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平是個很帥的小夥子,大約一米七五的樣子,劍眉虎目,留了修剪得很清爽的小八字胡,肌膚泛著光潤的健康色彩,虎目明亮而且神光內斂。巴特爾的賣像則很一般,一米六五左右,但極為結實,肩寬及胸厚近乎於畸形的程度……若論第一印象,朱棣更願意猜布平會獲勝,但景秀的分析也確實也道理。
朱棣沉吟片刻後……幹脆不猜了。
在糾纏的過程中,布平一時大意,竟然被巴特爾瞅了個機會一把抓住,接著被巴特爾摔倒在地上。按摔跤的規則,布平應當算是輸了一局,但布平自然不可能知道摔跤的規則,猶自掐脖子扯頭發地纏打不休。
巴特爾氣憤地大聲嚷嚷起來,可惜他使用的是蒙古語,布平根本聽不懂。巴特爾的扈從們準備上前幫忙,相應地,布平的扈從則針鋒相對地將之攔住。眼見鬥毆的規模即將擴大,卻聽見一旁有人厲聲喝道:“都住手!”
鬥歐雙方下意識地望過去,發現官差已經趕了過來。
無論巴特爾還是布平都是從很遠的地方而來,一路走來,雖說隻看到了中國很小的一部分,卻也明白了部落與朝廷之間的實力差距。布平所在的部落一直以來對朝廷都是極為恭順,因此他首先放了手。磊落的蒙古漢子自然不可能趁此機會占對方的便宜,於是巴特爾也鬆開了手。
兩人分開後,捕頭卻犯了難。明太祖對全國人民應該住什麽樣的房、穿什麽樣的衣服、戴什麽樣的首飾都有著詳細的規定,而明初這些規定又執行得比較嚴格,因此僅憑衣著打扮就可以大致猜出一個人的身份。當事人雖然都是少數民族,但捕頭在京城生活了那麽多年,說是見多識廣也不算誇張,因此也隱約猜出了了兩人的身份。
如果隻是普通人,罵了也就罵了,打了也就打了,即便被追究懲罰也不會很嚴重。但這兩個人顯然是少數民族中的高級貴族子弟,如果對他們不客氣,那純粹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左右為難之下,捕頭隻得擠出和悅的表情,詢問事情的經過。
巴特爾的官話雖然都不怎麽樣,但仍然磕磕巴巴將事情的經過完整地講述了一遍。聽完之後,捕頭更加為難了。他沒想到這件事的起因與會同館大使有關,會同館大使雖然隻是正九品,但至少是個官兒,而他自己卻隻是吏……
正在捕頭皺眉沉思之際,朱棣站了出來。
“兩位好漢也算是不打不相識。這種普通地鬥毆是民不告官不究。不如就這麽算了吧。”
兩位當事人並不願意因為這種小事往衙門裏跑。會同館大使更是巴不得掩住此事。恰巧捕頭也嫌此事燙手。於是不約而同接受了這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地建議。
捕頭逃也似地收隊回去了。剩下兩位鬥毆當事人外加會同館大使則站在大門口大眼瞪著小眼。
對於布平和巴特爾地態度朱棣很是高興。少數民族如果和漢人擁有相同地信仰。顯然更有利於民族融合。朱棣本人雖然沒有信仰。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因為有信仰就會有敬畏。正常地信仰對於社會穩定和對自己地心理健康都有好處。
後世以色列建國時世界各地地猶太人紛紛湧入。導致該國使用率相對較高地語言超過三十種。然而以色列人團結地程度卻超過了很多使用同一種語言地民族。可見。民族融合最重要地標誌是擁有共同地信仰而非使用共同地語言――當然。能夠使用同一種語言更好。
朱棣想了想。布平、巴特爾以及會同館大使之間地矛盾並沒有解決。如果就這樣一走了之。說不定他們等會兒仍然會發生衝突。朱棣決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於是向會同館大使問道:“既然布平詢問地事情你不知答案。那麽為何不向上級報告此事?”
