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這裏麵能讓多少人騰出手來幹其他事?這已經不是一個小小的犁那麽簡單,他甚至看到了整個大明朝因為這新出現的鏵式犁從而再次富足。
嘉靖作為大明史上政治智慧最高的皇帝之一,他自然知道這犁的重要性,說是國之重器那根本就一點兒也不為過!
“好!好!好!”他一臉激動,正如楊延和所說,如果這犁頭真的能犁地百畝那麽隻要江南一地或者推廣全國那麽這解放的勞動力會達到什麽程度?而大明朝的那些大好河山又何愁無人耕作?大明其實根本就不缺地,或者說隻是沒有開墾出來而已,本來種地就已經非常困難誰還有閑心去開荒?要知道即使開荒後土地也並不就是自己的!而那些荒無人煙之地大多都是煙瘴之地,那些地方誰敢去?
可是又了這鏵式犁就不同了,朝廷完全可以大量的移民,將人口眾多之地遷移到那些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麽十數年之後大明朝可用之地又會是多少?到那個時候天下間也許便再無餓死之人了!
“啟稟陛下,楊公子當時交這兩分圖紙給李千戶的時候還說了一句話!”黃錦看嘉靖和楊延和都似乎非常高興也笑著在一旁說道。
“他還有話?”嘉靖側過頭問道:“他說了什麽?”
黃錦道:“楊銘說著犁需工部盡快打造三百具到時候由走貨運運往思南,不過這錢他不打算給了!”
嘉靖一聽,頓時樂了!
“哈哈哈哈!這楊銘”
“這楊銘也有耍無賴的時候?”楊延和也跟著樂了。不過三百具犁能換來製作方法怎麽看也不虧,其實不用楊銘說他也打算給楊銘配置一些過去。雖然楊銘有著金手指之稱呼,但是畢竟思南太過貧窮想要一下改變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朝廷或多或少能夠支持一下那麽對於他工作的開展那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
嘉靖滿意的點了點頭,楊銘的要求一點兒也不過分,當下對黃錦吩咐道:“黃伴伴,從內府之兩萬兩銀子給楊銘送去,就說這是朕給他的犁頭錢,不過三年之後可別忘了還朕一個年賦一百萬兩銀子的思南!”
“陛下這是哪兒的話,按說奴才這話是不該說的,不過看陛下和楊公都這麽高興奴才也是碎幾句嘴!”黃錦本來就一直對楊銘非常有好感,並且楊銘也真的能辦事也能往朝廷裏搬銀子。這樣的臣子可以說那就是完美到了極點,他雖然隻是個宦官但是畢竟是嘉靖的人,有些話嘉靖不好說他卻沒有什麽顧忌,於是便開口道:“陛下,楊銘這獻犁之功您可還沒有賞呢!”
賞!
自然要賞!
正所謂賞罰分明才能服人!也才能讓其他人受到鼓舞!這便是榜樣!
嘉靖也想到了這一點。
可是剛剛才給楊銘的未婚妻和生母恩賜了孺人出身,這又賞
楊延和也覺得這件事還真的是有些傷腦筋,於是便岔開話題對黃錦道:“黃公公,不知楊銘那第二幅圖畫的是什麽?不妨也拿出來看看!如果也如這第一幅圖這般利國利民就算是讓他馬上回京主事一方老臣也無話可說!”
他也是看出來了,楊銘這個徒孫根本就不是常人。常人能想出這些東西?這第一幅圖已經是大手筆那麽第二幅圖呢?想必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嘉靖也一臉急切的看向黃錦,這一次他是不打算一個人先看了,便示意黃錦將圖紙平鋪在桌上。
這幅圖與第一幅圖不一樣,第一幅圖還可以說是圖。那麽這第二幅圖根本就不算是一幅圖,而是一幅畫了!
這畫被分城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葉子,這葉子如同藤蔓一般但是葉子呈心形狀。從畫裏就可以看的出來這葉子似乎非常的肥厚就是當做菜吃也是沒有問題。
第二部分卻是一塊如同地瓜一樣的東西,不過根莖卻不似地瓜那般呈圓形。而是橢圓,並且根須之間的塊狀根莖還不少一根藤蔓之下居然畫出了四五個。
第三部分就不一樣了。不僅畫著一些線條還寫明了烹飪辦法,葉可菜食,根莖可煮、蒸、炸、烤
然而這文字間又一句話驚的在場的三人都不約而同的抽了一口冷氣!
