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琦看著蕭瓊出場,嘴角揚起一絲得意的笑來。
“我的世子二哥,你休想拿到今日文魁。林啟可是我請來的,就為了看你吃癟。”
林啟看著蕭瓊的架勢,也不禁屏息凝神。
來江寧以後,他也聽說過蕭瓊的文名。此時不禁有些好奇起來。
蕭瓊想的卻是這個出場的時機最是恰當,既不太早,又不壓軸,很適合自己的身份。
這樣的想法不足為人道,他在場中站定,便開口吟道:
“千載運,寶業正遐昌……”
眾人一愣。
這首詞,聽起來確實平平仄仄,律韻極佳,但也太……
蕭瓊卻還在吟誦:“精忠達,飆輪祥格昭彰。回羽旆,駐雕輦……”
場中諸人失望地歎了一口氣。
歧王世子文采斐然,不負盛名啊,一首詞作得花團錦簇,極是好看。
可惜卻是一首馬屁詞。
這大梁江山,盛業遐昌,文成武德,開疆擴土,盛世清平。
要都像你這樣寫詞,大家夥也別開文會了,回去城裏夫子廟拜一拜,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好咧。
琅琅聲中,蕭瓊已念至最後一句:
“恩覃群品,慶均海宇,聖壽保無疆。”
全場萬籟俱靜。
馬屁精!白瞎了那麽多年的書!
這裏是江寧城,古建康城,魏晉以來皆是風流狂士,怎麽會生出你這樣的馬屁精?
聖壽保無疆,呸。
但這些憋著想要罵蕭瓊的士子,嚅了嚅嘴,終是沒有罵出聲來。
“好詞!”
突然,一陣寂靜之後,江寧府推官施明大聲讚道:“慶均海宇,聖壽無疆。此詞……極好。”
緊跟著,江寧知府範鵬程頷首稱讚道:“不錯,此詞極是不錯,可為今日魁首。”
他兩人說完,一時間卻也沒什麽人搭話。
蕭瓊本來就沒有朋友,在場的多是有自認為有風骨的讀書人,也沒人會因為他歧王世子的身份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他示好,反而怕誇了這詞會被人戳脊梁骨。
但知府大人和推官大人都誇了,總不好再站出來反對。
場麵便這樣僵持下來。
還是範鵬程轉頭看向魏渠公,笑問道:“魏老先生如何看?”
魏渠公神情一直都是淡淡的,他向林啟隨口道:“林小子,再作一首吧。”
在場的讀書人心中紛紛鬆了一口氣。
讓林啟再作一首,確實好過就此蓋棺定論。
不然到時候,人家作序銘記這場盛會,就是諸賢共論詩文一日,最後選了一首馬屁詞作魁首。
傳出去,大家夥顏麵何在?
人家定會說,我們江寧才子隻會拍勳貴馬屁。
但林啟還能作出勝過蕭瓊的詞來?
蕭瓊此詞,立意雖然……雖然祥瑞,但詞才確實是極佳的。
林啟要怎麽勝他?
卻見林啟也不推讓,緩緩站起走到場中。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下一刻,他開口吟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一句出口,魏渠公猛然站起。
此時,從樹林的間隙間望去,還能看到孫陵崗,那裏正埋葬著吳帝孫權。
而今日這大梁朝,西有夏、北有遼,皆虎狼之邦。何處有英雄如孫權謀,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
魏渠公想到這些,忍不住便回想起家國百年的期盼,回想起他父親魏太傅臨死都放不下的那些事……
卻聽林啟接著吟道: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好!”
林啟轉過頭,看到這個六旬老者正用一雙老眼定定看著自己,眼中已然含著的淚。
不知為何,這雙濁淚老眼讓林啟有些心軟起來,他張了張口,後半闕詞終究便沒有念出來了。
在場的眾人卻已被這首詞震攝住,一時也無人催促。
唯有魏黑崽聽得一頭霧水,捅了捅黃習,問道:“他們這都是怎麽了?”
“被林大哥的詞嚇住了唄。”
“什麽意思?”
黃習看著魏黑崽求知欲極強的臉,歎了口氣,道:“林大哥這首詞,把楊老將軍北伐比作劉裕……”
“劉裕是誰?”
“劉裕是代晉朝自立的南朝宋武帝,詞中‘寄奴’便是他。他要出征北魏,便如現在我們大梁要去打遼國。明白了?”
