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百二十四章鼎峙


    “二十三路哨糧的軍隊,全部遇到了唐人的狙擊。”


    伏遠城,臨時的吐蕃前軍都督大廬帳中,總籠官尚息東讚幾乎是咆哮一般的爆發出怒吼。


    “那些卑賤的低地種軟骨頭,想用這種緣由搪塞我麽。”


    “董颯部,骨薩部,羅盧部,還有十幾家小姓全完了,。兩萬多的青壯男子啊,”


    一名蓬頭垢麵,渾身哆嗦的吐蕃人正在口齒不清哭訴道。


    “唐人在西傾山設下了埋伏,用山上推下來的樹木和大車堵住了道路,用弓箭和火焰打散我們的隊伍,用陌刀成片砍殺我們的勇士,。屍體在山口被唐人堆成了高牆啊。”


    “你們這些沒卵子的下種人,。”


    滿身披掛的尚息東讚霍然起身,一腳把他踹個跟頭,直接滾在雪地裏。


    “要我相信二十三路稍糧軍,都遇上了擁有火器的唐人主力麽。這些唐人是從哪裏變出來的。”


    “也許。這個人說的並不完全是誇大之詞。”


    片刻之後,帳中一名部落使,小心的看著他的臉色道,他是尚息家大總管的兒子,也是尚息東讚一同長大的玩伴,所以能夠比別人跟少一些忌諱。


    “讓他們分散開來,不是更加難以約束麽。而且這些下種人跑的最前,大部分嫖抄的好處不是都。”


    “正是這些下種人,搶的最多,留給我們的隻有一地破破爛爛的空城落。”


    尚息東讚突然開口道。


    “所以盡管讓他們去,馬向的軍隊中,不需要那麽多消耗軍糧的人口,這麽多路撒出去,總有一路會遇上唐人的主力,然後才是我們的機會啊。既然要想隨王軍出戰,就要有為國獻身的覺悟。”


    “不要隻把眼睛盯在那點搶來的財貨人口上,隻要能走出這篇貧瘠的山地,東邊還有大片肥沃而溫暖的土地,海子一樣的牛羊。可以讓我們的百姓,不用再抱著凍死的牛羊痛哭灰暗的將來,也不用為養不活而早夭的子女,而對著大雪山哀泣。”


    說到這裏,他轉過頭來,盯著這名部落使的眼睛。


    “去。告訴那些董颯、骨薩剩下的部眾,作為英勇者的告慰,波惹氏願意收留接納這些陣亡將士的遺族,隻要他們成為我領下的附民和庶人,就可以保證他們度過這個冬天。記住,隻限女人和孩子們。”


    “還有你告訴那些被唐人火器嚇破膽的低地部落,唐人火器厲害又怎麽樣,隻要不要讓他們抵近,靠人力是投不了多遠的,至於那些車駑石炮的準頭,難道躲還不會麽。”


    “再說,唐人的火器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他們在嬗州的油廠已經毀了,而劍川的產地路遙千裏,他們現有的額貯備用一分就少一分。這些前驅和稍糧軍,正好去消耗他們。”


    河州行營,城中的百姓已經被疏散的差不多,不斷匯聚而來,又開赴他方的軍隊,然這座城市變成一個巨大的軍營。


    “安樂州青海王家送來急報,康狼山東麓已經發現吐蕃人的遊騎。”


    “保塞州的大夏穀外,出現象雄人的旗幟。”


    行營敵前司馬——馬克己正在一個巨大的沙盤麵前做軍情通報,周圍環坐著大批嚴威正襟的軍將。


    既有全身新式板狀明光的北軍,也有穿著更加輕便新式光要甲的衛軍,更有傳統山紋、細鱗、鳥錘、鎖子甲的邊軍,守捉將,甚至還有部分鑲鐵布背、皮甲、紙甲的地方團練軍的頭目。


    “橫賽,積石一線既然已經不可扼守了。”


    “我們就隻有清野堅壁,繼續後撤,讓吐蕃人分兵。”


    “吐蕃挾數十萬之眾,百族之兵,自然會分散開來寇略地方。我們隻要擇一路擊之。積小勝為大勝。一麵利用我們的地利和裝備,以快馬輕騎與吐蕃軍遊鬥周旋,。”


    “那不是拋棄了那些百姓麽。”


    一名穿銀細鱗明光,肩章一月兩星領都尉銜的年輕軍官舉手正聲發問道。


    “你以為我們不退,他們的命運就會好到哪裏去麽,我們已經給他們一個冬天的撤離時間,並且派人協助了,再不走就隻能由他們聽天由命了,”


