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嚐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誌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去。
老子此次下界最主要的目的卻是化胡為佛。立小乘佛教,分佛門氣運。封神一戰,佛門度走了三千紅塵客,呈大興之相。老子騎著青牛打算出函穀關,向天竺而去。青牛板角之上掛著風火蒲團,其中壓著多寶道人和從元始天尊鬥法時得來地誅仙陣圖。
多寶道人這些年被迫跟隨在老子身邊,倒是聽了不少太清大法。與上清法門相結合。修為精進不少,也沒了重回截教的心思,老老實實的呆在太上老君身邊。
那函穀關守關官員關尹,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一日夜晚,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裏,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裏。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關尹早聞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將來?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裏,夾道焚香,以迎聖人。
七月十二日午後,夕陽西斜,光華東射。關尹正欲下關查看。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騎青牛而來。老者白發如雪,其眉垂鬢。其耳垂肩,其須垂膝,紅顏素袍,簡樸潔淨。關尹仰天而歎道:“我生有幸。得見聖人!”三步並作兩步,奔上前去,跪於青牛前拜道:“關尹叩見聖人”
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厚唇、長眉、端鼻,威嚴而不冷酷,柔慈而無媚態,早知與此人有些緣法,故意試探道:“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非常之禮也!老夫不敢承當,不知有何見教?”
關尹道:“老丈,聖人也!務求留宿關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子又試道:“老夫有何神聖之處,受你如此厚愛?慚愧慚愧,羞殺老夫矣?”
關尹道:“關尹不才;好觀天文略知變化。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見紫氣浩蕩,滾滾如龍,其長三萬裏。知來者至聖至尊,非通常之聖也;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知聖人白發,是老翁之狀;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
老子聽罷,哈哈大笑:“過獎、過獎!”
關尹聞言大喜,叩頭不迭。之後,關尹引老子至官舍,請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禮,懇求道:“先生乃當今大聖人也!聖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竊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也。今汝將隱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難尋矣!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為書?關尹雖淺陋,願代先生傳於後世,流芳千古,造福萬代。”
老子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稱為《德經》,合稱《道德經》。《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此乃人教教義之根本。
老子又道:“你雖有心修道,但身含殺氣,不適合我的太清之法。”
關尹道:“聖人明鑒,關尹曾為將戍邊多年,雖已在此靜休三載,一身殺氣仍未化去,請聖人慈悲。”
老子道:“也罷!你我今日有緣,可入我門下,為記名弟子,你既天生長眉,便賜你道號長眉。”
關尹,不,長眉大喜,跪下行禮道:“多謝師尊。”
老子道:“你雖不適合修煉太清大法,但我身上尚有東華帝君所創修劍法門,東華帝君即將轉世曆劫入我門下,為上洞八仙之一,你可學此功法。”老子隨將東華帝君所創的修劍法門傳授予長眉,又將護教大陣“兩儀微塵陣”傳授予他,並賜予八卦爐中重新煉製的“先天一氣太清神符”作為鎮壓靈寶。
老子出了函穀關,對送行地長眉說道:“此處不是修行之所,你將我所著《道德經》傳與世人之後,便去蜀中峨眉山修行。”
長眉稽首道:“徒兒謹尊師命。”老子準備離去,卻又突然停下,望向東方,麵帶微笑。長眉以為師尊在此感懷即將離開故土,卻聽東邊有人高吟道:“男兒當殺人,血戰四方天,擴我華夏土,立誌守四方……”
這唱歌的人,不是其他人,正是燃燈。
他唱完之後,意猶未盡,又唱了一首《男兒當自強》。雖然這首歌,在燃燈那個時代,已經是老歌了,但是在這戰國,這種讓人熱血沸騰的調,卻是第一次出現。燃燈唱時候,驪山一帶,一位偶的修道殘片的女子,聽得此歌,一雙美目,異彩連連,日後遇到燃燈,一番因果機緣,成為造化島外傳有名的仙姑不提。
那長眉聽得這首歌,已然是激動不已,突然瞥見太上老君皺著眉頭,這才低下頭來,不敢再有這等神色。
燃燈知曉曆史,老子來這地方化胡,他卻是打算來分一些功德了。燃燈之所以敢這麽做,一是他時常幫他老子跑腿,又在人族上做出極大的退讓,是有一些因果。封神之時,如果不是燃燈,通天教主發動了六魂幡,隻怕三清要兩敗俱傷了。
老子後來知道了,覺得燃燈不錯,甚至因此找到元始天尊,要他不要與這個師弟為難。當然,燃燈唱那首歌,並非沒有用意地,他知曉曆史,自然知道中國第一個皇帝是誰,自然知道接下來地戰國大事,也清楚明白,這首歌,會讓什麽樣的帝王感興趣。
可以說,這首歌將是他在這凡間做那宣揚自己奮鬥之道的初始,也是他自封神以來,第一次正式插手人族之事。當然,期間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是事情,卻是要為無量量劫,布置好第一枚棋子。那是燃燈與通天教主商量之事,燃燈既然決定助通天教主出氣,不好好謀劃一般,卻是不行的。
燃燈來到太上老君的麵前,打了一個稽首,道:“見過師兄。”
太上老君笑道:“師弟此來,可是想與我同去?”
