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詞叫做“寂寞高手”,意思就是高手往往是寂寞的,因為沒有人能向他挑戰,因此找不到對手而陷於孤寂。


    如果一旦遇到另一個勢均力敵的高手那畢竟是喜不自勝,大慰平生。


    現在的李自成就是這樣,他和李信談了沒有幾句話,就立刻互相感覺到——這是高手間的相逢。兩個人都是敏銳而睿智,天生的聰穎,犀利的眼光,過人的心胸……


    談話間那種默契與通靈,隻可意會。


    “哈哈哈——”


    李自成大笑著,拉住李信的手,“李公子,我縱橫江湖,半生遇到這無數豪傑,見識也不算少,今天與君相逢,才覺得偶遇知己,大暢心胸,痛快。”


    李信也是一副神采飛揚,爽朗地說道:“闖王,李某沒有看錯人,你果然天縱奇才,胸藏寰宇,今日一見,平生無憾。”


    這叫“一見如故”。


    李自成興致勃勃,“公子,某有一願。”


    “請講。”


    “咱們義結金蘭。怎麽樣?”


    這事兒可不太平常了,義結金蘭,就是結為異姓兄弟,在過去來講那就和親兄弟也差不多,是件很鄭重的事。你要象孝敬親生父母那樣孝敬對方父母的。


    況且李自成和李信見麵才隻不過一柱香的功夫,就義結金蘭,這太不嚴肅了吧,是不是一高興就頭腦發昏冒失了?


    不是。


    李自成可不是冒失人,他什麽事、什麽人沒見過?正如剛才所說,縱橫江湖半生,遇到過的好人壞人多了去了,一雙眼睛辨得出世間百態,絕不會任著性子胡來。


    原因隻有一個:李信,絕非平常人。


    他身上那種超凡脫俗的氣質,與李自成相遇的瞬間便使雙方釋放出光芒奪目的火花,高手相遇,一碰而知。憑李自成的目光——絕不會看走眼。


    李信慨然允諾。


    “蒙闖王看重,人生於世,知己難求,兄弟沒有二話。”


    一拍既合。


    當下兩個人就在苦聞和尚的破廟裏,在石桌上擺了三柱香,並肩跪倒,拜謝天地,發下誓言,“不願同年月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結成了兄弟。恰好兩人都姓李,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更是天造地設的兄弟了。


    從此,兩人就是兄弟。


    有些機緣,就來源於這樣偶然的瞬間爆發。


    (以後的事實證明,李自成與李信的結拜,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正是自從結識了李信之後,闖軍開始改弦更張,走上正軌,衝破困境,越戰越強,直至推翻明朝天下。)


    ……


    苦聞和尚也很高興,“善哉善哉,老衲無意間促成一樁兄弟情緣,積功匪淺,可喜可賀。佛門不可飲酒,待我給二位燒茶,大家共飲一杯。以當慶賀。”


    當下三個人一起,劈柴燒水,煮茶當酒。


    李自成吩咐寺外的隨從,“去,弄點吃食來。”


    有“酒”,還得有點菜,才象回事。隻不過隨從拿來的菜也太不象樣,隻有半片老南瓜,當下把南瓜用水煮了,加上鹽,然後苦聞和尚又拿出一碟炒蠶豆,這樣,這桌“酒席”上就有了兩道菜。


    義軍眼下的窮困,是難以想象的,大家都吃不飽肚子,能吃到點煮南瓜,不錯了。


    “兄弟,幹杯。”


    “大哥,幹杯。”


    兩個人舉起黑陶碗,豪邁地飯下一碗茶水。


    吃兩片南瓜和蠶豆,兄弟二人再加上苦聞和尚,三個人坐在石桌旁縱論天下大勢。


    李信說道:“大哥,當今天下混亂窮苦,朝野危機不斷,常言道,亂世出英豪,象你,象高迎祥,象張獻忠,都可稱英豪,也曾叱吒風雲,橫行天下,卻又磨難不斷,甚至折戟沉沙,到底是因為什麽?”


    這話問到根上了。


    是啊……因為什麽?


    想當初,大家聚義滎陽,殺得中原大地天翻地覆,張獻忠掘了朱家祖墳,而後二十萬大兵圍困西安,紮營五十裏,烽火照西京,何等的威風,何等的輝煌,可是轉眼間卻又煙消雲散,逃到商洛山中,剩下八十七個人。


    天大的落差。


    為什麽?


    李自成沉吟了一下,說道:“鳳不能飛,在於未展翅,我們由盛而衰,一敗再敗,可能還是氣概不豪,方略不周,沒有擊中洪承疇的要害,再加上內部傾軋,互相拆台。因此落到如此境地。”


    李信搖頭。


    “大哥,錯了,完全錯了。”


    他用竹筷扒拉著石桌上瓦甕裏的煮南瓜,說道:“如今天下大亂,群雄蜂起,朝廷危急,說實話,大明氣數已盡,就象這片爛南瓜一樣,再也沒救了,徹底爛掉,隻是早點晚點的事。”


    這話得到了苦聞和尚的讚同,“善哉,李公子此言不錯,古雲,陰陽開闔以命物,現在朝廷失策,門戶不守,張弛無度,此是天下變亂之根源,積蔽已久,正如南瓜爛透,不能返青矣。”


    和尚這話,膽子夠大的。


    不但膽子大,而且見識頗高,他直接說朝廷的失策和積蔽,這已經不是佛家之語,怪不得李信會到破廟裏來跟他聊天,和尚是個世外高人。


    李自成朝著苦聞拱拱手,uu看書 uukns “多謝大師教誨。請繼續指教。”


    苦聞笑道:“老衲沒什麽指教的,請李公子說吧。”


    李信說道:“大哥,你剛才說什麽氣概不豪,方略不周,兄弟不敢苟同,拿你、高迎祥、張獻忠等人來說,還不夠豪邁嗎?謀略還不夠周到嗎?完全不是,還是拿桌上這塊爛南瓜來說,大家都知道它爛了,那麽怎麽才能把它清除呢?你拿起拳頭使勁搗下去,就算使的力氣再大,那怎麽樣?隻能是搗得瓦甕爛了,拳頭也給石桌崩得受傷,而爛南瓜還是爛南瓜,隻不過更爛了而已。”


    苦聞鼓掌大笑,“妙,李公子此言甚妙。”


    李自成低頭沉思。


    李信的話,充滿著玄機。


    他在用一塊“瓦甕裏的爛南瓜”,深入淺出,在給自己剖析世間哲理,籌謀天下大計。


    長久以來,李自成最缺的,就是這種“謀天下”之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梟雄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藤木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藤木屋並收藏明末梟雄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