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決草原的手段,第一是軍備,是針對輔助番騎和招募番騎的。第二是糧食,將針對整個草原的所有勢力。失去了燕雲,那些遊牧民族的糧食勢必走向一個匱乏短缺的境況。第三才是商貿,不管是鹽鐵還是羊毛,都可以起到調整整個草原的作用。
趙曦在平滅北遼的大戰之前,就已經謀劃了這些。
冷兵器時代,科技落後的時代,對於草原的統治,或者說羈縻問題,趙曦很早就考慮過。也是實在想不出什麽更好的辦法。
趙曦最終不得不采取這種圈養虎豹的方式······
養虎為患嗎?問題是你養不養虎,虎終歸是會成長。這樣的問題,一直到後世很久,依然存在。
圈養,最起碼可以左右虎豹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大宋對草原的控製,不敢說絕對統治。
都能明白官家的心思。不得不承認,官家這是真正的深謀遠慮。
西北路大軍留下漏洞,簡直算是神來之筆。
眾所周知,北遼皇帝早先逃跑了,必定會導致北遼朝廷的各方勢力的怨言。而北遼皇帝之所以逃跑,是還想繼續他的帝王生涯。
所以,北遼皇帝的逃跑線路,絕不可能是西北向······那時候或許北遼皇帝知道了大宋西北軍發動了。不管是從繼續帝王生涯的想法,還是對於大宋西北軍的擔憂,北遼皇帝隻會選擇北遼的中京大定府或者臨潢府。
而西北的缺口,放出去的北遼逃命,在選擇向西逃竄的那一刻,就存在了與北遼朝廷決裂的基礎。
不管最終能否徹底殲滅北遼皇帝的勢力,從現在開始,就樹立了一個與北遼朝廷相對立的勢力。
加上即將進入草原的輔佐番騎,招募番騎······以後的草原必將是一個混戰的局麵。朝廷留著番騎隊,這支接受了講武堂教化的騎兵隊伍,加之相關牽製草原的非軍事力量······很顯然,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影響整個草原的未來走向。
“官家,可是早已想到耶律洪基會提前逃跑?”
很震驚。官家的整套計劃理清楚以後,諸位臣工很震驚。
文彥博雖然在官家還是少年時,他就感受過官家在謀略上的驚人,可像今天這樣,也太過驚人了······這幾乎就是未卜先知呀!
“不是。朕無法判斷北遼皇帝會提前逃跑。朕當初在擬定大包圍圈時,目的是在包圍圈裏能殲滅北遼皇帝。”
“之所以留下西北包圍圈的缺口,本意是想讓北遼有隊伍能從這個缺口逃出去,從而在北遼的西北地區建立一定的勢力,從而和北遼東北方向,也就是北遼祖地分割開。”
“待朝廷徹底清剿結束整個南京道以後,遣大軍越過燕山,直接北上,從中間切斷北遼東西兩邊勢力的聯係,最後盡可能的逐個擊破。”
“朕的意圖是,先東後西,先將北遼遼東一帶平息了,再考慮西北。甚至可以讓西州回鶻先替朝廷扛一下北遼在西北的勢力·······”
如今的情形,官家的策略應該還可以執行吧?應該還可以繼續先東後西的推動平息草原。
北遼總是會配合著大宋的策略發布信息······
就在大宋析津府前線指揮部正醞釀下一步先東後西策略的具體實施細則時,北遼大定府傳來的消息:北遼皇帝在大定府召集舊部,要誓死捍衛契丹人的榮耀,確保契丹人的祖地不丟,將大宋堵死在燕山以南。
不得不說,北遼皇帝也是做宣傳工作的好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自己拋棄所有將士先行逃跑的情況下,依然能找到可以號召整個契丹人的借口。
仿佛他提前逃跑,就是為了早一些安排捍衛契丹人祖地的防禦······
“耶律洪基這是臨死也要拉著契丹人一起墊背呀!”
或許隻有君王才能看明白君王的意圖。趙曦對於耶律洪基這樣的伎倆很不恥!