“師兄要立小乘佛教教主,我那惡念,畢竟與西方有一段因果,來此處看看,卻是最好。”燃燈笑道,這是的確,他寄托惡念的先天靈寶,正是當初準提教主在血海說了斷因果用的,這惡念去西方教,卻是有這一層的原因。那接引與準提自然清楚,是以沒有拒絕。
太上老君聽了燃燈此語,想到當日一事,也不多說,反正也沒多大關礙,遂點了點頭道:“也好,同去。”老子騎牛離去,燃燈相隨於後,長眉拜別。路上老子問道:“伏羲所傳演算天機之術倒也奇妙,你畢竟是人族聖師,他倒是將這門神通盡數告於師弟,吾剛收那記名弟子,師弟看他將來如何?”
燃燈演算許久,卻是假裝,為了瞞過聖人,他是真在演算,不過不是算長眉,而是演算孫悟空,這關係到他與準提地事情,不得不認真。許久,燃燈開言道:“劍雖鋒利,剛而易折,倒能盛極一時。然其心不堅,最易見異思遷。”
老子聞言,皺了皺眉頭,卻並不關心,反正那長眉隻是個記名弟子而已,複又道:“化胡為佛如何?”
“天庭威嚴失,小乘變大乘。”燃燈說道。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嚐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誌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去。
老子此次下界最主要的目的卻是化胡為佛。立小乘佛教,分佛門氣運。封神一戰,佛門度走了三千紅塵客,呈大興之相。老子騎著青牛打算出函穀關,向天竺而去。青牛板角之上掛著風火蒲團,其中壓著多寶道人和從元始天尊鬥法時得來地誅仙陣圖。
多寶道人這些年被迫跟隨在老子身邊,倒是聽了不少太清大法。與上清法門相結合。修為精進不少,也沒了重回截教的心思,老老實實的呆在太上老君身邊。
那函穀關守關官員關尹,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一日夜晚,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裏,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裏。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關尹早聞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將來?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裏,夾道焚香,以迎聖人。
七月十二日午後,夕陽西斜,光華東射。關尹正欲下關查看。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騎青牛而來。老者白發如雪,其眉垂鬢。其耳垂肩,其須垂膝,紅顏素袍,簡樸潔淨。關尹仰天而歎道:“我生有幸。得見聖人!”三步並作兩步,奔上前去,跪於青牛前拜道:“關尹叩見聖人”
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厚唇、長眉、端鼻,威嚴而不冷酷,柔慈而無媚態,早知與此人有些緣法,故意試探道:“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非常之禮也!老夫不敢承當,不知有何見教?”
關尹道:“老丈,聖人也!務求留宿關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子又試道:“老夫有何神聖之處,受你如此厚愛?慚愧慚愧,羞殺老夫矣?”
關尹道:“關尹不才;好觀天文略知變化。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見紫氣浩蕩,滾滾如龍,其長三萬裏。知來者至聖至尊,非通常之聖也;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知聖人白發,是老翁之狀;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
老子聽罷,哈哈大笑:“過獎、過獎!”
