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賢、高敬亭南下接引太子,是以太子儀仗出行的。
專屬的馬車,太子的儀仗旗幟,興師動眾的出行······這是趙曦斟酌後的決定。
這時候越是遮掩,越容易出現意外。聲勢浩大,其實就是一種震懾,同樣也告知沿途乃至荊湖路方麵,太子就在荊湖路。
同樣,這樣的聲勢,也會讓從汴梁到襄州沿線的駐軍警惕起來,以避免在迎接太子的過程中出現意外。
這應該是最為安穩的方式。
一直有傳聞,皇子們在成年後都會參加大考,同時按照國朝進士的任職渠道,到國朝各地任職。加上,這些年所有的大朝會,都沒有太子以及皇子出現,朝臣們也就確信了這個傳言。
如今,朝廷高調接引太子入京,也就更加證實了這個傳言。
朝臣們的議論,基本上是猜測太子在荊湖任職的職銜,並沒有想太多。
就國朝目前的政局,也不會有人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也不應該有那些亂七八糟的。
官家治政這些年,國朝的改觀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官家在民間的聲望,甚至比在朝堂更隆,幾乎到了萬家生佛的程度。
不管是士大夫、商賈,還是販夫走卒、黎民百姓,在在官家治政的這些年,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事實上,先帝時隔三差五就出現的亂事,各式各樣的起義,在官家執政後,幾乎見不著了,就是一直以來國朝難以解決的盜匪,這些年也不見了蹤影······因為新軍根本不是山賊能抗衡的。
所以,沒人去想別的,隻是知道這一次大禮儀,太子要走向前台了。
關於受降和大禮儀的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似乎朝廷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最起碼表現的是正常的。隻是參與那次議事的臣工心裏明白,官家是在壓著火,在為國朝這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禮儀讓步,沒有針對太子遇襲的事做任何動作。
的確,在朝廷如此高規格,大聲勢的禮儀事務籌備時,又有黨項王室和貴族接受封賞,更是有觀禮的各國使臣,太子遇襲不適合宣揚,也必須暫且擱置。
可趙曦並沒有真的就擱置。
皇城司不受朝廷節製,明麵上是一都的皇城司親從官隨行南下,實際上,皇城司已經啟動了緊急事務處置程序······這時候在荊湖路的皇城司探知,不少於兩千人。
同時,有趙琴掌握的國朝編戶驛遞網絡,荊湖路的網絡也由皇城司接管。
“官家,荊湖路緊急奏報:伏牛山發現歹徒蹤跡,五百七十六人,除在襲擊太子時傷亡三百餘人外,其餘也均死亡,死亡原因是中毒,或者說是服毒自裁。王押班推測為死士······”
石得一暫時承擔了陪侍官家的職能,同時匯總各地皇城司的奏報。整個奏報沒有添一字,全是王中正奏報的文字複述。
趙曦看了看王中正的奏報,並沒有說什麽,這是讓石得一歸檔了。
在讓趙琴將荊湖路驛遞網絡交給王中正節製時,就已經給皇城司下一步偵查的方式指明了。
對於襲擊太子這些人的結果,趙曦已經有預料。太子遇襲的偵辦,突破點不一定在這群歹徒身上。既然謀劃襲擊太子,不可能想不到這點。
“你去告知範總監察官,荊湖路偵辦事宜,讓監察衙門也介入吧。”
國朝現在情況,趙曦認為,大幾百人的行動,地方州府不察覺就有很大的疑點。趙曦心裏隱隱有些念頭,一直壓著,好像自己也忌諱那樣去想。
也是因為趙曦心裏的不安,才責令監察衙門也介入此事件的調查。
朝廷近期的事務太多,讓趙曦沒法靜下心來仔細琢磨這事。能做的就是先等太子回朝,然後詢問了結果。
