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人,你可知為何會身處此地?”
呂行來到汪文言的麵前,先是環視了一眼四周的刑具,然後用手在鼻前扇了扇彌漫著的血腥味,不動聲色地問向了汪文言。?八一?中文?≈≥≠.≤8≈1≤z≤≥.=c≈o≈m≠
“本官不知,還望呂大人明示。”汪文言臉色煞白地望著呂行,很顯然呂行出現在這裏並不是什麽好事。
實際上,當汪文言被帶進錦衣衛北鎮撫司詔獄的那一刻,他就應該知道他這次完了,詔獄可不是想進就能進的,需要足夠的份量才能被抓進詔獄,在大明能進詔獄已經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征。
同樣,進了詔獄後要想從裏麵出來更是難上加難,怎麽得也要嚐嚐詔獄裏的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刑罰,搞不好小命都會丟在裏麵,而且死了就死了連喊冤的地方都沒有。
“汪大人,你以前做過的事情肯定記憶猶新,今天本官不說別的,僅說一事,望你能如實相告,這樣對大家都好。”
呂行微微一笑,沉聲向汪文言問道,“汪大人,廣寧大敗後有人出十萬兩銀子給熊廷弼大人買平安,那筆錢去了哪裏?”
“熊大人!”汪文言聞言先是微微一怔,隨後臉色大變,眼神隨之變得十分慌亂。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廣寧大敗後遼東經略熊廷弼和廣寧巡撫王化貞的命運了。
廣寧大敗後,東林黨和還沒有倒台的齊楚浙三黨為了廣寧大敗的責任歸東林黨的王化貞還是楚黨的熊廷弼爭吵不休,都想為自己一係的人開脫。
周所周知,王化貞從廣寧城逃出來後與前來增援的熊廷弼在大淩河相遇後,王化貞建議退守寧遠城,可遭到了熊廷弼的一口回絕。
熊廷弼認為廣寧失守以後錦州和寧遠都已經不再有守衛的價值,為了不給後金兵留下人口和資源,應該把關外的人口全部遷入山海關關內,帶不走的東西全部燒掉,堅壁清野。
說起來,遼西走廊在當時並非軍事重地,錦州和寧遠隻是兩座普通的衛城,兵力也不多,明朝在遼西的防守核心是廣寧,遼西走廊屬於後方,天知道城高牆後的廣寧城竟然這麽快就丟了。
熊廷弼和王化貞被押來京城後,天啟皇帝朝臣審問此案,王化貞很快就認罪,畢竟他丟了廣寧城,這是他在廣寧大敗中的最大罪責。
而熊廷弼,雖然關外明軍的兵權掌握在王化貞的手裏,雖然王化貞才是廣寧大敗的罪魁禍,但由於他拒絕了王化貞守寧遠的建議,率軍撤回了山海關,故而他的罪責比王化貞還要大。
庭審熊廷弼時,熊廷弼對放棄錦州和寧遠率軍退回山海關的原因做出了解釋,在他看來錦州和寧遠在廣寧大敗後很難守住,即便守住了也沒有什麽價值,隻能是一個巨大的拖累。
遼西走廊地形特殊,沒有太多的地方適合耕種,故而明軍的後勤補給要靠山海關內補給,而後金軍從廣寧城就能得到補給,一旦後金軍兵圍困錦州和寧遠,先明軍在後勤路線上就處於劣勢。
另外,考慮到後金軍戰鬥力凶悍,明軍援軍和後勤補給都可能被切斷,這就使得錦州和寧遠的明軍成為孤軍。
故而,在廣寧失守的情況下,熊廷弼認為沒有必要再守衛錦州和寧遠,而是幹脆退回山海關防守,等明軍在山海關整軍備武後再出兵山海關收複廣寧,而後再圖謀收複遼陽和沈陽。
不得不說,熊廷弼的這個布置從戰略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他犯了一個大錯,無論他的這個戰略有多完美以及貼合實際情況,要是沒有經過朝廷的批準而放棄錦州和寧遠,那就是不戰而逃的死罪。
明朝有一條軍法,叫“失土者死”,也就是說如果鎮守疆土的將領失去了疆土,那麽那名將領就是死罪,無論文武百官都對這一點非常清楚。
熊廷弼固然已經被王化貞架空,但他再怎麽說也是大明的遼東經略,對遼東的疆土有著守土之責。
遼沈之戰時,時任遼東經略的袁應泰本能逃走,但卻選擇了自盡殉國,並不是袁應泰不想活命,實在是遼陽和沈陽一丟後整個遼東都要落盡後金軍的手裏,他這個遼東經略難逃一死。
故而,王化貞要承擔丟失廣寧城的罪責,主張撤回山海關的熊廷弼則要承擔丟失遼西走廊的罪責。
除非朝廷同意,否則王化貞和熊廷弼就是死也要死在關外,兩人身為明軍的兩大主帥絕對不能退到山海關內。
實際上,後金軍曾經派人追擊後王化貞,但是沒有跨過大淩河就退回去了,根本就沒有染指遼西走廊的意圖,畢竟後金兵兵力和國力有限,努爾哈赤不會把戰線拉得太長,實在是無力占領遼西走廊。
