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餃
鹹魚:我大晉皇子絕不登基 作者:長安猶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八天的時間過去了,戲苑裏依然火爆,且名聲越傳越大,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誰要是不知道若雲姑娘,沒去看過戲,都不好意思開口。
醉仙樓藝伎也最能隨時尚而動,戲裏麵的樂曲歌唱,也成了眾人最常點的節目,不會唱可是丟臉。
都城裏權貴富豪家的女眷對此戲最是喜歡,包廂是一票難求,有的人都看了兩三場。女
人間的談話聊天,也多是圍繞這個話題。
大哥我真可憐,都不能天天出宮看戲。
尋陽眨巴著眼睛,盯著大哥在翻看戲折子,心裏更是不喜這皇家宮室。
“這戲折子倒是設計得好。”司馬紹放下戲折,笑著說道:“就算事先不知道這戲的前情,也能看得清楚明白。”
尋陽點了點小腦袋,說道:“隻要父皇允準,便讓那戲班子進宮給父皇表演。不過,肯定沒有在戲苑裏感覺那麽好。”
司馬紹想了想,說道:“父皇最近心情不太好,這事還是過幾天再說吧!”
尋陽不知內情,說道:“大哥,你說要是父皇允準,在宮裏建個戲苑,隻為皇家表演行不行?”
“這——”司馬紹搖了搖頭,覺得這事不太靠譜。
關鍵是有文武百官上柬,到時候又該上書父皇,不要沉迷於聲色享受了。
尋陽見大哥搖頭,不由得歎了口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皇宮太不自由,把人關得死死的。
司馬紹見小妹那副模樣,不禁笑了,伸手摸摸小妹的頭。
尋陽還未表態,便聽見外麵傳來的清脆笑聲,不由得抿嘴一樂,說道:“大哥,快看,太子妃來了。”
尋陽也聽見了,跳下椅子,跑出包廂門。
立刻,她們的笑鬧聲便傳了進來。
不一會兒,庾文君和尋陽便蹦蹦跳跳地進了包廂,和司馬紹打了招呼,便各自坐下說笑起來。
司馬紹點了點頭,剛要起身去偏殿休息,就聽見外麵又再次傳來聲音。
他移步窗前,向外看了看,笑道:“是父皇來了。”
他話音剛落,尋陽和庾文君就立馬趕忙至包廂門口迎駕。
晉元帝的臉色並不是太好,也不知是什麽煩心事遇到了,還是其他的事情。
見司馬紹出來迎駕,隻是淡淡揮了下手,示意他起身,便邁步進殿。
“兒臣見過父皇。”司馬紹和庾文君規規矩矩地施禮拜見。
“女兒見過父皇。”尋陽就沒那麽正規了,笑嘻嘻地行了挺隨便的禮。
“免了,免了。”晉元帝見到兩女,臉色轉晴,露出了笑容。
“父皇,把戲班子召進宮表演可好?”
尋陽倒是想到什麽說什麽,就算不能出去,在宮裏看戲也能熱鬧一番。
晉元帝笑道:“你不是待會就看到了嗎,還打算把戲台班子請到宮裏去?”
尋陽眨巴著大眼睛,她的小心思還以為父皇不知道呢,竟被問得一時愣怔了。
晉元帝捋須微笑,這傻愣愣的女兒。
尋陽眼珠轉了轉,覺得是個機會,便開口說道:“父皇若是允準,我便讓戲班子停演一天,進宮給父皇表演。”
晉元帝沉吟了一下,說道:“朕也有耳聞,早就聽說這戲苑建得頗為別致,聲音清晰,還有什麽煙火。在宮中表演,恐怕沒那個效果吧?”
咦,這麽說的話,在宮裏搭個戲台班子好像也不錯!
晉元帝最近心煩,但也不想因為召戲班子進宮再讓那幾個大臣們懟一回。
......
小鍋裏糖已經熬化,但看顏色還欠些火候。
雖然司馬紹沒親手做過,可也知道糖要熬得久一點才好。
“糖再多熬一會兒。”司馬紹上前指點,拿起山裏紅、海棠果、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一股腦全放了進去!
