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場 巨鹿之戰
較量:中國曆史上的36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作者:馬銀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帝國的終結者
時代背景
公元前三世紀在中國曆史上是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世紀。這個裏程碑就是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這在中國的文明發展史中尚屬首次,正如嬴政封自己為始皇一樣,這是中國以皇帝一人統治天下的開始。秦始皇統一中國是一次真正的統一,他把不僅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就連車軸的長短都統一了。這一點很有創造性,大家都知道,火車的發明是近代的事情,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擁有火車,那是不是所有國家的火車隻要在有鐵軌的地方就能暢通無阻呢,顯然不是。比如中國的標準鐵路軌距為1435毫米。而與中國相鄰的俄羅斯采用的是1524毫米軌距的“寬軌”,軌距的差異造成諸多不便,在中俄邊境進行貿易交往時,兩國列車常常要采取換輪的方式,將車廂吊裝至各自軌距的車輪上轉換,整列車換輪要耗費數小時。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統一車軸長度後的馬車就可以在六國間的道路上自由奔馳。
從這一點來看,秦始皇對日後中國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好景不長,在嬴政統治的後期,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賦役繁重,苛政暴虐使人民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漢書·賈山傳》這樣描述當時的慘況:“勞動者不得休息,饑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全國出現“褚衣塞路,囹圄滿市”的悲慘局麵,這就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全麵激化。終於在秦二世元年(前210年),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起義很快得到了的響應,那些被秦所滅亡的六國舊貴族也乘機起兵,出現了天下反秦的形勢。秦帝國統治者當然不甘心失敗,進行垂死掙紮,他們調動軍隊,鎮壓農民起義。這其中,最為凶悍的一支就是少府章邯統率的部隊。在此之前,這支部隊已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軍,擊滅齊王田儋、魏王咎等武裝勢力,又在楚地殺死了那裏的起義軍領袖,項羽的叔父——項梁。隨後又將矛頭指向北方的趙國,一時間,趙國的存亡成為了天下關注的焦點,如果趙國為秦所占,那對各國的反秦大業將是沉重的一擊。如果趙國能夠取勝,將對那些戰戰兢兢的各地起義軍起一種莫大鼓舞的作用。
人物評析
項羽,名籍,字羽。秦末反秦義軍重要領袖,被後世成為“西楚霸王”。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西)人。他的先祖是楚國的貴族,祖父項燕是楚國的名將。項羽少學兵法,素有勇力。楚漢戰爭之初,他領精兵3萬人奔襲,大敗已占領彭城的劉邦及諸侯聯軍,幾乎生擒劉邦。其後,與漢軍長期鏖兵,一克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兩奪成皋(今滎陽西北),迫劉邦倉皇逃遁。漢王元年春,他又以滅秦之功自居,封18個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四年八月,議和東歸,被劉邦大敗於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後被合圍於垓下,決戰失利,潰圍而出。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猶指揮28騎兩次衝擊由數千名漢軍組成的包圍圈,殺數十人。十二月,退至烏江(今安徽和縣境),以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渡江躲避,最後從容自刎,時年31歲。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曾經追隨過項羽的漢將韓信曾這樣評價項羽,他說:“項王這個人,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等到下屬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他卻把刻好的官印緊緊地握在自己手裏,舍不得賜給他人,這是典型的婦人之仁啊。”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在韓信的眼中,項羽這種人是成不了大事的。曆史似乎也印證了韓信的這一判斷。然而,當我們在用今天的眼光去審視項羽時,這位性格耿直,有勇有謀的西楚霸王不僅是一位馳騁沙場的將軍,還是一位俠骨柔腸的真男兒。難怪一代才女李清照在數百年後的宋代還在為這位英雄感到惋惜。或許曆史就愛這樣捉弄人,明明是本人不該從事的工作,曆史偏把你推到這個崗位上,讓他承受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煎熬,說句心裏話,項羽適合當將軍,不適合做皇帝。
