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業典禮
鹹魚:我大晉皇子絕不登基 作者:長安猶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才書院的招考順利結束,全國各地有才之人才可謂是被司馬紹網羅了七八分。
如此書院大體的框架就定下了。
而書院開館就定在明年初春,閉館則定在六七月。
期間大半年光陰,弟子們都必須在書院裏閉門就學,無事不得請假。
就在開館這一日,整個成才書院都是張燈結彩,鞭炮齊鳴。
身為成才書院首任院長司馬紹穿著長袍,站在書院大門前,但見都城的父老鄉親絡繹不絕地前來書院道賀。
書院門口,紅丹丹的鞭炮放個不停。
過了一陣當地的大小官員,上至城主,下至縣官,都是親臨捧場。
但見轎子車馬遠遠在成才書院門前停下,幾名穿著蟒袍的官員大步行來。
城主見了司馬紹笑著道:“太子殿下,恭喜賀喜啊!”
司馬紹上前道:“多謝大人百忙之中還駕臨書院,實在是榮幸之至。”
城主聞言笑了笑,對於他而言本不願意來,但太子殿下開業典禮,那麽他身為建康本城大員之首缺席就不合適了。
倒不是他對司馬紹有什麽看法,隻是他覺得朝廷官員太多的功夫都是花費在這些繁文縟節之中,如此花在處理民生大事上的精力就少了。
但不去又不行,他必須給司馬紹一個麵子,其關係散布朝廷上下,就算自己絲毫也得罪不起。
並且身為地方官,烏紗帽穩不穩,政績是否出色,就看與司馬紹這樣的頂尖人物能否搞好關係。
至於其他官員看得更通透了,官員往來時屢屢提到司馬紹的名字。
這已經在朝堂上隱隱形成了一等聲勢,換句話說那就是名聲。
特別是朝堂上近來傳出要在陛下要退位的風聲,雖說眼下沒有什麽有力證據,令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是有人在謠傳而已。
但有心人士卻知道晉元帝屢次三番在跟幾位大人們私底下商討。那
麽此事會不會與司馬紹有關?
或許他們還能從其中找到一步青雲的轉機,但其中一定要和司馬紹搞好關係。
對於他們而言,需要更有背景的人來扶持,所以這樣高官滿座的場合,他們倒是很願意來。
司馬紹則是一一接待,然後與這些官員們一並來講堂。
司馬紹坐在主位上,從這個位子看下去,左右官員們,有身份的鄉紳左右對坐,而堂下則是書院新取的學生站立在那。
書院上下都是十分嶄新,桌椅都是新作的,院牆也是重新刷過了一番,一切都透著新意。
司馬紹看著這由自己一手打造的書院,心底是感慨萬千。
既是由一番成就之感,更覺得任重而道遠。
那等剛來之初忐忑不安的心情,又再度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司馬紹起身對左右堂下作了揖然後道:“今日承蒙諸位今日駕臨書院,在下不勝感激。當初在下在此辦學一是在回報家鄉父老,二是扶持貧寒子弟就學,此外別無他求。”
“毋庸置疑,我們建康是科舉大城,曆代府試科舉,位列鼎甲,及第高中者比比皆是。
但慚愧的是堪稱名臣的官員卻是不多,古人雲學而優則仕。既是學有富裕,為何當官卻當不好呢?
說來本王也是慚愧,在朝堂上所稱的建樹也不多。”
說到這裏,眾官員一並道:“太子殿下過謙了。”
司馬紹歎道:“多謝諸位對在下的信賴。如今在下隻期書院弟子為學時各個是文魁,為官時各個是國家棟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好此書院不僅是報答家鄉父老的厚恩,更是在下後半身的心血要做好的事。在下必竭心盡力……”
正說話之間,忽然講堂外有一隊手旗幟的官兵匆匆入內。
門外之人阻攔不及,但見這名官兵一進大堂左右張望,然後向正中的司馬紹拜下道:“見過太子殿下。”
“你們有何事?”
“啟稟太子殿下,聖上派王相抵此,李公公正陪同王相前來,請準備迎接。”
“哦?王相為何事而來?”