“其實,把一個個的山楂扔進鍋裏滾一下,拿出來也好吃。”司馬紹又想出了一個偷懶的辦法,立刻招來了小妹的白眼。
嘿嘿,司馬紹幹笑了兩聲,說道:“把山藥切成小塊,做出來也好吃。”
“我來削山藥。”庾文君一聽吃的,那肯定是不嫌累,轉身就去拿蘋果和小刀。
眼看著糖熬得微微發黃,司馬紹拿起一塊山藥在鍋裏滾了一下,動作仔仔細細,粘得很。
好吧,基本差不多了。
司馬紹把沾好糖的山藥輕輕摔到了旁邊的油紙上,笑道:“涼一下就能吃了,酸酸甜甜、消食解膩。”
兩女看著晶瑩的山藥,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就站在跟前眼巴巴地瞅著。
司馬紹繼續,動作迅速了不少,越做越是熟練,一會兒就把幾十串糖葫蘆做完了。
這時,尋陽和庾文君已經弄好了一碗新的食材,又串在竹簽上,央求司馬紹繼續。
“明天送進宮裏,讓弟兄幾個和父皇一塊都嚐嚐。”
司馬紹拿起一串冰糖葫蘆,遞給小妹,笑著交代道。
尋陽胡亂點頭,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
甜蜜蜜的糖,酸酸的果,簡直就是小孩子的最愛,對她也不例外。
“不粘牙就說明很成功。”司馬紹笑著示意兩個侍女也來吃,便隨手把活兒交給了旁邊學習的廚子。
幾個小丫頭吃得歡快,還是瑩兒最好,知道給司馬紹也拿上一串。
......
過年,司馬紹是很複雜的心態。
在前世,年過得越來越淡,越來越沒有年味兒,而節日的氛圍,倒象是有人在刻意地支撐著似的。
或許是年齡的增長,再也找不到兒時的歡樂。
也或許是年味兒本來就有,可自己卻一邊悶頭玩手機,一邊感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了……
轉眼便是除夕,司馬紹很慶幸自己還不算是朝廷官員,不用拋下親人進宮陪著父皇一塊守歲。
盡管皇家禦宴的食物肯定很是精美,舞女歌姬的表演也很精彩,可誰不想放鬆,誰想跟著皇帝熬一宿呢?
天剛蒙蒙黑,庾文君便迫不及待地拉上司馬紹,跑到街上去參加驅儺。
尋陽、楠兒瑩兒也雀躍地跟著,司馬紹不得不讓顧昌等侍衛們隨身保護。
所謂的驅儺,通俗地說就是跳大神,是在除夕舉行的一種驅除疫鬼的儀式,以祈求新的一年人人健康平安。
在東晉,“驅儺”可分為官方和民間兩種。
官方的,叫“國儺”。國儺由寺廟主持,地點是皇宮殿前,場麵很大,參演人員眾多,很鬧騰。
而民間的驅儺就比較簡單隨意了,按古代人的風俗,在除夕夜天將亮前,要進行一項所謂小兒賣癡呆的活動。
南宋詩人範成大《賣癡呆詞》就有描述:“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招人買。二物與人誰獨無?就中吳依仍有餘,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
從這首看似詼諧幽默的詞句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風俗飽含著古代人良好的心願,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
司馬紹等人則是湊熱鬧瞎起哄,跟著驅儺的隊伍瞎晃悠一圈。
盡管很簡單,但有了這種儀式,司馬紹立刻覺得年味濃厚了許多,主要是有了歡樂的情緒。
而過年的氣氛也隨著一個個的儀式,變得更加熱烈起來。
接下來,便是從古至今都未改過的過年程序——吃年夜飯喝團圓酒。
為了熱鬧,司馬紹把蘇荷和若雲,還有戲班子裏家不在本地的人員及家屬,都請過來一起過年。
這樣一來,雖然府裏沒養藝伎,可這除夕歌舞節目也是不缺,倒也沒有冷清一說。
司馬紹想得周到,請人來過年挺好的,可要讓人覺得是召來表演的,那就讓人心情不好了。
“除夕飲宴,就要熱鬧歡樂。
作詩作詞、吹拉彈唱,完全自願哈,誰擅長什麽就表演什麽。”
......
