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對徐爾鉉等人的處置,引起了巨大的熱議。
其中赦免這些罪犯家眷的舉動帶來的影響最大。
畢竟按照封建社會的法製,一人犯罪、全家株連,無人能夠逃脫。
這也導致了許多罪犯的家眷人生更加悲慘。
雖然說這樣的做法有利於震懾罪犯,提升他們犯罪的成本。但是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看下來,該為惡的人一點也沒有少。
相反無辜被牽連的比比皆是。
同大明相比,山東的做法既體現了嚴刑,也兼顧了人性。
一時間,因為此事山東得到了頗多的讚譽。
即便是在大明的統治範圍內,也有不少人覺著山東的做法更好,甚至心生向往。
而隨著舊勢力被清算,鬆江府的境內出現了巨大的空白。
這些空白可是海量的財富。
“這些大地主每一個都肥得流油,光是徐家一族便這般可怕。”
陳芷帶著文件來見左夢庚。
裏麵是清算舊勢力之後、收繳上來的財產名單。
其中徐爾鉉家族最為驚人。
根據統計,徐家占有的土地足足有三十七萬畝之多。
這可是在鬆江府,寸土寸金的地方。
在這裏三十七萬畝土地的價值,遠遠超過其他地方的數倍、數十倍不止。
雖然還不能跟當初徐階在世巔峰的四十多萬畝相比,也足以窺見徐家之為富不仁。
而除了土地,抄沒出來的其他財產同樣不菲。
光是占地百畝以上的宅院就足足有七個之多。
其餘的字畫古玩、金銀珠寶、名貴家具、綾羅綢緞等等,更是堆積如山。
徐家對新式紡織工藝恨之入骨,可徐家自己就有十多個工坊。
隻不過徐家的工坊還是以傳統紡織工藝為主,在同紡織工廠的競爭中完全處於下風。
這才是徐家悍然動手的原因。
現在通過清算,這些財富必須要經過再分配才是。
一時間鬆江府的人聞風而動,紛紛趕來,全都是希望接手的。
“這些土地可都是良田,用來種植棉花再好不過。”
瞿寅準備了足夠的銀兩,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也跟他差不多,紛紛附和,就等著從政府手中收購這些土地。
可左夢庚聽了,卻不禁皺起眉頭。
“各位,事先說好,這些土地倘若交由你等手中,隻能用來耕種糧食,不得改種棉花。”
一言既出,風波四起。
所有人都傻了。
潘雲龍代表大家提出了疑問。
“中恒,這個規定是否不盡人意?如今的世麵大家都很清楚,種糧所獲幾何?種棉所獲幾何?萬萬沒有讓大家賠錢的道理呀!”
左夢庚卻態度堅決。
“種植棉花固然會多賺一些,也有利於鬆江棉紡的發展。但是各位,棉花能吃嗎?餓著肚子的情況下,有再多的棉花又有何用?”
“這……”
他的逼問,令眾人啞口無言。
誰都知道民以食為天,人不吃飯可是會死的。
可是眼睜睜的看著那麽多土地不能用來賺錢,大家還是十分糾結。
徐驥的想法和大家差不多。
“自百年以前,鬆江府的糧食並不能自給,均需由外購買。便是將這些土地用來種糧,恐怕也難以滿足需要。”
“正是如此。鬆江府到底土地有限,隻用來種糧,不過滄海一粟,還不如徹底改種棉花呢。”
這個理由並不能說服左夢庚。
“你們居住在這裏,恐怕對天下的形勢還缺少必要的了解。這兩年來天下各地災害頻生,旱澇交替、蝗瘟不絕,許多地方根本就顆粒不收,就連以往的糧倉湖廣都大受影響。日後的形勢如何,還尚未可知。糧食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怎麽能夠一直指望外界輸送?倘若外糧絕斷,我等豈不是受製於人?”