“官家,不可小覷一個帝王的號召力,盡管他拋棄了各方勢力,但在北遼,他還是唯一的君王,整個契丹族群還以他為尊。”
“這個時候,耶律洪基以契丹族群的生死存亡為由,應該還是能將北遼的殘兵收攏了,甚至軍心比之前更有凝聚,戰力也會有所提高。甚至那些部落會傾其所有來支持耶律洪基繼續作戰。”
“族群的向心力,官家不可忽視,不管在大宋還是北遼,族群的凝聚比一個王朝更堅固!”
王安石所說的,趙曦又何嚐不懂?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對耶律洪基的做法不恥。他不是在凝聚契丹族群,他是要將整個契丹族群全部拉進深淵!
“我大宋這次出征,目的是平滅北遼。而北遼帝王的死活,決定著我朝這次戰事是否建功。也就是說,對於我大宋而言,北遼君王必須死。”
“別說是中京道大定府,即便就是上京道臨潢府,隻要耶律洪基不死,我朝的大軍就一天不會停止攻伐。”
“這個時候耶律洪基將契丹族群凝聚起來,不就是要讓所有契丹人陪著他一起死嗎?”
“河北道一戰,難不成耶律洪基看不出北遼在如今的大宋麵前不堪一擊嗎?既然是注定要死的,何必多此一舉?若真是為契丹族群考慮,耶律洪基最正確的做法時,帶著他的皇族後族,直接向我大宋投降。”
“不過,他這樣做,倒是想我大宋所想,急我大宋所急。本來這次作戰的目標,就是要盡可能的殲滅北遼有生力量,也就是殲滅契丹族群,殲滅契丹古八部延伸出來的勢力。”
“耶律洪基把契丹人聚集起來,倒是省了我朝大軍奔波的麻煩······”
可不就是嘛。光想著北遼再一次凝聚戰力了,卻忘記了北遼的戰力在如今氣勢如虹的大宋隊伍麵前,那就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清剿行動的無聊,早就讓將士們厭煩了,恨不得隨時都有大戰······特別是朝廷公布了這次大戰的賞賜以後,整個大宋的各路大軍,更是嗷嗷叫的要指搗臨潢府了。
特別是招募番騎、輔助番騎隊的那些騎兵。
有大宋如此優勢兵力為依仗,有永不斷絕的新式軍備和糧草,他們的野心甚至不僅限於燕山以北三百裏······
北遼地域的廣袤,還都是大草原,這對於那些黨項人、吐蕃人而言,那就都是財富,都是領地。
大宋的將士是中原族群,他們是農耕民族,是不擅長放牧的。也就是說,偌大的北遼,很有可能最終都會落在他們這些輔助隊伍中······
別說全部,就是兩三成留給他們,也不是原本西夏那狹小的空間可比的。
大多數人都有一種感覺,感覺西夏的滅亡,對於黨項而言,似乎並不是壞事······
在耶律洪基於臨潢府號召契丹人團結起來抵抗大宋攻伐時,蕭墶不也也抵達了北遼的倒塌嶺節度使區域······
“大帥,我們要回臨潢府嗎?”
“回去?回去幹嗎?向陛下請罪?承認我們殺掉了大遼的倒塌嶺節度使?請求陛下責罰?還是說回去陪著陛下抗擊大宋,然後再讓陛下拋棄一次?”
蕭墶不也是明眼人,很清楚現在宋遼的戰力對比······那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麵的,怎樣對抗?
陛下要尋死,陛下也必須死,可不能讓整個契丹全部陪著他去死。這話現在還不能說,但他心裏清楚,不僅僅清楚大遼的皇帝的命運,更明白宋國這次出征的決心。
“大帥,咱們下一步做什麽?”
“在戰前,西州回鶻不是掠奪我大遼的丁口牲畜無數嗎?現在咱們就討回來!”
