為了防止民眾倒向當時全世界無產階級心目中聖殿―蘇聯。一向自詡民主、自由的美國還是令激進的麥卡錫主義泛濫成災。特別是1975年美國無奈的從越南撤軍之後,蘇聯的優勢更令整個西方膽寒。除了最終決戰的爆發,美、蘇互相摧毀之外。北約解體、西歐變色,美國被孤立在新大陸之上,各州傾向**的政黨在選舉中上台,並宣布脫離華盛頓獨立、美國最終被蘇聯“和平演變”的噩夢也曾無數的出現在美國最高決策者的擔憂之中。
“曆史上的俄羅斯從15世紀之後,已經沒有人能夠用武力使它屈服,但卻可以使其內部崩潰……。”當西方世界確信無法摧毀崛起的斯拉夫人之後,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搏弈便油然展開。抓住蘇聯領導人的一係列錯誤,美國小心翼翼的在全世界各條戰線上逐步挽回頹勢。從格林納達到阿富汗,從中美建交到星球大戰,美國人一改過去的牛仔作風,在政治、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無所不用其極。最終誘使蘇聯**內的高級領導人們毀滅自己聯盟。
“接下來怎麽辦?”事實上當蘇聯國旗在紅場飄落,北約各國彈冠相慶之際。這個問題便現實的擺在所有人麵前。“趁他病,要他命。”似乎是上上之選。畢竟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狀況在“休克療法”的治療下一落千丈:1992年下半年,俄羅斯全國的國民收入下降20%;工農業總產值分別下降19%和10%;通貨膨脹尤如脫韁的野馬,高達2200%。到年底,盧布與美元的比價狂跌到500:1;國家預算赤字上升到6419億盧布。國內社會秩序極度混亂。而曾經強大的蘇聯紅軍也已經土崩瓦解。雖然俄羅斯名義上繼承了蘇聯龐大的軍事遺產,但是由於經濟上的拮據,加之軍隊影響力減弱,俄羅斯的軍費開支被大大的削減。1996年的軍費開支較1992年甚至減少60%,即便如此這筆微薄的軍費實際到位率僅為39.4%,約合美元。1999年俄羅斯政府索性把軍費預算壓到最低限度,把當年軍費定為1977億盧布,約合47億美元。俄軍方人士曾將這一預算稱為“死亡預算”。不難想象沒有財政的支撐,曾經強大的俄羅斯軍隊最終不用戰爭的削弱便會自然枯萎。
加強軍事準備,尋找機會在俄羅斯內部製造混亂,最終加上臨門一腳,在優勢的海、空力量的掩護之下,驅動東歐各國的西斯拉夫人為前驅,一舉攻陷莫斯科無疑是北約軍事指揮官們夢寐以求的“大戰役”。這一次沒有任何力量會在背後牽製進攻者,除了中國可能會向俄羅斯提供援助之外,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會識相的站到強權、不!站到正義、民主、自由的這一邊。拿破倫和希特勒未完成的大業,將在北約“十字星”的戰旗之下完成。
但是這一切夢想雖然鼓舞人心,但是卻毫無可操作性。莫斯科的常規戰爭能力雖然直線下降。但是前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卻大致保存完好。在限於常規武器的高科技條件局部戰爭之中,北約可以憑借自己的精確指導炸彈摧毀俄羅斯的盟友―伊拉克和南聯盟。但是一旦將戰火燒向俄羅斯本土,那麽必將遭到莫斯科核武器“先發製人”的反擊。
因此對於北約來說在不過分刺激莫斯科的情況下,緩步東擴,逐漸積壓俄羅斯的國際生存空間。同時構築和完善美國本土、歐洲大陸的導彈防禦體係就成為了雖然見效緩慢,但卻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最佳戰略。隨著向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與斯洛文尼亞7國正式打開大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總數達到了空前的26個。在門外,還有若幹個國家在等待著的召喚。盡管莫斯科發出了不滿、甚至帶有威脅意味的信號,但華盛頓卻並不掩飾繼續擴張北約的計劃。
而與北約東擴幾乎同步的是歐盟東擴的腳步。雖然推進的速度相近,但是這兩種東擴卻折射出美國和歐盟之間在“遏俄”和“融俄”上的政策差別。冷戰的結束無疑是西歐各國根據自身的規範和標準整合歐洲大陸的一次曆史性機遇。在歐盟之中占據領導地位的法、德兩國的政治家們無疑期望歐盟的東擴能在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麵對俄羅斯產生重大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它的未來戰略走向,最終形成一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大歐盟。
