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陽曆二月二十四,河上還有正在悄然融化的冰。
冰凍的土地還硬著,李易莊子上開始翻耕。
所有的犁皆為鐵的曲轅犁,長得壯壯的黃牛和挽馬被套上,開始踩著田裏的冰茬前進。
如此搶耕,對於牲畜傷害太大,耕時間長了,牲畜四肢受寒。
然,李家莊子不在乎,牛馬耕半個時辰,上來休息,換一批下去。
被換上來的牛馬並不是很滿意,還沒耕過癮呢,我行,我有力氣,不冷。
它們其實想多了,之後還有活呢。
這第一遍是淺耕,把上麵的冰給打掉,然後沼氣肥會倒進去,對著之前的壟溝換半行,再耕。
換半行是對著壟台,錯位翻。
整個地要犁透,然後李易會取樣,看酸堿度。
等著灌上水泡肥漚地,再取樣,好知道添加什麽的礦物肥。
“東主,耕得太早了。”宋德過來勸一句,哪有正月裏翻地的。
“今年要旱,從現在開始降水便少,要先把地漚出來,不要指望有多少春雨。”
李易當然知道什麽時候翻耕了,種稻子水田的話,還有兩個多月呢。
育苗也有一個多月,埋土裏過冬的葡萄藤還要一些日子才能挖出來,同時補肥澆水。
大棚裏的菜不能停,尤其是胡蘿卜,今年要打籽。
然後一部分種子送去南方讓司農寺種,一部分在北方這邊用大棚,還是育種為主。
宋德不知道李易的全麵打算,他吃驚地問:“今年會旱?”
“比往年雨水少許多,我們這邊河多,八水繞長安啊,可以有水用,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尤其是太行山以東的一大片區域。”
李易沒什麽可隱瞞的,告訴管事,管事好照著安排。
“知道了東主。”宋德未再問,自己接下來要針對幹旱而采取行動。
在他心中,東主說的話就是對了。
城中打的泥也送過來,一一登記,然後泥經過檢查,存放好,保濕保溫,準備開窯的時候製作成各種器皿送進去。
有人要錢就給錢,不要錢的等燒出來給陶器。
其他的地方都在燜石炭,要製作成焦碳。
長安城中很多百姓見到裴耀卿就下跪,把裴耀卿跪得快哭了。
他不敢受,百姓一跪他會用最快的速度躲開,從側麵扶起來。
一個是怕陛下,主意誰出的陛下知道,自己憑什麽承受大禮。
另一個是怕短了壽祿,這麽大的利民之策,自己要貪天之功嗎?
人家李易為了推動,把燜焦之法都扔出來了。
自己敢占,會遭天譴的。
“春耕指導怎麽樣了?”小朝會上,李隆基在興慶殿裏問。
“水利正在督導。”工部尚書魏知古上前說,他病好了,可精神了。
他現在就是好好掌管工部,對得起李易。
他明白,自己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
當時病得都不行了,太醫給看吃藥沒什麽用,天上人間緊急送來的新藥。
“臣已下令,以秋時作物增收為由,推行新漚肥之法。另新農具命司農寺推廣。”
姚崇出聲。
張說跟著開口:“各州府以傳揚,估計明年、後年才可大部分地區相信、接受。”
盧懷慎低著頭不說話,沒什麽可說的,大事都讓姚崇給辦了,其他的張說很積極。
到自己手上的全是雞毛蒜皮,自己作得很認真,一一處理好了。
李易若是知道盧懷慎現在的樣子,一定會給點讚。
史書上說盧懷慎是伴食宰相,一遇到大事就給姚崇。
實際上卻是小事才是最重要的,國家大事總理出聲,小事副總理管,難道不對?
盧懷慎作到了,我不跟你爭。
你喊著要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以地方特色為基礎,各州府官員竭力而為。
我就看看哪個州府需要什麽,給還是不給,誰想修水利工程,大的財政撥款我不吱聲,小的我就簽了。
所以李易才要護著他,看上去是不辦大事,小事其實才最重要。
對外用兵,尤其是頂住吐蕃和防禦突厥的軍事部署是大事。
盧懷慎不管,但他卻會簽署一些各都督府傳過來的要求增加一些兵器的小事兒。
他作得很好,如果不是他生病,姚崇做大事的所有遺漏,他都能給補上。
這是伴食宰相嗎?讓人瞧不起嗎?難道他要與姚崇爭才是正確的?