元日早上的活動終於完畢,人也累了,餓了,才是最期待的時刻了,開始吃喝了。
接下來上的飯菜才是可口的、美味的,餃子也終於端上來了。
司馬紹親自指點廚子調的菜肉餡餡,沾上醋和蒜汁,那叫一個好吃。
“再來一碗。”
司馬紹吃得酣暢,聲音也洪亮起來。
此時,他很是同情那些陪皇帝守歲過除夕,一早上還得參加大朝會的官員。
要知道,古代朝會禮製甚嚴,諸多方麵都有嚴格的規定,一切程序都必須按部就班,不容有失,否則輕者罰俸,重者貶官。
而皇家也設宴,可誰又能像在家裏這般放鬆,這般隨意吃喝?
在司馬紹看來,這種宮廷的正式活動,純粹是折騰,簡直要人命啊!
正在此時,下人進來稟報,有客前來拜年。
剛稟報完,司馬紹便聽見熟悉的聲音傳來,張軍、李賢不知怎麽湊到了一起,一塊而來。
“哈哈,我就說嘛,這殿下府邸中的早宴自是精美,比家裏的好吃太多。”
李賢進屋便掃了一眼酒桌,咧開大嘴笑著說道:“就應該是這樣嘛,家裏老頭愛的哪些牛羊雜碎,那味道兒,實在難以下咽。”
張軍碰了一下李賢,兩人向著司馬紹躬身施禮,說著拜年話。
司馬紹笑著還禮,請二人入座,又讓下人添碗筷。
正月初一,建康城裏有條件的人家,基本上都設著酒宴。
去拜年的時候,可以一家一家吃過去,稱為“傳座”。
隻不過,這兩個家夥連早飯都跑來吃,就有點超出“傳座”的範圍了。
“得,你們二位倒是起得早。”
司馬紹端起酒壺給二人斟酒,笑著說道:“某還想著吃過飯便進城,去貴府拜年呢!”
“嗯,這湯中水餃的味道真鮮。啥餡的?”李賢咽下嘴裏的餃子,不待回答,便又接著說道:“家父參加大朝會,不在家中。殿下若要拜年,還需下午去才好。”
司馬紹轉向張軍,開口問道:“將軍也不在府中?”
張軍點著腦袋,嘴裏塞著水餃大嚼,連話都說不出來。
醉仙樓藝伎也最能隨時尚而動,戲裏麵的樂曲歌唱,也成了眾人最常點的節目,不會唱可是丟臉。
都城裏權貴富豪家的女眷對此戲最是喜歡,包廂是一票難求,有的人都看了兩三場。女
人間的談話聊天,也多是圍繞這個話題。
大哥我真可憐,都不能天天出宮看戲。
尋陽眨巴著眼睛,盯著大哥在翻看戲折子,心裏更是不喜這皇家宮室。
“這戲折子倒是設計得好。”司馬紹放下戲折,笑著說道:“就算事先不知道這戲的前情,也能看得清楚明白。”
尋陽點了點小腦袋,說道:“隻要父皇允準,便讓那戲班子進宮給父皇表演。不過,肯定沒有在戲苑裏感覺那麽好。”
司馬紹想了想,說道:“父皇最近心情不太好,這事還是過幾天再說吧!”
尋陽不知內情,說道:“大哥,你說要是父皇允準,在宮裏建個戲苑,隻為皇家表演行不行?”
“這——”司馬紹搖了搖頭,覺得這事不太靠譜。
關鍵是有文武百官上柬,到時候又該上書父皇,不要沉迷於聲色享受了。
尋陽見大哥搖頭,不由得歎了口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皇宮太不自由,把人關得死死的。
司馬紹見小妹那副模樣,不禁笑了,伸手摸摸小妹的頭。
尋陽還未表態,便聽見外麵傳來的清脆笑聲,不由得抿嘴一樂,說道:“大哥,快看,太子妃來了。”
尋陽也聽見了,跳下椅子,跑出包廂門。
立刻,她們的笑鬧聲便傳了進來。
不一會兒,庾文君和尋陽便蹦蹦跳跳地進了包廂,和司馬紹打了招呼,便各自坐下說笑起來。
司馬紹點了點頭,剛要起身去偏殿休息,就聽見外麵又再次傳來聲音。
他移步窗前,向外看了看,笑道:“是父皇來了。”
他話音剛落,尋陽和庾文君就立馬趕忙至包廂門口迎駕。
晉元帝的臉色並不是太好,也不知是什麽煩心事遇到了,還是其他的事情。
見司馬紹出來迎駕,隻是淡淡揮了下手,示意他起身,便邁步進殿。
“兒臣見過父皇。”司馬紹和庾文君規規矩矩地施禮拜見。
“女兒見過父皇。”尋陽就沒那麽正規了,笑嘻嘻地行了挺隨便的禮。
“免了,免了。”晉元帝見到兩女,臉色轉晴,露出了笑容。
“父皇,把戲班子召進宮表演可好?”