副將不明白大帥的想法。宋國把整個燕雲都占領了,甚至還要繼續北上,占領大遼的更多的土地。
大帥卻不考慮向宋國動手,而是要找西州回鶻討回那些牲口······
副將不懂蕭墶不也······蕭墶不也沒得選擇。
這時候繼續對宋作戰,完全就是求揍去了。他帶出來就三萬斡魯多,在加上倒塌嶺節度府的不足十萬戰馬壯丁,根本就不夠大宋一鍋燴的。
至於陛下在臨潢府的做法,隻會讓大宋更加容易的能殲滅更多的契丹人。
現在,他蕭墶不也既然先一步到了西北,替契丹人打開一條生路,變成了當務之急。
族裏的記載,每到中原王朝強盛時,便是他們遊牧民族轉戰日。
先祖,也曾在中原王朝強盛時,一路西行了。這時候,自己為契丹族群打開西行之路,留一條後路才對,而不是像陛下那樣螳臂當車,去跟強大的宋國作戰。
“蕭墶不也?”
在蕭墶不也率大軍向西州回鶻進軍時,趙曦這邊也接到了奏報。
“官家,蕭撻不也,字斡裏端,國舅郡王高九之孫。性剛直。鹹雍中,補祗候郎君。大康元年,為彰湣宮使,尚趙國公主,拜駙馬都尉。三年,改同知漢人行宮都部署。”
“耶律乙辛在謀劃北遼皇太孫時,蕭墶不也進諫,從而受北遼皇帝重視。在北遼平滅耶律乙辛叛亂之戰中,建功卓著。是本次河北道大戰的副帥。”
隨軍的書記官,講述了蕭墶不也的經曆。
“這蕭墶不也倒是聰明人。”
趙曦讚揚了一句,對於蕭墶不也的行為不可置否。無所謂,趙曦沒想過在他這一世把大宋的疆域擴張到橫跨歐亞大陸的程度。
一個王朝的強弱,並不僅僅之體現在疆域上。偌大的疆域,治理能力跟不上,最終的結果隻會是很快的分崩離析。
不說後世那些盲目擴張的企業案例,就說前朝,疆域的廣袤與治理能力不相契合,便是滅亡的根源。
“官家,對於蕭墶不也如何應對?不做處理?”
王安石也覺得沒法處置,隻是摸不準官家的野心有多大。
“怎樣處置?打過去?不說現在國朝的軍伍數量不足以遠征,即便是十萬八萬的遠征軍能打下來,哪又怎樣?朝廷能將整個西域改土歸流了?還是說朝廷可以派遣出足可以勝任西域那地方的官員?”
“若派兵遠征最後的結果是羈縻州的治理形式,朝廷又何必征伐呢?隻要大宋強盛勢頭不頹,未來的周邊,必將有更多的勢力請求內附。”
“現在,朝廷的當務之急還是該考慮如何讓北遼王朝消失。蕭墶不也的意圖,或許能分化契丹族群內部的各方勢力,對於我大宋平滅北遼的目標有利無害。”
確實,原本的設想裏,趙曦還擔心逃往西北的北遼隊伍,會響應耶律洪基的號召,率軍從西北向臨潢府集結呢。
若是那樣,大宋就必須派一直大軍從北安州直接北上,攔截北遼西北方麵的援軍,或者說避免在進攻臨潢府時,受到西北遼軍的襲擾。
對於遙遠的西北,皇城司的力量還無暇顧及,根本無從知曉真正的兵員數量和戰力。
現在好了,大宋完全可以不顧及西北,隻需要集中力量進攻臨潢府即可。
“官家,高永昌遣使到汴梁,請求朝廷給與他支援,說是在接到朝廷支援之時,他便會自蘇州北上,克辰州,兵臨遼陽,以助我大宋平滅北遼。”
“同時,高永昌承諾,在平滅北遼以後,他隻需要恢複原渤海國的疆域,並永遠受朝廷節製······”
這樣的以請求名義的談判,就是王安石看了也覺得這高永昌可笑至極。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分量。
“給那個高永昌回個話,問問他是不是還想將北遼的東京道全數拿去?真實不知所謂。”
“告訴四子,從即日起,封鎖整個蘇州的海運通道,禁止任何海商與高永昌不交易,特別要禁絕糧食等相關必須物資抵達蘇州。”
“告知那些遠道而來的海商,若有與高永昌交易者,將列為大宋的敵人,在整個海洋上,不論是大宋的海軍,還是大宋的海商,都將有義務對其攻擊。”
真是不知所謂。糾集了三五千烏合之眾,就大言不慚的跟大宋談條件了?還遣使?真當自己是個人物。
這就讓你求死不能去!
