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時分,紫禁城,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紫禁城東華門內側的文華殿後麵,閣前有著東、西兩排平房,被一道高高的院牆圍了起來,一眼望上去非常普通,跟周圍的建築沒什麽不同。
不過,由於文淵閣是內閣的所在地,故而這座不起眼的小小院落就有了非凡的意義,成為了大明行政中樞所在,各部院和各地的奏章首先要經過內閣的批複後才能送給皇上禦覽。
“李解元,今晚你就住在這裏,待明兒一早有人會送你出宮。”李宏宇被一名內侍領進了文淵閣的院子,進了東麵一排平房的一個房間後,指著屋裏的一張鋪好被褥的木床說道。
說完後,那名內侍就起身離開,由於紫禁城的城門已關故而李宏宇晚上唯有在文淵閣裏住一晚上。
屋裏有兩張床,一左一右地靠牆擺著,另外一張床上睡著一個人,由於天色已晚故而正在熟睡。
李宏宇望了對方一眼後懶洋洋的伸了一個懶腰,脫衣鑽進被窩裏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從萬曆皇帝的反應來看他今天應對得不錯,這使得他心情比較舒暢。
“這位仁兄,開飯了。”第二天一早,李宏宇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耳旁響起了一個男子的聲音。
“多謝仁兄。”
李宏宇睜眼一看,隻見一名身穿官袍的青年正立在床邊望著他,而一旁那張床已經疊好了被褥,立刻意識到這名青年就是跟他同住的人,連忙坐起身拱手道謝。
令李宏宇感到有些奇怪的是,那名青年身上的官袍竟然沒有品級,換句話來說就是不入流的官袍,這使得他頓時感到有些奇怪,要知道這裏可是文淵閣,豈是那種不入流的官員所能進來的?
“難道是庶吉士?”不過很快,李宏宇就想起了一件事情,臉上浮現出驚訝的神色。
除了內閣閣老外,在文淵閣當值的官員主要有兩類人,一類就是協助閣老處理事務的官員,另外一類就是在此學習的庶吉士,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負責給皇帝起草詔書,以及講解經籍等。
庶吉士最早出現在永樂二年,隸屬於翰林院,選進士之長於文學及書法者充任,由科舉進士中排名前列、有潛質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讓他們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
正統朝以後形成了庶吉士的定製,每科殿試的二甲進士以及三甲前十餘名進士得以參加選拔庶吉士的考試,考取中即為翰林院的庶吉士,俗稱“選館”。
值得一提的是,庶吉士並不是官職,因此考中庶吉士的進士由於沒有職務故而也沒有官階,所以才穿不入流製式的官袍。
明代的翰林為朝廷儲材之地,正統朝後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故而,庶吉士也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例如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
庶吉士的任期與殿試的周期一致,為期三年,期間由經驗豐富的翰林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
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俗稱稱“散館”。
成績優異者得以進入翰林院,授於翰林編修或翰林檢討的職務,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
其他的庶吉士則派往各大部院衙門任職,有的人也會派遣到地方上擔任要職,比起其他的進士他們的庶吉士出身會通常會使得他們在仕途上平步青雲。
李宏宇端著碗筷跟同屋的青年出門後,這才發現院子裏已經圍著不少人,都是身穿官袍的官員,其中有一些人穿著同樣沒有官階的不入流製式的官袍,很顯然是在此學習的庶吉士。