    “我們隻能做到這一步,為了狙擊拖延吐蕃的人寇略,我們已經失去了多少老兵。開春之前,不能再浪費寶貴的兵力了。”


    “其實,我看。”


    又一名軍將舉手開聲道


    “那些吐蕃先驅也不過如此,被火器一燒,就四散而走了,根本沒有像樣的還手之力啊,我們可以做的更多啊。”


    “這是什麽屁話。”


    另外一些老邊軍出身的將官頓時皺起眉頭來,有脾氣暴躁的馬上罵出聲。


    “你當吐蕃人都是那種打不贏就跑的馬拔子麽。”


    這兩年擴軍擴的太快,原本有經驗的士官嚴重不足,連正在就學的將官,和實習未完成的學軍也拉出來搭建軍隊基本的構架,這些人的閱曆和見識都不夠。


    很多僅僅在北邊討伐過那些草原藩落,甚至僅僅是在南平府鎮壓過那些殘餘黑蠻不成規模的暴亂而已,多數時候占據相對優勢的順風順水戰打多了,不免讓軍中逐漸積累了一批浮躁輕敵的氣氛。


    比如對於火器的盲目自信,但作為一個見慣戰陣的老兵,都不會輕易把生死勝負,寄望在這些外物之上的,畢竟再厲害的兵甲軍器,也要由人來用的。


    從一些遭遇戰的報告中,吐蕃人似乎對火器並不算陌生的樣子,甚至敢用騎兵發起試探。


    “火器再厲害,也有用完的時候,真正的定鼎勝負,還要看我們去奮死殺敵。這種犀利武器,是在關鍵的時候,用來對付真正難纏的敵人啊。”


    馬克己不動聲色的解釋道。


    “眼下還隻是前哨戰,相互試探各有勝負,我們占著地利和人和,多少還更勝一籌,但是開春解凍後就不一樣了,吐蕃人的主力還沒完全出現,我們需要積蓄足夠的力量,對應吐蕃人頃力而出的後手。”


    說道這裏,他意猶未盡的看了眼總大將衛伯玉,收住下麵的話語。


    因為,還有不能公開宣諸於口的理由,朝廷大軍盡在河北,天子行駕帶走大部分北軍,短時之內西北路隻有招討軍這一路人馬可以禦敵,身後就是京畿、關內、隴右的廣大地域和百姓,朝廷的腹地和天下的精華,還有無數龍武軍的家眷和田地、產業。


    打爛了河西,起碼還可以慢慢規複,但是在這裏失去最後的抵抗力量,對於龍武軍,對於西北半壁,那就是滅頂之災,因此無論出於大局公心,還是小團體的利益,或者是個人私義的榮辱得失,都容不得懈怠有失。


    “橫塞以西所有軍、城、鎮、戍,殘餘士卒向本鎮集結,衣糧軍械,不利於行的輜重就地散發,帶不走的就燒掉。”


    “新上任的河西馬使君,已經下令河西各州打開武庫,將青壯編連起來,由本軍派出軍頭協助管治地方,防奸察亂。河西一路素來為征戰之要,民風彪悍藩漢雜眾,相信為了保護家園鄉裏,還是能聚齊不少義勇的。”


    “此外內遷的藩部也要出青壯子弟,自帶馬匹到廊州集結,由吐突中郎將的行帳就地配給刀弓槍甲,編管入遊擊軍,組成遊曳隊。待機襲擾吐蕃人的側後。”


    “魏長史已經在臨兆重組斬首團,招募關隴豪傑,敢死之士,懸紅刺殺吐蕃頭目,。佩銀章大人給五百緡,銅章貴人給二百緡,鐵印官佐給五十緡,部落使、小千戶、將頭,勒曲堪,勒堪。各有價碼”


    “此外,按照樞密院的均令,我們還要協助安樂州青海王家,西山黨項的細封、野利等河西藩姓大落,將老幼婦孺撤到靈武。”


    說道這裏他重重咬了協助這個字,環視了一圈,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領會這個意思,這隻是最基本的預防措施,最好是用不上。


    “這是首要任務之一,。明白麽”


    “大雪連天,不但阻塞了道路,連哪些用作保持通信的軍用信鴿,也無法再惡劣的天氣下繼續飛行,軍中的少數幾條聯絡線路,還是靠馴養的鷂子,進行轉發的。”


    “各地聯絡不易,吐蕃人固然是縱兵四掠自行其是,但作為招討軍裝備和戰術訓練上的優勢,在大規模會戰中也被抵消了許多。”