這就使得熊廷弼退守山海關的戰略顯得非常尷尬,在外人看來他是被後金軍嚇破了膽子,白白地把遼西走廊丟給了後金,其解釋不過是為了活命罷了。
主持對熊廷弼審判是東林黨大佬之一的左都禦史鄒元標,與陪審的眾官員很快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認為熊廷弼的解釋卻有可取之處,但軍法有嚴令“失土者死”,國法如此罪無可遁,故而判處其與王化貞一樣都是死刑。
當然了,熊廷弼和王化貞是不會坐以待斃的,雖然兩人身陷囹圄,但他們有著不少同僚故友,紛紛想辦法營救二人,隻要天啟皇帝不下旨處死二人那麽就有翻盤的機會。
總體說來,明朝的皇帝是對朝臣們最為寬容的,就算是被頂撞也不過是廷杖一頓罷了,不會像後世的清朝那樣直接砍了人的腦袋。
所以,有些官員即便犯錯下獄後,皇帝也會給其機會讓其重新踏入仕途,有些本應被處死的官員也在大牢裏關上幾年後從輕落。
因此,熊廷弼和王化貞的故交親友們在兩人被判死刑後紛紛活動了起來,想要走通朝堂重臣的門路。
對於王化貞而言比較方便,他本身就是東林黨的人,雖然這次被判了死刑但東林黨肯定會保他。
要知道判處死刑和執行死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隻要朝中那些天啟皇帝麵前的重臣肯說話,刑期會一拖再拖,說不定遇上皇帝大赦天下就可以免除一死。
熊廷弼的事情就比較難辦,畢竟天啟皇帝寵信的是東林黨的官員,齊楚浙等派係的官員已然失寵,為此熊廷弼的故交好友自然就找上了汪文言這個掮客,給了他十萬兩銀子疏通,希望能救熊廷弼一命。
有史料傳言,熊廷弼與汪文言溝通後拿出了四萬兩銀子,而汪文言從中貪汙了兩萬兩。
不過從現實情形來看,廣寧大敗後熊廷弼和王化貞都被下了大牢,被嚴加看管,哪裏有機會接觸到汪文言?這種事情通常而言都是他身邊的故舊在奔波。
而汪文言縱使再貪婪也不敢撈這種大案的昧心錢,至少不敢暗中貪一半那麽多,這裏麵的風險太大,故而傳言不可信。
說起來,汪文言也夠倒黴的,拿到熊廷弼的錢後他先想到的不是找東林黨人幫忙,而是天啟皇帝身邊的內侍魏忠賢,要想留熊廷弼一命的話自然是能與天啟皇帝關係越密切的人越好,而魏忠賢當其衝。
因此,汪文言托人給魏忠賢送去了一大筆錢,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魏忠賢竟然拒絕了這筆錢。
萬般無奈下,汪文言隻好把目標對準了東林黨的大佬們。
不管這裏麵的隱情如何,曆史上,熊廷弼直到判刑後三年才被殺,傳九邊,而王化貞更是活到了崇禎五年。
如今,魏忠賢這次抓了汪文言以熊廷弼的案子為突破口,打了汪文言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他當時是讓別人給魏忠賢送禮,可這點兒小把戲豈能瞞過魏忠賢?隻要魏忠賢稍一查證就能知道是汪文言送來的錢。
所以,當汪文言從呂行那裏聽聞他是因為涉及到熊廷弼的案子後被抓進詔獄後,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如果說別的事情他還能否認,可這件事情牽扯到了魏忠賢他就是想賴也賴不掉。
“汪大人,俗話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傑,與其吃些皮肉之苦不如早早交代,這樣還能爭取寬大處置。”呂行見汪文言的神色無比驚恐,知道汪文言已經意識到出了何事,於是笑眯眯地望著他說道。
汪文言見呂行笑著的樣子不知為何忽然感到不寒而栗,自己好像變成了呂行眼中的獵物,看來如果呂行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麽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下官……下官有罪!”
因此,汪文言在經過左右權衡後歎了一口氣,神色無奈地向呂行說道,他可不是那種硬骨頭的人,故而豈能受得了詔獄裏的那些酷刑,不如早點給自己謀一條退路。
呂行聞言嘴角頓時流露出一絲得意的笑意,隻要汪文言一認罪,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所謂風水輪流轉,東林黨的人風光了這麽些年如今也該倒黴了,否則的話天理何在!
