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旁敲側擊
大唐:開局李世民流落荒島 作者:夜半蟬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字!”
“好詩!”
武後的眼光比太平公主要高了很多。
關鍵是對於這些詩歌文賦,她的喜愛之情也比太平公主高了許多。
畢竟現在的武後可是一直想要把自己自詡為男子,想要讓人忘記她是一位女子的身份。
武後自己就收藏了一副王羲之的字帖,還是非常經典的蘭亭序。
如今再看江楓這一手字。
自然也是賞心悅目,心中大為驚歎,沒有想到身在海島的江楓,竟然也能夠寫出這麽一手好字。
太平公主雙手挽著武後的手臂,笑嘻嘻地說道:“母後,當時那些學子見到大郎這一手字的時候,都驚呆了呢!”
旁邊的上官婉兒更是羨慕的心都要黑了。
如此場麵,她竟然沒有機會看到。
眼見太平公主挽著武後的手臂撒嬌,那種天真的神色,心中就像是吃了醋布一樣。
如今的上官婉兒,差不多已經變成了一個醋壇子。
武後讀了一遍詩句。
“僅僅是這一首詩句,便能夠傲視長安一眾學子了。”武後愛才之心已經快要爆棚了。
可是江楓並不想要進入朝堂之上,卷入旋渦之中。
她也不想未曾有過非常多的閱曆的江楓,進入朝堂,被諸公當做是出頭鳥。
“婉兒,安排人把這荷花詩裝裱起來吧。”
觀賞了一會兒,武後對上官婉兒吩咐道。
太平公主一聽,這還了得,這首荷花詩本來就是大郎送給我的呀。
“母後,這首詩,可是大郎送於我的。”
見到太平公主已經護犢子起來,武後失笑一聲,伸手刮了一下太平公主的鼻子。
“怎麽,兒大不由娘了?
大郎送於你,你就不願意送給母後?”
太平公主連忙撒嬌道:“哎呀,母後,月兒知道你也喜歡這首詩,可是,可是,這是月兒第一次收到最喜歡的禮物啦。
等到有時間,我們去白玉京,我求大郎多寫幾幅,再送於母後,可好?”
武後寵溺地說道:“好啦,你當大郎是什麽人,還求他多寫幾幅。
這佳句本來就難得,大郎是有大才。
但是這才能可不是金錢可比,講究的也是一個緣分,更是一種意境。
豈能是你求了,就能夠多寫幾幅。
武後隻是讓人幫你裝裱起來,到時候還不是直接送到你的寢宮。
你想要掛在什麽地方,就掛在什麽地方。
想要什麽時候看,就什麽時候看。
如何?”
太平公主這才開心起來,抱著武後的手臂晃悠著,“多謝母後!”
上官婉兒則是安排人開始裝裱這一首荷花詩。
羨慕歸羨慕。
她卻不敢真的就毀壞了這荷花詩。
第一是因為這個乃是大郎之作,她也不忍心毀壞了。
第二則是,她的生死掌握在武後的手中。
就算是部位自己考慮,也要為自己的阿母考慮,所以隻能是忍著。
等到裝裱好了之後,她則是讓宮女們離開。
無人之時,伸手摸著這首荷花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多美的詩句啊!
腦海中,又回想起來,當初在海島之上的那個夜晚。
那一夜。
月明星稀,月光灑在水潭上,那潭水中的身影清晰可見。
轉眼間。
一個偉岸的男子慢慢地從水潭中走了上來,那讓人心跳加速、臉紅不已的身材。
還有那……。
上官婉兒想著、想著,心跳開始加速起來。
體內好像有一根羽毛,在橈啊、橈啊。
“嗯……。”
……
江楓伸了伸懶腰,做了一套五禽戲,鍛煉了一些身體。
這才打開了白玉京的大門。
在人群之中,見到了身穿黑色圓領窄袖服的狄仁傑。
對方微微施禮。
江楓直接還禮,然後說道:“狄相公,可是有事?”
