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在沒有女人的春秋戰國裏 作者:笑客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子服人看著那張用石頭臨時拚湊起來的粗製地圖,耳中聽著夏瑜細數周室初興、大封千國的曆史,一時間神思仿佛回到那數百載前,一幕幕曆史仿佛從眼前而過。
夏瑜也看著那副地圖,道:“周公封建,於其時,難道不是駭人聽聞。”
公子服人深吸口氣,道:“先生所言不差,昔日周公封建,隻怕於當時也是石破天驚,驚煞眾人,今日先生所言‘一統天下’,也亦是他人不敢言之語,敢問先生,為何說今日天下動亂之根由在沒有一個強國能夠一統天下?”
夏瑜看著這位“趙同”,倒是有幾分驚訝,這個人麵目平凡黝黑,整個人的長相都有幾分粗糙,但卻似乎有容乃大,雖然對自己所說開始都有幾分驚異,卻也都能夠很快的接受,然後馬上切中要害,倒是個奇人,是以夏瑜很自然將胸中想法倒出,道:“昔日周室大封諸侯,這大大小小數千邦國不知多少都是在蠻夷所居之處建國,是以不知道多少邦國日夜擔憂防備的都是那蠻夷的侵擾進攻,有了敵人,血脈親人親友才是可貴,是彼時我華夏各個邦國相安無事,諸侯彼此親昵,然當蠻夷漸漸我華夏所化,當這些蠻夷漸漸不再構成威脅,敵人消失了,內鬥才開始。”
公子服人默默不語,聽著夏瑜的闡述。
夏瑜道:“再者,昔日周室將許許多多的諸侯分封到各蠻夷雜處的土地上,將最肥美最易於開墾的土地留給自己,然世事奇妙就在於此處,人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亦如此。周室所處中原之地,開墾已久,土地肥沃易耕,而諸侯分封之地大多為原始未曾開墾過的土地,又時時有蠻夷侵染,但也正因如此,諸侯能夠求存變革,如管仲之輔桓公興齊,如秦國之西拓滅西戎數十國,而周室卻在內亂中日漸蕭條。周室無力主持天下事,而這片大陸上的蠻夷也漸漸被周室分封的各個邦國分化消滅,是以各諸侯開始相互攻伐。”
說到這裏夏瑜頓了一下,道:“昔日管仲輔佐桓公強國於半代,齊國以‘尊王攘夷’之號,得周天子至伯,那數十年間,桓公代周室管理天下諸侯,諸侯間相互攻伐比之以往確實少了些。”
公子服人點頭,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的事,列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天下諸侯莫不想得到一個如管仲一般的人才能夠強國興邦,公子服人雖然不甚通詩書,那也隻是對文辭不精而已,對史書記載的諸侯曆史,公子服人一直都很感興趣,也很用功攻讀,道:“昔日桓公葵丘會盟,天子賜胙肉,彼時周室內亂,多得桓公與管仲扶持,內鎮周室亂臣,外九合諸侯,使諸侯相互無攻伐,得以齊聚桓公指揮之下,對抗蠻夷,天子感念桓公之德,加之桓公年歲已老,特囑使臣不使桓公下拜受賜,而桓公管仲皆認為天下之所以混亂便是因為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所以桓公仍舊下拜受賜,天下諸侯莫不震動。”
說到此處公子服人麵上神色不動,內裏卻有幾分激動,作為姬姓血脈,作為受禮樂熏陶的中原諸侯子弟,對著昔日的葵丘會盟隻怕怎能不激動。
昔日周室傾頹之後,諸侯相互攻伐內鬥,彼時四夷交侵,中原不絕如線。
想想看,昔日在管仲理政之後國力比之周室強大不知道多少倍的齊國,代領諸侯對抗蠻夷,在邢國被北狄所滅之時,在燕國被山戎所滅,在衛國險些被夷狄覆滅之時,是桓公代領諸侯北抗北狄、山戎,幫助邢國、燕國複國,包圍了國都被破,幾乎全國人都被北狄活活吃殺光了的衛國,然而就是如此強大的齊國,卻在一直對周室禮遇有加,謹守臣道,在周天子賜胙肉時,年紀老邁的桓公顫顫巍巍的在諸侯麵前下拜受賜,那一刻天下諸侯所受的震動可想而知。
這世上很多人隻知道強者可以耀武揚威,但卻不知道有些強者可以挺身而出對抗強大敵人,也可以在他們真心服從的信念下彎下他們驕傲的腰。
能夠挺胸抬頭的強者叫人畏懼,能夠堅守道德在信仰麵前折腰的強者,讓人敬佩。
桓公的作為,讓諸侯敬佩,讓諸侯心甘情願的服從,讓那時很是混亂的時局,相互內鬥的諸侯有了短暫的和睦共處。
然而桓公去了,其後天下又見紛亂,又有晉文公繼續“尊王攘夷”,扶持周室,如今卻連晉國都是公室頹弱卿大夫把持國政了。