(本章完)
呂行來到汪文言的麵前,先是環視了一眼四周的刑具,然後用手在鼻前扇了扇彌漫著的血腥味,不動聲色地問向了汪文言。?八一?中文?≈≥≠.≤8≈1≤z≤≥.=c≈o≈m≠
“本官不知,還望呂大人明示。”汪文言臉色煞白地望著呂行,很顯然呂行出現在這裏並不是什麽好事。
實際上,當汪文言被帶進錦衣衛北鎮撫司詔獄的那一刻,他就應該知道他這次完了,詔獄可不是想進就能進的,需要足夠的份量才能被抓進詔獄,在大明能進詔獄已經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征。
同樣,進了詔獄後要想從裏麵出來更是難上加難,怎麽得也要嚐嚐詔獄裏的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刑罰,搞不好小命都會丟在裏麵,而且死了就死了連喊冤的地方都沒有。
“汪大人,你以前做過的事情肯定記憶猶新,今天本官不說別的,僅說一事,望你能如實相告,這樣對大家都好。”
呂行微微一笑,沉聲向汪文言問道,“汪大人,廣寧大敗後有人出十萬兩銀子給熊廷弼大人買平安,那筆錢去了哪裏?”
“熊大人!”汪文言聞言先是微微一怔,隨後臉色大變,眼神隨之變得十分慌亂。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廣寧大敗後遼東經略熊廷弼和廣寧巡撫王化貞的命運了。
廣寧大敗後,東林黨和還沒有倒台的齊楚浙三黨為了廣寧大敗的責任歸東林黨的王化貞還是楚黨的熊廷弼爭吵不休,都想為自己一係的人開脫。
周所周知,王化貞從廣寧城逃出來後與前來增援的熊廷弼在大淩河相遇後,王化貞建議退守寧遠城,可遭到了熊廷弼的一口回絕。
熊廷弼認為廣寧失守以後錦州和寧遠都已經不再有守衛的價值,為了不給後金兵留下人口和資源,應該把關外的人口全部遷入山海關關內,帶不走的東西全部燒掉,堅壁清野。
說起來,遼西走廊在當時並非軍事重地,錦州和寧遠隻是兩座普通的衛城,兵力也不多,明朝在遼西的防守核心是廣寧,遼西走廊屬於後方,天知道城高牆後的廣寧城竟然這麽快就丟了。
熊廷弼和王化貞被押來京城後,天啟皇帝朝臣審問此案,王化貞很快就認罪,畢竟他丟了廣寧城,這是他在廣寧大敗中的最大罪責。
而熊廷弼,雖然關外明軍的兵權掌握在王化貞的手裏,雖然王化貞才是廣寧大敗的罪魁禍,但由於他拒絕了王化貞守寧遠的建議,率軍撤回了山海關,故而他的罪責比王化貞還要大。
庭審熊廷弼時,熊廷弼對放棄錦州和寧遠率軍退回山海關的原因做出了解釋,在他看來錦州和寧遠在廣寧大敗後很難守住,即便守住了也沒有什麽價值,隻能是一個巨大的拖累。
遼西走廊地形特殊,沒有太多的地方適合耕種,故而明軍的後勤補給要靠山海關內補給,而後金軍從廣寧城就能得到補給,一旦後金軍兵圍困錦州和寧遠,先明軍在後勤路線上就處於劣勢。
另外,考慮到後金軍戰鬥力凶悍,明軍援軍和後勤補給都可能被切斷,這就使得錦州和寧遠的明軍成為孤軍。
故而,在廣寧失守的情況下,熊廷弼認為沒有必要再守衛錦州和寧遠,而是幹脆退回山海關防守,等明軍在山海關整軍備武後再出兵山海關收複廣寧,而後再圖謀收複遼陽和沈陽。
不得不說,熊廷弼的這個布置從戰略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他犯了一個大錯,無論他的這個戰略有多完美以及貼合實際情況,要是沒有經過朝廷的批準而放棄錦州和寧遠,那就是不戰而逃的死罪。
明朝有一條軍法,叫“失土者死”,也就是說如果鎮守疆土的將領失去了疆土,那麽那名將領就是死罪,無論文武百官都對這一點非常清楚。
熊廷弼固然已經被王化貞架空,但他再怎麽說也是大明的遼東經略,對遼東的疆土有著守土之責。
遼沈之戰時,時任遼東經略的袁應泰本能逃走,但卻選擇了自盡殉國,並不是袁應泰不想活命,實在是遼陽和沈陽一丟後整個遼東都要落盡後金軍的手裏,他這個遼東經略難逃一死。
故而,王化貞要承擔丟失廣寧城的罪責,主張撤回山海關的熊廷弼則要承擔丟失遼西走廊的罪責。
除非朝廷同意,否則王化貞和熊廷弼就是死也要死在關外,兩人身為明軍的兩大主帥絕對不能退到山海關內。
實際上,後金軍曾經派人追擊後王化貞,但是沒有跨過大淩河就退回去了,根本就沒有染指遼西走廊的意圖,畢竟後金兵兵力和國力有限,努爾哈赤不會把戰線拉得太長,實在是無力占領遼西走廊。
這就使得熊廷弼退守山海關的戰略顯得非常尷尬,在外人看來他是被後金軍嚇破了膽子,白白地把遼西走廊丟給了後金,其解釋不過是為了活命罷了。