“李公公沒有明言,在下打聽王相是奉旨前來的。”
聽到這裏,眾人都是釋然。
眾人看向司馬紹露出羨慕的神情,眾官員更是如此,司馬紹年紀輕輕就有這等恩遇,這實在是別人羨慕不過來的。
機靈的城主先是向司馬紹拱手道:“恭喜太子殿下,書院落成之日,陛下派王相前來,這真是雙喜臨門啊。”
許魏然笑著道:“這是太子殿下簡在帝心啊。”
在眾人的道賀聲中,司馬紹則是有些意外,沒料到便宜父皇對自己如此記掛。
城主道:“好,諸位立即準備,騰開地方。”
城主笑著道:“不意今日有此殊榮,能與太子殿下一並在此迎接王相,真是三生有幸。”
眾人都是笑著道:“是啊,我等也同城主大人一起沾太子殿下的光了。”
司馬紹淡淡笑了笑道:“各位大人過譽了,這都是父皇的恩典。”
司馬紹說完看向眾人,眾人亦是滿心歡喜。
一片熱鬧中,外頭突然鑼鼓喧天,眾人隨司馬紹出來迎旨。
但見來人不是別人,而是司馬紹的老熟人王相,而父皇身邊的李公公站在一旁。
司馬紹請兩位入內。
眾人看李公公一副狐假虎威的樣子,也是心底忐忑,心想此人恐怕不好說話。
王相也是一臉苦笑,他在路上有意接納李公公,此人聽聞是天子最信任的太監之一。哪知李公公卻沒有給自己這位朝廷宰相的麵子,令他碰了一鼻子灰。
哪知李公公一見司馬紹,單膝就跪下去。
司馬紹立即攙扶道:“李公公,你是父皇身邊的人,如此大禮我可不敢當。”
李公公陪笑道:“您是太子殿下,陛下的子嗣,小時候你還騎過我,奴才叩拜一下又如何了。”
司馬紹笑道:“過去的事別說了,我現在已是書院之人了。”
李公公道:“太子殿下雖然心係書院,但皇上依舊將殿下記掛在心裏,動不動就詢問奴才殿下的現狀。”
李公公的話故意很是大聲在眾人麵前道出,司馬紹笑了笑也知他是在各位官員麵前給自己長麵子。
當然司馬紹是如此以為的,但李公公下麵的舉動卻令他吃驚了。
“來人!將禦匾拿來!”
但見幾名錦衣衛捧著金黃色布料覆蓋的匾額來到書院前。
李公公笑著道:“陛下知道殿下在城中興學,故而禦賜匾額給殿下。”
司馬紹聞言不知說什麽才好,定了定神當即舉手揭匾。
但見匾額上題著“成才書院”四個字。
司馬紹見此向皇宮方向拜道:“兒臣叩謝父皇隆恩。”
如此書院大體的框架就定下了。
而書院開館就定在明年初春,閉館則定在六七月。
期間大半年光陰,弟子們都必須在書院裏閉門就學,無事不得請假。
就在開館這一日,整個成才書院都是張燈結彩,鞭炮齊鳴。
身為成才書院首任院長司馬紹穿著長袍,站在書院大門前,但見都城的父老鄉親絡繹不絕地前來書院道賀。
書院門口,紅丹丹的鞭炮放個不停。
過了一陣當地的大小官員,上至城主,下至縣官,都是親臨捧場。
但見轎子車馬遠遠在成才書院門前停下,幾名穿著蟒袍的官員大步行來。
城主見了司馬紹笑著道:“太子殿下,恭喜賀喜啊!”
司馬紹上前道:“多謝大人百忙之中還駕臨書院,實在是榮幸之至。”
城主聞言笑了笑,對於他而言本不願意來,但太子殿下開業典禮,那麽他身為建康本城大員之首缺席就不合適了。
倒不是他對司馬紹有什麽看法,隻是他覺得朝廷官員太多的功夫都是花費在這些繁文縟節之中,如此花在處理民生大事上的精力就少了。
但不去又不行,他必須給司馬紹一個麵子,其關係散布朝廷上下,就算自己絲毫也得罪不起。
並且身為地方官,烏紗帽穩不穩,政績是否出色,就看與司馬紹這樣的頂尖人物能否搞好關係。
至於其他官員看得更通透了,官員往來時屢屢提到司馬紹的名字。
這已經在朝堂上隱隱形成了一等聲勢,換句話說那就是名聲。
特別是朝堂上近來傳出要在陛下要退位的風聲,雖說眼下沒有什麽有力證據,令大多數人都以為這是有人在謠傳而已。
但有心人士卻知道晉元帝屢次三番在跟幾位大人們私底下商討。那
麽此事會不會與司馬紹有關?