狄仁傑微笑著說道:“是啊,好些時日未曾來白玉京,有些想念大郎所做的人間仙味了。”
“狄相公謬讚,請。”
其他人見此,隻好回去了。
江楓請什麽人進入白玉京,那是對方的事情。
他們自然不敢有什麽不滿。
近日,外麵可是傳出來,江楓在南苑詩會上,寫了一首上上佳之作。
直接奪得了那一場詩會的詩魁。
如今不知道多少文人騷客在爭相傳頌那一首荷花詩。
要不是因為江楓的身後,隱約站著的是當今天後娘娘,他可能已經不在這白玉京了。
當今之大唐,在經曆了貞觀之治以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
在這安定而又榮華富貴的環境中,也就養出一些肆無忌憚、無視一切的人。
有一些權貴,喜歡的就是江楓這樣,長相非常俊秀的少年郎。
狄仁傑喝了一口青茶之後,感慨道:“還是大郎你這裏的青茶好喝,能夠提神。”
江楓又給狄仁傑倒了一杯,說道:“世間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就沒有一模一樣的人。
所以每個人炒茶的時候,多少會有一些不同,這樣一來,青茶的味道也會有一些不同。”
狄仁傑搖頭道:“雖是如此,但是外麵的青茶當真無大郎你這裏的青茶提神,狄某想念的不僅僅是大郎你所做的美食,還有這一杯青茶啊!”
江楓知道狄仁傑這是在釣魚。
自己不主動說出來,就等著江楓來問,如此一來,也好把握先機。
“狄公最近可是有什麽煩心事?”
江楓順其意,溫和地問道。
狄仁傑歎了一口氣,說道:“近日,大理寺有一樁案子,說的是一個家庭,其祖上勤勞能幹,打下了非常大的家業。
隻是傳到其兒子手中的時候,因為這個兒子體弱多病,家中的一些事物都交給了其妻子。
這位妻子倒是打理的井井有條,事無大小辦的都非常好,還讓家業壯大了。
然而這位家主之子慢慢地長大,已經結婚生子,可就是不能繼承家業。
時間一長,便有了心結。
子為孝、順其母,然其母卻慢慢地抓住整個家族之權柄,還想要把兒子一家趕出去。
大理寺的人已經勸說幾次,那家母就是不願意讓兒子繼承家業,自己管理著整個家族所有。
以至於兒子快要妻離子散,生活窘迫,苦不堪言。
你說說,這該怎麽判才好?”
“好詩!”
武後的眼光比太平公主要高了很多。
關鍵是對於這些詩歌文賦,她的喜愛之情也比太平公主高了許多。
畢竟現在的武後可是一直想要把自己自詡為男子,想要讓人忘記她是一位女子的身份。
武後自己就收藏了一副王羲之的字帖,還是非常經典的蘭亭序。
如今再看江楓這一手字。
自然也是賞心悅目,心中大為驚歎,沒有想到身在海島的江楓,竟然也能夠寫出這麽一手好字。
太平公主雙手挽著武後的手臂,笑嘻嘻地說道:“母後,當時那些學子見到大郎這一手字的時候,都驚呆了呢!”
旁邊的上官婉兒更是羨慕的心都要黑了。
如此場麵,她竟然沒有機會看到。
眼見太平公主挽著武後的手臂撒嬌,那種天真的神色,心中就像是吃了醋布一樣。
如今的上官婉兒,差不多已經變成了一個醋壇子。
武後讀了一遍詩句。
“僅僅是這一首詩句,便能夠傲視長安一眾學子了。”武後愛才之心已經快要爆棚了。
可是江楓並不想要進入朝堂之上,卷入旋渦之中。
她也不想未曾有過非常多的閱曆的江楓,進入朝堂,被諸公當做是出頭鳥。
“婉兒,安排人把這荷花詩裝裱起來吧。”
觀賞了一會兒,武後對上官婉兒吩咐道。
太平公主一聽,這還了得,這首荷花詩本來就是大郎送給我的呀。
“母後,這首詩,可是大郎送於我的。”
見到太平公主已經護犢子起來,武後失笑一聲,伸手刮了一下太平公主的鼻子。
“怎麽,兒大不由娘了?
大郎送於你,你就不願意送給母後?”
太平公主連忙撒嬌道:“哎呀,母後,月兒知道你也喜歡這首詩,可是,可是,這是月兒第一次收到最喜歡的禮物啦。
等到有時間,我們去白玉京,我求大郎多寫幾幅,再送於母後,可好?”