    “因我們必須選一個合適的戰場,將其中吐蕃人聚集過來予以重創。最好是吐蕃內四族或是雅礱出身的宗貴大姓”


    “如果清野堅壁順利的話,吐蕃就糧不足,自然會分兵深入,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切不要輕敵,眼下遭遇和擊破最多,還是那些為吐蕃前驅的部族兵。並不代表吐蕃大軍的真正實力”


    “再說,那些附從的藩落擊破的再多,對吐蕃寇略的主力影響有限,但是如果打痛那些真吐蕃,那些藩落就會猶疑觀望,甚至畏難而退。”


    “太衝,衛軍侯未勝算先料敗,會不會太悲觀了。”


    新任未久的河西節度使馬凜,派來協助前線從事的水陸度支判官周智光,剛才列席軍議許久,才把疑問放了出來。


    “這已經是最好的打算了。”


    同樣隨軍行事,代表樞密副使李棲筠的騎曹參軍韓滉回答道,他是前宰相韓休之子,出身名門,卻很早就入幕隨軍參務,所以比地方營政出身的周智光,更有見地一些。


    “吐蕃有大軍而少糧,我們有輜重而兵寡,勝負定決還在半數之下。我們屬於守勢,相比吐蕃人又少了許多選擇的可能性。但是吐蕃軍眾而雜,指使並非如臂。”


    “較好的結果就是吐蕃寇略各處初步受挫之後,供給不足糧盡而退,我們掩而追殺之,或有斬獲”


    “其次是我們在吐蕃頃力的四麵出擊下,守住戰線,吐蕃無功而退。但是我們也疲老無力,隻能慢慢收複故土。黎民鄉土就不好說了”


    “再次之則連河西一路也守不住,隻能憑借城塞,逐級殺傷吐蕃,至其疲老而止,亦朝廷援軍趕到,再伺機規複河西。”


    “最壞的下策就是吐蕃不惜代價不惜死力,進兵的速度太快,本軍被截斷後路。一麵深陷敵圍,堅據苦戰,一邊發各地義兵群起周旋,如乾元初年故事,但到了這一步,隴右、關內也不免糜爛。”


    “北軍軍雖然兵精甲利,但是需要使用得法,一力擊取要害,不然就算擊破吐蕃人一路兩路,乃至數路。終至強弩之末。就算最後收複了河西,也是一個滿地殘敗,敵患未去,還需重兵扼守的困局。”


    “你忘了說朝廷的援軍了。”


    周智光突然接口道。


    “援軍?,河北鎮兵之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移鎮北守就鬧出那麽多是非,待朝廷遣回河北重兵,那都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了。”


    韓滉輕輕歎了口氣。


    “難道就沒有一點轉機了麽。”


    周智光深深吸了口氣道。


    “當然有,現下之局是一邊相持,比較的是誰能周旋的更持久,一邊尋找打破局麵的戰機。”


    “當然這隻是我們的私下之見,衛軍侯說不定另有腹案成算。”


    突然有虞侯來通報,又有新的援軍抵付。


    “樞密院直屬教導軍所部已經達到蕭關,共計有射生兵的暴風營,擲彈兵的烈火營,中壘軍的磐石營,神機軍的霹靂營,奇兵隊的強襲營。配備的都是最新式的軍器。”


    “雲陽郡二十五莊協糧隊前來報備,共計輸軍,米麵一萬三千擔,麥豆兩萬九千石,協運馬料,柴草煤炭三十五萬斤,。另三百裏,中途物耗米麵三千石,馬料一萬兩千斤,請點收無誤。”


    河西要衝靈武城,糧院所前,押糧隊的領頭,跺著腳嗬聲道


    “吐蕃人?”


    ,臨時召集在大校場的隊列中站著一群格格不入的身影,頓時炸了窩,本能的去摸武器,還有人抄起旗杆什麽的準備戰鬥。


    “慌什麽,你當外頭都是死人麽。”


    領隊的郎將嗬斥道


    “這是樞密院邊傍行人司直屬的藩人營。將來的日子要共事生死的”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他們,可算是正宗的吐蕃人。吐蕃自立國的曆史,就是一部就充滿了大小叛亂和殘酷的鬥爭的曆史,每一次新王即位的背後,都是權勢爭奪下陰謀和血腥的產物,從來也不缺乏大批人頭落地,身死族滅的失敗者。


    因此與唐朝拉鋸相持的百多年間,也不缺少舉家叛逃的吐蕃貴族和將軍們,規格最高的,有三代執政權柄的葛爾家族成員,規模最大的一次,也可以牽涉到前代蘇毗王子陵欽讚密謀的投唐事件,而最近一次也有吐蕃世係書吏和史官的春彌家族,以及世代侍奉王氏的藥師家族,果東氏和白邇氏的誘投事件。