宮裏的內侍已經送來了早飯,有粥、餅、饅頭和各類小菜,種類雖然不算豐富但看上去非常可口。
由於李宏宇穿著一身便裝,所以排隊打飯的時候在人群中顯得頗為顯眼,引得周圍的那些官員們紛紛側目而視,暗地裏猜測著他的身份。
等打好了飯菜,院子裏的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吃飯聊天,或蹲或坐或站。
李宏宇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自然跟著同屋的那名庶吉士混了,幸運的是那名庶吉士還好打交道,領著他跟圍著一張石桌吃飯的幾名庶吉士會合。
“彥演兄,這位兄台是誰?”那幾名庶吉士正在談笑,見了身穿便裝的李宏宇,一名庶吉士有些狐疑的問李宏宇同屋的那名庶吉士。
“看我這記性,還沒問兄台是何許人也?”與李宏宇同屋的庶吉士聞言不由得伸手拍了一下前額,笑著問向了李宏宇。
“諸位兄台,在下湖廣戊午科鄉試解元李宏宇。”李宏宇聞言連忙放下手裏的碗筷和饅頭,一本正經地向在場的幾名庶吉士行禮。
“湖廣的解元?”聽聞此言,現場的幾名庶吉士不由得驚訝地上下打量著李宏宇,他們自然不是驚訝李宏宇的解元身份,而是以李宏宇的資格好像無法入宮,更不能進入文淵閣了。
“皇上昨天召在下進宮覲見,由於事畢天色已晚,故而在下唯有在這裏留宿一晚。”李宏宇知道在場的人不知道他為何會出現在這裏,於是不動聲色地解釋著。
“原來是這樣!”這時,周圍的幾名庶吉士不由得微微頷首,明白了李宏宇為何會進宮,但同時眾人也對李宏宇進宮的目的感到好奇。
畢竟李宏宇隻是一個小小的解元,好像沒什麽事兒能讓萬曆皇帝特意找他見麵,而且還夜宿文淵閣。
“不知幾位兄台如何稱呼?”對於李宏宇來說,這可是結交這幾位庶吉士的絕佳時機,因此向其一拱手後沉聲問道。
幾名庶吉士聞言紛紛向李宏宇拱手回禮,自報了家門,雖然李宏宇現在隻是一個舉人,但他是湖廣的解元,保不準能在明年的會試中金榜題名,進而也成為庶吉士,故而大家肯定要給他這個麵子。
“在下福建泉州人氏洪承疇,字彥演。”與李宏宇同一屋的那名庶吉士是最後一個介紹的,微笑著向李宏宇拱手說道。
“洪承疇?”李宏宇聞言頓時怔在了那裏,臉上浮現出震驚的神色,他萬萬想不到自己竟然會在這裏遇上明末清初曆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人物。
“李解元,你認識在下?”洪承疇見李宏宇神色愕然地望著他,頓時感到有些奇怪,不由得開口狐疑地問道。
“不,在下的一個朋友與洪兄同名,一時感到有些詫異。”李宏宇回過神來,笑了笑隨便編了一個理由。
“有機會的話不妨介紹給在下認識認識。”洪承疇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大明人口眾多,同名同姓之人數量不少,所以並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庶吉士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在一起的時候自然談論朝中發生的大事,現在大明朝最大的事情自然是遼東的戰事,故而李宏宇無形中就得到了很多遼東戰事方麵的消息。
從洪承疇等人談論的事情上李宏宇可以清晰地感覺到,萬曆皇帝對這次剿滅女真人叛亂是勢在必得,從全國衛所抽掉了近十萬主力軍隊前去遼東,其目的自然是一舉擊潰膽敢犯上作亂的女真人。
李宏宇這個時候終於明白為何萬曆皇帝會見他了,除了他的那道《平遼策》顯得有些特立獨行外,恐怕萬曆皇帝心中也對這次與女真人的戰爭感到忐忑,畢竟他的年歲已高沒有多少精力和時間去應對遼東的事務。
想到這裏,李宏宇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對於早就知道戰爭結果的他而言現在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楊鎬被努爾哈赤擊敗。
他總不能跑到萬曆皇帝麵前說他能未卜先知,占卜到了明軍的失敗,因此必須要讓楊鎬改變分兵而進的戰略,那樣的話恐怕他的仕途也就隨之完了,萬曆皇帝豈會讓一個神棍在廟堂上位居高位?
