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穆公主靜靜地聽,聽到李易說換好處,莫名其妙地想笑。
“李郎家財無數,還欲尋更豐之利?”永穆公主嘴角帶著笑容,問。
“聞恬啊,不當家不知材米貴,我這個小家維持起來已不易,何況大唐的大家。陛下派兵保護我,你說我是不是要為陛下多想想?”
李易一副悲天憫人,要當賢臣的樣子。
永穆公主眨眨眼睛:“李郎辛苦了。”
“倒算不上多苦,隻是突厥太過可恨,竟然把碎葉鎮給占了,不讓商隊通過。”
李易說起突厥,陸地上的絲綢之路斷了,不然一定有許多好東西從絲綢之路送過來。
永穆公主輕聲問:“是做不了買賣了?那邊的東西很好?”
她年歲小,絲綢之路斷的時候,她記不得什麽事情。
“咱們用絲綢、茶葉、陶瓷跟他們換馬和羊毛做的東西,關鍵是種子,大唐沒有的種子。”
李易耐心地講,不能指望誰都知道絲綢之路換的是什麽。
永穆公主吃口飯,抬起頭來:“聽聞每年廣州有昆侖人乘船來換東西,走海路不可麽?”
“聞恬,你太厲害了,不但人長得美,關鍵是聰明。對,前年的時候咱大唐有安南市舶使。
不過那人一直在研究技術,想製作好玩的東西給陛下,陛下不要。”
李易先誇永穆公主,再說安南市舶使,前年有的,人叫周慶立。
他跟著波斯的僧人製作東西,要給李隆基。
李隆基不知道咋想的,不要,估計是擔心勞民傷財,與百姓無利。
永穆公主被稱讚,臉微微紅了。
小蘭在旁邊聽著看著:“李東主,我聞恬姐姐自然是聰明。”
“小蘭也是又漂亮又伶俐。”李易再誇一下小蘭。
“那廣州呢?”小蘭高興了,要跟著研究買賣的事情。
“廣州那裏才最應該成立市舶司,專門與外麵的人買賣東西。
周慶立他不應該把心思放在造東西上,而是賺錢,陛下缺錢,不缺那點玩具。”
李易說起廣州時,猜出來李隆基為什麽不要周慶立的東西了。
讓周慶立當市舶使是為了跟別的人貿易,不是造東西。
“對呀,廣州,現在可以安排,帶東西出去,到別的地方賣了,珠寶什麽的不要,要香料和糧食。”
李易有了想法,東南亞那裏的糧食不值錢,香料也不值錢。
走陸路和用小船帶一些珍貴的東西,包括胡椒,賣很高的價。
大唐主動出去,船隊出去,雷州、瓊州那裏的胡椒沒形成規模之前,用海上貿易來彌補。
什麽乳香、沒藥、肉桂、丁香等東西。
大料也少,莊子裏吃點東西可貴了。
廣西那裏多,就是路不好走,從廣西走海路轉一圈進黃河到長安?
“珠寶怎不要?”小蘭一說珠寶,兩眼放光。
“李郎不喜奢侈之品。”永穆公主出聲,她覺得自己比較了解李易,李易不要珍珠,繡得好看的布。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除非能當錢花,其他的更喜歡牲畜、糧食。
“聞恬提醒我了,應該要,多謝。”李易又改變主意。
“我說的,珠寶是我說的。”小蘭強調自己的重要性。
“對,你也說了,聞恬說的奢侈品,應該換。你們看啊,一船陶瓷換過去……”
李易講經濟賬。
一船東西過去就換一船糧食,不劃算,香料也不劃算。
帶空船過去專門拉糧食,浪費運力。
可以換奢侈品,順便用香料和糧食把船裝滿運回來。
“奢侈品賣給有錢人,從他們手中拿到錢,不能讓他們手上的錢太多,奢侈品數量增加,會慢慢不值錢。”
李易說出他願意交換奢侈品的緣由,讓有錢人的身家縮水。
把錢拿來修路,修學堂,免費給學子們發東西,給百姓發低保……
“你咋那麽壞?”小蘭瞪大眼睛。
“李郎定然有利民之思。”永穆公主幫著李易說話。
“還是聞恬懂我,我跟你說小蘭,有錢的人不管買多少奢侈品,他們還有辦法賺錢。
沒錢的人許多時候直接給他們錢,他們還是沒錢。
我想出來的辦法不是讓有錢人沒錢,而是讓們慢一點賺錢,貧富差距別那麽大。”
“就知道李郎心善,宰相肚量。”永穆公主再一次認可。
“謝謝。”李易笑,他願意聽永穆公主說話,聲音好聽,關鍵是內容更好。