武後寵溺地說道:“好啦,你當大郎是什麽人,還求他多寫幾幅。
這佳句本來就難得,大郎是有大才。
但是這才能可不是金錢可比,講究的也是一個緣分,更是一種意境。
豈能是你求了,就能夠多寫幾幅。
武後隻是讓人幫你裝裱起來,到時候還不是直接送到你的寢宮。
你想要掛在什麽地方,就掛在什麽地方。
想要什麽時候看,就什麽時候看。
如何?”
太平公主這才開心起來,抱著武後的手臂晃悠著,“多謝母後!”
上官婉兒則是安排人開始裝裱這一首荷花詩。
羨慕歸羨慕。
她卻不敢真的就毀壞了這荷花詩。
第一是因為這個乃是大郎之作,她也不忍心毀壞了。
第二則是,她的生死掌握在武後的手中。
就算是部位自己考慮,也要為自己的阿母考慮,所以隻能是忍著。
等到裝裱好了之後,她則是讓宮女們離開。
無人之時,伸手摸著這首荷花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多美的詩句啊!
腦海中,又回想起來,當初在海島之上的那個夜晚。
那一夜。
月明星稀,月光灑在水潭上,那潭水中的身影清晰可見。
轉眼間。
一個偉岸的男子慢慢地從水潭中走了上來,那讓人心跳加速、臉紅不已的身材。
還有那……。
上官婉兒想著、想著,心跳開始加速起來。
體內好像有一根羽毛,在橈啊、橈啊。
“嗯……。”
……
江楓伸了伸懶腰,做了一套五禽戲,鍛煉了一些身體。
這才打開了白玉京的大門。
在人群之中,見到了身穿黑色圓領窄袖服的狄仁傑。
對方微微施禮。
江楓直接還禮,然後說道:“狄相公,可是有事?”
狄仁傑微笑著說道:“是啊,好些時日未曾來白玉京,有些想念大郎所做的人間仙味了。”
“狄相公謬讚,請。”
其他人見此,隻好回去了。
江楓請什麽人進入白玉京,那是對方的事情。
他們自然不敢有什麽不滿。
近日,外麵可是傳出來,江楓在南苑詩會上,寫了一首上上佳之作。
直接奪得了那一場詩會的詩魁。
如今不知道多少文人騷客在爭相傳頌那一首荷花詩。
要不是因為江楓的身後,隱約站著的是當今天後娘娘,他可能已經不在這白玉京了。
當今之大唐,在經曆了貞觀之治以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
在這安定而又榮華富貴的環境中,也就養出一些肆無忌憚、無視一切的人。
有一些權貴,喜歡的就是江楓這樣,長相非常俊秀的少年郎。
狄仁傑喝了一口青茶之後,感慨道:“還是大郎你這裏的青茶好喝,能夠提神。”
江楓又給狄仁傑倒了一杯,說道:“世間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也就沒有一模一樣的人。
所以每個人炒茶的時候,多少會有一些不同,這樣一來,青茶的味道也會有一些不同。”
狄仁傑搖頭道:“雖是如此,但是外麵的青茶當真無大郎你這裏的青茶提神,狄某想念的不僅僅是大郎你所做的美食,還有這一杯青茶啊!”
江楓知道狄仁傑這是在釣魚。
自己不主動說出來,就等著江楓來問,如此一來,也好把握先機。
“狄公最近可是有什麽煩心事?”
江楓順其意,溫和地問道。
狄仁傑歎了一口氣,說道:“近日,大理寺有一樁案子,說的是一個家庭,其祖上勤勞能幹,打下了非常大的家業。
隻是傳到其兒子手中的時候,因為這個兒子體弱多病,家中的一些事物都交給了其妻子。
這位妻子倒是打理的井井有條,事無大小辦的都非常好,還讓家業壯大了。
然而這位家主之子慢慢地長大,已經結婚生子,可就是不能繼承家業。
時間一長,便有了心結。
子為孝、順其母,然其母卻慢慢地抓住整個家族之權柄,還想要把兒子一家趕出去。
大理寺的人已經勸說幾次,那家母就是不願意讓兒子繼承家業,自己管理著整個家族所有。
以至於兒子快要妻離子散,生活窘迫,苦不堪言。
你說說,這該怎麽判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