故此現在他就聽著,反正很多瑣碎的事情都簽完了。
“冶煉呢?”李隆基看向魏知古。
“正在燜焦碳,工匠說,出此計者定胸藏乾坤,心懷規矩。”魏知古大聲答。
“百姓如何?”李隆基又問被召來的裴耀卿。
“一見到臣就要給臣下跪,臣怕了。”裴耀卿先說自己的苦惱。
“嗬嗬!”李隆基笑了,其他幾個人莞爾。
“至少你心有所想,才能在當日言說,不然朕又如何會去李家莊子問策。”
李隆基很驕傲,看,你們都不行了,我親自去找易弟。
接著他說:“要多想,把自己放在百姓的那一塊去考慮,朕若去李家莊子去多了,你等不心虛?”
“臣知曉。”姚崇帶頭,他確實很努力了,總往外麵跑,觀察民生。
可是李易出計策不是什麽想和不想的問題,是你問不問的問題。
誰能想到在開春耕種之前叫人摔泥坯?這根本不挨著好不好?
問你幾十萬百姓,冬天一起幹什麽活兒賺錢,這是人問的問題嗎?是問人的問題嗎?
然後那邊出來了,製作冰燈、搖煤球。
接著開春了,還沒到耕種的時候,又問幾十萬百姓幹什麽活兒。
那麽等著兩季收獲之前的青黃不接的時候,是不是還要問一下?
查史書,商鞅變法那麽厲害,他都沒解決過。
“還有各州府的賬,已經熟悉差不多了,往後一律照著報,涉及到官員考評。
朕要親自看,戶部那裏把圖表作出來,叫朕查出問題,家人就都進掖庭宮吧。
別以為朕不懂,朕很可能會帶著賬目去灞水畔的莊子,有人會懂。”
李隆基開始威脅了,自從前兩天知道作假賬和查假賬一些淺顯的道理後,他覺得膨脹了,準備審計天下。
<a id="wzsy" href="http://m.bqgxsydw.com">筆趣閣小說閱讀網</a>
群臣一聽灞水二字就悟了,趕緊回去嚴查,若是說賬不小心燒了,就把當事的官員和家人一起抓過來,要麽說實話,要麽全殺。
“科舉那邊如何了?”李隆基今天的問題多。
“定當為陛下選才,參照灞水的一些地方。”姚崇無奈,四十二個學子全錄了,內定。
“不得徇私。”李隆基強調,隨即說:“有那麽幾個人想強要別人的好處,跑到了那個什麽地方來著?”
“五個,灞水的李家莊子。”張說變身提詞器。
“啊,西突厥十姓近日來……”李隆基很自然地換個話題。
不過大家明白,那五個去年到李家莊子的學子廢了。
冰凍的土地還硬著,李易莊子上開始翻耕。
所有的犁皆為鐵的曲轅犁,長得壯壯的黃牛和挽馬被套上,開始踩著田裏的冰茬前進。
如此搶耕,對於牲畜傷害太大,耕時間長了,牲畜四肢受寒。
然,李家莊子不在乎,牛馬耕半個時辰,上來休息,換一批下去。
被換上來的牛馬並不是很滿意,還沒耕過癮呢,我行,我有力氣,不冷。
它們其實想多了,之後還有活呢。
這第一遍是淺耕,把上麵的冰給打掉,然後沼氣肥會倒進去,對著之前的壟溝換半行,再耕。
換半行是對著壟台,錯位翻。
整個地要犁透,然後李易會取樣,看酸堿度。
等著灌上水泡肥漚地,再取樣,好知道添加什麽的礦物肥。
“東主,耕得太早了。”宋德過來勸一句,哪有正月裏翻地的。
“今年要旱,從現在開始降水便少,要先把地漚出來,不要指望有多少春雨。”
李易當然知道什麽時候翻耕了,種稻子水田的話,還有兩個多月呢。
育苗也有一個多月,埋土裏過冬的葡萄藤還要一些日子才能挖出來,同時補肥澆水。
大棚裏的菜不能停,尤其是胡蘿卜,今年要打籽。
然後一部分種子送去南方讓司農寺種,一部分在北方這邊用大棚,還是育種為主。
宋德不知道李易的全麵打算,他吃驚地問:“今年會旱?”