▲中國曆史上第一猛將項羽畫像
章邯,秦朝大將,被封為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他是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他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隨後,他又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省興平東南)。秦二世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王離,秦朝大將,秦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秦二世剛繼任時,蒙恬被奪軍權,北方軍隊由王離所接管。公元前207年,天下義軍共起,王離以重兵圍趙王趙歇於巨鹿,攻勢猛烈,趙國軍情危急,不斷派使臣向楚國要求援軍。楚國派宋義、項羽、範增援救趙國,但宋義並不出戰,被項羽所殺。之後項羽破釜沉舟,九戰秦軍,殺退王離數十萬大軍,生擒王離、殺死蘇角、將領涉間不屈自殺。
交戰過程
巨鹿縣是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西南110公裏處的一個小縣城。這裏曾是當年秦始皇冊封的36郡之一。曆史上,巨鹿這個名字緊緊和戰爭連在了一起,這裏先後上演了劉秀討伐王郎,東漢黃巾起義,明代“靖難之役”等多次戰爭,而最早為大家所熟悉的還是那場關乎秦帝國命運的生死決戰。故事還要從那件具有開創意義的事件講起,公元前209年七月,兩個因誤了工期而怕被處死的囚徒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鎮境內)發動起義,首先扛起反秦的旗幟,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起兵響應。九月,楚國人項梁、項羽殺死會稽郡(秦朝時會稽郡治在今江蘇省蘇州)郡守殷通,舉行起義,很快聚集到8000多人。到第二年,項梁率領八千“子弟兵”,渡過長江、淮河向中原進軍,以配合陳勝的起義軍。沿途,英布、呂臣、劉邦等都率部前來會合,這支起義軍發展到十餘萬人。不久,項梁在薛(今山東省薛城北)聽到陳勝犧牲的消息,便召集各部反秦將領共商大計。居巢人(今安徽省巢湖市)範增向項梁建議說:“你家世代為楚將,若能複立楚王的後裔,可以得人心。”項梁認為他說得有道理,就把楚懷王的孫子找來當楚王,仍稱楚懷王。定都盱眙,建立了秦末第二個農民政權。項梁自稱武信君,率領項羽、劉邦等多次擊敗秦朝大將章邯的軍隊。可是,在勝利麵前,項梁產生了輕敵情緒,放鬆了警惕。公元前208年九月,當項梁引兵進至定陶西北時,遭到章邯優勢兵力的襲擊。項梁戰死,起義軍失利。
章邯主力打敗項梁後,又揮師北進,渡過黃河後,與趙軍主力展開決戰,趙軍大敗。趙將陳餘向北逃往常山郡,另外兩個將領張耳、李齊護著趙王歇率軍退入信都東麵的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城,秦將王離率軍尾隨而至,包圍巨鹿城,章邯率部進攻漳水北岸的邯鄲城。秦軍很快攻破邯鄲,章邯將邯鄲的城郭夷平,並將百姓遷徙到邯鄲西南的河內地區。這個時候,陳餘在常山征募了幾萬軍隊,駐紮在巨鹿城之北離秦軍較遠的地方,張耳的兒子張敖在代地征募了一萬多軍隊,也緊鄰陳餘駐紮在巨鹿之北。趙軍負隅頑抗,巨鹿一時難以攻破,於是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巨鹿,而自己則率領主力駐紮在巨鹿城南的棘原,修築甬道與黃河相連,為圍城部隊提供補給。
情況十分危急。趙王歇向楚懷王求救。此時的楚懷王已遷都彭城,為了天下反秦大業,更為了楚國自己的利益,楚懷王答應了趙王歇的請求,他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領兵北上救趙。宋義率領大軍從彭城出發時,楚國的部隊已經休整了幾個月,聽說要去和秦軍主力拚殺,個個摩拳擦掌,鬥誌旺盛。但是,主帥宋義卻是個極端自私卑劣的人。他一麵用甜言蜜語,獲得了楚懷王的信任,騙取了兵權;一麵和齊國勾搭,尋求自己的外援。如今他兵權在手,卻根本不想到巨鹿城下和秦軍拚命。當他走至安陽的時候,便號令全軍紮營安寨,原地休息。他這一住就是40多天,每天隻是在大帳中飲酒作樂,隻字不提出兵援趙之事。這時,次將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了,便來見宋義,說:“如今秦軍圍攻巨鹿,趙王危在旦夕。我們應該趕忙率兵渡過黃河,與趙軍裏應外合,就能夠大破秦軍了。”宋義斜著眼瞥了項羽一下,輕蔑地說:“你哪裏懂得兵法的妙用。讓我告訴你吧,如今秦兵攻趙,要是勝了,就會疲憊不堪,那時我就出兵乘其疲憊而攻之,如若秦兵敗了,我們正好一鼓作氣,西入關中。所以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拚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你要明白:說起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我倒是不如你,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你可就差遠啦!”