正式的偵辦,估計得等到朝廷將這一次受降和大禮議結束了······
太子回朝,內閣是盡數都到車站迎接的,似乎有些隆重了些,不過倒也正常。整個朝堂的臣工也沒有覺得這意外。畢竟,太子出宮曆練,這算是第一次以國朝大統繼承人的身份走向前台,內閣大臣鄭重一些也說的過去。
也就有限的部分人心裏清楚,內閣這是一種慰問的表達。在國朝,或者說以國朝的慣例,太子始終達不到讓臣工如此恭敬的程度。即便是官家,東宮時已經有一定的聲望了,在當時的相公眼裏也就那樣。
所以,所謂的迎接隻是在車站的一次寒暄,在太子儀仗起駕時,內閣都各自回公廨了。太子責需要入宮覲見陛下······
“爹爹,孩兒無事······”
有些小激動,也可能是劫後餘生的感覺,原本一直穩重的太子,在見著父親時,也有些情緒上的不同。
“無事就好。先去後苑給娘親請安吧,待會兒再詳細說說情況。”
太子遇襲的事,趙曦沒瞞滔娘,這也是他派遣高家兄弟帶兵接引太子原因。在趙曦看來,任何一位將領做這事都可以,之所以讓高家人帶隊,是給滔娘一個心安。
太子入後苑被絮叨了很久,趙曦就這樣愣了很久,手邊的奏章都沒有翻幾頁。
“爹爹,其實在漕運的船隻進水時,近衛已經開始警戒了。應該是孩兒這次離開成都府前,孩兒暴露了身份。所以,轉道陸路後,整個護衛團隊就匯合了。”
“陸路北上,孩兒在皇城司的安排下,是與衛隊混合在一起的。在衛隊遇襲時,直接換裝借用了皇城司的渠道,孩兒第一時間到了皇城司的安全屋等候。”
“孩兒一直處於嚴密保護之中······其實孩兒並不害怕,爹爹教授孩兒的,孩兒未曾一時放下,雖不至於千萬人中獨善其身,僅僅是那些土雞瓦狗之流,孩兒還是能突出重圍的。更何況,賊人見無法建功,死傷過重後,就撤退了。”
“當時皇城司有意遣人追蹤,是孩兒喊下了,追蹤不到賊人蹤跡是孩兒處理失誤。”
“爹爹,朝廷重事緊要,孩兒無恙,賊人授首,孩兒以為,朝廷重器沒必要分心為此事大費周章。待朝廷諸般事務結束後,再行考慮也可。”
專屬的馬車,太子的儀仗旗幟,興師動眾的出行······這是趙曦斟酌後的決定。
這時候越是遮掩,越容易出現意外。聲勢浩大,其實就是一種震懾,同樣也告知沿途乃至荊湖路方麵,太子就在荊湖路。
同樣,這樣的聲勢,也會讓從汴梁到襄州沿線的駐軍警惕起來,以避免在迎接太子的過程中出現意外。
這應該是最為安穩的方式。
一直有傳聞,皇子們在成年後都會參加大考,同時按照國朝進士的任職渠道,到國朝各地任職。加上,這些年所有的大朝會,都沒有太子以及皇子出現,朝臣們也就確信了這個傳言。
如今,朝廷高調接引太子入京,也就更加證實了這個傳言。
朝臣們的議論,基本上是猜測太子在荊湖任職的職銜,並沒有想太多。
就國朝目前的政局,也不會有人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也不應該有那些亂七八糟的。
官家治政這些年,國朝的改觀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官家在民間的聲望,甚至比在朝堂更隆,幾乎到了萬家生佛的程度。
不管是士大夫、商賈,還是販夫走卒、黎民百姓,在在官家治政的這些年,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事實上,先帝時隔三差五就出現的亂事,各式各樣的起義,在官家執政後,幾乎見不著了,就是一直以來國朝難以解決的盜匪,這些年也不見了蹤影······因為新軍根本不是山賊能抗衡的。
所以,沒人去想別的,隻是知道這一次大禮儀,太子要走向前台了。
關於受降和大禮儀的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似乎朝廷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最起碼表現的是正常的。隻是參與那次議事的臣工心裏明白,官家是在壓著火,在為國朝這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禮儀讓步,沒有針對太子遇襲的事做任何動作。
