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為仁?
大秦扶蘇:開局起兵靖難 作者:曹吉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鹹陽宮偏殿。
一大群食祿不夠在正殿上擁有一席之地的朝臣們匯聚在一起。
雖然心裏有些不平衡,但他們發揚阿q精神,勸說自己正殿上的一言一行都有禦史監察,而這裏要自由散漫很多,至少可以交頭接耳的說話。
至於禦史們見誰懟誰,主要是在新的考核指標下,如果完不成本月的彈劾數量,輕則扣罰俸祿,重則罷官。
孔鮒跽坐在偏殿的角落中,聽著周圍人的議論,一言不發的閉目養神。
其實他心中也急,自打來了鹹陽之後,雖然被拜為博士,但和扶蘇隻見了一麵,還是臘祭時候,那時候扶蘇站在點將台上,他在距離扶蘇一百多步的台下……
孔鮒周圍,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名博士也用同樣的姿勢,閉目養神。
這些都是扶蘇繼位後,從各地招募來的儒家士子。
後人總以為現在的儒家和後世的儒家一樣,是一個整體。
但其實不然,現在的儒家和墨家一樣……嗯,準確的講應該是墨家和儒家一樣。
墨翟死後,墨家分為三派。
而儒家在孔夫子死後,儒家漸漸形成十多個派別。
除了孔子直係後代的孔鮒之外,還有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這八大派;
以及荀氏之儒,和主要研習春秋的公羊、穀梁、左氏三家。
所以這些儒家博士們雖然穿著相同樣式的儒服,但卻彼此間隔很遠。
當扶蘇詔命九原軍出擊匈奴的臚傳聲傳到偏殿的時候,滿座嘩然一片。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然而這兩件事對於他們這些湊數的人來說,很多時候連做背景板的資格都沒有。
顏氏之儒的當代話事人顏無咎悠然長歎:“陛下繼位之初便征伐頻頻,不是仁君之像啊!”
一名年逾花甲的博士左右張望了一下,緊張兮兮的說道:“顏子慎言!顏子慎言啊……”
顏無咎鄙視的看了他一樣說道:“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罰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吾等既然蒙陛下征辟,到鹹陽做官。那麽食君之祿,就一定要盡心竭力以報陛下!”
“你不言,我不言,何時才能致君堯舜?”
那名博士呐呐不言,一旁的孔鮒卻長笑一聲問道:“敢問顏子,何為仁?”
顏無咎斜視了孔鮒一眼:
“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克己者,約束自己也,複禮者,承天之道以治人情也。”
這是當年孔子對顏淵所說的原話,顏氏之儒這些年一直鼓吹的就是這一句克己複禮。
孔鮒等他說完,再次笑著說道:“顏子為何不將之後兩句也說出來?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是在自己本心中,要從自己身上去找的,不是從別人身上去找。換言之,仁,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
“況且顏子所述,乃是士之仁,既非臣之仁,亦非君主之仁!”
顏無咎微微皺眉,但還是挺直身體拱手問道:“既如此,願聞其詳。”
他是不會像孔鮒稱呼自己一樣,稱呼對方為‘孔子’的……
孔鮒見到大殿中的一大群‘背景板’們都向自己看了過來,於是在心中得意一笑。
學會文武藝,售與帝王家。
既然沒有機會麵見皇帝,兜售自己胸中所學,那麽就在朝臣中形成輿論,間接的將自己的觀點傳到君主耳中。
於是孔鮒清清嗓子,正了正衣冠,思索著說道:“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子張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圍過來的一眾博士們紛紛點頭,孔鮒說的是當年子張向孔子詢問何為仁的典故。
楚國的子文多次當上令尹(丞相),又多次被罷免,但卻不喜不怒,反而每次都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訴接位的新任尹令。
孔子回答說:這最多算得上忠,而算不得仁。
後來子張還舉了陳文子的故事,齊國崔抒弑君之後,陳文子不願意同流合汙,從齊國出走。
孔子的回答是‘清’,也就是潔身自好,清白做人,但也稱不上仁。
孔鮒接著說道:“此二子者,一曰忠,一曰清,譬如顏回之安貧樂道,子路之忠君死節,皆是士之仁,而非國之仁。”
孔鮒話音一落,不止顏無咎呲笑,他周圍的很多博士也同時發出呲笑。
畢竟孔鮒口中的子張、顏回等,是其他儒門學派的祖師……
如果不是秦國嚴禁私鬥,這裏頃刻間就會上演一場自由搏擊。
畢竟儒家六藝中,有相當多的體能和格鬥訓練,當年孔子最擅長的,就是以德服人。
力能扛鼎的讀書人,就問你怕不怕!