項羽走後,宋義衝著他的背影冷笑,隨即起草了一道軍令,公布於全軍。“軍中將士,不管勇猛如虎,強狠如羊(羊在角鬥時是很頑強的),還是武藝超群,隻要他敢不服從命令,就一律斬首!”這道命令,顯然是針對項羽的,這一點,軍中的人誰心裏都明白。宋義把楚懷玉的命令束之高閣,卻加緊了和齊國的勾搭。齊王田榮見他手握重兵,正想拉攏他,就請他的兒子宋襄到齊國去做相國。宋義得了這個信兒,高興萬分,親自把兒子送到無鹽(今山東東平東),並在那裏舉行了盛大的告別宴會。
這時正是三九嚴寒,寒風刺骨。戰士們饑寒交迫,怨聲連天。可宋義照舊擁爐飲酒,談笑風聲。項羽對救趙的事心急如焚,氣憤地對將士們說道:“當此之時,我們本應齊心協力,攻秦救趙,可是宋將軍卻不引兵渡河,整日飲酒。還說什麽讓秦趙相拚,然後坐收漁翁之利。一個新建的小小趙國,怎能抵擋得住虎狼之秦呢?秦趙之戰,勝敗昭然,有什麽漁利可收?宋將軍手握重兵,身負主命,卻心懷不軌,我看他不是效忠國家的臣子!”戰士們也十分氣憤。第二天,項羽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宋義見項羽闖了過來,大發脾氣,喊道:“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項羽義憤填膺,大喝一聲:“我今天要借頭發令!”說著,一劍斬下宋義的腦袋。氣昂昂走出帳外,一隻手提著人頭,一隻手執著寶劍,像凶神一般。項羽對大家說道:“宋義私通齊國,背叛楚王,按兵不動,坐失戰機,我已奉懷王之命把他處死了。”
大家明知道這不是懷王的命令,但誰也沒去揭穿。一來都懼怕項羽的威嚴,二來他們大都是項梁的老部下,對項羽很有感情,三來都不滿於宋義的胡作非為,所以一見項羽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項羽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裏、一麵派人追殺正往齊國赴任的宋襄,一麵把處死宋義的事情報告給楚懷王。楚懷王無奈,隻好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立即派英布和蒲將軍帶領兩萬人馬為先頭部隊,渡過黃河去解巨鹿之圍。項羽親自率領的主力部隊也開到了漳河南岸。項羽下令立刻埋鍋做飯,準備渡河船隻,吃完飯馬上渡河。忽然趙國使者又來告急道:“齊、燕等國援兵雖然已到了巨鹿,因為見秦軍人多勢眾,凶悍異常,隻是遠遠紮營觀望,不敢出戰。趙國的安危存亡,全係在將軍身上了!”原來,章邯命大將王離、涉間、蘇角圍攻巨鹿,自己駐兵巨鹿南邊的棘原,專門截攔諸路救趙援兵,同時築甬道至巨鹿城下,運送糧草,布陣嚴密,無懈可擊。項羽探知了秦軍的部署,知道要解圍救趙並非容易,但他卻把手一揮,對趙國的使者說:“你回報趙王,項羽—定不負貴國厚望!”項羽送走使者,下令上兵每人帶足3天的口糧。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全軍整裝待渡,項羽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大軍渡過了漳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部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項羽以破釜沉舟自絕後路表示了必勝的決心。
渡過漳河,項羽率領大軍直插章邯和王離這兩軍之間的空隙。一麵阻攔章邯的援軍,一麵切斷甬道,斷絕糧運,這就使得巨鹿城下的王離大軍失去了後援和糧草供應。秦將王離見楚軍如此勇猛,急忙指揮兵馬攔截。項羽的軍隊拚死作戰,銳不可擋,殺得秦軍死傷無數。王離三進三退,才算逃回了本營。
在此前的東阿之戰中,章邯就領教過項羽的勇猛,這次前鋒敗北,王離失利,他更不敢大意了,立即重新排兵布陣,想誘項軍深入,聚而殲之。章邯引楚兵深入陣中,以為楚兵中計,卻不料楚軍由於斷了後路,三五成群,各自為戰,以一當十,兩天之內,秦軍就吃了9次敗仗。項羽見秦軍已經潰不成軍,就派英布、蒲將軍奪取秦軍甬道,殺秦將蘇角,活捉王離,涉間葬身火海。章邯見大勢已去,被迫率領20萬秦軍投降項羽,巨鹿之戰宣告結束。
戰爭影響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對於推翻殘暴的秦王朝統治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而項羽以6萬破20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崇拜與景仰。
策略分析
