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梅克人的主食除了玉米外,還有一些肉食。從考古發掘出土的遺骨驗證,奧爾梅克人大多食用家犬和火雞,同時也食用野鹿和魚、鱉。
奧爾梅克人不僅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精湛的雕刻技藝,而且創造出了一定的文化成就。
1939年1月16日在特雷斯·薩波特斯出土了一塊石碑,石碑的正麵刻有“點”、“橫”組成的數字,豎行排列,經破譯意為“公元前31年”。
石碑的背麵刻有美洲豹的形象。這一石碑的發現向人們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奧爾梅克人是中美洲文明發展進程中創造文字和曆法的始祖。
科澤科克斯河(coatzecoalcosrive
)注入墨西哥灣的地方,正是傳說中奧梅克人的家鄉。
順著模糊的線索趙繼統他們來到了科澤科克斯市,這個地名的意思是“蛇神的避難所”。
相傳遠古時代,奎劄科特爾和他的門徒就是在這兒登陸墨西哥——他們搭乘“船身光亮得有如蛇皮一般”的船舶,從地球另一端渡海而來。也就是在這兒,奎劄科特爾登上一艘“蛇筏子”揚帆而去,從此離開中美洲。
首先在科澤科克斯西邊的崔斯薩波特城(t
eszapotes),接著在南邊和東邊的聖羅倫佐城(sa
lo
e
zo)和拉文達城(ls,ve
ta),無數典型的奧梅克雕刻品相繼出土。
這些文物全都是用整塊玄武岩或其他耐久石材雕鑿而成。有些雕刻的是龐大的頭顱,重達30噸;其他則是巨型石碑,上麵鐫刻著兩個相貌截然不同的種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
他們在一個名叫艾瓦拉多(alva
ado)的漁港過夜,第二天繼續行程,朝東行駛。
公路蜿蜒穿梭在肥沃的丘陵和山穀間,偶爾豁然開朗,讓他們一睹墨西哥灣的風光,然後又轉進內陸。
他們穿過長滿鳳凰木的青翠牧地,經過一座座隱匿在幽穀中的小村落,不時看到園子裏一群體型碩大的肥豬,出沒在垃圾堆中搜尋食物。
接著車隊攀登上一座險峻的山丘,眼前出現一片遼闊的田野和森林。遠山縹緲在晨霧中,朦朦朧朧聳立在森林邊緣。
往前又行駛了好幾英裏,搜索隊伍沿著下坡路駛進一座幽深的山穀。穀底蹲伏著一座城鎮,那是當初西班牙人建立的殖民城市,名叫聖狄亞哥·圖斯特拉(sa
ti
gotux)。
整個城鎮充滿繽紛燦爛的色彩:花哨的店麵,豔紅的屋頂,鮮黃的草帽,青翠的椰子樹和香蕉樹,穿著五顏六色衣裳的孩童。好幾家店鋪和咖啡館通過擴音機,向全城播放聒噪的音樂。
在市中心的左卡羅廣場(zocalo),空氣十分潮濕悶熱;成群熱帶鳥兒睜著明亮的大眼珠,不住撲打著翅膀,引吭高歌。一座枝葉扶疏的小公園坐落在廣場中央。
公園中心,有如符咒一般,矗立著一顆巨大的灰色鵝卵石,約莫10英尺高,上麵雕刻著一個戴著鐵盔的非洲男子的頭像。他的嘴唇肥厚,鼻孔壯闊,眼睛安詳地閉著,下巴緊貼地麵,整個頭像散發出一種陰鬱、沉重的氣息。
這就是奧梅克人留下的第一個謎團:2000多年前製作的一座龐大的雕像,描繪一名麵貌具有明顯黑人特征的男子。
當然,2000年前的美洲並沒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種人征服美洲後,黑人才被抓來當奴隸。然而,考古學家發現的人類化石卻顯示,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移居美洲的許多種族中,其一是非洲黑人。
這次大遷徙發生在公元前15000年左右。左卡羅廣場的巨大雕像被命名為“科巴達”(c0bata),因為它是在科巴達莊園出土的。