主持對熊廷弼審判是東林黨大佬之一的左都禦史鄒元標,與陪審的眾官員很快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認為熊廷弼的解釋卻有可取之處,但軍法有嚴令“失土者死”,國法如此罪無可遁,故而判處其與王化貞一樣都是死刑。
當然了,熊廷弼和王化貞是不會坐以待斃的,雖然兩人身陷囹圄,但他們有著不少同僚故友,紛紛想辦法營救二人,隻要天啟皇帝不下旨處死二人那麽就有翻盤的機會。
總體說來,明朝的皇帝是對朝臣們最為寬容的,就算是被頂撞也不過是廷杖一頓罷了,不會像後世的清朝那樣直接砍了人的腦袋。
所以,有些官員即便犯錯下獄後,皇帝也會給其機會讓其重新踏入仕途,有些本應被處死的官員也在大牢裏關上幾年後從輕落。
因此,熊廷弼和王化貞的故交親友們在兩人被判死刑後紛紛活動了起來,想要走通朝堂重臣的門路。
對於王化貞而言比較方便,他本身就是東林黨的人,雖然這次被判了死刑但東林黨肯定會保他。
要知道判處死刑和執行死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隻要朝中那些天啟皇帝麵前的重臣肯說話,刑期會一拖再拖,說不定遇上皇帝大赦天下就可以免除一死。
熊廷弼的事情就比較難辦,畢竟天啟皇帝寵信的是東林黨的官員,齊楚浙等派係的官員已然失寵,為此熊廷弼的故交好友自然就找上了汪文言這個掮客,給了他十萬兩銀子疏通,希望能救熊廷弼一命。
有史料傳言,熊廷弼與汪文言溝通後拿出了四萬兩銀子,而汪文言從中貪汙了兩萬兩。
不過從現實情形來看,廣寧大敗後熊廷弼和王化貞都被下了大牢,被嚴加看管,哪裏有機會接觸到汪文言?這種事情通常而言都是他身邊的故舊在奔波。
而汪文言縱使再貪婪也不敢撈這種大案的昧心錢,至少不敢暗中貪一半那麽多,這裏麵的風險太大,故而傳言不可信。
說起來,汪文言也夠倒黴的,拿到熊廷弼的錢後他先想到的不是找東林黨人幫忙,而是天啟皇帝身邊的內侍魏忠賢,要想留熊廷弼一命的話自然是能與天啟皇帝關係越密切的人越好,而魏忠賢當其衝。
因此,汪文言托人給魏忠賢送去了一大筆錢,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魏忠賢竟然拒絕了這筆錢。
萬般無奈下,汪文言隻好把目標對準了東林黨的大佬們。
不管這裏麵的隱情如何,曆史上,熊廷弼直到判刑後三年才被殺,傳九邊,而王化貞更是活到了崇禎五年。
如今,魏忠賢這次抓了汪文言以熊廷弼的案子為突破口,打了汪文言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他當時是讓別人給魏忠賢送禮,可這點兒小把戲豈能瞞過魏忠賢?隻要魏忠賢稍一查證就能知道是汪文言送來的錢。
所以,當汪文言從呂行那裏聽聞他是因為涉及到熊廷弼的案子後被抓進詔獄後,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如果說別的事情他還能否認,可這件事情牽扯到了魏忠賢他就是想賴也賴不掉。
“汪大人,俗話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傑,與其吃些皮肉之苦不如早早交代,這樣還能爭取寬大處置。”呂行見汪文言的神色無比驚恐,知道汪文言已經意識到出了何事,於是笑眯眯地望著他說道。
汪文言見呂行笑著的樣子不知為何忽然感到不寒而栗,自己好像變成了呂行眼中的獵物,看來如果呂行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麽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下官……下官有罪!”
因此,汪文言在經過左右權衡後歎了一口氣,神色無奈地向呂行說道,他可不是那種硬骨頭的人,故而豈能受得了詔獄裏的那些酷刑,不如早點給自己謀一條退路。
呂行聞言嘴角頓時流露出一絲得意的笑意,隻要汪文言一認罪,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所謂風水輪流轉,東林黨的人風光了這麽些年如今也該倒黴了,否則的話天理何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