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已累成狗。求安慰!】


    蕭莫的壓力來的並非毫無道理。


    暫且不說那美仙院的獨孤白與紅月樓的蕭飛揚,畢竟這兩人,一個蕭莫還不了解,一個蕭莫已經見識過了。


    就僅僅瀟湘館的宋暮,和鳴鳳閣的江一鳴,已經是足夠蕭莫頭的疼了。


    一個是著名小說大唐雙龍傳裏鬼才軍師宋師道的原型人物,一個是文學世家,南陳最著名詩人的嫡長孫。


    蕭莫要是僅憑自身才學,不盜用後世他人的詩詞,和這幾人比起來,不知得被人家甩出去幾條街。


    不過好就好在,中華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尤其是從大唐時候開始,詩詞歌賦的燦爛就不用說了。


    放到今日的鳴鼓摘花上,這些知名的詩詞,蕭莫都可以借來一用。因此,蕭莫也算是放心了一些。


    不過有點可恨的是,蕭莫一直沒搞明白為何這鳴鼓摘花要選在端午,蕭莫打小就沒聽說過有什麽關於端午特別有名的傳世詩詞。


    要是放在中秋那就好了,蕭莫說不得也要借借蘇大才子的光。不過這些事情,蕭莫也隻能感慨一下了,畢竟這種事不是蕭莫能決定的。


    不管怎麽說,人都應該尊重民俗和傳統文化節日。而不是隨意去篡改。


    雖然蕭莫有所擔心,但是如今蕭莫已經站到了這裏,那麽就意味著蕭莫已經沒有退路了。就算是硬著頭皮那也得上。


    四海樓並非四大院之一,而且從四海樓建立到如今,在鳴鼓摘花之上,四海樓也都未曾進入過四大院排名之中。


    這雖然與四海樓的規矩密不可分,那位蕭莫從未見過的,四海樓神秘樓主,將四海樓定位在了一個較高的位置。使得四海樓嚴重缺乏民眾基礎。但是不管怎麽說,事實勝於雄辯,四海樓的確未得過大院之稱。


    鳴鼓摘花的輸贏最終看的是文比結果,尤其看的是各家第一才子的詩詞水平。不過獻藝的精彩和百姓的擁護程度,都會影響到大儒的評定。


    這麽一來,詩詞水平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獻藝的出彩和百姓的呼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今年的四海樓與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四海樓並沒有改變本身的硬性規定。


    但是從蕭莫與蕭飛揚在四海樓對賭開始,四海樓便開始了造勢活動,並且隨著蕭莫之後一步步做出驚世之舉,輿論宣傳使得四海樓一下子在百姓中名聲大噪。


    蕭莫的神秘也給四海樓帶來了巨大的人氣,這些都來自於蕭莫的種種神奇行為,在夢遊仙宮一事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後,蕭莫便在凡人與仙人之間有了一層神秘的聯係,仙之一字,於此時淳樸的百姓而言,魅力可就不一般了。


    但是蕭莫為人偏偏又十分的接地氣,讓洛都的普通百姓都很有好感。


    蕭莫如今既不是世家傳承子弟,也不是達官貴人之後,蕭家在洛都權勢雖大,但已經和蕭莫並無關係了。蕭莫在被逐出蕭家後才開始名聲鵲起,也是因為做了祈雨之事才被詔書封爵。


    作為一個不如庶出的子弟,母親更是一名普通的婢女,蕭莫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就如同是同類人一般。


    所以相對於那些一直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們,蕭莫這位突然出現的貧民才子,反倒是讓百姓們覺得更為親切了。


    鳴鼓摘花的文比是在大眾麵前進行的,而且各家背後都有著不小的後台,暗箱操作的確有些不現實。


    不過鳴鼓摘花曆年來都是在端午進行,文比曆來都不限製題目,所以使得文比也存在漏洞。各家才子的確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一首完美的詩詞。


    在四海樓獻藝結束之後,接下來的樓院獻藝,對於觀看的人們來說就實在是有些乏味了。畢竟前麵的視覺大餐讓眾人吃的太飽了。


    百姓們可能還有些興趣,看台上的權貴們就覺得很是乏味了,畢竟一些普通常見的舞蹈,再怎麽精心的編排依舊還是普通舞蹈。權貴們不說天天能見到,但是權貴們會有哪一家缺舞姬的?


    不過有資格參與鳴鼓摘花的青樓,總共也不過那麽些。到四海樓結束後,已經差不多去了一半了。所以接下來的獻藝時間過的倒也算快。


    我們的蕭大公子這會兒對於這些獻藝也是興致頗高,這可是蕭莫來到這個時代以後,第一次參與這麽盛大的節日。心裏自然是充滿了好奇。


    待得所有獻藝結束,人群裏爆發出了強烈的呼聲,不僅僅是讚歎獻藝的精彩,也因為大家都知道鳴鼓摘花正真精彩的部分要來了。


    此時各家的樓船也慢慢的改變了排列方式,由原來的呈弧線狀正對高台,變成了整齊的一排側對著高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竟渡,而這竟渡的力量,自然是來自於文比的詩詞。


    韓路之此時也是起身走到了高台的前方,對著各家樓船道:“獻藝結束,文比開始!”


    隨著韓路之的話語傳出,高台兩岸的伊河兩岸自然又是響起了一陣歡呼。


    而後,韓路之又接著道:“文比的規矩想必大家已經有所了解,本官就不再多說了。下麵就開始正式文比。”


    話音落下,便是九聲鼓響。這也意味著此次鳴鼓摘花的文比就此正式開始了。


    鳴鼓摘花的文比規矩,蕭莫自然是早有了解。自從這鳴鼓摘花有文比這項出現後,曆年來鳴鼓摘花的規矩並非一直是一層不變的規則。開皇三年的鳴鼓摘花與北周之時也有所不同。


    最初的文比,純粹比的是竟渡距離,那個時候每一家都會有三位才子,文比的最終結果是看哪一家才子的詩文在大儒的評定下獲得最高的鼓聲,從而最先到達終點。最先到達的自然就成了文比的頭名。其他的就會依照到達的次序排名。而且一般都是由上一屆排名靠後的首先作詩。


    但隨著時間的遞進,鳴鼓摘花的文比規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語微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語微言並收藏江山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