趙曦在平滅北遼的大戰之前,就已經謀劃了這些。
冷兵器時代,科技落後的時代,對於草原的統治,或者說羈縻問題,趙曦很早就考慮過。也是實在想不出什麽更好的辦法。
趙曦最終不得不采取這種圈養虎豹的方式······
養虎為患嗎?問題是你養不養虎,虎終歸是會成長。這樣的問題,一直到後世很久,依然存在。
圈養,最起碼可以左右虎豹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大宋對草原的控製,不敢說絕對統治。
都能明白官家的心思。不得不承認,官家這是真正的深謀遠慮。
西北路大軍留下漏洞,簡直算是神來之筆。
眾所周知,北遼皇帝早先逃跑了,必定會導致北遼朝廷的各方勢力的怨言。而北遼皇帝之所以逃跑,是還想繼續他的帝王生涯。
所以,北遼皇帝的逃跑線路,絕不可能是西北向······那時候或許北遼皇帝知道了大宋西北軍發動了。不管是從繼續帝王生涯的想法,還是對於大宋西北軍的擔憂,北遼皇帝隻會選擇北遼的中京大定府或者臨潢府。
而西北的缺口,放出去的北遼逃命,在選擇向西逃竄的那一刻,就存在了與北遼朝廷決裂的基礎。
不管最終能否徹底殲滅北遼皇帝的勢力,從現在開始,就樹立了一個與北遼朝廷相對立的勢力。
加上即將進入草原的輔佐番騎,招募番騎······以後的草原必將是一個混戰的局麵。朝廷留著番騎隊,這支接受了講武堂教化的騎兵隊伍,加之相關牽製草原的非軍事力量······很顯然,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影響整個草原的未來走向。
“官家,可是早已想到耶律洪基會提前逃跑?”
很震驚。官家的整套計劃理清楚以後,諸位臣工很震驚。
文彥博雖然在官家還是少年時,他就感受過官家在謀略上的驚人,可像今天這樣,也太過驚人了······這幾乎就是未卜先知呀!
“不是。朕無法判斷北遼皇帝會提前逃跑。朕當初在擬定大包圍圈時,目的是在包圍圈裏能殲滅北遼皇帝。”
“之所以留下西北包圍圈的缺口,本意是想讓北遼有隊伍能從這個缺口逃出去,從而在北遼的西北地區建立一定的勢力,從而和北遼東北方向,也就是北遼祖地分割開。”
“待朝廷徹底清剿結束整個南京道以後,遣大軍越過燕山,直接北上,從中間切斷北遼東西兩邊勢力的聯係,最後盡可能的逐個擊破。”
“朕的意圖是,先東後西,先將北遼遼東一帶平息了,再考慮西北。甚至可以讓西州回鶻先替朝廷扛一下北遼在西北的勢力·······”
如今的情形,官家的策略應該還可以執行吧?應該還可以繼續先東後西的推動平息草原。
北遼總是會配合著大宋的策略發布信息······
就在大宋析津府前線指揮部正醞釀下一步先東後西策略的具體實施細則時,北遼大定府傳來的消息:北遼皇帝在大定府召集舊部,要誓死捍衛契丹人的榮耀,確保契丹人的祖地不丟,將大宋堵死在燕山以南。
不得不說,北遼皇帝也是做宣傳工作的好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自己拋棄所有將士先行逃跑的情況下,依然能找到可以號召整個契丹人的借口。
仿佛他提前逃跑,就是為了早一些安排捍衛契丹人祖地的防禦······
“耶律洪基這是臨死也要拉著契丹人一起墊背呀!”
或許隻有君王才能看明白君王的意圖。趙曦對於耶律洪基這樣的伎倆很不恥!