與反對北約東擴的立場完全不同,俄羅斯默許並讚同歐盟東擴。事實上在“雙東擴”已成定局的形勢下,俄羅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歐洲戰略,其要旨是全麵融入歐洲的製度體係和價值體係,真正與歐洲融為一體。這一“歐―俄”聯盟的大戰略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裏一度形成了法、德、俄“三國聯盟”在國際社會**同反對美國構築單極化世界的聲音。畢竟在有遠見的歐盟領導人不難看出,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最終必然導致俄羅斯的反彈。而這種反彈最終不可能不激化成戰爭。雖然美國承諾將在中歐部署戰略導彈攔截係統,但是不難想象一旦戰爭爆發,無論美、俄誰將獲勝,歐洲都將第三次淪為世界大戰的戰場。與其如此,不如融合俄羅斯,以其遼闊的國土和充沛的資源為歐洲的重新崛起注入活力。最終使大歐洲成為世界的又一極。
這種“雙東擴”(北約東擴和歐盟東擴)看似同步之下,美、歐各作打算的局麵顯然早已被華盛頓所洞悉。不過美國政府顯然並不擔心,除去歐盟各國難以形成合力之外,法、德兩國所奉行的“民主政治”也給了美國打斷歐、俄接近的最好突破口。利用輿論導向,不難喚醒法、德兩國乃至整個歐洲的民眾記憶深處那些俄羅斯妖魔化的印象。再度點燃他們對斯拉夫人的鄙視和仇恨。
“編碼:xxxxx-990?”在俄羅斯海軍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的作戰會議室,艦長卡薩托諾夫少將驚異的注視著托洛廖夫上校手中的照片。雖然隻是模糊的網絡視頻截圖,但是經過俄羅斯總參謀部情報總局“格魯烏”技術專家的修複,薩托諾夫少將依舊可以清楚的看到占據庫魯歐洲航天發射中心內的“切.格瓦拉”旅手中那枚前蘇聯時代的手提式核武器之上那細微的編碼。“就是我父親丟失的那一顆。”托洛廖夫上校痛苦的點了點頭。
和很多俄羅斯軍人一樣,托洛廖夫上校也出身於一個軍人世家。他的祖父便在前蘇聯紅軍時代的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工作,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托洛廖夫的祖父曾戰鬥在第三帝國的心髒地帶。他的父親卡爾洛維奇.戈利科夫中校也同樣是“格魯烏”中的一員,在20世紀70年代,他的足跡曾遍及東南亞、拉美和非洲,至今托洛廖夫已經保留在父親在安哥拉內戰與古巴遠征軍共同行動時的照片。美國特種兵的子彈、南非雇傭軍的彈片都曾在父親的身上留下傷疤。在托洛廖夫上校的記憶中,沒有人比自己的父親更貼近英雄這一稱呼。
20世紀80年代初,父親接收了一項機密任務從此便淡出了年幼的托洛廖夫上校的身邊。這種分離在懵懂的少年眼中並不可怕,畢竟從他記事開始父親便忙碌於各條隱蔽戰線之上,他相信自己的父親終將凱旋歸來。但是托洛廖夫等來的卻是蘇聯的解體和父親叛逃的消息。2000年,已經進入軍校就讀的托洛廖夫被隔離審查,在對方的審問之中他得到了一個令他難以置信的消息。他的父親將自己保管的一枚手提式核武器賣給了神秘的恐怖分子,並可能已經叛逃。
托洛廖夫拒絕相信這一事實,雖然在自己家族的影響力之下。他依舊可以在軍校讀完剩下的課程,並進入自己一直向往的俄羅斯空降兵部隊。但是為了自己父親的名譽,托洛廖夫選擇了和自己父親同樣的道路,並踏上了尋找那枚始終的核彈之路。“這幫恐怖分子正會選時候,偏偏在我們的艦隊在加勒比海時發動這樣的襲擊。俄羅斯的艦隊、俄羅斯的核彈頭加上一幫‘瘋狂伊萬’。不難想象西方世界會怎麽聯想!”卡薩托諾夫少將可以想象西方世界那些喜歡編故事的媒體會怎麽描寫,特別是外高加索的硝煙剛剛散去。
“我們現在調轉船頭回去,會被認為是做賊心虛。而如果我們繼續逗留在這裏又會被理解為幫恐怖分子張目。”托洛廖夫上校一口喝完了手中的伏特加。冷冷的繼續說道:“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讓我父親保管的核彈頭在恐怖分子的手中爆炸……。”
注1:長子西征(1235年~1242年)―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孫拔都任統帥,諸王子貴由、蒙哥等從征,因此又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蒙古大軍實際指揮掌握在前軍主將速不台手中,蒙古大軍主要矛頭指向欽察和俄羅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