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是有眼色的人,既然楊銘都進京了,他們自然知道發生了大事,所以都在外麵等候,果不其然,等了半個多時辰嘉靖果然敲響了震鈴鍾,這就是要再次開朝了。


    雖然有些不合常理,但是,並沒有人覺得不對......


    當眾位大臣再次上朝的時候,正是楊銘被一隊士衛押解前往大理寺的時候。


    隻不過雖然說的是押解,但是楊銘隻不過是在他們的看護下朝外麵走而已。


    這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就有點兒讓人尋味了....


    金鑾殿上,不多時各位大臣便按位置排班站好了。


    楊延和作為當朝首輔自然是需要開個口的。


    畢竟再次開朝會可是很難得的事情,這樣的情況即便是整個大明朝開國以來都沒有出現幾次,而這一次在他看來很明顯與楊銘有關。


    而且楊銘還被押解去了大理寺!


    山呼之後!


    楊延和緩緩的出了朝班,正對著嘉靖問道:“大明開國以來,再次朝儀之數甚為少見,不過每次都有國之大事發生,老臣不知皇上可有要事相商?”


    他這一問,其他的大臣的注意力也都被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都睜著眼睛想要看看嘉靖怎麽回答。


    雖然他們都很清楚,這次朝議應該是發生大事了,也隱隱知曉與楊銘有關,但是沒有說出來之前所有人都無疑非常擔憂。


    楊銘並不是一般的臣子。


    除了臣子的身份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當朝永淳公主的駙馬,嘉靖皇帝的妹夫。


    即便是有過,哪怕是礙於這個身份嘉靖能寬容的也該寬容,並且楊銘自出仕以來,為大明朝可謂是添磚加瓦,就算是國庫也是因為他而變得富裕起來。


    雖然很多人都有些嫉妒,但是事實就是事實,這是不可磨滅的功勞,所以即便是一些反對楊銘所謂新法的人都為楊銘感到擔憂。


    既然嘉靖將楊銘拿下了,並且還是送往了大理寺,這其中很有可能就是楊銘觸怒了龍顏!


    甚至....


    都不敢朝下麵想了!


    這個問題就如同一把懸在頭頂上的巨劍,讓他們有了一種恐懼的感覺!


    無關自身,隻關國事!


    這樣一個聚財的大才如果損失,那麽國朝是不是又要回到以前的那種情況?


    這人就是如此!


    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自從楊銘施展了新法,國庫日間充實,所以他們這些大佬花起銀子來自然就大手大腳了。


    比如各地的建設,都是當大佬的,身後就必然有地方的官員為他們搖旗呐喊,而地方的官員想要高升就必須需要政績。可是政績從何而來?


    這就需要修繕官學、予之教化,就需要修路、修橋.....


    總之一句話,辦這些事需要錢,需要銀子!


    所以,既然國庫裏有,而下麵的人又需要,想想人家跟著你為你東奔西走,為你仗義執言....這是為什麽?還不是為了一個錦繡前程?


    所以這些大佬往往都是手裏一鬆,多多少少也撥付一點兒。


    可是這樣的人還不少,你給張三撥付了一萬兩銀子,那麽李四、王五呢?


    當大佬就需要一碗水端平,所以都撥付吧!


    就這樣,國庫裏的銀子便如同流水一般紛紛的撥付到了地方,變成了那些地方官的一樁樁政績。


    因此,在思南第二次即將發生暴亂的時候,即便是國庫曾經積累白銀兩百萬兩之巨,到最後幾乎內閣三輔都不得不抹下老臉朝嘉靖拿內庫銀子賑災就是這個原因。


    雖然隨著後麵烈酒、煤炭集團以及瓷磚賦稅的繳納,國庫如今又有了不少銀子,可是如果楊銘一出事那麽這些新法到底還能不能繼續都是兩說。


    如果國庫再次成為了以前能餓死老鼠的樣子,那麽他們也就再難以接受了。


    都過慣了大手大腳的日子,誰還能再繼續以往那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日子?


    所以,即便是不喜楊銘的人,在這個時候還是有些擔憂起來。


    嘉靖一臉嚴肅,緩緩的站起了身子,在龍椅前麵走了幾步才大聲開口道:“楊銘!永淳公主之駙馬,當朝蜀光侯!”