孔鮒麵不改色的接著說道:“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向孔子詢問,齊桓公殺了哥哥公子糾,而管仲是公子糾的下屬,卻在主公死後沒有跟著一起死,這是不是不仁?孔子說,齊桓公不動刀兵,匡扶天下,這都是管仲輔佐的功勞啊,這就是他的仁!”
“管仲之仁,這就是臣之仁,國之仁!”
“當今陛下繼位,雖然海內晏服,但北方遊牧之民頻繁南下,破我城關,殺我士庶,掠我財帛!”
“征伐頻頻,但卻是出義兵,以伐無道,功在一時,利在千秋!此乃大仁也!”
孔鮒大聲說完,無論是在場發怒擊柱的博士,還是其他官位卑微的背景板,全部呆滯了片刻。
但隨即不知道是誰帶了個頭,殿內爆發出雷鳴般的呼嘯。
“彩!”
眾人撫掌喝彩,孔鮒則拱手團團而拜。
在他身後,一直冷豔旁觀的孟氏之儒也頻繁點頭,因為孔鮒所說的仁,和孟子所宣揚的仁如出一轍。
仁者愛人,國定而民安!
ps:感謝‘致彡青春’、‘狗千戶、’、‘方聞月’、‘製杖師’、‘半世流離楊’、‘uyv根基’的月票!(>^w^<)喵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
一大群食祿不夠在正殿上擁有一席之地的朝臣們匯聚在一起。
雖然心裏有些不平衡,但他們發揚阿q精神,勸說自己正殿上的一言一行都有禦史監察,而這裏要自由散漫很多,至少可以交頭接耳的說話。
至於禦史們見誰懟誰,主要是在新的考核指標下,如果完不成本月的彈劾數量,輕則扣罰俸祿,重則罷官。
孔鮒跽坐在偏殿的角落中,聽著周圍人的議論,一言不發的閉目養神。
其實他心中也急,自打來了鹹陽之後,雖然被拜為博士,但和扶蘇隻見了一麵,還是臘祭時候,那時候扶蘇站在點將台上,他在距離扶蘇一百多步的台下……
孔鮒周圍,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名博士也用同樣的姿勢,閉目養神。
這些都是扶蘇繼位後,從各地招募來的儒家士子。
後人總以為現在的儒家和後世的儒家一樣,是一個整體。
但其實不然,現在的儒家和墨家一樣……嗯,準確的講應該是墨家和儒家一樣。
墨翟死後,墨家分為三派。
而儒家在孔夫子死後,儒家漸漸形成十多個派別。
除了孔子直係後代的孔鮒之外,還有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這八大派;
以及荀氏之儒,和主要研習春秋的公羊、穀梁、左氏三家。
所以這些儒家博士們雖然穿著相同樣式的儒服,但卻彼此間隔很遠。
當扶蘇詔命九原軍出擊匈奴的臚傳聲傳到偏殿的時候,滿座嘩然一片。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然而這兩件事對於他們這些湊數的人來說,很多時候連做背景板的資格都沒有。
顏氏之儒的當代話事人顏無咎悠然長歎:“陛下繼位之初便征伐頻頻,不是仁君之像啊!”