項羽到巨鹿後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覆沒,身死疆場;而贏則得到大秦的天下。麵臨在自己麵前的是種種不利,這似乎是一場毫無懸念的賭局,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對手的實力異常強大。項羽的對手是素有“百戰百勝”之稱的秦國精銳部隊。這兩支秦軍,一支是由秦之名將蒙恬打造的邊防軍,這支軍隊久經沙場,曾擊敗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戰功,帶領他們的是當年蒙恬的副手,後來統領邊防軍的大將王離,曾被封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東巡,功名赫赫。其次,自己的實力異常弱小。項羽的軍隊組成很複雜,其人數大致是5萬到6萬之間。其中先鋒兩萬是英布,蒲將軍的軍隊。那就是項羽主力還有3萬到4萬。再次,沒有後路,不能久戰。由於項羽和懷王的關係,使項羽處於一個沒有任何外援,沒有任何退路的地方。最後,盟友的畏戰,保存實力。雖然各路諸侯援軍都知道天下之勢在此一舉,但是由於兵少將寡,其心各異,誰都不願意把自己陪進去。所以想指望諸侯援軍幫助自己,比登天還難。
項羽在巨鹿兵力數量,質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擊敗善戰的秦軍,除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多方麵配合。關鍵在於事先的謀劃,大膽的打破常規,運用一切巧妙戰術和對自己有利的因素。以少量雜牌軍全殲精銳秦軍,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中的奇跡。
☆☆戰爭小檔案☆☆
戰役名稱:巨鹿之戰
發生時間: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前207)
交戰雙方:以楚國為首的盟軍vs秦帝國
交戰地點:巨鹿(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西南)實力對比:楚國聯軍6萬vs秦軍40萬
戰爭結果:殲滅秦軍主力,餘部投降
戰爭性質:起義軍戰爭
智慧級別:☆☆☆☆☆
時代背景
公元前三世紀在中國曆史上是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世紀。這個裏程碑就是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這在中國的文明發展史中尚屬首次,正如嬴政封自己為始皇一樣,這是中國以皇帝一人統治天下的開始。秦始皇統一中國是一次真正的統一,他把不僅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就連車軸的長短都統一了。這一點很有創造性,大家都知道,火車的發明是近代的事情,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擁有火車,那是不是所有國家的火車隻要在有鐵軌的地方就能暢通無阻呢,顯然不是。比如中國的標準鐵路軌距為1435毫米。而與中國相鄰的俄羅斯采用的是1524毫米軌距的“寬軌”,軌距的差異造成諸多不便,在中俄邊境進行貿易交往時,兩國列車常常要采取換輪的方式,將車廂吊裝至各自軌距的車輪上轉換,整列車換輪要耗費數小時。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統一車軸長度後的馬車就可以在六國間的道路上自由奔馳。
從這一點來看,秦始皇對日後中國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好景不長,在嬴政統治的後期,殘酷的剝削和壓迫,賦役繁重,苛政暴虐使人民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漢書·賈山傳》這樣描述當時的慘況:“勞動者不得休息,饑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無所告訴”,全國出現“褚衣塞路,囹圄滿市”的悲慘局麵,這就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全麵激化。終於在秦二世元年(前210年),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起義很快得到了的響應,那些被秦所滅亡的六國舊貴族也乘機起兵,出現了天下反秦的形勢。秦帝國統治者當然不甘心失敗,進行垂死掙紮,他們調動軍隊,鎮壓農民起義。這其中,最為凶悍的一支就是少府章邯統率的部隊。在此之前,這支部隊已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軍,擊滅齊王田儋、魏王咎等武裝勢力,又在楚地殺死了那裏的起義軍領袖,項羽的叔父——項梁。隨後又將矛頭指向北方的趙國,一時間,趙國的存亡成為了天下關注的焦點,如果趙國為秦所占,那對各國的反秦大業將是沉重的一擊。如果趙國能夠取勝,將對那些戰戰兢兢的各地起義軍起一種莫大鼓舞的作用。
人物評析