迄今,在墨西哥各地被挖掘出的這類奧梅克雕像,總共有16尊之多,而左卡羅廣場雕像是其中最大的一尊。
專家認為,它是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前不久雕製完成的,重達30餘噸。從聖狄亞哥·圖斯特拉鎮出發,他們朝向西南方行駛25公裏,穿過蒼翠的原野,來到崔斯薩波特。
這座古城興起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年之間,是奧梅克文化晚期的一個中心。如今,原址隻剩下幾座土墩,散布在玉米田中。
離開崔斯薩波特城之後,搜索隊的下一站是位於科澤科克斯市西南方的聖羅倫佐。這裏的奧梅克文化遺跡,正好坐落在"蛇神避難所"的中心。
奎劄科特爾的神話和傳說經常提到這個地方。考古學家使用碳-14鑒定法測出的年代最古老的奧梅克遺址,就是坐落在聖羅倫佐地區。
據鑒定,這處遺跡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然而,在那個時期之前,奧梅克似乎已經發展成熟,而且沒有跡象顯示,奧梅克文化的發展是在聖羅倫佐地區進行。
晌午時分,老趙他們終於抵達聖羅倫佐。就在這裏,曆史初露曙光的中美洲,奧梅克人建造起一座高達100多英尺的假山,作為一個更龐大的建築物(長40o0英尺、寬2000英尺)的一部分。
趙繼統攀登上那座如今已長滿熱帶植物的主山,佇立峰頂,瞭望周圍無邊無際的田野。看到許多比較矮小的土墩散布在原野上。
附近有好幾條深溝,是考古學家邁可·柯伊(michaelcoe)1966年勘探這處遺址時挖掘的。
柯伊的考古隊發現的古物,包括20多座貯水池;這些人工水庫,由密如蛛網、用玄武岩砌成的槽溝串連成一個精密複雜的體係,其中一部分沿著山脊修建。
柯伊發現,每逢下大雨,這些水閘依舊會噴湧出水來,一如3000多年前。排水設備的主要管線,從東邊一直綿延到西邊。
奧爾梅克人不僅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精湛的雕刻技藝,而且創造出了一定的文化成就。
1939年1月16日在特雷斯·薩波特斯出土了一塊石碑,石碑的正麵刻有“點”、“橫”組成的數字,豎行排列,經破譯意為“公元前31年”。
石碑的背麵刻有美洲豹的形象。這一石碑的發現向人們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奧爾梅克人是中美洲文明發展進程中創造文字和曆法的始祖。
科澤科克斯河(coatzecoalcosrive
)注入墨西哥灣的地方,正是傳說中奧梅克人的家鄉。
順著模糊的線索趙繼統他們來到了科澤科克斯市,這個地名的意思是“蛇神的避難所”。
相傳遠古時代,奎劄科特爾和他的門徒就是在這兒登陸墨西哥——他們搭乘“船身光亮得有如蛇皮一般”的船舶,從地球另一端渡海而來。也就是在這兒,奎劄科特爾登上一艘“蛇筏子”揚帆而去,從此離開中美洲。
首先在科澤科克斯西邊的崔斯薩波特城(t
eszapotes),接著在南邊和東邊的聖羅倫佐城(sa
lo
e
zo)和拉文達城(ls,ve
ta),無數典型的奧梅克雕刻品相繼出土。
這些文物全都是用整塊玄武岩或其他耐久石材雕鑿而成。有些雕刻的是龐大的頭顱,重達30噸;其他則是巨型石碑,上麵鐫刻著兩個相貌截然不同的種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
他們在一個名叫艾瓦拉多(alva
ado)的漁港過夜,第二天繼續行程,朝東行駛。
公路蜿蜒穿梭在肥沃的丘陵和山穀間,偶爾豁然開朗,讓他們一睹墨西哥灣的風光,然後又轉進內陸。
