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七十章名人


    “好無聊啊”小丫頭象頭吃飽的小貓,皺了皺可愛的鼻子,再次打了個老大的嗬欠,在我膝上不安分扭來扭去。


    歸建一軍不是把許多分散的部隊簡單的集中一塊就成了,三部郎將,五軍兵馬使,二十三營的別將、都尉,要統禦成一隻新軍,別提多麻煩了。小大號令旗幟官屬將佐都需重新安排。把韋老二忙的昏天黑地的,由於那些劍南道的那些度支使轉運使什麽的,都因為和楊黨有這樣那樣的關係,大都身陷牢獄等候處置,光指派人手到漢中附近的州、縣催辦錢糧夫役。也不由我能清閑下來,幫襯一二。更別說弄的劍南節度使的幾個度支官諸曹參事,一見我麵色無光,印堂發黑。


    所以這是幾天不見,給予的特殊優待,早說好她想呆到什麽時候就什麽時候。我彈彈她的小鼻頭,不滿的冒出幾聲類似小豬寶寶的哼哼聲。“就好了,回頭廚下給你做個新點心”。“鬆子脆餅”“密瓜糕”直聽的她兩眼放光,這才安撫下去。


    看著底下那支以她封地命名的軍隊,接受他們的歡呼和注目。看著各色人馬呼喝衝撞拚鬥,剛開始是很興奮的事情,可是時間一長就無趣了。


    新建的左金吾軍成製的日子,我特地帶了她來校閱新軍兼之鼓舞士氣。還從庭液局那裏拐來了一群拉拉隊,本來無非就說一些鼓勵將士建功立業蔭妻蔭子的一番沒營養的廢話,但當大多數人看到高台之上,還有個漂亮可愛的小公主領著一群女子,鶯聲嚦嚦也來為他們鼓氣加油,一時為之側目愕然之餘,這些軍士倒也精神大振,豪發連天,類似看到雌性的雄孔雀般,很是有些n次方疊加的振奮效果。表現的別提多賣力了,隻是我這般別出心裁的手段,怕又是製造了好幾日的熱門話題了。


    好容易等那些左金吾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左右虞侯兵、奇兵隊、跳蕩營等一一士氣抖擻的都操演完,迎風招展的軍辟邪旗隊漸漸遠去後,小手揮的久了也有些酸了,小臉汗津津的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的令人憐愛。


    索幸隔的遠看的不明,要不便可瞧見這位殿下,迷糊著眼睛,一邊不耐煩的打嗬欠,一邊習慣性搖兩下手。


    看過的差不多了,我示意侍人放下遮陽的簾子,馬上有人送了冰飲上來,幾隻團扇趕緊賣力的扇起來。正巧看見便宜妹妹雨兒靠過來,手中抓著幾隻我用蜜蠟捏就的小動物,小丫頭趕緊蹦下搶了過來,不負責任的把雨兒推到我懷裏“阿笑借給你用了”。一溜煙跑了出去逗弄了起來。


    “哥哥你好壞啊”。雨兒攀著我的肩膀輕輕湊在我的耳旁,嗬的癢癢的。“欺負的阿蠻姐姐不見人了”。我不禁愕然“不敢見人,”怎得說來。


    自從那夜後,就有中官頒旨,正式確定下來謝沅作為小丫頭的首叢貼身女官,即隨嫁的女官,一過門便有了比同上宮有正四品下階的誥命,算是楊太真為她爭取的最終地位把。


    不過按照庭液局中某個滿臉猥褻的家夥神神秘秘的說,所謂的貼身女官一說,便是還有將來新婚之夜負有公主啟蒙教育的特殊意義,雖說我不免該教的不該教的都教過了,但還是讓我憑生出好些期待。果然是皇恩浩蕩啊,連替補都準備好了。


    隻是那遭之後她又不複所見,還沒過門,總算是楊太真的人,雖然我有內供奉和總宿衛的頭銜可以出入禁內,卻不好太過著急了。


    便使了雨兒這個小密探,為我打探情形。捏了捏小臉蛋,我道“這又如何”,“我要炸雞子”顯然她也被小丫頭給帶壞了學會要條件了,故做無奈的允了,雨兒又悄悄說了些話,我心中便有了定計。