小蘭在旁邊翻白眼,啥都不想說了。
待吃過飯,永穆公主告辭。
“有時間來玩,桃紅,找幾個人送送。”李易沒去送,讓桃紅安排。
永穆公主離開莊子,過橋,一群人圍上來,一輛車停好。
她上車透過窗戶看看莊子,對小蘭點頭。
“走啦。”小蘭喊一句,隊伍向皇城而去。
李易恢複了正常狀態,回書房寫奏章,朝廷應該建廣州市舶司的奏章。
中午之前,李隆基收到奏章。
上麵寫:陸路貿易不通,用海路補充,建廣州市舶司,可以收稅,外麵糧食多,商人運糧食回來,減免稅額。
就這麽點內容,李易沒心思寫得花團錦簇。
李隆基看過,招呼一聲,讓宰相們過來一起吃飯。
宰相數量多了一個,還沒有往下撤。
正常情況兩個宰相就夠,有時三個,必然有一個很快就下去。
多出來的宰相是源乾曜,正常來說他應該接替姚崇。
可是他不能扛事,拿下姚崇的時候順手把他也給拿下。
四個人到來,吃炸醬麵,很多種小鹹菜,每種小鹹菜就一口的量。
天熱,剛入秋。
吃飯的時候李隆基沒說話,一口一口吃。
四個宰相互相看看,不清楚情況。
等李隆基吃掉最後一口麵放筷子時,四個人正好吃飯,很巧。
宮女送上茶水,李隆基出聲:“聽說廣州那裏總是有昆侖人帶東西去買賣。”
“陛下,臣想起一人,左拾遺張九齡是那邊的人,他剛辭了官回家去了,如今應該正在路上。”
盧懷慎沒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提到一個人,張九齡。
張九齡前幾天說他任期滿了,辭職回家,於是就走了。
張九齡家就在南方,問別人不如問他。
“李郎家財無數,還欲尋更豐之利?”永穆公主嘴角帶著笑容,問。
“聞恬啊,不當家不知材米貴,我這個小家維持起來已不易,何況大唐的大家。陛下派兵保護我,你說我是不是要為陛下多想想?”
李易一副悲天憫人,要當賢臣的樣子。
永穆公主眨眨眼睛:“李郎辛苦了。”
“倒算不上多苦,隻是突厥太過可恨,竟然把碎葉鎮給占了,不讓商隊通過。”
李易說起突厥,陸地上的絲綢之路斷了,不然一定有許多好東西從絲綢之路送過來。
永穆公主輕聲問:“是做不了買賣了?那邊的東西很好?”
她年歲小,絲綢之路斷的時候,她記不得什麽事情。
“咱們用絲綢、茶葉、陶瓷跟他們換馬和羊毛做的東西,關鍵是種子,大唐沒有的種子。”
李易耐心地講,不能指望誰都知道絲綢之路換的是什麽。
永穆公主吃口飯,抬起頭來:“聽聞每年廣州有昆侖人乘船來換東西,走海路不可麽?”
“聞恬,你太厲害了,不但人長得美,關鍵是聰明。對,前年的時候咱大唐有安南市舶使。
不過那人一直在研究技術,想製作好玩的東西給陛下,陛下不要。”
李易先誇永穆公主,再說安南市舶使,前年有的,人叫周慶立。
他跟著波斯的僧人製作東西,要給李隆基。
李隆基不知道咋想的,不要,估計是擔心勞民傷財,與百姓無利。
永穆公主被稱讚,臉微微紅了。
小蘭在旁邊聽著看著:“李東主,我聞恬姐姐自然是聰明。”
“小蘭也是又漂亮又伶俐。”李易再誇一下小蘭。
“那廣州呢?”小蘭高興了,要跟著研究買賣的事情。
“廣州那裏才最應該成立市舶司,專門與外麵的人買賣東西。
周慶立他不應該把心思放在造東西上,而是賺錢,陛下缺錢,不缺那點玩具。”
李易說起廣州時,猜出來李隆基為什麽不要周慶立的東西了。
讓周慶立當市舶使是為了跟別的人貿易,不是造東西。
“對呀,廣州,現在可以安排,帶東西出去,到別的地方賣了,珠寶什麽的不要,要香料和糧食。”
李易有了想法,東南亞那裏的糧食不值錢,香料也不值錢。
走陸路和用小船帶一些珍貴的東西,包括胡椒,賣很高的價。
大唐主動出去,船隊出去,雷州、瓊州那裏的胡椒沒形成規模之前,用海上貿易來彌補。
什麽乳香、沒藥、肉桂、丁香等東西。
大料也少,莊子裏吃點東西可貴了。
廣西那裏多,就是路不好走,從廣西走海路轉一圈進黃河到長安?
