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了。
除了被曹鼎蛟偷偷放水,還有一些幸運的家夥跑了幾百人。
西安三十萬叛軍被整整剿滅了十八萬,隻因為明軍前期根本就不收俘虜,完全就是拿叛軍用來練兵的。
剩下的十二萬人也沒有浪費,全部被運往山西,做礦工,做苦力,去修路幹最髒最累的活,還沒有工資拿的那種。
曹鼎蛟決定物盡其用,努力的剝削一下這些叛軍,至於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則是全部陣亡,孫可望這家夥被拋屍街頭,至於李定國三兄弟卻被曹鼎蛟命人梳理了屍體,收斂之後好好安葬。
無它,就衝著他們幾人在曆史上的所作所為,曹鼎蛟都要敬他們三個人是條漢子,至少他們為大明奮鬥過,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可曹鼎蛟同樣也知道,張獻忠身死,這些人永遠不可能再為大明所用了,站在大明的立場上麵,這些叛軍隻能去死。
關內外戰爭結束後,崇禎迅速開始大肆封賞,畢竟大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勝利了,都已經有人喊出崇禎中興了。
自從薩爾滸之敗之後,大明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連國內也是屢戰屢敗,好久沒有沐浴勝利的氣息,幸得曹鼎蛟橫空出世,力挽狂瀾,終究讓大明的勝利變得無比的輝煌。
封爵。
首當其衝的則是帝師孫承宗。
無它,孫承宗孫大人在崇禎皇帝來到西安的時候正式遞交了辭呈,這位勞苦功高的帝師終於是打熬不住了,畢竟年紀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向崇禎皇帝辭交了三省總督的職位,無論是軍旅之事,還是三省的政事,都讓這位老人家心力憔悴,他也懂得激流勇退的中庸之道,這個時候退去,反而是一種解脫。
孫承宗直接封侯。
而且還是世襲的侯爵。
他人並沒有羨慕嫉妒的心思,反而是十分欽佩這一位三朝老人。
剩下盧象升,曹文詔,趙率教,曹變蛟,祖大壽,吳襄,洪承疇等等,崇禎一下子封出了七個伯爵。
對了,還有一個追封的伯爵,那就是曹鼎蛟的兄弟虎子,那個率騎兵掩護大軍撤退而被人出賣的仆從軍將領。
虎子身死,曹鼎蛟也隻好在他老家給這小子找到一個侄子,過繼了過去,然後替他傳承香火,繼承爵位,也算是安慰英雄在天之靈了。
大明普通的爵位並不值錢。
反正大明的爵位就是領工資,一個月那幾十兩銀子,政治上的意義遠遠大於實際的意義。
對於參戰各軍大筆銀子犒賞,光軍功獎勵就發出五百萬兩銀子,畢竟那也是十八萬多顆首級,大明幾個戰場加起來共同斬首敵人保守估計大概有三十多萬了,這一年的戰績是堪稱彪悍啊。
隻有孫傳庭抱頭痛哭,孫傳庭並非沒有立下功勞,隻是丟失陝西的事情太大,又不是事態危機,再加上事出有因,是察哈爾部落的騎兵叛變在先,孫傳庭這位陝西的巡撫差點都要被斬首示眾。
曹鼎蛟也因為察哈爾部落的事情沒有少被別人議論,甚至還有大臣上奏參了他好幾本,那些通通被崇禎皇帝給壓下了。
然後就又輪到了重頭戲了,曹鼎蛟的功勞實在是壓不住了,這些年轉戰大江南北,立下的功勞數不勝數。
崇禎皇帝直接將其叫到跟前,言道:
“鼎蛟,鑒於你為我大明立下的赫赫功勳,朕決定為你封官加爵,山西代理巡撫可以去掉代理二字,至於你最新的爵位,朕思之良久,決定授予山西巡撫曹鼎蛟魯國公之位,還不快快謝恩。”
曹鼎蛟滿臉羞澀,言道:
“微臣叩謝天恩,唉,臣還以為陛下要直接封王呢,都有些自我立不住,還在考慮要不要接受陛下的封賞。”
“哈,美滴你啊,別做什麽白日大夢了,我大明什麽時候有給異性封王麽,你就不怕朕治你殺頭大罪。”
崇禎皇帝啞然失笑。
理論上大明的確沒有封活著的異姓王的例子,至於之後的南明就不需要舉例子了,根本算不得正統。
類似民國那些亂七八糟的將軍和光頭佬銓敘後的將軍,有幾百兵馬就敢叫自己司令,有幾千兵馬那就更了不得了,直接說自己是大帥了。
還要不要臉了?