    “金吾中軍府屬,長史各一人,錄事參軍事各一人,倉曹參軍事各二人,兵曹參軍事各二人,騎曹參軍事各一人,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左右司階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執戟各五人,左右街使各一人,判官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騎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街典二人,引駕仗三衛六十人,引駕佽飛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雖然多是我自龍武軍中拔舉上來的,但亢長的名錄官銜直的我昏昏欲睡。


    好容易勾畫圈點完,斟上一杯深井水底冰鎮又加了蜂蜜的甜茶,拱手恭立的薛景仙又遞上一卷新錄的名冊,是擬北上諸將的案卷,道聲辛苦了,揮手讓他坐下休息,也給斟上一杯。這家夥和程使力一般,因為機緣使然,好歹算是我來到這世上可以信任的自己人之一。


    給權位,給恩遇,給展拳腳和晉身的機會。又有足夠雷霆萬均犀利手段,膺附的人還是不會少的。這是駕馭人下的技巧。


    攤正入眼,頭行兩個棬正的隸書大字,看的我心中一個咯噔忽悠,咽了一半的茶水撲哧的一口就狂噴而出,心中急促的呻吟起來怎麽會是這個家夥呢。


    經過這些時日,我也能看得大部分的繁體字,那案卷上赫然兩個朱字——高適,字達夫,滄州渤海人……


    “軍上有何不妥”我的反應道是讓他嚇了一跳。那一噴連他也濺上不少。


    “不好意思,嗆做了”我趕緊喚人進來清理,“快去換了衣裳罷,免做涼了”使了下去。


    “給我喚高軍侯來“


    許多人不明白我為何立排眾議,把他放出去,我舉薦他的理由很簡單。高達夫他頭腦冷靜、多謀善斷、擁有良好的大局觀。也是我可以依賴的幾員幹將之首。


    隻是這位老將也是個有趣的人物,當初見麵時頗有些戲劇性,引來報備時,我見他外貌滄桑偏老相,站在那些新進之軍將中尤為顯眼,隻問了一句“廉頗老亦呼”,他馬上瞠目高聲道“不老,食三鍾栗,挽大弓、騎烈馬呼”,遂舉為將。


    這卻是一個大烏龍,隻是當初我招辟他的時候,因陋就簡,隻是問了他是哥舒元帥帳下的人,看起來比較資深,依他自報的曾為左驍衛兵曹參的告身,也不管,就征為己用。直到謝思來投,才知道他大有來頭,正職一直是哥舒元帥的掌書記,甚得倚重司掌機要,隻是為了方便調度那些驕兵悍將,才臨時追授了個左驍衛兵曹參軍事的武職。安祿山做亂,朝廷召翰討賊,即他同拜左拾遺,轉監察禦史,佐翰守潼關。


    早在潼關,哥舒拜太子先鋒兵馬元帥,另以田良丘為軍司馬,蕭昕為判官,王思禮、鉗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蕩、蘇法鼎、管崇嗣為屬將,火拔歸仁、李武定、渾萼、契苾寧以本部隸麾下,凡河、隴、朔方、奴刺等十二部兵二十萬守潼關。守軍成分過於複雜,良莠不齊,部將各不統屬,真正哥舒直屬的不過三萬,其他大半是後來臨時追加征發的新兵。


    此為本朝廷防將專大之意,而哥舒雖然能幹,但早年征戰留下的痼疾,一直身懷有恙需要修養,常不能視事,代行兵馬事的田良丘是文官出身,領軍的經驗和威望都不足以服眾,而以大將王思禮主騎軍,李承光主步軍。往往遇事三人爭長,造成政令無所統一,眾軍鬆弛,上下混亂互不相識也自然這也是我以哥舒舊屬招搖撞騙了許久始終未被揭穿的因由。。是以出師盡滅後,關內留守兵馬雖然眾,軍心卻亂,各懷心思,這也成了最後敗亡之道。


    當時他以左驍衛兵曹參軍同掌書記,署監察禦史,作為哥舒的代表,位卑權重,居中打理協調得當,有很大的功勞。後獲罪於楊氏,才去職下獄。


    投奔過來時,我誤打誤撞楞把人家文官將職當武將使喚了。不過他一直做下來似乎不但沒有介懷,還有感激的意思,老說什麽得償所願爾,似乎帶兵打戰親臨矢雨更對他的誌向,幹的有聲有色。又一時沒有沒有替換的,讓他兼了長史,將錯就錯下來,才發現,他屬於那種不但會打戰,也擅長組織和協調的人才。