再者說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李宏宇就算能阻止楊鎬分兵,可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楊鎬無法消滅努爾哈赤,勢必使得戰爭陷入僵持,撐到最後勝利的還是努爾哈赤,大明的滅亡依舊不可避免。
“彥演兄,小弟在內城安了家,彥演兄以後有機會可要前去做客,小弟讓廚房做幾樣楚菜給彥演兄品嚐。”
早飯後不久,一名內侍前來找李宏宇,準備送他出宮,李宏宇跟洪承疇告別的時候熱情地發出了邀請,洪承疇能在二十年後在大明和滿清都能身居高位,自然不是等閑之輩,他肯定要予以結交。
“在下還從未嚐過楚菜,又機會一定前去叨擾。”
洪承疇聞言笑了笑,痛快地答應了下來,李宏宇雖然還沒有金榜題名但卻能受到萬曆皇帝的召見,他自然不會輕視李宏宇了,天知道李宏宇有什麽來頭。
李宏宇也跟著笑了起來,再度向洪承疇拱了拱手,抬步跟著那名領路的內侍離去,看來他這次進宮可收獲良多。
文淵閣位於紫禁城東華門內側的文華殿後麵,閣前有著東、西兩排平房,被一道高高的院牆圍了起來,一眼望上去非常普通,跟周圍的建築沒什麽不同。
不過,由於文淵閣是內閣的所在地,故而這座不起眼的小小院落就有了非凡的意義,成為了大明行政中樞所在,各部院和各地的奏章首先要經過內閣的批複後才能送給皇上禦覽。
“李解元,今晚你就住在這裏,待明兒一早有人會送你出宮。”李宏宇被一名內侍領進了文淵閣的院子,進了東麵一排平房的一個房間後,指著屋裏的一張鋪好被褥的木床說道。
說完後,那名內侍就起身離開,由於紫禁城的城門已關故而李宏宇晚上唯有在文淵閣裏住一晚上。
屋裏有兩張床,一左一右地靠牆擺著,另外一張床上睡著一個人,由於天色已晚故而正在熟睡。
李宏宇望了對方一眼後懶洋洋的伸了一個懶腰,脫衣鑽進被窩裏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從萬曆皇帝的反應來看他今天應對得不錯,這使得他心情比較舒暢。
“這位仁兄,開飯了。”第二天一早,李宏宇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耳旁響起了一個男子的聲音。
“多謝仁兄。”
李宏宇睜眼一看,隻見一名身穿官袍的青年正立在床邊望著他,而一旁那張床已經疊好了被褥,立刻意識到這名青年就是跟他同住的人,連忙坐起身拱手道謝。
令李宏宇感到有些奇怪的是,那名青年身上的官袍竟然沒有品級,換句話來說就是不入流的官袍,這使得他頓時感到有些奇怪,要知道這裏可是文淵閣,豈是那種不入流的官員所能進來的?
“難道是庶吉士?”不過很快,李宏宇就想起了一件事情,臉上浮現出驚訝的神色。
除了內閣閣老外,在文淵閣當值的官員主要有兩類人,一類就是協助閣老處理事務的官員,另外一類就是在此學習的庶吉士,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負責給皇帝起草詔書,以及講解經籍等。
庶吉士最早出現在永樂二年,隸屬於翰林院,選進士之長於文學及書法者充任,由科舉進士中排名前列、有潛質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讓他們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
正統朝以後形成了庶吉士的定製,每科殿試的二甲進士以及三甲前十餘名進士得以參加選拔庶吉士的考試,考取中即為翰林院的庶吉士,俗稱“選館”。
值得一提的是,庶吉士並不是官職,因此考中庶吉士的進士由於沒有職務故而也沒有官階,所以才穿不入流製式的官袍。
明代的翰林為朝廷儲材之地,正統朝後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故而,庶吉士也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例如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
庶吉士的任期與殿試的周期一致,為期三年,期間由經驗豐富的翰林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
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俗稱稱“散館”。
成績優異者得以進入翰林院,授於翰林編修或翰林檢討的職務,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
其他的庶吉士則派往各大部院衙門任職,有的人也會派遣到地方上擔任要職,比起其他的進士他們的庶吉士出身會通常會使得他們在仕途上平步青雲。
李宏宇端著碗筷跟同屋的青年出門後,這才發現院子裏已經圍著不少人,都是身穿官袍的官員,其中有一些人穿著同樣沒有官階的不入流製式的官袍,很顯然是在此學習的庶吉士。
宮裏的內侍已經送來了早飯,有粥、餅、饅頭和各類小菜,種類雖然不算豐富但看上去非常可口。
由於李宏宇穿著一身便裝,所以排隊打飯的時候在人群中顯得頗為顯眼,引得周圍的那些官員們紛紛側目而視,暗地裏猜測著他的身份。