魏黑崽搖了搖頭:“不太明白。”
黃習翻了白眼。
他也懶得理魏黑崽,轉頭向林啟看去,等著他將後半闕念出來。
卻是等了好久,林啟也再不吭聲。
“怎麽不念了?”
人群中終於有人嚷了起來。
林啟拱了拱手,道:“抱歉,此詞還未填完,諸君見笑了。”
魏渠公一聽此言,卻是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別人還未明白,他卻是明白的。
曆史上劉裕要伐北魏,尚末出兵便已病逝。其子劉義隆北伐,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
此詞先頌劉寄奴,後必言劉義隆之敗。
以古比今,此詞後半闕必是悲觀蒼涼之意!
偏偏這場中諸人,唯有林啟是與遼國上將交過手的。
偏偏這林啟,與自己所見相同。
“果然,你小子也是不看好此番伐遼啊。”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自己風燭殘年之軀,依舊心憂國事,想著一百年來梁朝終於北伐了,自己總要做些什麽,因此有了今日這場文會。
在林啟這首詞之前,所有人都在歌功頌德。好像楊複還沒出燕門關,大梁便已打了勝仗一般。
但,自己心裏明白。
此時伐遼,確實是準備不足、貪功冒進了啊。當今皇帝與曆史上劉義隆何其相似。不,甚至還不如劉義隆。
以弱伐強,猶能不敗?
正是因為心裏明白,所以林啟那首“鍾山風雨起倉皇”之後,自己又要再讓他作一首。
嗬,現在將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又能如何?
魏渠公想著這些,眼中蓄著的淚水終於流了下來,淌過他那張皺紋深邃的老臉。
林啟這詞,猶如壓在魏渠公心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徹底失去了那一絲僥幸。
他忽然仰天長笑起來。
“哈哈哈……宜將剩勇追窮寇,這梁朝上下,全是自欺欺人之輩!你這後半闕詞確實是不念為好,不然在場諸人,全都淪為笑柄!”
“哈哈哈,全都是笑柄……”魏渠公大笑著,轉身便向山下走去。
一時也無人敢攔。
唯有遠遠的,能聽到他長歌當哭的聲音。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
“我的世子二哥,你休想拿到今日文魁。林啟可是我請來的,就為了看你吃癟。”
林啟看著蕭瓊的架勢,也不禁屏息凝神。
來江寧以後,他也聽說過蕭瓊的文名。此時不禁有些好奇起來。
蕭瓊想的卻是這個出場的時機最是恰當,既不太早,又不壓軸,很適合自己的身份。
這樣的想法不足為人道,他在場中站定,便開口吟道:
“千載運,寶業正遐昌……”
眾人一愣。
這首詞,聽起來確實平平仄仄,律韻極佳,但也太……
蕭瓊卻還在吟誦:“精忠達,飆輪祥格昭彰。回羽旆,駐雕輦……”
場中諸人失望地歎了一口氣。
歧王世子文采斐然,不負盛名啊,一首詞作得花團錦簇,極是好看。
可惜卻是一首馬屁詞。
這大梁江山,盛業遐昌,文成武德,開疆擴土,盛世清平。
要都像你這樣寫詞,大家夥也別開文會了,回去城裏夫子廟拜一拜,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好咧。
琅琅聲中,蕭瓊已念至最後一句:
“恩覃群品,慶均海宇,聖壽保無疆。”
全場萬籟俱靜。
馬屁精!白瞎了那麽多年的書!
這裏是江寧城,古建康城,魏晉以來皆是風流狂士,怎麽會生出你這樣的馬屁精?
聖壽保無疆,呸。
但這些憋著想要罵蕭瓊的士子,嚅了嚅嘴,終是沒有罵出聲來。
“好詞!”
突然,一陣寂靜之後,江寧府推官施明大聲讚道:“慶均海宇,聖壽無疆。此詞……極好。”
緊跟著,江寧知府範鵬程頷首稱讚道:“不錯,此詞極是不錯,可為今日魁首。”
他兩人說完,一時間卻也沒什麽人搭話。
蕭瓊本來就沒有朋友,在場的多是有自認為有風骨的讀書人,也沒人會因為他歧王世子的身份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他示好,反而怕誇了這詞會被人戳脊梁骨。
但知府大人和推官大人都誇了,總不好再站出來反對。
場麵便這樣僵持下來。
還是範鵬程轉頭看向魏渠公,笑問道:“魏老先生如何看?”
