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林丹汗派遣的一萬騎兵風塵仆仆地趕到了石門山,林丹汗要次日才能到達。


    當蒙古的那些將領目睹了石門山上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後無不被震驚,誰也沒想到大明和後金竟會在這小小的石門上爆如此異常惡戰,如果換做蒙古兵的話肯定無法撐下來。


    石門山之戰的傷亡情況直到李宏宇林丹汗率領蒙古大軍趕來後才統計出來,包括傷殘者在內,一萬多明軍隻剩下兩千餘人,而後金留下了一萬兩千多具屍體,受傷被俘者七百多名。


    雙方一共戰死了兩萬餘人,對後金而言是鐵嶺之戰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仗,阿敏和莽古爾泰為此元氣大傷。


    值得一提的是,努爾哈赤並沒有懲治未能攻下石門山的阿敏和莽古爾泰,他知道兩人已經盡力了,為此當務之急是安撫民心,補充阿敏和莽古爾泰所轄的旗兵,維護八旗勢力的均衡。


    雖然打贏了石門山之戰,可李宏宇一點兒也開心不起來,在幸存的兩千多明軍裏,禁軍和水師隻剩下一千五百餘人,其餘是跟隨李宏宇打過錦州之戰的遼西明軍,太多太多的人失去了生命,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林丹汗抵達石門山後特意查看了戰場,雖然大明和後金戰死者的屍體已經被抬走掩埋,但地上依舊未幹的血跡彰顯出了當時戰況的慘烈。


    這使得林丹汗心中改變了對明軍的看法,先前由於明軍在遼東和遼西接連戰敗,林丹汗心中對明軍的戰鬥力極為蔑視。


    可如今看來他錯了,明軍的戰鬥力之所以低下與統軍的人物有關,李宏宇一來明軍就脫胎換骨,看來明軍的戰鬥力也沒有他想象的那樣不堪。


    林丹汗到來的第二天,李宏宇就起程,與林丹汗一同前去廣寧城,由於努爾哈赤主動放棄了廣寧,故而廣寧現在被蒙古軍隊掌管。


    李宏宇曾經去過廣寧,由於是與蒙古通商的邊市故而在遼地也是一座繁華富庶的城市,如今城裏空蕩蕩的,街上除了明軍和蒙古兵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廣寧城的百姓都被後金遷到了遼東。


    進駐廣寧城後,李宏宇下令明軍收複遼河以西的城池,說是收複其實就是進入城裏而已,那些城池早已經沒有了百姓,這樣一來明軍與後金軍就隔著遼河對峙,雙方的戰線又恢複到了廣寧之戰前的態勢。


    雖然明軍的地盤並沒有丟失,不過與廣寧之戰之前相比地方上的景象早已經物是人非,村莊和城鎮都成為了空城,百姓們不是死了就是被後金遷往遼東,再或者南下到山海關避難。


    尤其是遼西走廊北部地區,十裏八鄉難以見到一個人影,一派蕭條死寂的冷清景象,令李宏宇暗中歎息,這樣一來遼西的北部地區可就廢了。


    沒有百姓的話駐紮在廣寧的明軍就成為了一支不折不扣的孤軍,隨時都有可能被後金襲擊,成為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至於說讓逃進山海關的遼西百姓再度返回家園,則更是不妥,後金現在搶奪的就是人口,那些百姓一旦回家的話不是被後金殺了就是被其擄走。


    可話又說誰來了,雖然廣寧城現在已經沒有什麽軍事意義,但它的政治意義重大,李宏宇進城後立刻寫捷報向天啟皇帝報捷,天啟皇帝和京城的大員們肯定已經迫切期待遼西的戰報。


    另外,廣寧城是大明與蒙古互市的地點,對蒙古人而言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一旦廣寧城被棄後就要選擇新的互市地點。


    李宏宇現在並不為廣寧的事感到操心,這種重大的戰略抉擇需要天啟帝召集文武重臣商議後決定,他並不願意過多地過問此事,畢竟他的重心在南方的海關司,因此遼地的事情還是讓朝中的大員們去做決定吧。


    林丹汗現在根本想不到大明會放棄廣寧,在他看來大明披甲之士百萬,因此駐防廣寧城並不是問題,如此一來雙方可以繼續進行邊貿。


    在林丹汗的命令下,蒙古軍隊未接到命令不得擅自越過遼河,否則將被處死,他才不會跨過遼河去打後金,這樣一來豈不是幫了大明的忙,需要後金在遼地牽製大明,隻有這樣他才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好處。


    李宏宇自然清楚林丹汗的心思,故而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下令全軍進城休整,由於手中的主力已經在石門山損失慘重,因此就算他想打也沒辦法,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使得遼地的局勢逐漸變得緩和了下來。