關尹聞言大喜,叩頭不迭。之後,關尹引老子至官舍,請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禮,懇求道:“先生乃當今大聖人也!聖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竊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也。今汝將隱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難尋矣!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為書?關尹雖淺陋,願代先生傳於後世,流芳千古,造福萬代。”
老子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稱為《德經》,合稱《道德經》。《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此乃人教教義之根本。
老子又道:“你雖有心修道,但身含殺氣,不適合我的太清之法。”
關尹道:“聖人明鑒,關尹曾為將戍邊多年,雖已在此靜休三載,一身殺氣仍未化去,請聖人慈悲。”
老子道:“也罷!你我今日有緣,可入我門下,為記名弟子,你既天生長眉,便賜你道號長眉。”
關尹,不,長眉大喜,跪下行禮道:“多謝師尊。”
老子道:“你雖不適合修煉太清大法,但我身上尚有東華帝君所創修劍法門,東華帝君即將轉世曆劫入我門下,為上洞八仙之一,你可學此功法。”老子隨將東華帝君所創的修劍法門傳授予長眉,又將護教大陣“兩儀微塵陣”傳授予他,並賜予八卦爐中重新煉製的“先天一氣太清神符”作為鎮壓靈寶。
老子出了函穀關,對送行地長眉說道:“此處不是修行之所,你將我所著《道德經》傳與世人之後,便去蜀中峨眉山修行。”
長眉稽首道:“徒兒謹尊師命。”老子準備離去,卻又突然停下,望向東方,麵帶微笑。長眉以為師尊在此感懷即將離開故土,卻聽東邊有人高吟道:“男兒當殺人,血戰四方天,擴我華夏土,立誌守四方……”
這唱歌的人,不是其他人,正是燃燈。
他唱完之後,意猶未盡,又唱了一首《男兒當自強》。雖然這首歌,在燃燈那個時代,已經是老歌了,但是在這戰國,這種讓人熱血沸騰的調,卻是第一次出現。燃燈唱時候,驪山一帶,一位偶的修道殘片的女子,聽得此歌,一雙美目,異彩連連,日後遇到燃燈,一番因果機緣,成為造化島外傳有名的仙姑不提。
那長眉聽得這首歌,已然是激動不已,突然瞥見太上老君皺著眉頭,這才低下頭來,不敢再有這等神色。
燃燈知曉曆史,老子來這地方化胡,他卻是打算來分一些功德了。燃燈之所以敢這麽做,一是他時常幫他老子跑腿,又在人族上做出極大的退讓,是有一些因果。封神之時,如果不是燃燈,通天教主發動了六魂幡,隻怕三清要兩敗俱傷了。
老子後來知道了,覺得燃燈不錯,甚至因此找到元始天尊,要他不要與這個師弟為難。當然,燃燈唱那首歌,並非沒有用意地,他知曉曆史,自然知道中國第一個皇帝是誰,自然知道接下來地戰國大事,也清楚明白,這首歌,會讓什麽樣的帝王感興趣。
可以說,這首歌將是他在這凡間做那宣揚自己奮鬥之道的初始,也是他自封神以來,第一次正式插手人族之事。當然,期間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是事情,卻是要為無量量劫,布置好第一枚棋子。那是燃燈與通天教主商量之事,燃燈既然決定助通天教主出氣,不好好謀劃一般,卻是不行的。
燃燈來到太上老君的麵前,打了一個稽首,道:“見過師兄。”
太上老君笑道:“師弟此來,可是想與我同去?”
“師兄要立小乘佛教教主,我那惡念,畢竟與西方有一段因果,來此處看看,卻是最好。”燃燈笑道,這是的確,他寄托惡念的先天靈寶,正是當初準提教主在血海說了斷因果用的,這惡念去西方教,卻是有這一層的原因。那接引與準提自然清楚,是以沒有拒絕。
太上老君聽了燃燈此語,想到當日一事,也不多說,反正也沒多大關礙,遂點了點頭道:“也好,同去。”老子騎牛離去,燃燈相隨於後,長眉拜別。路上老子問道:“伏羲所傳演算天機之術倒也奇妙,你畢竟是人族聖師,他倒是將這門神通盡數告於師弟,吾剛收那記名弟子,師弟看他將來如何?”
燃燈演算許久,卻是假裝,為了瞞過聖人,他是真在演算,不過不是算長眉,而是演算孫悟空,這關係到他與準提地事情,不得不認真。許久,燃燈開言道:“劍雖鋒利,剛而易折,倒能盛極一時。然其心不堅,最易見異思遷。”
老子聞言,皺了皺眉頭,卻並不關心,反正那長眉隻是個記名弟子而已,複又道:“化胡為佛如何?”
“天庭威嚴失,小乘變大乘。”燃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