這句話帶著明顯的責問味道。會同館大使小心翼翼地瞟了一眼朱棣,暗自揣摩著朱棣身份的同時,吞吞吐吐地答道:“我原本是準備明天向主事報告此事的……”
布平皺了皺眉。
“可是你剛才卻說,朝廷軍隊中的將士若隕於戰陣容易確定,但有邑貴族麾下的戰士是否為國捐軀卻不容易確定!”
會同館大使臉色微窘,見朱棣麵無表情,於是辯解道:“我說得不對嗎?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才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考慮,待將問題想清楚後再向上官匯報。”
這個會同館大使顯然是欺負布平不懂中國官場上的奧秘。若這個九品官真的打算按正常程序向上級匯報,直接將布平的要求一字不改地向上級匯報就是了,根本就犯不著將問題想清楚。
將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勇士葬入烈士陵園於朱棣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如此一來,待不同的民族擁有了共同的信仰,那便會大大增加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進而使得民族融合更加順利!更重要的是,明朝的政府軍隊無論在騎兵還是山地步兵方麵都不占優勢,若是能夠有遊牧民族組成的騎兵和少數民族組成的山地步兵完全聽從中央調遣,那能省多少人力和資源啊?想到這裏,朱棣不由對著會同館大使冷冷地哼了一聲。
“本朝向來強調‘華夷無間,一視同仁’。既然如此,為國捐軀的將士自然不分華夷均可進入烈士陵園……”朱棣轉念一想,會同館大使的狡辯雖說是推脫之詞,但也不無道理。若是任由少數民族自行確定進入烈士陵園的資格,不免過於兒戲。“當然,會同館大使的顧慮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兩位可上書朝廷,要求朝廷派遣監軍和憲兵衛,得到確認後,為國捐軀的勇士自然能夠名正言順地進入烈士陵園。”
會同館大使見風使舵的本事在此刻發揮的淋漓盡致。“正是如此。昨天你沒有正式的文書,我怎麽好空口白話向上司說?若你寫一篇申請文書,我自當將之轉交上司,今天也不會鬧出這樣的事。”
布平略一沉思,點點頭,朝朱棣一拱手。
“多謝。”
言畢,布平便轉身進會同館裏麵走去。
巴特爾發了一會兒愣,恍然大悟地大叫一聲“我也要上書申請!”,轉身也往會同館內跑去,顯然是不甘落在布平之後。
既然已經看不成熱鬧了,朱棣等人便繼續原來的行程。
路上,周忱突然問道:“畢兄,你覺得朝廷會同意派監軍然後承認少數民族也能進烈士陵園的資格嗎?”
“為什麽不承認?”
周忱撇撇嘴。
“太便宜他們了。”
“朝廷也便宜。以前想往少數民族的部落軍隊裏安插監軍困難無比,這麽一弄,卻可以等著少數民族請求朝廷派遣監軍。有了監軍,暴亂騷動之類的事自然會減少。”
景秀默默品味了一會兒,說道:“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不大相同。朝廷的軍隊相對集中,一名監軍便可以監視一支建製頗大的軍隊。而少數民族地區卻是一山一寨自成一國,更何況如今朝廷又公布了有邑貴族製度,那些小部落的獨立性更是得到了保證和加強。若是一山一寨都得派遣監軍,那得派多少啊?朝廷有足夠的人手嗎?”
“怎麽沒有?”朱棣一笑。“當今皇上在公布《武舉法》的同時還公布了《低級武官考評及升遷製度》,這些低級武官若是無法通過考評會失去原來的職位。然而我朝的低級軍官例如小旗、總旗、百戶等都是世襲官職,這便容易導致失去職位的低級武官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朝廷原本準備將不稱職的低級軍官到到移民屯去當組長、屯長等職務。”
“對移民屯而言,有了低級軍官的領導便可以增強移民屯的自衛能力;對那些軍戶而言,他們雖然失去了原來的軍職,卻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心中就不會有太大的怨氣。初期移民屯的數量太少,很多失去職位的低級軍官將暫時無法安置。然而一旦少數民族要求朝廷派遣監軍,便可以將剩下那些無法通過考評的低級軍官派往少數民族部落擔任監軍了……周忱,你發什麽愣?”