一名年逾花甲的博士左右張望了一下,緊張兮兮的說道:“顏子慎言!顏子慎言啊……”
顏無咎鄙視的看了他一樣說道:“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罰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吾等既然蒙陛下征辟,到鹹陽做官。那麽食君之祿,就一定要盡心竭力以報陛下!”
“你不言,我不言,何時才能致君堯舜?”
那名博士呐呐不言,一旁的孔鮒卻長笑一聲問道:“敢問顏子,何為仁?”
顏無咎斜視了孔鮒一眼:
“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克己者,約束自己也,複禮者,承天之道以治人情也。”
這是當年孔子對顏淵所說的原話,顏氏之儒這些年一直鼓吹的就是這一句克己複禮。
孔鮒等他說完,再次笑著說道:“顏子為何不將之後兩句也說出來?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是在自己本心中,要從自己身上去找的,不是從別人身上去找。換言之,仁,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
“況且顏子所述,乃是士之仁,既非臣之仁,亦非君主之仁!”
顏無咎微微皺眉,但還是挺直身體拱手問道:“既如此,願聞其詳。”
他是不會像孔鮒稱呼自己一樣,稱呼對方為‘孔子’的……
孔鮒見到大殿中的一大群‘背景板’們都向自己看了過來,於是在心中得意一笑。
學會文武藝,售與帝王家。
既然沒有機會麵見皇帝,兜售自己胸中所學,那麽就在朝臣中形成輿論,間接的將自己的觀點傳到君主耳中。
於是孔鮒清清嗓子,正了正衣冠,思索著說道:“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子張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圍過來的一眾博士們紛紛點頭,孔鮒說的是當年子張向孔子詢問何為仁的典故。
楚國的子文多次當上令尹(丞相),又多次被罷免,但卻不喜不怒,反而每次都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訴接位的新任尹令。
孔子回答說:這最多算得上忠,而算不得仁。
後來子張還舉了陳文子的故事,齊國崔抒弑君之後,陳文子不願意同流合汙,從齊國出走。
孔子的回答是‘清’,也就是潔身自好,清白做人,但也稱不上仁。
孔鮒接著說道:“此二子者,一曰忠,一曰清,譬如顏回之安貧樂道,子路之忠君死節,皆是士之仁,而非國之仁。”
孔鮒話音一落,不止顏無咎呲笑,他周圍的很多博士也同時發出呲笑。
畢竟孔鮒口中的子張、顏回等,是其他儒門學派的祖師……
如果不是秦國嚴禁私鬥,這裏頃刻間就會上演一場自由搏擊。
畢竟儒家六藝中,有相當多的體能和格鬥訓練,當年孔子最擅長的,就是以德服人。
力能扛鼎的讀書人,就問你怕不怕!
孔鮒麵不改色的接著說道:“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向孔子詢問,齊桓公殺了哥哥公子糾,而管仲是公子糾的下屬,卻在主公死後沒有跟著一起死,這是不是不仁?孔子說,齊桓公不動刀兵,匡扶天下,這都是管仲輔佐的功勞啊,這就是他的仁!”
“管仲之仁,這就是臣之仁,國之仁!”
“當今陛下繼位,雖然海內晏服,但北方遊牧之民頻繁南下,破我城關,殺我士庶,掠我財帛!”
“征伐頻頻,但卻是出義兵,以伐無道,功在一時,利在千秋!此乃大仁也!”
孔鮒大聲說完,無論是在場發怒擊柱的博士,還是其他官位卑微的背景板,全部呆滯了片刻。
但隨即不知道是誰帶了個頭,殿內爆發出雷鳴般的呼嘯。
“彩!”
眾人撫掌喝彩,孔鮒則拱手團團而拜。
在他身後,一直冷豔旁觀的孟氏之儒也頻繁點頭,因為孔鮒所說的仁,和孟子所宣揚的仁如出一轍。
仁者愛人,國定而民安!
ps:感謝‘致彡青春’、‘狗千戶、’、‘方聞月’、‘製杖師’、‘半世流離楊’、‘uyv根基’的月票!(>^w^<)喵
()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