    隨著他開口,整個朝堂都鴉雀無聲。


    嘉靖如今表現出來的那種威嚴是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


    隻見嘉靖繼續道:“本來他千裏迢迢前往京師謝恩,朕也是滿心欣慰!可是.....“


    說到這兒,嘉靖猛的一拍身前的桌子!


    “嘭!”


    一聲巨響!


    震的整個桌案一震!


    上麵的好幾個早朝時遞上的奏本都被震落到地上!


    嘉靖這是發怒了!


    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裏!


    嘉靖雖然是第一次當朝發怒,但是其威嚴卻無人敢阻!


    哪怕是內閣三輔也當心冷汗直冒!


    楊延和也是到了現在才發現,嘉靖在這一年多時間以來已經慢慢的成長起來了。


    他再也不是當初進京時候那個剛剛從興獻王府出來的那個世子了,現在的他已經有了成為一名真正帝王的資格!


    不.....他現在就是一名名符其實的帝王!


    有了這樣的想法,所有人都趕忙跪下!


    “皇上熄怒!”


    .....


    “楊銘辜負了朕的信任!你們知不知道這一次他帶來了幾百車貨物,裏麵裝的是什麽嗎?”看到在自己身前跪成一片的大臣,嘉靖緩緩的調整了一下情緒,用一種極力壓製住憤怒的語氣說話。


    朝堂上鴉雀無聲。


    沒有一個人敢回答!


    或者是與他正麵交鋒!


    “是銀子!整整四百六十二萬兩銀子!”說話間,楊銘便把手裏的一道奏本啪的一聲丟到了楊延和身前,吼道:“楊銘身為惠州府知府,利用職權之便夥同廣州水師參讚童鐵,以瓷磚為貨,運送有二十船瓷磚前往倭國販售!


    這便是他所得之利!整整四百六十二萬兩銀子!他竟然膽大如斯!當年先祖開啟海禁,便是深知商賈之害,而如今楊銘居然膽敢無視海禁帶頭以利,朕已經著宮中侍衛押解其大理寺著日候審!不知道諸公以為如何?”


    雖然開始的時候說的非常氣憤,但是說到了最後嘉靖更多的就像是在陳述一個事實,那就是楊銘用二十船的瓷磚,為大明朝換回了四百六十二萬兩銀子!


    這銀子才是關鍵!


    既然這麽說了,所有人都不禁微微鬆了一口氣。


    明說是要處罰楊銘,實際上卻是支持開啟海禁,畢竟能為國朝帶來大筆的銀子無論如何都是好事。


    隻不過作為帝王,作為老朱家的後世子孫,開海禁這句話卻是不能出自他的口中,如果他做出極力支持的樣子那邊是不顧先帝遺訓,這就是不孝!


    要知道,古代何以治國?


    其基礎便是孝治!


    隻要孝,便有了繼續一切的可能,雖然後世說起來有些可笑,但是當時的統治基礎的的確確便是如此,不禁如此在先唐以前甚至還有孝廉等為官的方式,從此可知這一個孝字不僅是對百姓,即便是對官員和皇帝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嘉靖不能說,不能反對,並不代表臣子不能反對。


    隻要他們想,便能引經據典的找出無數種可以反駁的觀點。


    這也是官員的長處。


    比如現在,身為吏部侍郎的嚴嵩便站了出來。


    別看嚴嵩現在頭上還有楊延和這個尚書存在,事實上楊延和平日裏大多都是處理內閣的事物,至於吏部其實隻不過是兼任罷了,更多的時候嚴嵩這個二把手才是吏部最終的裁決者。


    按照曆史的軌跡,嚴嵩後來之所以能夠取代楊延和甚至縱橫朝堂數十年除了他過人的才學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察言觀色。


    雖然嘉靖看起來非常憤怒,但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他早已經看出來了嘉靖明為憤怒,實則支持的態度。否則哪裏會這麽麻煩?還要押解去大理寺候審?而且楊銘還大搖大擺的走去大理寺?


    如果是真的龍顏大怒,那麽隻需要嘉靖一道聖旨,即便是楊銘身為永淳公主的駙馬,楊銘也早就被拖下去打屁股了,他還能大搖大擺的走路?


    因此,嚴嵩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家境其實也支持開海禁。


    既然得出了這個結論,所以他便開始押寶了!


    往往這個時候就是臣子看風向的時候,一旦押對寶了,從此便是平步青雲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能讓皇帝另眼相看,青睞有佳!