左夢庚把大道理講出來,終於讓眾人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雖然鬆江府富庶,可以用錢買糧。其他地方也願意將糧食販賣到鬆江府來銷售,換取錢財。
可問題是近些年來的災害實在是太多了。
不但是北方,就算是長江以南各地,也屢屢遭遇災害侵襲,糧食減產時有發生。
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想要買糧,卻也無糧可買。
不想讓糧食危機發生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一定的自主產出。
說起糧食危機,左夢庚經過這兩個多月的考察,已經有了詳細的規劃。
“鬆江府說起來人多地少,可實際尚有大量的荒地還沒有開發。如果將這些土地都開發出來,足夠滿足本地之用,甚至還有盈餘。”
這可不是他瞎說,而是事實如此。
如今的鬆江人口大多集中在黃浦江以西,而黃浦江以東、以南地區,人煙稀少,荒野遍地。
這些地方完全能夠開墾出大量的良田來。
不過說到土地開發,鬆江府的眾人也有難處。
“如今的情形,種棉獲益匪淺,種糧勉強溫飽,根本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開墾荒地。更不要說,各個地方人力尚且不足。”
這也是鬆江府的困境。
明明有荒地沒有開發,可是因為成本和收益的關係,本地人並不願意去幹。
而且隨著鬆江府棉紡工業的蓬勃發展,工業領域吸納了大量的人口,根本就沒有多餘的人力去種田。
後來是滿清奪得了天下,導致鬆江府的棉紡業被摧殘殆盡,許多人衣食無著,隻得回頭耕種為生,才漸漸將那些荒地開發出來。
現在鬆江府有再多的人口都不夠填補到棉紡工業當中去,真的分不出人力去種田了。
這種情況還得由左夢庚來統籌。
“那這樣好了,糧食種植一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吧。”
他一聲令下,命令火速傳達回山東。
不久之後,山東農墾集團就派遣了大量的人員乘坐海船來到了鬆江。
要說種地,農墾集團肯定是最專業的。
不但農墾集團來了,陳子龍也重新回到了故鄉。
身為本地人,陳子龍對這裏的情況最為了解。由他來親自主持農業生產,自然是萬無一失。
“要種田,先修塘。”
陳子龍一來,就提出了一個方向。
鬆江府這裏種田,不怕旱,就怕澇。
尤其是海上風暴頻繁,經常導致海水倒灌。
當初方嶽貢擔任知府時,就曾組織本地鄉民修築海塘,著實緩解了海水倒灌的問題。
這就是他當初聲名不錯的原因。
但是在陳子龍看來,這樣的工程還是不夠,還要繼續完善。
其中赦免這些罪犯家眷的舉動帶來的影響最大。
畢竟按照封建社會的法製,一人犯罪、全家株連,無人能夠逃脫。
這也導致了許多罪犯的家眷人生更加悲慘。
雖然說這樣的做法有利於震懾罪犯,提升他們犯罪的成本。但是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看下來,該為惡的人一點也沒有少。
相反無辜被牽連的比比皆是。
同大明相比,山東的做法既體現了嚴刑,也兼顧了人性。
一時間,因為此事山東得到了頗多的讚譽。
即便是在大明的統治範圍內,也有不少人覺著山東的做法更好,甚至心生向往。
而隨著舊勢力被清算,鬆江府的境內出現了巨大的空白。
這些空白可是海量的財富。
“這些大地主每一個都肥得流油,光是徐家一族便這般可怕。”
陳芷帶著文件來見左夢庚。
裏麵是清算舊勢力之後、收繳上來的財產名單。
其中徐爾鉉家族最為驚人。
根據統計,徐家占有的土地足足有三十七萬畝之多。
這可是在鬆江府,寸土寸金的地方。
在這裏三十七萬畝土地的價值,遠遠超過其他地方的數倍、數十倍不止。
雖然還不能跟當初徐階在世巔峰的四十多萬畝相比,也足以窺見徐家之為富不仁。
而除了土地,抄沒出來的其他財產同樣不菲。
光是占地百畝以上的宅院就足足有七個之多。
其餘的字畫古玩、金銀珠寶、名貴家具、綾羅綢緞等等,更是堆積如山。
徐家對新式紡織工藝恨之入骨,可徐家自己就有十多個工坊。
隻不過徐家的工坊還是以傳統紡織工藝為主,在同紡織工廠的競爭中完全處於下風。
這才是徐家悍然動手的原因。
現在通過清算,這些財富必須要經過再分配才是。
一時間鬆江府的人聞風而動,紛紛趕來,全都是希望接手的。
“這些土地可都是良田,用來種植棉花再好不過。”
瞿寅準備了足夠的銀兩,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也跟他差不多,紛紛附和,就等著從政府手中收購這些土地。
可左夢庚聽了,卻不禁皺起眉頭。
“各位,事先說好,這些土地倘若交由你等手中,隻能用來耕種糧食,不得改種棉花。”
一言既出,風波四起。
所有人都傻了。
潘雲龍代表大家提出了疑問。
“中恒,這個規定是否不盡人意?如今的世麵大家都很清楚,種糧所獲幾何?種棉所獲幾何?萬萬沒有讓大家賠錢的道理呀!”