“珠寶怎不要?”小蘭一說珠寶,兩眼放光。
“李郎不喜奢侈之品。”永穆公主出聲,她覺得自己比較了解李易,李易不要珍珠,繡得好看的布。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除非能當錢花,其他的更喜歡牲畜、糧食。
“聞恬提醒我了,應該要,多謝。”李易又改變主意。
“我說的,珠寶是我說的。”小蘭強調自己的重要性。
“對,你也說了,聞恬說的奢侈品,應該換。你們看啊,一船陶瓷換過去……”
李易講經濟賬。
一船東西過去就換一船糧食,不劃算,香料也不劃算。
帶空船過去專門拉糧食,浪費運力。
可以換奢侈品,順便用香料和糧食把船裝滿運回來。
“奢侈品賣給有錢人,從他們手中拿到錢,不能讓他們手上的錢太多,奢侈品數量增加,會慢慢不值錢。”
李易說出他願意交換奢侈品的緣由,讓有錢人的身家縮水。
把錢拿來修路,修學堂,免費給學子們發東西,給百姓發低保……
“你咋那麽壞?”小蘭瞪大眼睛。
“李郎定然有利民之思。”永穆公主幫著李易說話。
“還是聞恬懂我,我跟你說小蘭,有錢的人不管買多少奢侈品,他們還有辦法賺錢。
沒錢的人許多時候直接給他們錢,他們還是沒錢。
我想出來的辦法不是讓有錢人沒錢,而是讓們慢一點賺錢,貧富差距別那麽大。”
“就知道李郎心善,宰相肚量。”永穆公主再一次認可。
“謝謝。”李易笑,他願意聽永穆公主說話,聲音好聽,關鍵是內容更好。
小蘭在旁邊翻白眼,啥都不想說了。
待吃過飯,永穆公主告辭。
“有時間來玩,桃紅,找幾個人送送。”李易沒去送,讓桃紅安排。
永穆公主離開莊子,過橋,一群人圍上來,一輛車停好。
她上車透過窗戶看看莊子,對小蘭點頭。
“走啦。”小蘭喊一句,隊伍向皇城而去。
李易恢複了正常狀態,回書房寫奏章,朝廷應該建廣州市舶司的奏章。
中午之前,李隆基收到奏章。
上麵寫:陸路貿易不通,用海路補充,建廣州市舶司,可以收稅,外麵糧食多,商人運糧食回來,減免稅額。
就這麽點內容,李易沒心思寫得花團錦簇。
李隆基看過,招呼一聲,讓宰相們過來一起吃飯。
宰相數量多了一個,還沒有往下撤。
正常情況兩個宰相就夠,有時三個,必然有一個很快就下去。
多出來的宰相是源乾曜,正常來說他應該接替姚崇。
可是他不能扛事,拿下姚崇的時候順手把他也給拿下。
四個人到來,吃炸醬麵,很多種小鹹菜,每種小鹹菜就一口的量。
天熱,剛入秋。
吃飯的時候李隆基沒說話,一口一口吃。
四個宰相互相看看,不清楚情況。
等李隆基吃掉最後一口麵放筷子時,四個人正好吃飯,很巧。
宮女送上茶水,李隆基出聲:“聽說廣州那裏總是有昆侖人帶東西去買賣。”
“陛下,臣想起一人,左拾遺張九齡是那邊的人,他剛辭了官回家去了,如今應該正在路上。”
盧懷慎沒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提到一個人,張九齡。
張九齡前幾天說他任期滿了,辭職回家,於是就走了。
張九齡家就在南方,問別人不如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