尋陽倒是想到什麽說什麽,就算不能出去,在宮裏看戲也能熱鬧一番。
晉元帝笑道:“你不是待會就看到了嗎,還打算把戲台班子請到宮裏去?”
尋陽眨巴著大眼睛,她的小心思還以為父皇不知道呢,竟被問得一時愣怔了。
晉元帝捋須微笑,這傻愣愣的女兒。
尋陽眼珠轉了轉,覺得是個機會,便開口說道:“父皇若是允準,我便讓戲班子停演一天,進宮給父皇表演。”
晉元帝沉吟了一下,說道:“朕也有耳聞,早就聽說這戲苑建得頗為別致,聲音清晰,還有什麽煙火。在宮中表演,恐怕沒那個效果吧?”
咦,這麽說的話,在宮裏搭個戲台班子好像也不錯!
晉元帝最近心煩,但也不想因為召戲班子進宮再讓那幾個大臣們懟一回。
......
小鍋裏糖已經熬化,但看顏色還欠些火候。
雖然司馬紹沒親手做過,可也知道糖要熬得久一點才好。
“糖再多熬一會兒。”司馬紹上前指點,拿起山裏紅、海棠果、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一股腦全放了進去!
“其實,把一個個的山楂扔進鍋裏滾一下,拿出來也好吃。”司馬紹又想出了一個偷懶的辦法,立刻招來了小妹的白眼。
嘿嘿,司馬紹幹笑了兩聲,說道:“把山藥切成小塊,做出來也好吃。”
“我來削山藥。”庾文君一聽吃的,那肯定是不嫌累,轉身就去拿蘋果和小刀。
眼看著糖熬得微微發黃,司馬紹拿起一塊山藥在鍋裏滾了一下,動作仔仔細細,粘得很。
好吧,基本差不多了。
司馬紹把沾好糖的山藥輕輕摔到了旁邊的油紙上,笑道:“涼一下就能吃了,酸酸甜甜、消食解膩。”
兩女看著晶瑩的山藥,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就站在跟前眼巴巴地瞅著。
司馬紹繼續,動作迅速了不少,越做越是熟練,一會兒就把幾十串糖葫蘆做完了。
這時,尋陽和庾文君已經弄好了一碗新的食材,又串在竹簽上,央求司馬紹繼續。
“明天送進宮裏,讓弟兄幾個和父皇一塊都嚐嚐。”
司馬紹拿起一串冰糖葫蘆,遞給小妹,笑著交代道。
尋陽胡亂點頭,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
甜蜜蜜的糖,酸酸的果,簡直就是小孩子的最愛,對她也不例外。
“不粘牙就說明很成功。”司馬紹笑著示意兩個侍女也來吃,便隨手把活兒交給了旁邊學習的廚子。
幾個小丫頭吃得歡快,還是瑩兒最好,知道給司馬紹也拿上一串。
......
過年,司馬紹是很複雜的心態。
在前世,年過得越來越淡,越來越沒有年味兒,而節日的氛圍,倒象是有人在刻意地支撐著似的。
或許是年齡的增長,再也找不到兒時的歡樂。
也或許是年味兒本來就有,可自己卻一邊悶頭玩手機,一邊感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了……
轉眼便是除夕,司馬紹很慶幸自己還不算是朝廷官員,不用拋下親人進宮陪著父皇一塊守歲。
盡管皇家禦宴的食物肯定很是精美,舞女歌姬的表演也很精彩,可誰不想放鬆,誰想跟著皇帝熬一宿呢?