    途中阻擊戰遭遇戰,他的老道周全,往往可以補全我一些所謂奇計的缺陷。所以金子總是要發光的,遂為我倚為臂助,累至龍武軍左郎將。


    隻是為人狂放豪邁,不拘小節,有點自我放逐的意味,讓我一度懷疑這樣一個豪放仗義的家夥怎麽能做文案和幕僚工作,對我這個年輕主將,也沒有一般人骨子裏的輕視和嫌遠,因為老帥哥舒平反案,和將他脫罪拔於野的知遇之恩,更很有好感,倒是盡心盡力。


    因為要外派述職,補充資料軍籍,著掌書記兼記室薛景仙整理出來的簡曆,卻使我當場傻眼,憑生出強烈荒謬絕倫之感。


    這高達夫竟然就是高適,我狂暈,這都是古人姓氏惹的禍,按照當時直呼別人姓名是很不禮貌的事情,因此一般隻稱別字,或者自號、別號,以示親近或者尊稱。這“達夫”叫習慣了,我也就一直沒想聯係到曆史上那個名人高適身上去


    他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貫耳啊,想當年我讀唐詩時沒少拜讀的心潮澎湃仰慕不已,最喜歡的與李杜同時代的邊塞大詩人之一,兼以“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於”為畢生誌願的一代名將身份的高適,那個幾度出將入相,以居高位而“負氣敢言”聞達於史,封渤海縣侯,死後前無僅有的追諡號曰“忠”字的一代名臣高適。


    對照早前對他的履曆我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確定是揀到寶了,據唐詩年表詩人小傳上說,他,少落魄,有大誌,不治生事不擅營生。。客居梁、宋間,宋州刺史張九皋奇之,舉有道科中第,調封丘尉,甚不得誌,乃棄職而去,遊曆河西多年,投入哥舒帳下之前,和當時的杜甫、岑參等許多詩人都是密友和交好,流下許多傳世佳做,在詩壇很有聲望的一代大家。


    我早年很喜歡唐詩的滂然大氣,看過有人專門研究著作,高適此人的性格狂放不羈,生活閱曆極其豐富,年輕時結交遊俠,過著“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別韋參軍》。的放浪生活;浪遊梁宋時,也是“酒肆或淹留,漁潭屢棲泊”《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行止不定。杜甫稱他“高生跨鞍馬,有似幽並兒”《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殷璠稱他“性拓落,不拘小節”《河嶽英靈集》。。


    他的性格和經曆也反映在創作上,使他的詩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他對自己的抱負和才具充滿自信:“公侯皆我輩,動用在謀略。聖心思賢才,朅來刈葵藿。”《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對曆史上的英雄勳績也不勝向往:“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塞下曲》。詩人壯懷激烈的性格,正是形成他雄健詩風的重要因素。抱負遠大,以“謀略”自許,又長期沉淪於社會中下層,使得他熱心關切許多現實問題,並表現在詩中。


    曾於道途上言皇帝潼關敗弊,敢於指斥皇帝得失,為哥舒辯護,曰“翰忠義有素,而病奪其明,乃至荒踣。監軍諸將不恤軍務,以倡優蒲飀相娛樂,渾、隴武士飯糲米日不厭,而責死戰,其敗固宜。又魚炅、何履光、趙國珍屯南陽,而一二中人監軍更用事,是能取勝哉?臣數為楊國忠言之,不肯聽。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恥。”帝頷之,乃授侍禦史,是以敢言梗正,為權近側目。


    他又是具有縱橫壯誌和實際政治才幹的人物,生平第一次任官封丘縣尉。即因與正堂宏闊誌向不合棄印而去。安史亂中他主動詣闕獻計,又先後得到玄宗和肅宗的兩代的賞識,受命於危難之際。平定永王之亂,經略西川,拒戰吐蕃。誌大才雄,並非好作空言之輩。


    史評為:尚節義,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而言浮其術,不為搢紳所推。然政簡寬,甚得士人民心。屬於那種典型大器晚成的人物。


    我甚至逐漸憶起,按照年代的曆史軌跡,他應該這時候追隨在老皇帝身邊當禦史的,但軍事上的才略,直到安史之亂中期外放地方才逐漸嶄露頭角。


    現在卻因為我的緣故,陰錯陽差提前做起了武將。而且就在我眼皮底下混跡了許久,我不聞不問,解思不說,依他這些年的磨礪,所養成了顯山不露水的性子。還就這麽悶聲不響的幹下去了。我倒,這算什麽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幻之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疲並收藏幻之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