左夢庚卻態度堅決。
“種植棉花固然會多賺一些,也有利於鬆江棉紡的發展。但是各位,棉花能吃嗎?餓著肚子的情況下,有再多的棉花又有何用?”
“這……”
他的逼問,令眾人啞口無言。
誰都知道民以食為天,人不吃飯可是會死的。
可是眼睜睜的看著那麽多土地不能用來賺錢,大家還是十分糾結。
徐驥的想法和大家差不多。
“自百年以前,鬆江府的糧食並不能自給,均需由外購買。便是將這些土地用來種糧,恐怕也難以滿足需要。”
“正是如此。鬆江府到底土地有限,隻用來種糧,不過滄海一粟,還不如徹底改種棉花呢。”
這個理由並不能說服左夢庚。
“你們居住在這裏,恐怕對天下的形勢還缺少必要的了解。這兩年來天下各地災害頻生,旱澇交替、蝗瘟不絕,許多地方根本就顆粒不收,就連以往的糧倉湖廣都大受影響。日後的形勢如何,還尚未可知。糧食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怎麽能夠一直指望外界輸送?倘若外糧絕斷,我等豈不是受製於人?”
左夢庚把大道理講出來,終於讓眾人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雖然鬆江府富庶,可以用錢買糧。其他地方也願意將糧食販賣到鬆江府來銷售,換取錢財。
可問題是近些年來的災害實在是太多了。
不但是北方,就算是長江以南各地,也屢屢遭遇災害侵襲,糧食減產時有發生。
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想要買糧,卻也無糧可買。
不想讓糧食危機發生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一定的自主產出。
說起糧食危機,左夢庚經過這兩個多月的考察,已經有了詳細的規劃。
“鬆江府說起來人多地少,可實際尚有大量的荒地還沒有開發。如果將這些土地都開發出來,足夠滿足本地之用,甚至還有盈餘。”
這可不是他瞎說,而是事實如此。
如今的鬆江人口大多集中在黃浦江以西,而黃浦江以東、以南地區,人煙稀少,荒野遍地。
這些地方完全能夠開墾出大量的良田來。
不過說到土地開發,鬆江府的眾人也有難處。
“如今的情形,種棉獲益匪淺,種糧勉強溫飽,根本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開墾荒地。更不要說,各個地方人力尚且不足。”
這也是鬆江府的困境。
明明有荒地沒有開發,可是因為成本和收益的關係,本地人並不願意去幹。
而且隨著鬆江府棉紡工業的蓬勃發展,工業領域吸納了大量的人口,根本就沒有多餘的人力去種田。
後來是滿清奪得了天下,導致鬆江府的棉紡業被摧殘殆盡,許多人衣食無著,隻得回頭耕種為生,才漸漸將那些荒地開發出來。
現在鬆江府有再多的人口都不夠填補到棉紡工業當中去,真的分不出人力去種田了。
這種情況還得由左夢庚來統籌。
“那這樣好了,糧食種植一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吧。”
他一聲令下,命令火速傳達回山東。
不久之後,山東農墾集團就派遣了大量的人員乘坐海船來到了鬆江。
要說種地,農墾集團肯定是最專業的。
不但農墾集團來了,陳子龍也重新回到了故鄉。
身為本地人,陳子龍對這裏的情況最為了解。由他來親自主持農業生產,自然是萬無一失。
“要種田,先修塘。”
陳子龍一來,就提出了一個方向。
鬆江府這裏種田,不怕旱,就怕澇。
尤其是海上風暴頻繁,經常導致海水倒灌。
當初方嶽貢擔任知府時,就曾組織本地鄉民修築海塘,著實緩解了海水倒灌的問題。
這就是他當初聲名不錯的原因。
但是在陳子龍看來,這樣的工程還是不夠,還要繼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