    雖然不少臣子都不屑如此,但是能升官發財大多數人卻屈指若赴。


    畢竟,得到聖眷總比聖厭好的多。


    所以這其間怎麽選擇就自然明朗了。


    楊銘緩緩起身,小心翼翼的走到了楊延和的跟前,從地上撿起了嘉靖丟出的奏本慢慢的翻閱起來。


    說是翻閱,其實根本就沒有必要。


    畢竟嘉靖說的已經非常明白了。


    楊銘就是憑借二十船瓷器換來了四百六十二萬兩銀子,明擺著的事情根本就用不著任何推敲。


    不過之所以選擇再次查看奏本,嚴嵩卻是有原因的。


    他選擇第一個站出來自然是因為站隊的原因,但是現在好了,第一個站了出來卻還沒有想好怎麽說,所以現在他需要時間。


    他需要時間來好好考慮一下與嘉靖甚至朝堂上眾位官員的奏對。


    而拿起奏折查看無疑就能為他爭取不少時間。


    畢竟觀看裏麵的內容和驗證都需要慢慢的思考,特別是這樣的奏本必然是需要列出一些數據,所以這就給嚴嵩帶來了不少的思考時間。


    整個朝堂都安靜一片。


    嘉靖略有所思的看著正站起身查看奏本的嚴嵩。


    既然嚴嵩已經站了出來,以嘉靖的智慧必然是看出了嚴嵩的想法,所以也不催促就等著嚴嵩考慮好了和他唱一出雙簧戲!


    果然,沒等多久,嚴嵩便合上了奏本,胸有成竹的朝嘉靖一躬道:“啟稟皇上,臣吏部侍郎嚴嵩有本奏!”


    嘉靖一看,這就是要開始演戲了,當下臉色已板,沉聲問道:‘嚴愛卿有何本奏,不妨說出來與諸位臣工一起商議如何?”


    一邊說,他還看了看正跪成了一地的官員,仿佛很生氣的道:“諸位愛卿這是做什麽?都起身,這是成何體統?”


    雖然是這麽說,但是家境卻非常受用。


    作為一名帝王,被百官跪拜無疑是最顯露他皇帝威嚴的時刻,而這種待遇他卻是第一次遇見。


    所以他非常的珍惜,也非常的癡迷!


    得到了嘉靖的首肯,早就已經跪的腰酸背疼的百官這才謝了嘉靖緩緩起身。


    嚴嵩見眾人都起身後,才鄭重道:“啟稟皇上,臣以為蜀光侯此舉無罪!”


    他這話一處,整個朝堂本來還略有議論之聲,瞬間便又沉寂下來。


    當著嘉靖的麵說楊銘無罪,這的要多大的膽子?


    雖然不少人都已經非常清楚了嘉靖的意思,但是向嚴嵩這麽直接的說出來他們還是有些不敢。


    畢竟剛才嘉靖的憤怒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現在腦海裏還都存著剛才嘉靖發怒時候的樣子。


    那就是一名真正帝王的憤怒。


    “大膽!”嘉靖聽完嚴嵩的話果然立刻暴怒,質問道:“私自開啟海禁還無罪?嚴嵩,你倒是給朕說說他無罪在哪裏?要是說不出個一二三來,你便於楊銘同罪!”


    沒有立即問罪,這就是要讓嚴嵩好好解釋了。


    嚴嵩嘴角露出了一抹不易覺察的笑意,緩緩道:“皇上!古語有雲此一時,彼一時!當年太祖海禁乃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國朝的情況與如今自然不同!


    當年國朝以農為本,商賈甚至少的可憐,因為天下太平,而且無天災**所以人人都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但是現在,自從先帝開始,咱們大明朝便連年幹旱,而且多次內宦持政,以至於民不聊生!”


    他這麽說其實就是把責任推到了前朝的宦官以及天災上,很明顯的就是為現在的情況做鋪墊。


    明眼人都清楚,他這就是要為楊銘開罪了。


    果然,嚴嵩接下來又道:“因此,如今咱們朝廷可謂是舉步維艱,幸好皇上洪福,知人善用,開新法於世國庫日漸豐盈,但多年受天災**荼毒,卻也需修生養息以固國本!”


    ps:今日章節送上!煙頭新書《俠武世界》已經八萬字了,這周上的頻道強推,喜歡武俠的朋友可以去收藏一下,有推薦的投個推薦,沒有收藏的也請幫忙收藏一下,謝謝!(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的脊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頭不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頭不滅並收藏大明的脊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