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正不是一個人過去的,種建中揮手讓三名軍卒跟隨了。


    這不是防王中正,這是護。這樣的異常,真說不定會出什麽事。


    馬車靠了邊,可趙曦和富弼並沒有下車,沒心情。


    趙琴謹慎的陪著,不敢吭氣。其實,趙琴知道些,但是是傳言,她可不敢這時候參言。這是本份。


    還沒一陣,王中正就跑回來了,還氣喘籲籲的:“官家,是北逃者······”


    “什麽北逃者?”


    “回···回官家,這些都是從北遼逃過來的,或者是有人從北遼組織逃過來的漢人。”


    趙曦明白了,也糊塗了。早年河東之戰後,國朝和北遼的停戰協議中有過這麽一條,北遼不得阻攔有意南歸的漢人,乃至契丹人。


    趙曦也能想到,多少應該有人會南歸,可不至於南歸的人在河北道已經多到需要往京東路轉移了吧?


    富弼好像也是一臉的疑惑······


    “再探,把來龍去脈都搞清楚了!”


    有打下西夏後對黨項人的處置做基礎,在濟州出現北遼人轉賣的事就沒那麽嚴重了。禁止販賣人口,這是對國朝,對大宋人而言,至於黨項和北遼人,國朝的法令還不至於適用於他國。


    當然,河西、銀夏現在已經是國朝的州府,自然不允許了。但是在未納入國朝治理機構時,朝廷也是默認的,甚至在戰後初期,朝廷還有些放任、縱容,為的是盡快把黨項人打散了。


    可一旦被雇傭,就搖身一變成了大宋子民,也就適用於大宋法令了。


    濟州,是在京東路,並不是與北遼搭界,北逃者到了此地,居然還在被轉賣······這需要徹底了解清楚。


    “富相,既然來了,要不就下車看看濟州如何?”


    不是大宋的人口買賣,趙曦的心情就沒那麽壞了。這不是後世,有些觀點不能以後世的價值觀來評判,就是趙曦也慢慢接受了。


    販賣非大宋子民,好像趙曦沒什麽接受不了的,似乎內心還希望這事多一些,隻要不違法大宋法令······


    “不敢請爾······”


    就隨意的找了一個酒肆,一處臨街麵的包廂裏,一切都是趙琴打理的,估計這酒肆也被包場了······國朝有這樣傻帽行為的富商並不少,倒也不顯得稀奇。


    也好,省的說個話還需要壓著聲音呢喃。


    “小琴,是不是你知道什麽?”


    趙琴代替了小二,自己親自端著酒進了包廂,一進門就被趙曦這樣問話了。


    “回官家,妾身確實聽說過一些,但不敢肯定,所以沒敢稟報。”


    趙琴的動作還自然,手腳很穩,依次將酒水、酒具和下酒的的小菜一一擺放合適。沒有驚慌,也就是沒有隱瞞。


    “官家這事礙不著趙掌櫃,趙掌櫃的產業多是與朝廷相關的,用工需要良家子,甚至三五代都需要清查,哪能摻和這類北逃者的事。”


    富弼解圍了,不過不解圍也沒事,趙曦就是那麽一問,趙琴也沒覺得這是責問。


    “妾身確實聽人議論過,不僅僅是北逃者,就是高麗人、扶桑人、甚至西邊的大秦人、波斯、大食人等,都有在國朝賣身為奴的。”


    “如今國朝各地產業發展快速,用工荒越發明顯了。妾身為臣工經營的這些產業還好,畢竟有朝廷的法度為圭皋,雇工的待遇很好,招工還不至於有難度。”


    “但是那些地方州府鄉紳們的產業,因為沒有完善的物流體係,工藝改進不善,規模上不來,成本要高一些。而大宋的子民俸祿逐年升高,就有好事者開始從他處招攬一些雇工。”


    “雖然這些產業的薪酬比不了大宋子民,依照大宋律條,在大宋做工五年者,皆由當地州府登記造冊,成為大宋子民。這一點讓周邊王朝的流民趨之若鶩,也就滋生了這樣一行。”


    這些話裏有趙琴聽說的,也有她自己分析的,還有一些是在具體經營過程中感受到的。趙曦能品出味,富弼也能。


    “趙掌櫃不錯!”


    趙曦的表揚也賞賜都無須在明麵上,而得到國朝首相的讚揚,對於趙琴而言也是一種榮幸。從某種意義上,富弼也是趙琴的東家······


    從趙琴的這番話中,似乎濟州以及梁山泊的一些異常都能想明白了,隻需要王中正這邊帶來具體的調查結果了。


    酒沒過三巡,王中正回來了,不僅僅是了解了人口市場的情況,一並連梁山泊人跡罕至的調查也帶來了。


    果不其然,梁山泊之所以沒人,並不是有什麽詭異。早些年,別說是捕魚,就是梁山泊那些灘塗地,百姓都會冒著被水淹沒的危險去栽種,因為需要求活,為一口糊嘴的糧食去冒險。


    這些年,市麵上新鮮的糧食就沒斷過,甚至有些小澇小旱的災情,糧食價格都不會有一絲變動,而且做雇工要比從天地裏刨食更容易,關鍵是還體麵。


    商賈們即便是遊玩,濟州周邊的水域多了去了,誰也不去險要之地。至於百姓,即便是做工的閑暇,也是先顧著自家的田地,哪有功夫開荒?頂多了,想嚐嚐鮮去梁山隨意捕幾條魚而已。


    所以,梁山泊也就真成了梁山泊。


    至於濟州城內的人口市場,倒也不是河北道就不需要雇工,而是河北道距離北遼太近,這些從北遼鼓搗過來的丁口,在河北道經常遇到北遼那些貴族抓逃,常起紛爭,這些丁口的轉賣就逐漸向南轉移了。


    “富相,中樞可曾有北遼這方麵的折子?”


    看情況已經相當久了,趙曦不覺得北遼沒有什麽反應。


    “哪能有?官家,按河東協議,北遼是不可以對南歸者有限製的。當初雙方的協議可沒有規定南歸者有身份限定,即便是北遼的貴族、朝廷大員要南歸,北遼朝廷也不得阻攔呀!”


    富弼說這話時是相當自得的。趙曦想了想也釋然了。倒不是在跟北遼玩什麽文字遊戲,跟北遼簽訂的停戰協議,針對這一條幾乎是照搬好水川二次戰爭後跟西夏的模板。


    誰能想到這些年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大宋真的成了所有人向往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