他們穿過長滿鳳凰木的青翠牧地,經過一座座隱匿在幽穀中的小村落,不時看到園子裏一群體型碩大的肥豬,出沒在垃圾堆中搜尋食物。
接著車隊攀登上一座險峻的山丘,眼前出現一片遼闊的田野和森林。遠山縹緲在晨霧中,朦朦朧朧聳立在森林邊緣。
往前又行駛了好幾英裏,搜索隊伍沿著下坡路駛進一座幽深的山穀。穀底蹲伏著一座城鎮,那是當初西班牙人建立的殖民城市,名叫聖狄亞哥·圖斯特拉(sa
ti
gotux)。
整個城鎮充滿繽紛燦爛的色彩:花哨的店麵,豔紅的屋頂,鮮黃的草帽,青翠的椰子樹和香蕉樹,穿著五顏六色衣裳的孩童。好幾家店鋪和咖啡館通過擴音機,向全城播放聒噪的音樂。
在市中心的左卡羅廣場(zocalo),空氣十分潮濕悶熱;成群熱帶鳥兒睜著明亮的大眼珠,不住撲打著翅膀,引吭高歌。一座枝葉扶疏的小公園坐落在廣場中央。
公園中心,有如符咒一般,矗立著一顆巨大的灰色鵝卵石,約莫10英尺高,上麵雕刻著一個戴著鐵盔的非洲男子的頭像。他的嘴唇肥厚,鼻孔壯闊,眼睛安詳地閉著,下巴緊貼地麵,整個頭像散發出一種陰鬱、沉重的氣息。
這就是奧梅克人留下的第一個謎團:2000多年前製作的一座龐大的雕像,描繪一名麵貌具有明顯黑人特征的男子。
當然,2000年前的美洲並沒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種人征服美洲後,黑人才被抓來當奴隸。然而,考古學家發現的人類化石卻顯示,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移居美洲的許多種族中,其一是非洲黑人。
這次大遷徙發生在公元前15000年左右。左卡羅廣場的巨大雕像被命名為“科巴達”(c0bata),因為它是在科巴達莊園出土的。
迄今,在墨西哥各地被挖掘出的這類奧梅克雕像,總共有16尊之多,而左卡羅廣場雕像是其中最大的一尊。
專家認為,它是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前不久雕製完成的,重達30餘噸。從聖狄亞哥·圖斯特拉鎮出發,他們朝向西南方行駛25公裏,穿過蒼翠的原野,來到崔斯薩波特。
這座古城興起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年之間,是奧梅克文化晚期的一個中心。如今,原址隻剩下幾座土墩,散布在玉米田中。
離開崔斯薩波特城之後,搜索隊的下一站是位於科澤科克斯市西南方的聖羅倫佐。這裏的奧梅克文化遺跡,正好坐落在"蛇神避難所"的中心。
奎劄科特爾的神話和傳說經常提到這個地方。考古學家使用碳-14鑒定法測出的年代最古老的奧梅克遺址,就是坐落在聖羅倫佐地區。
據鑒定,這處遺跡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然而,在那個時期之前,奧梅克似乎已經發展成熟,而且沒有跡象顯示,奧梅克文化的發展是在聖羅倫佐地區進行。
晌午時分,老趙他們終於抵達聖羅倫佐。就在這裏,曆史初露曙光的中美洲,奧梅克人建造起一座高達100多英尺的假山,作為一個更龐大的建築物(長40o0英尺、寬2000英尺)的一部分。
趙繼統攀登上那座如今已長滿熱帶植物的主山,佇立峰頂,瞭望周圍無邊無際的田野。看到許多比較矮小的土墩散布在原野上。
附近有好幾條深溝,是考古學家邁可·柯伊(michaelcoe)1966年勘探這處遺址時挖掘的。
柯伊的考古隊發現的古物,包括20多座貯水池;這些人工水庫,由密如蛛網、用玄武岩砌成的槽溝串連成一個精密複雜的體係,其中一部分沿著山脊修建。
柯伊發現,每逢下大雨,這些水閘依舊會噴湧出水來,一如3000多年前。排水設備的主要管線,從東邊一直綿延到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