的確,在朝廷如此高規格,大聲勢的禮儀事務籌備時,又有黨項王室和貴族接受封賞,更是有觀禮的各國使臣,太子遇襲不適合宣揚,也必須暫且擱置。
可趙曦並沒有真的就擱置。
皇城司不受朝廷節製,明麵上是一都的皇城司親從官隨行南下,實際上,皇城司已經啟動了緊急事務處置程序······這時候在荊湖路的皇城司探知,不少於兩千人。
同時,有趙琴掌握的國朝編戶驛遞網絡,荊湖路的網絡也由皇城司接管。
“官家,荊湖路緊急奏報:伏牛山發現歹徒蹤跡,五百七十六人,除在襲擊太子時傷亡三百餘人外,其餘也均死亡,死亡原因是中毒,或者說是服毒自裁。王押班推測為死士······”
石得一暫時承擔了陪侍官家的職能,同時匯總各地皇城司的奏報。整個奏報沒有添一字,全是王中正奏報的文字複述。
趙曦看了看王中正的奏報,並沒有說什麽,這是讓石得一歸檔了。
在讓趙琴將荊湖路驛遞網絡交給王中正節製時,就已經給皇城司下一步偵查的方式指明了。
對於襲擊太子這些人的結果,趙曦已經有預料。太子遇襲的偵辦,突破點不一定在這群歹徒身上。既然謀劃襲擊太子,不可能想不到這點。
“你去告知範總監察官,荊湖路偵辦事宜,讓監察衙門也介入吧。”
國朝現在情況,趙曦認為,大幾百人的行動,地方州府不察覺就有很大的疑點。趙曦心裏隱隱有些念頭,一直壓著,好像自己也忌諱那樣去想。
也是因為趙曦心裏的不安,才責令監察衙門也介入此事件的調查。
朝廷近期的事務太多,讓趙曦沒法靜下心來仔細琢磨這事。能做的就是先等太子回朝,然後詢問了結果。
正式的偵辦,估計得等到朝廷將這一次受降和大禮議結束了······
太子回朝,內閣是盡數都到車站迎接的,似乎有些隆重了些,不過倒也正常。整個朝堂的臣工也沒有覺得這意外。畢竟,太子出宮曆練,這算是第一次以國朝大統繼承人的身份走向前台,內閣大臣鄭重一些也說的過去。
也就有限的部分人心裏清楚,內閣這是一種慰問的表達。在國朝,或者說以國朝的慣例,太子始終達不到讓臣工如此恭敬的程度。即便是官家,東宮時已經有一定的聲望了,在當時的相公眼裏也就那樣。
所以,所謂的迎接隻是在車站的一次寒暄,在太子儀仗起駕時,內閣都各自回公廨了。太子責需要入宮覲見陛下······
“爹爹,孩兒無事······”
有些小激動,也可能是劫後餘生的感覺,原本一直穩重的太子,在見著父親時,也有些情緒上的不同。
“無事就好。先去後苑給娘親請安吧,待會兒再詳細說說情況。”
太子遇襲的事,趙曦沒瞞滔娘,這也是他派遣高家兄弟帶兵接引太子原因。在趙曦看來,任何一位將領做這事都可以,之所以讓高家人帶隊,是給滔娘一個心安。
太子入後苑被絮叨了很久,趙曦就這樣愣了很久,手邊的奏章都沒有翻幾頁。
“爹爹,其實在漕運的船隻進水時,近衛已經開始警戒了。應該是孩兒這次離開成都府前,孩兒暴露了身份。所以,轉道陸路後,整個護衛團隊就匯合了。”
“陸路北上,孩兒在皇城司的安排下,是與衛隊混合在一起的。在衛隊遇襲時,直接換裝借用了皇城司的渠道,孩兒第一時間到了皇城司的安全屋等候。”
“孩兒一直處於嚴密保護之中······其實孩兒並不害怕,爹爹教授孩兒的,孩兒未曾一時放下,雖不至於千萬人中獨善其身,僅僅是那些土雞瓦狗之流,孩兒還是能突出重圍的。更何況,賊人見無法建功,死傷過重後,就撤退了。”
“當時皇城司有意遣人追蹤,是孩兒喊下了,追蹤不到賊人蹤跡是孩兒處理失誤。”
“爹爹,朝廷重事緊要,孩兒無恙,賊人授首,孩兒以為,朝廷重器沒必要分心為此事大費周章。待朝廷諸般事務結束後,再行考慮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