或許他們還能從其中找到一步青雲的轉機,但其中一定要和司馬紹搞好關係。
對於他們而言,需要更有背景的人來扶持,所以這樣高官滿座的場合,他們倒是很願意來。
司馬紹則是一一接待,然後與這些官員們一並來講堂。
司馬紹坐在主位上,從這個位子看下去,左右官員們,有身份的鄉紳左右對坐,而堂下則是書院新取的學生站立在那。
書院上下都是十分嶄新,桌椅都是新作的,院牆也是重新刷過了一番,一切都透著新意。
司馬紹看著這由自己一手打造的書院,心底是感慨萬千。
既是由一番成就之感,更覺得任重而道遠。
那等剛來之初忐忑不安的心情,又再度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司馬紹起身對左右堂下作了揖然後道:“今日承蒙諸位今日駕臨書院,在下不勝感激。當初在下在此辦學一是在回報家鄉父老,二是扶持貧寒子弟就學,此外別無他求。”
“毋庸置疑,我們建康是科舉大城,曆代府試科舉,位列鼎甲,及第高中者比比皆是。
但慚愧的是堪稱名臣的官員卻是不多,古人雲學而優則仕。既是學有富裕,為何當官卻當不好呢?
說來本王也是慚愧,在朝堂上所稱的建樹也不多。”
說到這裏,眾官員一並道:“太子殿下過謙了。”
司馬紹歎道:“多謝諸位對在下的信賴。如今在下隻期書院弟子為學時各個是文魁,為官時各個是國家棟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好此書院不僅是報答家鄉父老的厚恩,更是在下後半身的心血要做好的事。在下必竭心盡力……”
正說話之間,忽然講堂外有一隊手旗幟的官兵匆匆入內。
門外之人阻攔不及,但見這名官兵一進大堂左右張望,然後向正中的司馬紹拜下道:“見過太子殿下。”
“你們有何事?”
“啟稟太子殿下,聖上派王相抵此,李公公正陪同王相前來,請準備迎接。”
“哦?王相為何事而來?”
“李公公沒有明言,在下打聽王相是奉旨前來的。”
聽到這裏,眾人都是釋然。
眾人看向司馬紹露出羨慕的神情,眾官員更是如此,司馬紹年紀輕輕就有這等恩遇,這實在是別人羨慕不過來的。
機靈的城主先是向司馬紹拱手道:“恭喜太子殿下,書院落成之日,陛下派王相前來,這真是雙喜臨門啊。”
許魏然笑著道:“這是太子殿下簡在帝心啊。”
在眾人的道賀聲中,司馬紹則是有些意外,沒料到便宜父皇對自己如此記掛。
城主道:“好,諸位立即準備,騰開地方。”
城主笑著道:“不意今日有此殊榮,能與太子殿下一並在此迎接王相,真是三生有幸。”
眾人都是笑著道:“是啊,我等也同城主大人一起沾太子殿下的光了。”
司馬紹淡淡笑了笑道:“各位大人過譽了,這都是父皇的恩典。”
司馬紹說完看向眾人,眾人亦是滿心歡喜。
一片熱鬧中,外頭突然鑼鼓喧天,眾人隨司馬紹出來迎旨。
但見來人不是別人,而是司馬紹的老熟人王相,而父皇身邊的李公公站在一旁。
司馬紹請兩位入內。
眾人看李公公一副狐假虎威的樣子,也是心底忐忑,心想此人恐怕不好說話。
王相也是一臉苦笑,他在路上有意接納李公公,此人聽聞是天子最信任的太監之一。哪知李公公卻沒有給自己這位朝廷宰相的麵子,令他碰了一鼻子灰。
哪知李公公一見司馬紹,單膝就跪下去。
司馬紹立即攙扶道:“李公公,你是父皇身邊的人,如此大禮我可不敢當。”
李公公陪笑道:“您是太子殿下,陛下的子嗣,小時候你還騎過我,奴才叩拜一下又如何了。”
司馬紹笑道:“過去的事別說了,我現在已是書院之人了。”
李公公道:“太子殿下雖然心係書院,但皇上依舊將殿下記掛在心裏,動不動就詢問奴才殿下的現狀。”
李公公的話故意很是大聲在眾人麵前道出,司馬紹笑了笑也知他是在各位官員麵前給自己長麵子。
當然司馬紹是如此以為的,但李公公下麵的舉動卻令他吃驚了。
“來人!將禦匾拿來!”
但見幾名錦衣衛捧著金黃色布料覆蓋的匾額來到書院前。
李公公笑著道:“陛下知道殿下在城中興學,故而禦賜匾額給殿下。”
司馬紹聞言不知說什麽才好,定了定神當即舉手揭匾。
但見匾額上題著“成才書院”四個字。
司馬紹見此向皇宮方向拜道:“兒臣叩謝父皇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