異姓王過去就是給死人的。
徐達死了追封中山王,常遇春死了追封開平王。
反正死了也不在乎了。
但活著的隻有宗室才封,至於朝鮮就是個朝鮮國王,隻不過等級相當於郡王,享受親王待遇,不過真要是說封給活人也不是不可以,徐達那些追封的就代表著這個爵位可以封給異姓。
所以隻要皇帝下旨,就算封給異姓活人也不能說不對,孫承宗其實也有資格活著封王,不過他連國公都拒絕了,更別提什麽活著的異性王了。
權臣就別想著這些美夢了,手上有著兵馬,又有著地盤,還想著封王,這不是活生生的想要挑戰皇權麽,再過些年是不是想著直接造反,一路帶著大軍直奔京城,來個清君側了?
曹鼎蛟也隻是開個玩笑,便道:
“唉,隻是我那叔父和哥哥以後再也硬氣不起來了,他們在我麵前隻是個小小的伯爵,而我卻是諾大的國公爺啊。
對了,我那兩個嶽父大人好像也都隻是伯爵,嘿嘿嘿。”
崇禎皇帝也是啞口無言,曹鼎蛟他的想法還是特別秀,於是問道:
“那如此說來,汝在家中地位甚高嘍?”
曹鼎蛟:………
“這話就說來話長,啟稟陛下,除了我那叔父嬸嬸哥哥嫂子,還有五個老婆還有幾個孩子之外,微臣的地位確實是最高了。”
苟活於食物鏈的最底端,但曹鼎蛟一點都不驕傲,那是他愛家人的體現。
崇禎皇帝又說道;
“按照路程來說,過兩日咱們就馬上到大同了,朕早就想見識一下大同的新景象,當初在此處對抗旱災之際,朕可沒少吃苦頭啊,現在想來還是回憶頗多。”
曹鼎蛟便道:
“托陛下鴻福,山西的百姓倒是過得不錯,隻是大明這些年天災頗多,咱們還是要多多準備糧食,多多準備抗寒衣物,多多準備抗早抗澇的東西,方能應對一切。”
用戲文裏麵的話來說,就是崇禎皇帝有德無福,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澇九年,這才丟了大明的江山。
人類確實是無法抗衡天災,但卻可以把天災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畢竟有備無患。
山西旱災為什麽解決的這麽快,那就是國家機器在分擔危險,隻有依靠國家的力量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崇禎皇帝沉聲說道:
“等上半年的稅收收上來,朕會仔細統籌一下,多多置配吧,隻是連年大戰,不知大明能收上多少稅收了。唉……”
“那陛下有沒有想過官紳一體納糧啊……”
語不出不驚死人。
崇禎皇帝嚇了一大跳,有些人麻木的看著自家的大臣,曹鼎蛟的膽子還真的是比天還大呀。
頂點
除了被曹鼎蛟偷偷放水,還有一些幸運的家夥跑了幾百人。
西安三十萬叛軍被整整剿滅了十八萬,隻因為明軍前期根本就不收俘虜,完全就是拿叛軍用來練兵的。
剩下的十二萬人也沒有浪費,全部被運往山西,做礦工,做苦力,去修路幹最髒最累的活,還沒有工資拿的那種。
曹鼎蛟決定物盡其用,努力的剝削一下這些叛軍,至於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則是全部陣亡,孫可望這家夥被拋屍街頭,至於李定國三兄弟卻被曹鼎蛟命人梳理了屍體,收斂之後好好安葬。
無它,就衝著他們幾人在曆史上的所作所為,曹鼎蛟都要敬他們三個人是條漢子,至少他們為大明奮鬥過,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可曹鼎蛟同樣也知道,張獻忠身死,這些人永遠不可能再為大明所用了,站在大明的立場上麵,這些叛軍隻能去死。
關內外戰爭結束後,崇禎迅速開始大肆封賞,畢竟大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勝利了,都已經有人喊出崇禎中興了。
自從薩爾滸之敗之後,大明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連國內也是屢戰屢敗,好久沒有沐浴勝利的氣息,幸得曹鼎蛟橫空出世,力挽狂瀾,終究讓大明的勝利變得無比的輝煌。
封爵。
首當其衝的則是帝師孫承宗。
無它,孫承宗孫大人在崇禎皇帝來到西安的時候正式遞交了辭呈,這位勞苦功高的帝師終於是打熬不住了,畢竟年紀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向崇禎皇帝辭交了三省總督的職位,無論是軍旅之事,還是三省的政事,都讓這位老人家心力憔悴,他也懂得激流勇退的中庸之道,這個時候退去,反而是一種解脫。
孫承宗直接封侯。
而且還是世襲的侯爵。
他人並沒有羨慕嫉妒的心思,反而是十分欽佩這一位三朝老人。