等打好了飯菜,院子裏的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吃飯聊天,或蹲或坐或站。
李宏宇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自然跟著同屋的那名庶吉士混了,幸運的是那名庶吉士還好打交道,領著他跟圍著一張石桌吃飯的幾名庶吉士會合。
“彥演兄,這位兄台是誰?”那幾名庶吉士正在談笑,見了身穿便裝的李宏宇,一名庶吉士有些狐疑的問李宏宇同屋的那名庶吉士。
“看我這記性,還沒問兄台是何許人也?”與李宏宇同屋的庶吉士聞言不由得伸手拍了一下前額,笑著問向了李宏宇。
“諸位兄台,在下湖廣戊午科鄉試解元李宏宇。”李宏宇聞言連忙放下手裏的碗筷和饅頭,一本正經地向在場的幾名庶吉士行禮。
“湖廣的解元?”聽聞此言,現場的幾名庶吉士不由得驚訝地上下打量著李宏宇,他們自然不是驚訝李宏宇的解元身份,而是以李宏宇的資格好像無法入宮,更不能進入文淵閣了。
“皇上昨天召在下進宮覲見,由於事畢天色已晚,故而在下唯有在這裏留宿一晚。”李宏宇知道在場的人不知道他為何會出現在這裏,於是不動聲色地解釋著。
“原來是這樣!”這時,周圍的幾名庶吉士不由得微微頷首,明白了李宏宇為何會進宮,但同時眾人也對李宏宇進宮的目的感到好奇。
畢竟李宏宇隻是一個小小的解元,好像沒什麽事兒能讓萬曆皇帝特意找他見麵,而且還夜宿文淵閣。
“不知幾位兄台如何稱呼?”對於李宏宇來說,這可是結交這幾位庶吉士的絕佳時機,因此向其一拱手後沉聲問道。
幾名庶吉士聞言紛紛向李宏宇拱手回禮,自報了家門,雖然李宏宇現在隻是一個舉人,但他是湖廣的解元,保不準能在明年的會試中金榜題名,進而也成為庶吉士,故而大家肯定要給他這個麵子。
“在下福建泉州人氏洪承疇,字彥演。”與李宏宇同一屋的那名庶吉士是最後一個介紹的,微笑著向李宏宇拱手說道。
“洪承疇?”李宏宇聞言頓時怔在了那裏,臉上浮現出震驚的神色,他萬萬想不到自己竟然會在這裏遇上明末清初曆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人物。
“李解元,你認識在下?”洪承疇見李宏宇神色愕然地望著他,頓時感到有些奇怪,不由得開口狐疑地問道。
“不,在下的一個朋友與洪兄同名,一時感到有些詫異。”李宏宇回過神來,笑了笑隨便編了一個理由。
“有機會的話不妨介紹給在下認識認識。”洪承疇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大明人口眾多,同名同姓之人數量不少,所以並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庶吉士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在一起的時候自然談論朝中發生的大事,現在大明朝最大的事情自然是遼東的戰事,故而李宏宇無形中就得到了很多遼東戰事方麵的消息。
從洪承疇等人談論的事情上李宏宇可以清晰地感覺到,萬曆皇帝對這次剿滅女真人叛亂是勢在必得,從全國衛所抽掉了近十萬主力軍隊前去遼東,其目的自然是一舉擊潰膽敢犯上作亂的女真人。
李宏宇這個時候終於明白為何萬曆皇帝會見他了,除了他的那道《平遼策》顯得有些特立獨行外,恐怕萬曆皇帝心中也對這次與女真人的戰爭感到忐忑,畢竟他的年歲已高沒有多少精力和時間去應對遼東的事務。
想到這裏,李宏宇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對於早就知道戰爭結果的他而言現在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楊鎬被努爾哈赤擊敗。
他總不能跑到萬曆皇帝麵前說他能未卜先知,占卜到了明軍的失敗,因此必須要讓楊鎬改變分兵而進的戰略,那樣的話恐怕他的仕途也就隨之完了,萬曆皇帝豈會讓一個神棍在廟堂上位居高位?
再者說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李宏宇就算能阻止楊鎬分兵,可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楊鎬無法消滅努爾哈赤,勢必使得戰爭陷入僵持,撐到最後勝利的還是努爾哈赤,大明的滅亡依舊不可避免。
“彥演兄,小弟在內城安了家,彥演兄以後有機會可要前去做客,小弟讓廚房做幾樣楚菜給彥演兄品嚐。”
早飯後不久,一名內侍前來找李宏宇,準備送他出宮,李宏宇跟洪承疇告別的時候熱情地發出了邀請,洪承疇能在二十年後在大明和滿清都能身居高位,自然不是等閑之輩,他肯定要予以結交。
“在下還從未嚐過楚菜,又機會一定前去叨擾。”
洪承疇聞言笑了笑,痛快地答應了下來,李宏宇雖然還沒有金榜題名但卻能受到萬曆皇帝的召見,他自然不會輕視李宏宇了,天知道李宏宇有什麽來頭。
李宏宇也跟著笑了起來,再度向洪承疇拱了拱手,抬步跟著那名領路的內侍離去,看來他這次進宮可收獲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