項羽,名籍,字羽。秦末反秦義軍重要領袖,被後世成為“西楚霸王”。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西)人。他的先祖是楚國的貴族,祖父項燕是楚國的名將。項羽少學兵法,素有勇力。楚漢戰爭之初,他領精兵3萬人奔襲,大敗已占領彭城的劉邦及諸侯聯軍,幾乎生擒劉邦。其後,與漢軍長期鏖兵,一克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兩奪成皋(今滎陽西北),迫劉邦倉皇逃遁。漢王元年春,他又以滅秦之功自居,封18個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四年八月,議和東歸,被劉邦大敗於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後被合圍於垓下,決戰失利,潰圍而出。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猶指揮28騎兩次衝擊由數千名漢軍組成的包圍圈,殺數十人。十二月,退至烏江(今安徽和縣境),以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渡江躲避,最後從容自刎,時年31歲。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曾經追隨過項羽的漢將韓信曾這樣評價項羽,他說:“項王這個人,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等到下屬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他卻把刻好的官印緊緊地握在自己手裏,舍不得賜給他人,這是典型的婦人之仁啊。”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在韓信的眼中,項羽這種人是成不了大事的。曆史似乎也印證了韓信的這一判斷。然而,當我們在用今天的眼光去審視項羽時,這位性格耿直,有勇有謀的西楚霸王不僅是一位馳騁沙場的將軍,還是一位俠骨柔腸的真男兒。難怪一代才女李清照在數百年後的宋代還在為這位英雄感到惋惜。或許曆史就愛這樣捉弄人,明明是本人不該從事的工作,曆史偏把你推到這個崗位上,讓他承受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煎熬,說句心裏話,項羽適合當將軍,不適合做皇帝。
▲中國曆史上第一猛將項羽畫像
章邯,秦朝大將,被封為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他是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他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隨後,他又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省興平東南)。秦二世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王離,秦朝大將,秦將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秦二世剛繼任時,蒙恬被奪軍權,北方軍隊由王離所接管。公元前207年,天下義軍共起,王離以重兵圍趙王趙歇於巨鹿,攻勢猛烈,趙國軍情危急,不斷派使臣向楚國要求援軍。楚國派宋義、項羽、範增援救趙國,但宋義並不出戰,被項羽所殺。之後項羽破釜沉舟,九戰秦軍,殺退王離數十萬大軍,生擒王離、殺死蘇角、將領涉間不屈自殺。
交戰過程
巨鹿縣是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西南110公裏處的一個小縣城。這裏曾是當年秦始皇冊封的36郡之一。曆史上,巨鹿這個名字緊緊和戰爭連在了一起,這裏先後上演了劉秀討伐王郎,東漢黃巾起義,明代“靖難之役”等多次戰爭,而最早為大家所熟悉的還是那場關乎秦帝國命運的生死決戰。故事還要從那件具有開創意義的事件講起,公元前209年七月,兩個因誤了工期而怕被處死的囚徒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鎮境內)發動起義,首先扛起反秦的旗幟,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起兵響應。九月,楚國人項梁、項羽殺死會稽郡(秦朝時會稽郡治在今江蘇省蘇州)郡守殷通,舉行起義,很快聚集到8000多人。到第二年,項梁率領八千“子弟兵”,渡過長江、淮河向中原進軍,以配合陳勝的起義軍。沿途,英布、呂臣、劉邦等都率部前來會合,這支起義軍發展到十餘萬人。不久,項梁在薛(今山東省薛城北)聽到陳勝犧牲的消息,便召集各部反秦將領共商大計。居巢人(今安徽省巢湖市)範增向項梁建議說:“你家世代為楚將,若能複立楚王的後裔,可以得人心。”項梁認為他說得有道理,就把楚懷王的孫子找來當楚王,仍稱楚懷王。定都盱眙,建立了秦末第二個農民政權。項梁自稱武信君,率領項羽、劉邦等多次擊敗秦朝大將章邯的軍隊。可是,在勝利麵前,項梁產生了輕敵情緒,放鬆了警惕。公元前208年九月,當項梁引兵進至定陶西北時,遭到章邯優勢兵力的襲擊。項梁戰死,起義軍失利。