天剛蒙蒙黑,庾文君便迫不及待地拉上司馬紹,跑到街上去參加驅儺。
尋陽、楠兒瑩兒也雀躍地跟著,司馬紹不得不讓顧昌等侍衛們隨身保護。
所謂的驅儺,通俗地說就是跳大神,是在除夕舉行的一種驅除疫鬼的儀式,以祈求新的一年人人健康平安。
在東晉,“驅儺”可分為官方和民間兩種。
官方的,叫“國儺”。國儺由寺廟主持,地點是皇宮殿前,場麵很大,參演人員眾多,很鬧騰。
而民間的驅儺就比較簡單隨意了,按古代人的風俗,在除夕夜天將亮前,要進行一項所謂小兒賣癡呆的活動。
南宋詩人範成大《賣癡呆詞》就有描述:“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招人買。二物與人誰獨無?就中吳依仍有餘,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
從這首看似詼諧幽默的詞句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風俗飽含著古代人良好的心願,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
司馬紹等人則是湊熱鬧瞎起哄,跟著驅儺的隊伍瞎晃悠一圈。
盡管很簡單,但有了這種儀式,司馬紹立刻覺得年味濃厚了許多,主要是有了歡樂的情緒。
而過年的氣氛也隨著一個個的儀式,變得更加熱烈起來。
接下來,便是從古至今都未改過的過年程序——吃年夜飯喝團圓酒。
為了熱鬧,司馬紹把蘇荷和若雲,還有戲班子裏家不在本地的人員及家屬,都請過來一起過年。
這樣一來,雖然府裏沒養藝伎,可這除夕歌舞節目也是不缺,倒也沒有冷清一說。
司馬紹想得周到,請人來過年挺好的,可要讓人覺得是召來表演的,那就讓人心情不好了。
“除夕飲宴,就要熱鬧歡樂。
作詩作詞、吹拉彈唱,完全自願哈,誰擅長什麽就表演什麽。”
......
元日早上的活動終於完畢,人也累了,餓了,才是最期待的時刻了,開始吃喝了。
接下來上的飯菜才是可口的、美味的,餃子也終於端上來了。
司馬紹親自指點廚子調的菜肉餡餡,沾上醋和蒜汁,那叫一個好吃。
“再來一碗。”
司馬紹吃得酣暢,聲音也洪亮起來。
此時,他很是同情那些陪皇帝守歲過除夕,一早上還得參加大朝會的官員。
要知道,古代朝會禮製甚嚴,諸多方麵都有嚴格的規定,一切程序都必須按部就班,不容有失,否則輕者罰俸,重者貶官。
而皇家也設宴,可誰又能像在家裏這般放鬆,這般隨意吃喝?
在司馬紹看來,這種宮廷的正式活動,純粹是折騰,簡直要人命啊!
正在此時,下人進來稟報,有客前來拜年。
剛稟報完,司馬紹便聽見熟悉的聲音傳來,張軍、李賢不知怎麽湊到了一起,一塊而來。
“哈哈,我就說嘛,這殿下府邸中的早宴自是精美,比家裏的好吃太多。”
李賢進屋便掃了一眼酒桌,咧開大嘴笑著說道:“就應該是這樣嘛,家裏老頭愛的哪些牛羊雜碎,那味道兒,實在難以下咽。”
張軍碰了一下李賢,兩人向著司馬紹躬身施禮,說著拜年話。
司馬紹笑著還禮,請二人入座,又讓下人添碗筷。
正月初一,建康城裏有條件的人家,基本上都設著酒宴。
去拜年的時候,可以一家一家吃過去,稱為“傳座”。
隻不過,這兩個家夥連早飯都跑來吃,就有點超出“傳座”的範圍了。
“得,你們二位倒是起得早。”
司馬紹端起酒壺給二人斟酒,笑著說道:“某還想著吃過飯便進城,去貴府拜年呢!”
“嗯,這湯中水餃的味道真鮮。啥餡的?”李賢咽下嘴裏的餃子,不待回答,便又接著說道:“家父參加大朝會,不在家中。殿下若要拜年,還需下午去才好。”
司馬紹轉向張軍,開口問道:“將軍也不在府中?”
張軍點著腦袋,嘴裏塞著水餃大嚼,連話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