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兩國之間,除非是那種實力非常懸殊的情況下,可以一一戰之力,直接傾覆對方。


    不然,最好的方法其實是一次一次的小規模作戰,慢慢地耗盡對方的實力。


    當年的大漢對北方的匈奴便是如此。


    為何最開始的戰爭都失敗了?


    是因為大漢傾盡了所有的實力,把匈奴當做是最強大的敵人。


    也是生死之敵。


    最後的結果卻是導致大漢內政令不穩,差一點兒就因此而產生內亂了。


    還好,漢武大帝最終認識到了這一點。


    這才開始推恩令等一係列的舉措,然後便是派遣衛青和霍去病等將領,對匈奴展開了長期作戰。


    也就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算了。


    長此以往。


    匈奴不能南下劫掠,給自己帶來一些物資,僅僅是靠著草原上的牧羊,根本就不能達到他們的需求。


    而且還要麵臨著大漢鐵騎的侵襲,以至於不過幾年時間就開始內耗起來。


    最終霍去病以一戰之力,完敗了匈奴。


    就拿最近的來說。


    大隋的皇帝楊廣,還不是一樣。


    三征高麗。


    每一次民夫都達到了百萬之眾,堪稱是舉國之力。


    打的還是一個彈丸小國。


    為什麽三次都失敗了?


    也就是因為大隋的所有大軍都去了北方,對抗一個彈丸小國,全軍上下,也都不是一條心。


    很難做到最強指揮,把這百萬大軍發揮到最強大。


    再加上國內因為這一場大戰不堪重負,也就有了反抗的聲音,以至於不得不撤回去。


    而楊廣竟然不吸取教訓。


    繼續盲目地北伐,想要完全占領高麗之地。


    結果就是三次都失敗了。


    按照當初大隋的國力,並且都已經打到了平壤城下了。


    結果卻還是以失敗告終。


    江楓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北方的草原雄主正在崛起,如今大宋的國力的確是提升了不少。


    可是真要是以大宋如今的國力來傾覆大金、大遼、西夏以及吐蕃,最後麵對草原的雄主。


    到時候必然是不堪重負。


    所以養精蓄銳,大力發展大宋內地政令,讓大宋變得足夠強大。


    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為此,江楓以手中的琉璃珠、染色劑、香水、香皂、蒸餾酒、紡織機等等作為入股,賺取了足夠多的錢財。


    開始在各地建造大宋仙學院。


    在如今這個士大夫掌控行在的時代,想要建立大學府,那是不可能的。


    最後的結果也將會是變成一個私人的學府。


    隻有以“仙”為名,才能夠震懾一些宵小。


    到時候真要有人膽敢指染,那就直接殺雞儆猴,讓大宋仙學院,變成大宋的最高學府。


    趙構聽到江楓要建造學府,還不是一座,而是在大宋的各個州都要建立學府。


    瞬間就被江楓的這種高尚品質給震驚到了,想到自己的無上功德,便立即表示,自己願意代勞。


    江楓自然樂的如此。


    專門成立了一個建造大宋仙學院的官職,職位不高,權力也不大。


    主要就是負責在各個地方建造仙學院。


    而這些學員建成之後,則會收留那些沒有能力讀書的寒門弟子,還有一些孤兒等等。


    在北地重建的差不多的時候,這些個底層的工人,很有可能就沒有什麽事情可做。


    江楓此舉,也算是一石二鳥了。


    既能夠建造仙學院,讓天下的讀書人慢慢地變得更多起來,到時候也就沒什麽士大夫了。


    再然後,就是解決了農民工的問題。


    因為北地的重建,各個地方的以工代賑,都基本上要完成了。


    修建的道路,也稍微加寬了,被摧毀的都城,也基本上被修複了。


    如果沒有以工代賑的工程,這些個農民工就會無處可去。


    他們沒有了收入,就又變成了一個無業遊民。


    而無業遊民將會是社會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他們很有可能因為沒了生存的保障而開始反抗。


    學院的建造,便是給了他們一個工程,一個生存的保障。


    這一點,除了江楓之外,是沒有人能夠明白的。


    當然了,江楓也沒想讓別人明白。


    趙構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武則天,他並不需要明白這些道理。


    除了仙學院之外。


    汴京城也在開始向外擴張。


    因為江楓此前的一些話,讓很多人對汴京城還有長安城等,都有一些趨之若鶩。


    因為這裏可是龍脈之地最強的地方啊!


    在這些都城內,肯定是邪祟都不敢進入的地方。


    關鍵是汴京城,這裏乃是行在所在之地,因為這些原因,發展的是非常快。


    所以必須要擴建了。


    一個大宋仙學院還有大宋的時代周刊都需要不少占地,再加上一些王公貴族的宅院等等。


    以前的汴京城,已經不足以容納這些人了。


    而其他的都城,也都開始了擴建。


    因為不少百姓也開始放棄農田,進入了都城,不管如何,也要在這都城內生存下去。


    畢竟做一些個生意,怎麽也要比種地來的錢多。


    紹興五年秋。


    大宋的收成竟然比以往少了一些。


    趙構見此,頓時意外起來。


    因為這一年,也算是風調雨順啊!


    為什麽糧食卻反而少了呢?


    “上仙,這該如何是好?”


    趙構有些擔憂,糧食要是繼續減產的話,到時候大宋又要缺少糧食了。


    以他的想法,沒了糧食,肯定就會有人想著造反,而且自己的無上功德也會沒了。


    江楓分析道:“這是不可能避免的事情,因為大宋促進了商業的發展,給了很多人一個做生意的機會,做生意來錢快,自然有人放棄了田地。


    官家可以讓各地成立一個合作社,也就是讓那些還沒有放棄田地的人,可以合作耕種。


    而官家還可以招收一些農戶,成為司農司之下的官員,專門從事耕種。


    把那些荒地開墾出來,形成一個皇家耕地。


    到時候,官家收到的糧食,隻會更多。”


    江楓拿出了合作社,還有供銷社,還有集體承包責任製等等。


    反正農業是基礎,必須要有人種地才行。


    既然有人不願意,那就給那些願意的人更多優惠就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開局李世民流落荒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半蟬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半蟬鳴並收藏大唐:開局李世民流落荒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