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樓早早的便整理的幹幹淨淨,從日落西山便不允許客人再進。


    今晚來的客人都是洪城的一方大佬,掌櫃的不希望有人打擾,如果有可能他想多巴結巴結這些台麵上的人物,雖然不見得有什麽好處,至少也不是什麽壞事。


    待到月上枝頭,一眾人等才姍姍來遲。


    最後來的是縣尊,縣尊性李上道下遠,隻見他年約四十長相甚為富態,此時身著一身員外長袍不過兩隻眼睛很是有神,剛進門後朝包間裏掃了一周後這才落在了楊銘身上。


    “見過恩師!”楊銘趕忙上前行禮。


    他乃是今科縣試上榜的考生,前兩天也正式的拜了座師,李縣令是主考楊銘正好稱之為恩師。


    “學生見過縣尊!”


    .....


    眾人紛紛上前見禮。


    “都起身說話吧!”李道遠伸出雙手朝前微微輕扶。


    “謝恩師!”


    “謝縣尊!”


    待都落座後,如意樓的小二立馬就開始上菜,麻利的抱著菜名,就如在老北京一般聽著是一股子韻味。


    最後端上來的是一個煤爐子,上麵躺著一個茶壺,微微有些大,茶水被燒開了騰騰的熱氣夾雜著陣陣茶香讓人心曠神怡。


    “恩師,各位大人!”楊銘緩緩起身,道:“如今菜都上齊了,學生就先給各位滿上一杯茶水解解渴如何?”


    不待眾人開口,楊銘便從煤爐上提起了茶壺,從縣尊開始每個人都滿了茶水。


    “你借張家的名頭把我們叫來不會就是為了喝杯茶水吧?”李道遠笑道:“還是說正事吧!”


    縣尊一開口,眾人也都聚精會神起來,他們也想聽聽這楊銘要說些什麽。


    楊銘笑了笑,指著前麵的煤爐內鏜道:“裏麵燃燒的便是煤球,七分煤三分土以模具壓製而成!”


    眾人點頭。


    楊銘繼續道:“瞧!這煤爐肚子下麵便是火門,它的作用有兩個,一是除渣,二是調節火力的大小!”


    說著楊銘便將火門上麵的蓋子拿出來順手遞給了一旁的一名官吏看了後依次傳下去。


    這火門的蓋子有一個圓孔,外麵有一個隔離罩子可以轉動,隨著轉動可以從圓孔變成半圓、更小或者關閉。


    “有了這個開關,平時可以將茶壺放在上麵,隻要不把開關關死,裏麵的煤球就可以一直燃燒,雖然燃的小足可以保證一天下來隨時都有熱水!


    等到需要做飯的時候,再把開關取出或者開打便能做菜、做飯!”楊銘看著眾人一臉唏噓的目光接著道:“所以這個事物其實就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當然推動之人當為萬民景仰,正所謂吃苦在先而享受在後。


    如果隻是吃苦推廣,即便是聖人也無法講學,大家看這煤球、煤爐以及這鐵質的茶壺都可以形成一個產業鏈,我大明如此多的人口那麽多的州縣我想咱們洪城做再多都不夠用,諸位大人、長輩,你們認為呢?”


    “楊公子,這條路子是你想出來的,某先前多有得罪!”旁邊一位鄉紳抱拳說道。


    “好!”李道遠大叫了一聲好,道:“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劉翁能如此誠懇也算是一段佳話!”


    他又笑著對楊銘問道:“正如你所說這是個利國利民的大事,你想讓本官上書朝廷?”


    李道遠也看出來了,楊銘所言非虛,如此使用煤炭就是一個革命,以往一到冬天特別是京城以及兩兩廣首善之地,城的煙草塵灰隻要風一起便吹的到處都是這煤爐一出誰還願意用那柴火?


    且不說這幹淨不幹淨,一石有煙煤從山西拉到洪城也不過就是二文錢左右,加上三成土不知道能做多少個煤球!


    這筆帳誰都會算,一日之家一天估計五、六個煤球便已經足夠,三個煤球賺取一文錢,可是隻要這煤爐普及,那麽一個城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煤球?一個州府呢?一個省呢?這已經不是在坐這些人能吃的下的了。


    錢這東西,幾百兩,幾千兩也許還有人敢伸手,可是銀子若是到了十萬、百萬那就是刀!


    誰要敢伸手,就得把腦袋留下!


    這個道理所有人都知道,重利必須交給京城那位,至於其他方麵,即使是做爐子又或者說是做那火門的開關都不簡單。


    楊銘道:“可以說出現了煤球和這煤爐,我大明國庫又添了一個進項,諸位大人舉薦有功自然是可喜可賀!學生方才說了,吃苦在先,可是要想馬兒跑也得給它吃上草料。”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重頭戲來了!


    畢竟是關係到自身利益的東西沒有人不緊張,楊銘說的話非常在理,如今已經沒有人能阻止煤炭的使用,他們能順風占了一大筆功勞如果能再有一些收益都會很開心。


    這個行當可不是其他行當,衣食住行必然是千秋萬代的好事,隻要占了一個小小的份子子孫三代都不用發愁了。


    “其實之所以有煙煤容易中炭毒不過是因為無法將煙氣排出!”楊銘接著道:“普通農家又或者是城中居民宅地本就矮小,這炭火一起便傳出炭氣,不便於流通!”


    這時候張文娟吩咐下人抬了兩個圓柱形中空的柱子進來。


    “諸位請看,這便是煙囪!將這煙囪接與房頂隻上,一經燒火這炭氣便可以隨著這煙囪排出房屋,如是即使是在家裏也不需要擔心因為用了這有煙煤做的煤球而中炭毒!”他朝著抬著煙囪過來的一名下人問道:“這樣的煙囪造價幾何?若是一戶人安置成功需要多少銀錢?”


    那下人立刻答道:“回楊公子!這煙囪乃是燒製磚瓦的窯爐燒製,用的都是不值錢的泥土,加上燒火人工一根三尺長的煙囪作價三十文,若一戶隻用估計得有七八根才夠!”


    “七八根?那便是兩百四十文,隻要兩百四十文錢便可以讓室內溫暖如春,我想城中的平民百姓都願意花這兩百四十文了吧?”


    “楊公子,這煤爐、煙囪諸多的行當,我等?”


    說話的是禮房的主官,說起來也算是楊銘的房師,他代表的便是官員,正如楊銘所說的那樣。千裏為官隻為財,在座這麽多人隻有他比較合適問這個問題。


    ps:今日第一更送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的脊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頭不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頭不滅並收藏大明的脊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