紅薯,於福建等地有少量番邦人士引進,在當地略有種植,但是其種植方法有誤若良田耕種一畝之地可產紅薯百石,一席話讓他們又是驚訝又是氣憤!
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這麽高產的農作物居然大明朝早就出現了,可是到現在如果不是楊銘提起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畝產百石之糧啊!這能讓多少人活命?能讓多少災民因此而遠離饑餓?如果全國普及這大明朝何來造反之危?
說到底,除了心懷叵測之人,一般農民起義主要還是因為吃不飽飯,可是這畝產百石之糧的出現無疑便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畝產百石有些過了!”楊延和道:“可是隻要能夠達到一半,老夫便謝天謝地,哪怕有人當著老夫的麵要給他立長生牌位老夫也不管了!陛下你看這紙上還寫道此農物旱地也可生長,隻不過產量低了不少,可是即使低至五成那也是不小的產量,不過現在最要緊的還是福建那邊還需要專程派人前往一是收集做種之用,二還需要趁早早些培育幼苗,如此正好趕在春耕來臨之時推廣,隻不過這推廣之地依老夫看還是先在蜀中一地推廣最為合適,一來蜀中有都江堰作為倚靠水流不熄,二來因為秦嶺之壁障使得蜀中氣候溫和非常適宜培育根苗,隻需要一年等到存夠了推廣之需那麽朝廷便可以推廣天下,如此一來這天下之大也將再無餓死之人!”
“不錯!”嘉靖的情緒已經難以表達出他內心的那種激動了:“給楊銘加個侍讀銜吧!這兩張圖紙朕朕也是服了!”
要讓皇帝說出一個服字那是何等的艱難!
可是嘉靖說了,而且還非常高興!
一個犁,一個紅薯讓他對自己統治的江山第一次燃起了壯誌雄心,土木堡之戰留下的滿地蒼夷在這一刻起他還有楊延和都已經拋之腦後了,五年生聚,隻要有了這兩樣東西,大明朝隻需要五年,五年之後瓦剌可敢一戰?
ps:第二章送上!
(未完待續。)
嘉靖作為大明史上政治智慧最高的皇帝之一,他自然知道這犁的重要性,說是國之重器那根本就一點兒也不為過!
“好!好!好!”他一臉激動,正如楊延和所說,如果這犁頭真的能犁地百畝那麽隻要江南一地或者推廣全國那麽這解放的勞動力會達到什麽程度?而大明朝的那些大好河山又何愁無人耕作?大明其實根本就不缺地,或者說隻是沒有開墾出來而已,本來種地就已經非常困難誰還有閑心去開荒?要知道即使開荒後土地也並不就是自己的!而那些荒無人煙之地大多都是煙瘴之地,那些地方誰敢去?
可是又了這鏵式犁就不同了,朝廷完全可以大量的移民,將人口眾多之地遷移到那些荒無人煙的地方,那麽十數年之後大明朝可用之地又會是多少?到那個時候天下間也許便再無餓死之人了!
“啟稟陛下,楊公子當時交這兩分圖紙給李千戶的時候還說了一句話!”黃錦看嘉靖和楊延和都似乎非常高興也笑著在一旁說道。
“他還有話?”嘉靖側過頭問道:“他說了什麽?”
黃錦道:“楊銘說著犁需工部盡快打造三百具到時候由走貨運運往思南,不過這錢他不打算給了!”
嘉靖一聽,頓時樂了!
“哈哈哈哈!這楊銘”
“這楊銘也有耍無賴的時候?”楊延和也跟著樂了。不過三百具犁能換來製作方法怎麽看也不虧,其實不用楊銘說他也打算給楊銘配置一些過去。雖然楊銘有著金手指之稱呼,但是畢竟思南太過貧窮想要一下改變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朝廷或多或少能夠支持一下那麽對於他工作的開展那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
嘉靖滿意的點了點頭,楊銘的要求一點兒也不過分,當下對黃錦吩咐道:“黃伴伴,從內府之兩萬兩銀子給楊銘送去,就說這是朕給他的犁頭錢,不過三年之後可別忘了還朕一個年賦一百萬兩銀子的思南!”