“官家,不可小覷一個帝王的號召力,盡管他拋棄了各方勢力,但在北遼,他還是唯一的君王,整個契丹族群還以他為尊。”
“這個時候,耶律洪基以契丹族群的生死存亡為由,應該還是能將北遼的殘兵收攏了,甚至軍心比之前更有凝聚,戰力也會有所提高。甚至那些部落會傾其所有來支持耶律洪基繼續作戰。”
“族群的向心力,官家不可忽視,不管在大宋還是北遼,族群的凝聚比一個王朝更堅固!”
王安石所說的,趙曦又何嚐不懂?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對耶律洪基的做法不恥。他不是在凝聚契丹族群,他是要將整個契丹族群全部拉進深淵!
“我大宋這次出征,目的是平滅北遼。而北遼帝王的死活,決定著我朝這次戰事是否建功。也就是說,對於我大宋而言,北遼君王必須死。”
“別說是中京道大定府,即便就是上京道臨潢府,隻要耶律洪基不死,我朝的大軍就一天不會停止攻伐。”
“這個時候耶律洪基將契丹族群凝聚起來,不就是要讓所有契丹人陪著他一起死嗎?”
“河北道一戰,難不成耶律洪基看不出北遼在如今的大宋麵前不堪一擊嗎?既然是注定要死的,何必多此一舉?若真是為契丹族群考慮,耶律洪基最正確的做法時,帶著他的皇族後族,直接向我大宋投降。”
“不過,他這樣做,倒是想我大宋所想,急我大宋所急。本來這次作戰的目標,就是要盡可能的殲滅北遼有生力量,也就是殲滅契丹族群,殲滅契丹古八部延伸出來的勢力。”
“耶律洪基把契丹人聚集起來,倒是省了我朝大軍奔波的麻煩······”
可不就是嘛。光想著北遼再一次凝聚戰力了,卻忘記了北遼的戰力在如今氣勢如虹的大宋隊伍麵前,那就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清剿行動的無聊,早就讓將士們厭煩了,恨不得隨時都有大戰······特別是朝廷公布了這次大戰的賞賜以後,整個大宋的各路大軍,更是嗷嗷叫的要指搗臨潢府了。
特別是招募番騎、輔助番騎隊的那些騎兵。
有大宋如此優勢兵力為依仗,有永不斷絕的新式軍備和糧草,他們的野心甚至不僅限於燕山以北三百裏······
北遼地域的廣袤,還都是大草原,這對於那些黨項人、吐蕃人而言,那就都是財富,都是領地。
大宋的將士是中原族群,他們是農耕民族,是不擅長放牧的。也就是說,偌大的北遼,很有可能最終都會落在他們這些輔助隊伍中······
別說全部,就是兩三成留給他們,也不是原本西夏那狹小的空間可比的。
大多數人都有一種感覺,感覺西夏的滅亡,對於黨項而言,似乎並不是壞事······
在耶律洪基於臨潢府號召契丹人團結起來抵抗大宋攻伐時,蕭墶不也也抵達了北遼的倒塌嶺節度使區域······
“大帥,我們要回臨潢府嗎?”
“回去?回去幹嗎?向陛下請罪?承認我們殺掉了大遼的倒塌嶺節度使?請求陛下責罰?還是說回去陪著陛下抗擊大宋,然後再讓陛下拋棄一次?”
蕭墶不也是明眼人,很清楚現在宋遼的戰力對比······那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麵的,怎樣對抗?
陛下要尋死,陛下也必須死,可不能讓整個契丹全部陪著他去死。這話現在還不能說,但他心裏清楚,不僅僅清楚大遼的皇帝的命運,更明白宋國這次出征的決心。
“大帥,咱們下一步做什麽?”
“在戰前,西州回鶻不是掠奪我大遼的丁口牲畜無數嗎?現在咱們就討回來!”
副將不明白大帥的想法。宋國把整個燕雲都占領了,甚至還要繼續北上,占領大遼的更多的土地。
大帥卻不考慮向宋國動手,而是要找西州回鶻討回那些牲口······
副將不懂蕭墶不也······蕭墶不也沒得選擇。
這時候繼續對宋作戰,完全就是求揍去了。他帶出來就三萬斡魯多,在加上倒塌嶺節度府的不足十萬戰馬壯丁,根本就不夠大宋一鍋燴的。
至於陛下在臨潢府的做法,隻會讓大宋更加容易的能殲滅更多的契丹人。
現在,他蕭墶不也既然先一步到了西北,替契丹人打開一條生路,變成了當務之急。
族裏的記載,每到中原王朝強盛時,便是他們遊牧民族轉戰日。
先祖,也曾在中原王朝強盛時,一路西行了。這時候,自己為契丹族群打開西行之路,留一條後路才對,而不是像陛下那樣螳臂當車,去跟強大的宋國作戰。
“蕭墶不也?”