章邯主力打敗項梁後,又揮師北進,渡過黃河後,與趙軍主力展開決戰,趙軍大敗。趙將陳餘向北逃往常山郡,另外兩個將領張耳、李齊護著趙王歇率軍退入信都東麵的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城,秦將王離率軍尾隨而至,包圍巨鹿城,章邯率部進攻漳水北岸的邯鄲城。秦軍很快攻破邯鄲,章邯將邯鄲的城郭夷平,並將百姓遷徙到邯鄲西南的河內地區。這個時候,陳餘在常山征募了幾萬軍隊,駐紮在巨鹿城之北離秦軍較遠的地方,張耳的兒子張敖在代地征募了一萬多軍隊,也緊鄰陳餘駐紮在巨鹿之北。趙軍負隅頑抗,巨鹿一時難以攻破,於是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巨鹿,而自己則率領主力駐紮在巨鹿城南的棘原,修築甬道與黃河相連,為圍城部隊提供補給。
情況十分危急。趙王歇向楚懷王求救。此時的楚懷王已遷都彭城,為了天下反秦大業,更為了楚國自己的利益,楚懷王答應了趙王歇的請求,他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領兵北上救趙。宋義率領大軍從彭城出發時,楚國的部隊已經休整了幾個月,聽說要去和秦軍主力拚殺,個個摩拳擦掌,鬥誌旺盛。但是,主帥宋義卻是個極端自私卑劣的人。他一麵用甜言蜜語,獲得了楚懷王的信任,騙取了兵權;一麵和齊國勾搭,尋求自己的外援。如今他兵權在手,卻根本不想到巨鹿城下和秦軍拚命。當他走至安陽的時候,便號令全軍紮營安寨,原地休息。他這一住就是40多天,每天隻是在大帳中飲酒作樂,隻字不提出兵援趙之事。這時,次將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了,便來見宋義,說:“如今秦軍圍攻巨鹿,趙王危在旦夕。我們應該趕忙率兵渡過黃河,與趙軍裏應外合,就能夠大破秦軍了。”宋義斜著眼瞥了項羽一下,輕蔑地說:“你哪裏懂得兵法的妙用。讓我告訴你吧,如今秦兵攻趙,要是勝了,就會疲憊不堪,那時我就出兵乘其疲憊而攻之,如若秦兵敗了,我們正好一鼓作氣,西入關中。所以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拚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你要明白:說起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我倒是不如你,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你可就差遠啦!”
項羽走後,宋義衝著他的背影冷笑,隨即起草了一道軍令,公布於全軍。“軍中將士,不管勇猛如虎,強狠如羊(羊在角鬥時是很頑強的),還是武藝超群,隻要他敢不服從命令,就一律斬首!”這道命令,顯然是針對項羽的,這一點,軍中的人誰心裏都明白。宋義把楚懷玉的命令束之高閣,卻加緊了和齊國的勾搭。齊王田榮見他手握重兵,正想拉攏他,就請他的兒子宋襄到齊國去做相國。宋義得了這個信兒,高興萬分,親自把兒子送到無鹽(今山東東平東),並在那裏舉行了盛大的告別宴會。
這時正是三九嚴寒,寒風刺骨。戰士們饑寒交迫,怨聲連天。可宋義照舊擁爐飲酒,談笑風聲。項羽對救趙的事心急如焚,氣憤地對將士們說道:“當此之時,我們本應齊心協力,攻秦救趙,可是宋將軍卻不引兵渡河,整日飲酒。還說什麽讓秦趙相拚,然後坐收漁翁之利。一個新建的小小趙國,怎能抵擋得住虎狼之秦呢?秦趙之戰,勝敗昭然,有什麽漁利可收?宋將軍手握重兵,身負主命,卻心懷不軌,我看他不是效忠國家的臣子!”戰士們也十分氣憤。第二天,項羽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宋義見項羽闖了過來,大發脾氣,喊道:“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項羽義憤填膺,大喝一聲:“我今天要借頭發令!”說著,一劍斬下宋義的腦袋。氣昂昂走出帳外,一隻手提著人頭,一隻手執著寶劍,像凶神一般。項羽對大家說道:“宋義私通齊國,背叛楚王,按兵不動,坐失戰機,我已奉懷王之命把他處死了。”