    要是往年慣例,這些投唐的藩人貴族,會被朝廷給予一定的散職和名爵養起來,然後在大朝上列席,作為大唐是如何煌煌天朝,人心所向的擺設。其中一些人如果學習的快,表現比較出色,也會出任官職,成為大唐龐大的藩姓官吏和軍將中的一份子。


    因此這隻特殊的隊伍,還是數年前才在總府手上成立的,因為建立時間尚短,在加上這些吐蕃人多已經漢化,所以經過挑選和訓練,暫時能合用的,隻有這麽寥寥百多人,這次算是傾力而出了。


    吐蕃族類眾多,語言風俗信仰陳雜不一,這次吐蕃大舉而出,也造成了各路領兵上的混亂,除了王軍和各大宗貴部領的部曲外,要想有效指揮那些名目眾多的附番,幾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們派來配合斬首隊和遊擊軍,混入敵後,進行一些偵刺敵情,刺殺頭目,製造混亂之類的任務。


    西山八國,其實是吐蕃征服的西羌諸種中,勢力和人口最大的幾隻,曾經建立最原始的氏族政權,也接受過中原冊封的,才有了相應的王號和國名。因此,羌種中地位最高的,就是位列四大內族之末,盛出馬上健兒的黨項羌,不過此種自從吐穀渾故地的黨項羌大決裂,拓跋赤辭率八姓歸唐後,就沒有統一號令的共主,雖然有勇士,卻隻能居四族之末。


    其次是部曲善戰的白蘭羌,不過自從開元年間,高原塞要石堡城幾度易手,白蘭羌大都逃附唐朝在吐蕃式微後,其次就是這些西山八國,這次應大弗盧驅使,也湊出青壯男子三萬,大致算作一部。


    不過作為後知後覺的代表,他們隻趕上了青海掃蕩戰的尾聲,然後和無數部族軍隊一樣,被被安排在大非川草原上,卻是躲過了頭幾批前驅的命運。


    “這些泥婆羅人吃錯了什麽,居然在這個季候派兵來湊這個熱鬧。他們呆的那地方,一輩子可沒見過幾次雪啊。聽說他們在過山口的時候,遇上山神發怒凍死了不少,。”


    看著在風雪中瑟瑟發抖,躲進帳篷就不肯出來,要鞭笞和喝罵才肯繼續巡哨的山地士兵,不無惡意的道


    “那是因為,據說馬向有意讓泥婆羅大妃生的兒子繼嗣王統啊。”


    模糊的視野中,一些還有黑色的箭矢,刹那貫穿了身體,鮮血濺在城塞上變成褐色。


    “關門,點火敲鍾。敵襲。”


    正在雪地裏蠕動的陰影,突然暴跳起來,變成一個個手執刀刃的士兵,為首的幾個人猛然踏飛起來,用身體狠狠撞在,即將閉合的木柵門上,頓時震得一停,隨即被門縫裏捅出的槍尖刺穿,熱騰騰的鮮血噴的一牆,卻順勢死死的抓住了槍杆,將木門牢牢的卡住,然後更多的人一擁而上,奔跑衝刺的狠狠撞擊擁擠在木門,雖然很快被刺刀,但是卻成功的用血肉模糊的身體,將木門硬生生撐開。


    寨樓之上,抵抗的戍卒一個接一個被射倒,卻頑強的用身體接力著,將火把丟上浸油的柴堆。卻被精準的一箭射散。


    “射雕手。”


    不知道是哀歎還是喊叫,隨後衝進燧樓的吐蕃士兵,象被煙熏的老鼠一樣,拍滾著身上的火團,滾在雪地上。


    烽燧內冒出濃煙,卻是幸存者點燃了建築,把自己和所有一切變成衝天的火光。


    “自罰一百鞭。先執行二十鞭”


    看著熾亮的火光,在天邊的灰暗中亮起,羊同軍的阿骨薩萬戶論泣藏,看著臉色鐵青俯身在雪地裏請罪的前驅部落使。


    “快馬加鞭,不準停。走不動的都留下來,不準拖累大軍。”


    藏在厚厚兜帽下的臉,不知道是什麽表情,隻是吐出一口濃重的煙氣,才大聲下令道


    “安樂州。”


    漫天的風雪中,這場用國運氣數做賭注的西北大棋盤上,雙方投入的籌碼,不斷的堆積起來,慢慢的滑向雙方都無法意料的方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幻之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疲並收藏幻之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