“陛下這是哪兒的話,按說奴才這話是不該說的,不過看陛下和楊公都這麽高興奴才也是碎幾句嘴!”黃錦本來就一直對楊銘非常有好感,並且楊銘也真的能辦事也能往朝廷裏搬銀子。這樣的臣子可以說那就是完美到了極點,他雖然隻是個宦官但是畢竟是嘉靖的人,有些話嘉靖不好說他卻沒有什麽顧忌,於是便開口道:“陛下,楊銘這獻犁之功您可還沒有賞呢!”
賞!
自然要賞!
正所謂賞罰分明才能服人!也才能讓其他人受到鼓舞!這便是榜樣!
嘉靖也想到了這一點。
可是剛剛才給楊銘的未婚妻和生母恩賜了孺人出身,這又賞
楊延和也覺得這件事還真的是有些傷腦筋,於是便岔開話題對黃錦道:“黃公公,不知楊銘那第二幅圖畫的是什麽?不妨也拿出來看看!如果也如這第一幅圖這般利國利民就算是讓他馬上回京主事一方老臣也無話可說!”
他也是看出來了,楊銘這個徒孫根本就不是常人。常人能想出這些東西?這第一幅圖已經是大手筆那麽第二幅圖呢?想必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嘉靖也一臉急切的看向黃錦,這一次他是不打算一個人先看了,便示意黃錦將圖紙平鋪在桌上。
這幅圖與第一幅圖不一樣,第一幅圖還可以說是圖。那麽這第二幅圖根本就不算是一幅圖,而是一幅畫了!
這畫被分城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葉子,這葉子如同藤蔓一般但是葉子呈心形狀。從畫裏就可以看的出來這葉子似乎非常的肥厚就是當做菜吃也是沒有問題。
第二部分卻是一塊如同地瓜一樣的東西,不過根莖卻不似地瓜那般呈圓形。而是橢圓,並且根須之間的塊狀根莖還不少一根藤蔓之下居然畫出了四五個。
第三部分就不一樣了。不僅畫著一些線條還寫明了烹飪辦法,葉可菜食,根莖可煮、蒸、炸、烤
然而這文字間又一句話驚的在場的三人都不約而同的抽了一口冷氣!
紅薯,於福建等地有少量番邦人士引進,在當地略有種植,但是其種植方法有誤若良田耕種一畝之地可產紅薯百石,一席話讓他們又是驚訝又是氣憤!
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這麽高產的農作物居然大明朝早就出現了,可是到現在如果不是楊銘提起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畝產百石之糧啊!這能讓多少人活命?能讓多少災民因此而遠離饑餓?如果全國普及這大明朝何來造反之危?
說到底,除了心懷叵測之人,一般農民起義主要還是因為吃不飽飯,可是這畝產百石之糧的出現無疑便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畝產百石有些過了!”楊延和道:“可是隻要能夠達到一半,老夫便謝天謝地,哪怕有人當著老夫的麵要給他立長生牌位老夫也不管了!陛下你看這紙上還寫道此農物旱地也可生長,隻不過產量低了不少,可是即使低至五成那也是不小的產量,不過現在最要緊的還是福建那邊還需要專程派人前往一是收集做種之用,二還需要趁早早些培育幼苗,如此正好趕在春耕來臨之時推廣,隻不過這推廣之地依老夫看還是先在蜀中一地推廣最為合適,一來蜀中有都江堰作為倚靠水流不熄,二來因為秦嶺之壁障使得蜀中氣候溫和非常適宜培育根苗,隻需要一年等到存夠了推廣之需那麽朝廷便可以推廣天下,如此一來這天下之大也將再無餓死之人!”
“不錯!”嘉靖的情緒已經難以表達出他內心的那種激動了:“給楊銘加個侍讀銜吧!這兩張圖紙朕朕也是服了!”
要讓皇帝說出一個服字那是何等的艱難!
可是嘉靖說了,而且還非常高興!
一個犁,一個紅薯讓他對自己統治的江山第一次燃起了壯誌雄心,土木堡之戰留下的滿地蒼夷在這一刻起他還有楊延和都已經拋之腦後了,五年生聚,隻要有了這兩樣東西,大明朝隻需要五年,五年之後瓦剌可敢一戰?
ps:第二章送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