魏渠公神情一直都是淡淡的,他向林啟隨口道:“林小子,再作一首吧。”
在場的讀書人心中紛紛鬆了一口氣。
讓林啟再作一首,確實好過就此蓋棺定論。
不然到時候,人家作序銘記這場盛會,就是諸賢共論詩文一日,最後選了一首馬屁詞作魁首。
傳出去,大家夥顏麵何在?
人家定會說,我們江寧才子隻會拍勳貴馬屁。
但林啟還能作出勝過蕭瓊的詞來?
蕭瓊此詞,立意雖然……雖然祥瑞,但詞才確實是極佳的。
林啟要怎麽勝他?
卻見林啟也不推讓,緩緩站起走到場中。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下一刻,他開口吟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一句出口,魏渠公猛然站起。
此時,從樹林的間隙間望去,還能看到孫陵崗,那裏正埋葬著吳帝孫權。
而今日這大梁朝,西有夏、北有遼,皆虎狼之邦。何處有英雄如孫權謀,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
魏渠公想到這些,忍不住便回想起家國百年的期盼,回想起他父親魏太傅臨死都放不下的那些事……
卻聽林啟接著吟道: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好!”
林啟轉過頭,看到這個六旬老者正用一雙老眼定定看著自己,眼中已然含著的淚。
不知為何,這雙濁淚老眼讓林啟有些心軟起來,他張了張口,後半闕詞終究便沒有念出來了。
在場的眾人卻已被這首詞震攝住,一時也無人催促。
唯有魏黑崽聽得一頭霧水,捅了捅黃習,問道:“他們這都是怎麽了?”
“被林大哥的詞嚇住了唄。”
“什麽意思?”
黃習看著魏黑崽求知欲極強的臉,歎了口氣,道:“林大哥這首詞,把楊老將軍北伐比作劉裕……”
“劉裕是誰?”
“劉裕是代晉朝自立的南朝宋武帝,詞中‘寄奴’便是他。他要出征北魏,便如現在我們大梁要去打遼國。明白了?”
魏黑崽搖了搖頭:“不太明白。”
黃習翻了白眼。
他也懶得理魏黑崽,轉頭向林啟看去,等著他將後半闕念出來。
卻是等了好久,林啟也再不吭聲。
“怎麽不念了?”
人群中終於有人嚷了起來。
林啟拱了拱手,道:“抱歉,此詞還未填完,諸君見笑了。”
魏渠公一聽此言,卻是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別人還未明白,他卻是明白的。
曆史上劉裕要伐北魏,尚末出兵便已病逝。其子劉義隆北伐,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
此詞先頌劉寄奴,後必言劉義隆之敗。
以古比今,此詞後半闕必是悲觀蒼涼之意!
偏偏這場中諸人,唯有林啟是與遼國上將交過手的。
偏偏這林啟,與自己所見相同。
“果然,你小子也是不看好此番伐遼啊。”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自己風燭殘年之軀,依舊心憂國事,想著一百年來梁朝終於北伐了,自己總要做些什麽,因此有了今日這場文會。
在林啟這首詞之前,所有人都在歌功頌德。好像楊複還沒出燕門關,大梁便已打了勝仗一般。
但,自己心裏明白。
此時伐遼,確實是準備不足、貪功冒進了啊。當今皇帝與曆史上劉義隆何其相似。不,甚至還不如劉義隆。
以弱伐強,猶能不敗?
正是因為心裏明白,所以林啟那首“鍾山風雨起倉皇”之後,自己又要再讓他作一首。
嗬,現在將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又能如何?
魏渠公想著這些,眼中蓄著的淚水終於流了下來,淌過他那張皺紋深邃的老臉。
林啟這詞,猶如壓在魏渠公心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徹底失去了那一絲僥幸。
他忽然仰天長笑起來。
“哈哈哈……宜將剩勇追窮寇,這梁朝上下,全是自欺欺人之輩!你這後半闕詞確實是不念為好,不然在場諸人,全都淪為笑柄!”
“哈哈哈,全都是笑柄……”魏渠公大笑著,轉身便向山下走去。
一時也無人敢攔。
唯有遠遠的,能聽到他長歌當哭的聲音。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