夏瑜點點頭,公子服人所說的桓公下拜受胙的曆史他在《國家戰爭》裏就學習過了,在沒接觸《國家戰爭》之前,他對這段曆史沒什麽感觸,對“尊王攘夷”與“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什麽不同也沒什麽感觸,但當他了解了,卻是對將教科書上將“尊王攘夷”說成諸侯為了拓展自己的勢力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利益這種說法有了反感。
越是了解管仲其人,便也是覺得其人沉甸甸的,因為通過那些曆史的記載勾勒出的輪廓,夏瑜覺得,這個人是真的想要拯救整個世道,他是真的認為天下大亂的根源在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所以他通過輔佐齊桓公小白強大齊國,然後讓齊國出麵管理諸侯,使得諸侯相互之間停止攻伐,凝集力量對抗北狄山戎和南邊擅自稱王的楚國,管仲勸導桓公“尊王攘夷”,禮敬周室,就是讓強大的齊國做表率,遵循君臣之道,希望撥亂反正還天下太平。
這時間有些政治家很能幹,像吳起,有些政治家很有理想,像王安石,有些人卻是即能幹又有理想,管仲就是一個即能幹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的執政理財使得齊國強大,使得齊國貫穿春秋戰國一直都在一流強國的行列,使得列國諸侯無不期盼能夠得到一個管仲輔佐強國,但可能沒有所少人會注意到,管仲真正一生追求的,直到死時都沒能實現――使得天下重歸太平。
這是無奈,是悲哀,也是必然,因為管仲畢竟是這個時代的人,他沒辦法超越這個時代的局限,這個時代,稱霸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真正能夠使得天下重歸太平的是一統天下。
夏瑜看著公子服人,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道:“我們曾經很小”,他指著那塊代表周室的石頭,然後夏瑜將雙手擴大,照著那個地圖畫了一個圈,道,“現在我們很大,大到不再有敵人,大到相互攻伐不止,此時時局如商湯滅夏桀,如周武滅殷紂,稱霸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如管仲者尚且不能令天下在稱霸格局之下重新擁有秩序,隻有一統天下,才能使得秩序重建,再得天下太平。”
夏瑜也看著那副地圖,道:“周公封建,於其時,難道不是駭人聽聞。”
公子服人深吸口氣,道:“先生所言不差,昔日周公封建,隻怕於當時也是石破天驚,驚煞眾人,今日先生所言‘一統天下’,也亦是他人不敢言之語,敢問先生,為何說今日天下動亂之根由在沒有一個強國能夠一統天下?”
夏瑜看著這位“趙同”,倒是有幾分驚訝,這個人麵目平凡黝黑,整個人的長相都有幾分粗糙,但卻似乎有容乃大,雖然對自己所說開始都有幾分驚異,卻也都能夠很快的接受,然後馬上切中要害,倒是個奇人,是以夏瑜很自然將胸中想法倒出,道:“昔日周室大封諸侯,這大大小小數千邦國不知多少都是在蠻夷所居之處建國,是以不知道多少邦國日夜擔憂防備的都是那蠻夷的侵擾進攻,有了敵人,血脈親人親友才是可貴,是彼時我華夏各個邦國相安無事,諸侯彼此親昵,然當蠻夷漸漸我華夏所化,當這些蠻夷漸漸不再構成威脅,敵人消失了,內鬥才開始。”
公子服人默默不語,聽著夏瑜的闡述。
夏瑜道:“再者,昔日周室將許許多多的諸侯分封到各蠻夷雜處的土地上,將最肥美最易於開墾的土地留給自己,然世事奇妙就在於此處,人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亦如此。周室所處中原之地,開墾已久,土地肥沃易耕,而諸侯分封之地大多為原始未曾開墾過的土地,又時時有蠻夷侵染,但也正因如此,諸侯能夠求存變革,如管仲之輔桓公興齊,如秦國之西拓滅西戎數十國,而周室卻在內亂中日漸蕭條。周室無力主持天下事,而這片大陸上的蠻夷也漸漸被周室分封的各個邦國分化消滅,是以各諸侯開始相互攻伐。”
說到這裏夏瑜頓了一下,道:“昔日管仲輔佐桓公強國於半代,齊國以‘尊王攘夷’之號,得周天子至伯,那數十年間,桓公代周室管理天下諸侯,諸侯間相互攻伐比之以往確實少了些。”