    幾天後,孫承宗和王在晉、王象乾等待在山海關的明軍高級官員悉數趕來了廣寧城。


    當孫承宗等人接到李宏宇石門山大捷的報捷文書後大吃了一驚,萬萬想不到明軍竟然能在石門山擊敗後金,而且還殲敵萬餘,不少人都覺得難以相信有些懷疑李宏宇虛報戰功。


    李宏宇來收複廣寧城的捷報後,孫承宗等人這才相信李宏宇確實在石門山取得了一場大捷,進而迫使後金軍不得不狼狽逃走。


    來廣寧的途中,孫承宗和王在晉等人特意去了一趟石門山查看,結果在山腳下看見了密密麻麻的陳列著的墳墓,從數量上來看明軍和後金軍在石門山之戰中都有重大傷亡。


    等孫承宗等人上山後看見地上那些已經幹涸的血跡後,他們可以想象出石門山之戰的慘烈和殘酷,這使得空氣中甚至依舊飄著淡淡的血腥味兒。


    直到見了李宏宇,孫承宗等人這才得知石門山之戰時李宏宇竟然就在山上,令眾人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感到莫名的心悸,萬一李宏宇出事的話那後果可不堪設想。


    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不是李宏宇在石門山坐鎮的話,恐怕石門山的明軍也無法堅持到錦州明軍前來支援,李宏宇很顯然就是石門山明軍的主心骨,在石門山一戰中運籌帷幄,掌控全局。


    林丹汗對孫承宗等人沒什麽好感,也沒有任何交情,故而在孫承宗等人來後的第二天就告辭離去。


    不過,他留下了一萬蒙古騎兵和兩萬蒙古步卒幫李宏宇防守遼西,以免後金得知袁崇煥從寧遠帶來增援錦州的士兵是遼西明軍而不是水師士兵後采取報複行為。


    石門山一戰後,失去了禁軍和水師的那些驍勇善戰的士兵,遼西明軍根本就不是後金軍的對手,因此李宏宇需要蒙古人來協防,至少現在要把戰線穩定在遼河。


    李宏宇已經給天啟皇帝寫信,以石門山一戰的幸存將士和馳援來的錦州將士重組禁軍,這些上過戰場的軍士將會給禁軍帶來一個質的變化。


    與此同時,李宏宇也要從中抽調人手補充水師,水師這次前來的兩千人中隻剩下兩百左右,他自然也要補充水師的將士。


    至於遼西的軍隊,李宏宇認為兩年之內後金軍不會進犯大明,故而兩年時間裏完全可以編練出一批新軍來對付後金。


    實際上,李宏宇這樣做還有私心,他不願意看見那些經曆了石門山之戰的士兵們在幾年後喪生在遼西的戰場上,故而給他們謀了一條出路,這些人對他而言可是寶貴的財富。


    李宏宇並不擔心天啟皇帝拒絕,先不說這是他的請求,單單禁軍的職責是保護皇帝這一點,就足以使得天啟皇帝禦準李宏宇的這個請求,畢竟李宏宇是在給天啟皇帝組建護衛。


    在李宏宇的安排下,石門山一戰幸存的七成將士編進了禁軍,成為禁軍的骨架,另外三成進了水師,進而脫離了關外的戰場,避免了被消耗在關外戰場上。


    其實,禁軍成為了天啟皇帝以及之後的崇禎皇帝手裏保護京城的王牌,輕易不會調出京畿。


    經過錦州之戰和石門山一戰,禁軍一舉打響了名號,成為了明軍中的一支精銳之師,為今後保衛京畿立下了赫赫戰功。


    七月初,李宏宇和孫承宗踏上了南下返京的路程,兩人隻是天啟皇帝派來遼西督戰的欽差,故而如今遼西戰局穩定後自然要回京向天啟皇帝複命。


    王象乾是薊遼總督,其事務隻要是關內,因此跟著兩人一同南下,王在晉率領著廣寧城的將士出城相送。


    對於李宏宇和孫承宗的這次返京,王在晉感到異常緊張,兩人回京後將決定大明對遼西政策的走向,他可不想困守廣寧。


    考慮到遼西北部已經罕有人跡,王在晉讚同孫承宗的想法,覺得經營遼西走廊為好,進可攻遼沈,退可依山海關。


    李宏宇並沒有表明對遼西戰局的意見,如果依照他的性格肯定是守廣寧,聯蒙古抗後金,不過這隻是他的想法而已,究竟如何做還要看朝廷的意思。


    經過石門山的時候,李宏宇和孫承宗特意去了一趟石門山下修建的陵園,雖然陵園看起來比較簡陋但也由一座座的墳頭組成,而且石匠們已經把紀念碑刻好立在了陵園裏,記錄了石門山之戰的經過,由李宏宇親自所題。


    李宏宇在紀念碑前駐足長久,然後神色黯然地起身離去,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隻有他自己清楚這是在向那些戰死的將士告別。


    考慮到後金的強勢崛起,此次一別不知道何時才能再來石門山看望這些英勇戰死的將士。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都來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馭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並收藏權馭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