大家明知道這不是懷王的命令,但誰也沒去揭穿。一來都懼怕項羽的威嚴,二來他們大都是項梁的老部下,對項羽很有感情,三來都不滿於宋義的胡作非為,所以一見項羽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項羽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裏、一麵派人追殺正往齊國赴任的宋襄,一麵把處死宋義的事情報告給楚懷王。楚懷王無奈,隻好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立即派英布和蒲將軍帶領兩萬人馬為先頭部隊,渡過黃河去解巨鹿之圍。項羽親自率領的主力部隊也開到了漳河南岸。項羽下令立刻埋鍋做飯,準備渡河船隻,吃完飯馬上渡河。忽然趙國使者又來告急道:“齊、燕等國援兵雖然已到了巨鹿,因為見秦軍人多勢眾,凶悍異常,隻是遠遠紮營觀望,不敢出戰。趙國的安危存亡,全係在將軍身上了!”原來,章邯命大將王離、涉間、蘇角圍攻巨鹿,自己駐兵巨鹿南邊的棘原,專門截攔諸路救趙援兵,同時築甬道至巨鹿城下,運送糧草,布陣嚴密,無懈可擊。項羽探知了秦軍的部署,知道要解圍救趙並非容易,但他卻把手一揮,對趙國的使者說:“你回報趙王,項羽—定不負貴國厚望!”項羽送走使者,下令上兵每人帶足3天的口糧。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全軍整裝待渡,項羽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大軍渡過了漳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部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項羽以破釜沉舟自絕後路表示了必勝的決心。
渡過漳河,項羽率領大軍直插章邯和王離這兩軍之間的空隙。一麵阻攔章邯的援軍,一麵切斷甬道,斷絕糧運,這就使得巨鹿城下的王離大軍失去了後援和糧草供應。秦將王離見楚軍如此勇猛,急忙指揮兵馬攔截。項羽的軍隊拚死作戰,銳不可擋,殺得秦軍死傷無數。王離三進三退,才算逃回了本營。
在此前的東阿之戰中,章邯就領教過項羽的勇猛,這次前鋒敗北,王離失利,他更不敢大意了,立即重新排兵布陣,想誘項軍深入,聚而殲之。章邯引楚兵深入陣中,以為楚兵中計,卻不料楚軍由於斷了後路,三五成群,各自為戰,以一當十,兩天之內,秦軍就吃了9次敗仗。項羽見秦軍已經潰不成軍,就派英布、蒲將軍奪取秦軍甬道,殺秦將蘇角,活捉王離,涉間葬身火海。章邯見大勢已去,被迫率領20萬秦軍投降項羽,巨鹿之戰宣告結束。
戰爭影響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對於推翻殘暴的秦王朝統治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而項羽以6萬破20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崇拜與景仰。
策略分析
項羽到巨鹿後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覆沒,身死疆場;而贏則得到大秦的天下。麵臨在自己麵前的是種種不利,這似乎是一場毫無懸念的賭局,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對手的實力異常強大。項羽的對手是素有“百戰百勝”之稱的秦國精銳部隊。這兩支秦軍,一支是由秦之名將蒙恬打造的邊防軍,這支軍隊久經沙場,曾擊敗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戰功,帶領他們的是當年蒙恬的副手,後來統領邊防軍的大將王離,曾被封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東巡,功名赫赫。其次,自己的實力異常弱小。項羽的軍隊組成很複雜,其人數大致是5萬到6萬之間。其中先鋒兩萬是英布,蒲將軍的軍隊。那就是項羽主力還有3萬到4萬。再次,沒有後路,不能久戰。由於項羽和懷王的關係,使項羽處於一個沒有任何外援,沒有任何退路的地方。最後,盟友的畏戰,保存實力。雖然各路諸侯援軍都知道天下之勢在此一舉,但是由於兵少將寡,其心各異,誰都不願意把自己陪進去。所以想指望諸侯援軍幫助自己,比登天還難。
項羽在巨鹿兵力數量,質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擊敗善戰的秦軍,除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多方麵配合。關鍵在於事先的謀劃,大膽的打破常規,運用一切巧妙戰術和對自己有利的因素。以少量雜牌軍全殲精銳秦軍,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中的奇跡。
☆☆戰爭小檔案☆☆
戰役名稱:巨鹿之戰
發生時間: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前207)
交戰雙方:以楚國為首的盟軍vs秦帝國
交戰地點:巨鹿(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西南)實力對比:楚國聯軍6萬vs秦軍40萬
戰爭結果:殲滅秦軍主力,餘部投降
戰爭性質:起義軍戰爭
智慧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