公子服人點頭,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的事,列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天下諸侯莫不想得到一個如管仲一般的人才能夠強國興邦,公子服人雖然不甚通詩書,那也隻是對文辭不精而已,對史書記載的諸侯曆史,公子服人一直都很感興趣,也很用功攻讀,道:“昔日桓公葵丘會盟,天子賜胙肉,彼時周室內亂,多得桓公與管仲扶持,內鎮周室亂臣,外九合諸侯,使諸侯相互無攻伐,得以齊聚桓公指揮之下,對抗蠻夷,天子感念桓公之德,加之桓公年歲已老,特囑使臣不使桓公下拜受賜,而桓公管仲皆認為天下之所以混亂便是因為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所以桓公仍舊下拜受賜,天下諸侯莫不震動。”
說到此處公子服人麵上神色不動,內裏卻有幾分激動,作為姬姓血脈,作為受禮樂熏陶的中原諸侯子弟,對著昔日的葵丘會盟隻怕怎能不激動。
昔日周室傾頹之後,諸侯相互攻伐內鬥,彼時四夷交侵,中原不絕如線。
想想看,昔日在管仲理政之後國力比之周室強大不知道多少倍的齊國,代領諸侯對抗蠻夷,在邢國被北狄所滅之時,在燕國被山戎所滅,在衛國險些被夷狄覆滅之時,是桓公代領諸侯北抗北狄、山戎,幫助邢國、燕國複國,包圍了國都被破,幾乎全國人都被北狄活活吃殺光了的衛國,然而就是如此強大的齊國,卻在一直對周室禮遇有加,謹守臣道,在周天子賜胙肉時,年紀老邁的桓公顫顫巍巍的在諸侯麵前下拜受賜,那一刻天下諸侯所受的震動可想而知。
這世上很多人隻知道強者可以耀武揚威,但卻不知道有些強者可以挺身而出對抗強大敵人,也可以在他們真心服從的信念下彎下他們驕傲的腰。
能夠挺胸抬頭的強者叫人畏懼,能夠堅守道德在信仰麵前折腰的強者,讓人敬佩。
桓公的作為,讓諸侯敬佩,讓諸侯心甘情願的服從,讓那時很是混亂的時局,相互內鬥的諸侯有了短暫的和睦共處。
然而桓公去了,其後天下又見紛亂,又有晉文公繼續“尊王攘夷”,扶持周室,如今卻連晉國都是公室頹弱卿大夫把持國政了。
夏瑜點點頭,公子服人所說的桓公下拜受胙的曆史他在《國家戰爭》裏就學習過了,在沒接觸《國家戰爭》之前,他對這段曆史沒什麽感觸,對“尊王攘夷”與“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什麽不同也沒什麽感觸,但當他了解了,卻是對將教科書上將“尊王攘夷”說成諸侯為了拓展自己的勢力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利益這種說法有了反感。
越是了解管仲其人,便也是覺得其人沉甸甸的,因為通過那些曆史的記載勾勒出的輪廓,夏瑜覺得,這個人是真的想要拯救整個世道,他是真的認為天下大亂的根源在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所以他通過輔佐齊桓公小白強大齊國,然後讓齊國出麵管理諸侯,使得諸侯相互之間停止攻伐,凝集力量對抗北狄山戎和南邊擅自稱王的楚國,管仲勸導桓公“尊王攘夷”,禮敬周室,就是讓強大的齊國做表率,遵循君臣之道,希望撥亂反正還天下太平。
這時間有些政治家很能幹,像吳起,有些政治家很有理想,像王安石,有些人卻是即能幹又有理想,管仲就是一個即能幹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的執政理財使得齊國強大,使得齊國貫穿春秋戰國一直都在一流強國的行列,使得列國諸侯無不期盼能夠得到一個管仲輔佐強國,但可能沒有所少人會注意到,管仲真正一生追求的,直到死時都沒能實現――使得天下重歸太平。
這是無奈,是悲哀,也是必然,因為管仲畢竟是這個時代的人,他沒辦法超越這個時代的局限,這個時代,稱霸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真正能夠使得天下重歸太平的是一統天下。
夏瑜看著公子服人,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道:“我們曾經很小”,他指著那塊代表周室的石頭,然後夏瑜將雙手擴大,照著那個地圖畫了一個圈,道,“現在我們很大,大到不再有敵人,大到相互攻伐不止,此時時局如商湯滅夏桀,如周武滅殷紂,稱霸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如管仲者尚且不能令天下在稱霸格局之下重新擁有秩序,隻有一統天下,才能使得秩序重建,再得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