“我在想,”周忱撓撓頭,不好意思地一笑。“我還不知道《低級武官考評及升遷製度》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朱棣沉吟片刻後……幹脆不猜了。
在糾纏的過程中,布平一時大意,竟然被巴特爾瞅了個機會一把抓住,接著被巴特爾摔倒在地上。按摔跤的規則,布平應當算是輸了一局,但布平自然不可能知道摔跤的規則,猶自掐脖子扯頭發地纏打不休。
巴特爾氣憤地大聲嚷嚷起來,可惜他使用的是蒙古語,布平根本聽不懂。巴特爾的扈從們準備上前幫忙,相應地,布平的扈從則針鋒相對地將之攔住。眼見鬥毆的規模即將擴大,卻聽見一旁有人厲聲喝道:“都住手!”
鬥歐雙方下意識地望過去,發現官差已經趕了過來。
無論巴特爾還是布平都是從很遠的地方而來,一路走來,雖說隻看到了中國很小的一部分,卻也明白了部落與朝廷之間的實力差距。布平所在的部落一直以來對朝廷都是極為恭順,因此他首先放了手。磊落的蒙古漢子自然不可能趁此機會占對方的便宜,於是巴特爾也鬆開了手。
兩人分開後,捕頭卻犯了難。明太祖對全國人民應該住什麽樣的房、穿什麽樣的衣服、戴什麽樣的首飾都有著詳細的規定,而明初這些規定又執行得比較嚴格,因此僅憑衣著打扮就可以大致猜出一個人的身份。當事人雖然都是少數民族,但捕頭在京城生活了那麽多年,說是見多識廣也不算誇張,因此也隱約猜出了了兩人的身份。
如果隻是普通人,罵了也就罵了,打了也就打了,即便被追究懲罰也不會很嚴重。但這兩個人顯然是少數民族中的高級貴族子弟,如果對他們不客氣,那純粹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左右為難之下,捕頭隻得擠出和悅的表情,詢問事情的經過。
巴特爾的官話雖然都不怎麽樣,但仍然磕磕巴巴將事情的經過完整地講述了一遍。聽完之後,捕頭更加為難了。他沒想到這件事的起因與會同館大使有關,會同館大使雖然隻是正九品,但至少是個官兒,而他自己卻隻是吏……
正在捕頭皺眉沉思之際,朱棣站了出來。
“兩位好漢也算是不打不相識。這種普通地鬥毆是民不告官不究。不如就這麽算了吧。”
兩位當事人並不願意因為這種小事往衙門裏跑。會同館大使更是巴不得掩住此事。恰巧捕頭也嫌此事燙手。於是不約而同接受了這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地建議。
捕頭逃也似地收隊回去了。剩下兩位鬥毆當事人外加會同館大使則站在大門口大眼瞪著小眼。
對於布平和巴特爾地態度朱棣很是高興。少數民族如果和漢人擁有相同地信仰。顯然更有利於民族融合。朱棣本人雖然沒有信仰。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因為有信仰就會有敬畏。正常地信仰對於社會穩定和對自己地心理健康都有好處。
後世以色列建國時世界各地地猶太人紛紛湧入。導致該國使用率相對較高地語言超過三十種。然而以色列人團結地程度卻超過了很多使用同一種語言地民族。可見。民族融合最重要地標誌是擁有共同地信仰而非使用共同地語言――當然。能夠使用同一種語言更好。
朱棣想了想。布平、巴特爾以及會同館大使之間地矛盾並沒有解決。如果就這樣一走了之。說不定他們等會兒仍然會發生衝突。朱棣決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於是向會同館大使問道:“既然布平詢問地事情你不知答案。那麽為何不向上級報告此事?”
這句話帶著明顯的責問味道。會同館大使小心翼翼地瞟了一眼朱棣,暗自揣摩著朱棣身份的同時,吞吞吐吐地答道:“我原本是準備明天向主事報告此事的……”
布平皺了皺眉。
“可是你剛才卻說,朝廷軍隊中的將士若隕於戰陣容易確定,但有邑貴族麾下的戰士是否為國捐軀卻不容易確定!”