在蕭墶不也率大軍向西州回鶻進軍時,趙曦這邊也接到了奏報。
“官家,蕭撻不也,字斡裏端,國舅郡王高九之孫。性剛直。鹹雍中,補祗候郎君。大康元年,為彰湣宮使,尚趙國公主,拜駙馬都尉。三年,改同知漢人行宮都部署。”
“耶律乙辛在謀劃北遼皇太孫時,蕭墶不也進諫,從而受北遼皇帝重視。在北遼平滅耶律乙辛叛亂之戰中,建功卓著。是本次河北道大戰的副帥。”
隨軍的書記官,講述了蕭墶不也的經曆。
“這蕭墶不也倒是聰明人。”
趙曦讚揚了一句,對於蕭墶不也的行為不可置否。無所謂,趙曦沒想過在他這一世把大宋的疆域擴張到橫跨歐亞大陸的程度。
一個王朝的強弱,並不僅僅之體現在疆域上。偌大的疆域,治理能力跟不上,最終的結果隻會是很快的分崩離析。
不說後世那些盲目擴張的企業案例,就說前朝,疆域的廣袤與治理能力不相契合,便是滅亡的根源。
“官家,對於蕭墶不也如何應對?不做處理?”
王安石也覺得沒法處置,隻是摸不準官家的野心有多大。
“怎樣處置?打過去?不說現在國朝的軍伍數量不足以遠征,即便是十萬八萬的遠征軍能打下來,哪又怎樣?朝廷能將整個西域改土歸流了?還是說朝廷可以派遣出足可以勝任西域那地方的官員?”
“若派兵遠征最後的結果是羈縻州的治理形式,朝廷又何必征伐呢?隻要大宋強盛勢頭不頹,未來的周邊,必將有更多的勢力請求內附。”
“現在,朝廷的當務之急還是該考慮如何讓北遼王朝消失。蕭墶不也的意圖,或許能分化契丹族群內部的各方勢力,對於我大宋平滅北遼的目標有利無害。”
確實,原本的設想裏,趙曦還擔心逃往西北的北遼隊伍,會響應耶律洪基的號召,率軍從西北向臨潢府集結呢。
若是那樣,大宋就必須派一直大軍從北安州直接北上,攔截北遼西北方麵的援軍,或者說避免在進攻臨潢府時,受到西北遼軍的襲擾。
對於遙遠的西北,皇城司的力量還無暇顧及,根本無從知曉真正的兵員數量和戰力。
現在好了,大宋完全可以不顧及西北,隻需要集中力量進攻臨潢府即可。
“官家,高永昌遣使到汴梁,請求朝廷給與他支援,說是在接到朝廷支援之時,他便會自蘇州北上,克辰州,兵臨遼陽,以助我大宋平滅北遼。”
“同時,高永昌承諾,在平滅北遼以後,他隻需要恢複原渤海國的疆域,並永遠受朝廷節製······”
這樣的以請求名義的談判,就是王安石看了也覺得這高永昌可笑至極。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分量。
“給那個高永昌回個話,問問他是不是還想將北遼的東京道全數拿去?真實不知所謂。”
“告訴四子,從即日起,封鎖整個蘇州的海運通道,禁止任何海商與高永昌不交易,特別要禁絕糧食等相關必須物資抵達蘇州。”
“告知那些遠道而來的海商,若有與高永昌交易者,將列為大宋的敵人,在整個海洋上,不論是大宋的海軍,還是大宋的海商,都將有義務對其攻擊。”
真是不知所謂。糾集了三五千烏合之眾,就大言不慚的跟大宋談條件了?還遣使?真當自己是個人物。
這就讓你求死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