剩下盧象升,曹文詔,趙率教,曹變蛟,祖大壽,吳襄,洪承疇等等,崇禎一下子封出了七個伯爵。
對了,還有一個追封的伯爵,那就是曹鼎蛟的兄弟虎子,那個率騎兵掩護大軍撤退而被人出賣的仆從軍將領。
虎子身死,曹鼎蛟也隻好在他老家給這小子找到一個侄子,過繼了過去,然後替他傳承香火,繼承爵位,也算是安慰英雄在天之靈了。
大明普通的爵位並不值錢。
反正大明的爵位就是領工資,一個月那幾十兩銀子,政治上的意義遠遠大於實際的意義。
對於參戰各軍大筆銀子犒賞,光軍功獎勵就發出五百萬兩銀子,畢竟那也是十八萬多顆首級,大明幾個戰場加起來共同斬首敵人保守估計大概有三十多萬了,這一年的戰績是堪稱彪悍啊。
隻有孫傳庭抱頭痛哭,孫傳庭並非沒有立下功勞,隻是丟失陝西的事情太大,又不是事態危機,再加上事出有因,是察哈爾部落的騎兵叛變在先,孫傳庭這位陝西的巡撫差點都要被斬首示眾。
曹鼎蛟也因為察哈爾部落的事情沒有少被別人議論,甚至還有大臣上奏參了他好幾本,那些通通被崇禎皇帝給壓下了。
然後就又輪到了重頭戲了,曹鼎蛟的功勞實在是壓不住了,這些年轉戰大江南北,立下的功勞數不勝數。
崇禎皇帝直接將其叫到跟前,言道:
“鼎蛟,鑒於你為我大明立下的赫赫功勳,朕決定為你封官加爵,山西代理巡撫可以去掉代理二字,至於你最新的爵位,朕思之良久,決定授予山西巡撫曹鼎蛟魯國公之位,還不快快謝恩。”
曹鼎蛟滿臉羞澀,言道:
“微臣叩謝天恩,唉,臣還以為陛下要直接封王呢,都有些自我立不住,還在考慮要不要接受陛下的封賞。”
“哈,美滴你啊,別做什麽白日大夢了,我大明什麽時候有給異性封王麽,你就不怕朕治你殺頭大罪。”
崇禎皇帝啞然失笑。
理論上大明的確沒有封活著的異姓王的例子,至於之後的南明就不需要舉例子了,根本算不得正統。
類似民國那些亂七八糟的將軍和光頭佬銓敘後的將軍,有幾百兵馬就敢叫自己司令,有幾千兵馬那就更了不得了,直接說自己是大帥了。
還要不要臉了?
異姓王過去就是給死人的。
徐達死了追封中山王,常遇春死了追封開平王。
反正死了也不在乎了。
但活著的隻有宗室才封,至於朝鮮就是個朝鮮國王,隻不過等級相當於郡王,享受親王待遇,不過真要是說封給活人也不是不可以,徐達那些追封的就代表著這個爵位可以封給異姓。
所以隻要皇帝下旨,就算封給異姓活人也不能說不對,孫承宗其實也有資格活著封王,不過他連國公都拒絕了,更別提什麽活著的異性王了。
權臣就別想著這些美夢了,手上有著兵馬,又有著地盤,還想著封王,這不是活生生的想要挑戰皇權麽,再過些年是不是想著直接造反,一路帶著大軍直奔京城,來個清君側了?
曹鼎蛟也隻是開個玩笑,便道:
“唉,隻是我那叔父和哥哥以後再也硬氣不起來了,他們在我麵前隻是個小小的伯爵,而我卻是諾大的國公爺啊。
對了,我那兩個嶽父大人好像也都隻是伯爵,嘿嘿嘿。”
崇禎皇帝也是啞口無言,曹鼎蛟他的想法還是特別秀,於是問道:
“那如此說來,汝在家中地位甚高嘍?”
曹鼎蛟:………
“這話就說來話長,啟稟陛下,除了我那叔父嬸嬸哥哥嫂子,還有五個老婆還有幾個孩子之外,微臣的地位確實是最高了。”
苟活於食物鏈的最底端,但曹鼎蛟一點都不驕傲,那是他愛家人的體現。
崇禎皇帝又說道;
“按照路程來說,過兩日咱們就馬上到大同了,朕早就想見識一下大同的新景象,當初在此處對抗旱災之際,朕可沒少吃苦頭啊,現在想來還是回憶頗多。”
曹鼎蛟便道:
“托陛下鴻福,山西的百姓倒是過得不錯,隻是大明這些年天災頗多,咱們還是要多多準備糧食,多多準備抗寒衣物,多多準備抗早抗澇的東西,方能應對一切。”
用戲文裏麵的話來說,就是崇禎皇帝有德無福,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澇九年,這才丟了大明的江山。
人類確實是無法抗衡天災,但卻可以把天災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畢竟有備無患。
山西旱災為什麽解決的這麽快,那就是國家機器在分擔危險,隻有依靠國家的力量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崇禎皇帝沉聲說道:
“等上半年的稅收收上來,朕會仔細統籌一下,多多置配吧,隻是連年大戰,不知大明能收上多少稅收了。唉……”
“那陛下有沒有想過官紳一體納糧啊……”
語不出不驚死人。
崇禎皇帝嚇了一大跳,有些人麻木的看著自家的大臣,曹鼎蛟的膽子還真的是比天還大呀。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