會同館大使臉色微窘,見朱棣麵無表情,於是辯解道:“我說得不對嗎?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才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考慮,待將問題想清楚後再向上官匯報。”
這個會同館大使顯然是欺負布平不懂中國官場上的奧秘。若這個九品官真的打算按正常程序向上級匯報,直接將布平的要求一字不改地向上級匯報就是了,根本就犯不著將問題想清楚。
將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勇士葬入烈士陵園於朱棣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如此一來,待不同的民族擁有了共同的信仰,那便會大大增加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進而使得民族融合更加順利!更重要的是,明朝的政府軍隊無論在騎兵還是山地步兵方麵都不占優勢,若是能夠有遊牧民族組成的騎兵和少數民族組成的山地步兵完全聽從中央調遣,那能省多少人力和資源啊?想到這裏,朱棣不由對著會同館大使冷冷地哼了一聲。
“本朝向來強調‘華夷無間,一視同仁’。既然如此,為國捐軀的將士自然不分華夷均可進入烈士陵園……”朱棣轉念一想,會同館大使的狡辯雖說是推脫之詞,但也不無道理。若是任由少數民族自行確定進入烈士陵園的資格,不免過於兒戲。“當然,會同館大使的顧慮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兩位可上書朝廷,要求朝廷派遣監軍和憲兵衛,得到確認後,為國捐軀的勇士自然能夠名正言順地進入烈士陵園。”
會同館大使見風使舵的本事在此刻發揮的淋漓盡致。“正是如此。昨天你沒有正式的文書,我怎麽好空口白話向上司說?若你寫一篇申請文書,我自當將之轉交上司,今天也不會鬧出這樣的事。”
布平略一沉思,點點頭,朝朱棣一拱手。
“多謝。”
言畢,布平便轉身進會同館裏麵走去。
巴特爾發了一會兒愣,恍然大悟地大叫一聲“我也要上書申請!”,轉身也往會同館內跑去,顯然是不甘落在布平之後。
既然已經看不成熱鬧了,朱棣等人便繼續原來的行程。
路上,周忱突然問道:“畢兄,你覺得朝廷會同意派監軍然後承認少數民族也能進烈士陵園的資格嗎?”
“為什麽不承認?”
周忱撇撇嘴。
“太便宜他們了。”
“朝廷也便宜。以前想往少數民族的部落軍隊裏安插監軍困難無比,這麽一弄,卻可以等著少數民族請求朝廷派遣監軍。有了監軍,暴亂騷動之類的事自然會減少。”
景秀默默品味了一會兒,說道:“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不大相同。朝廷的軍隊相對集中,一名監軍便可以監視一支建製頗大的軍隊。而少數民族地區卻是一山一寨自成一國,更何況如今朝廷又公布了有邑貴族製度,那些小部落的獨立性更是得到了保證和加強。若是一山一寨都得派遣監軍,那得派多少啊?朝廷有足夠的人手嗎?”
“怎麽沒有?”朱棣一笑。“當今皇上在公布《武舉法》的同時還公布了《低級武官考評及升遷製度》,這些低級武官若是無法通過考評會失去原來的職位。然而我朝的低級軍官例如小旗、總旗、百戶等都是世襲官職,這便容易導致失去職位的低級武官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朝廷原本準備將不稱職的低級軍官到到移民屯去當組長、屯長等職務。”
“對移民屯而言,有了低級軍官的領導便可以增強移民屯的自衛能力;對那些軍戶而言,他們雖然失去了原來的軍職,卻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心中就不會有太大的怨氣。初期移民屯的數量太少,很多失去職位的低級軍官將暫時無法安置。然而一旦少數民族要求朝廷派遣監軍,便可以將剩下那些無法通過考評的低級軍官派往少數民族部落擔任監軍了……周忱,你發什麽愣?”
“我在想,”周忱撓撓頭,不好意思地一笑。“我還不知道《低級武官考評及升遷製度》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