“比往年雨水少許多,我們這邊河多,八水繞長安啊,可以有水用,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尤其是太行山以東的一大片區域。”
李易沒什麽可隱瞞的,告訴管事,管事好照著安排。
“知道了東主。”宋德未再問,自己接下來要針對幹旱而采取行動。
在他心中,東主說的話就是對了。
城中打的泥也送過來,一一登記,然後泥經過檢查,存放好,保濕保溫,準備開窯的時候製作成各種器皿送進去。
有人要錢就給錢,不要錢的等燒出來給陶器。
其他的地方都在燜石炭,要製作成焦碳。
長安城中很多百姓見到裴耀卿就下跪,把裴耀卿跪得快哭了。
他不敢受,百姓一跪他會用最快的速度躲開,從側麵扶起來。
一個是怕陛下,主意誰出的陛下知道,自己憑什麽承受大禮。
另一個是怕短了壽祿,這麽大的利民之策,自己要貪天之功嗎?
人家李易為了推動,把燜焦之法都扔出來了。
自己敢占,會遭天譴的。
“春耕指導怎麽樣了?”小朝會上,李隆基在興慶殿裏問。
“水利正在督導。”工部尚書魏知古上前說,他病好了,可精神了。
他現在就是好好掌管工部,對得起李易。
他明白,自己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
當時病得都不行了,太醫給看吃藥沒什麽用,天上人間緊急送來的新藥。
“臣已下令,以秋時作物增收為由,推行新漚肥之法。另新農具命司農寺推廣。”
姚崇出聲。
張說跟著開口:“各州府以傳揚,估計明年、後年才可大部分地區相信、接受。”
盧懷慎低著頭不說話,沒什麽可說的,大事都讓姚崇給辦了,其他的張說很積極。
到自己手上的全是雞毛蒜皮,自己作得很認真,一一處理好了。
李易若是知道盧懷慎現在的樣子,一定會給點讚。
史書上說盧懷慎是伴食宰相,一遇到大事就給姚崇。
實際上卻是小事才是最重要的,國家大事總理出聲,小事副總理管,難道不對?
盧懷慎作到了,我不跟你爭。
你喊著要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以地方特色為基礎,各州府官員竭力而為。
我就看看哪個州府需要什麽,給還是不給,誰想修水利工程,大的財政撥款我不吱聲,小的我就簽了。
所以李易才要護著他,看上去是不辦大事,小事其實才最重要。
對外用兵,尤其是頂住吐蕃和防禦突厥的軍事部署是大事。
盧懷慎不管,但他卻會簽署一些各都督府傳過來的要求增加一些兵器的小事兒。
他作得很好,如果不是他生病,姚崇做大事的所有遺漏,他都能給補上。
這是伴食宰相嗎?讓人瞧不起嗎?難道他要與姚崇爭才是正確的?
故此現在他就聽著,反正很多瑣碎的事情都簽完了。
“冶煉呢?”李隆基看向魏知古。
“正在燜焦碳,工匠說,出此計者定胸藏乾坤,心懷規矩。”魏知古大聲答。
“百姓如何?”李隆基又問被召來的裴耀卿。
“一見到臣就要給臣下跪,臣怕了。”裴耀卿先說自己的苦惱。
“嗬嗬!”李隆基笑了,其他幾個人莞爾。
“至少你心有所想,才能在當日言說,不然朕又如何會去李家莊子問策。”
李隆基很驕傲,看,你們都不行了,我親自去找易弟。
接著他說:“要多想,把自己放在百姓的那一塊去考慮,朕若去李家莊子去多了,你等不心虛?”
“臣知曉。”姚崇帶頭,他確實很努力了,總往外麵跑,觀察民生。
可是李易出計策不是什麽想和不想的問題,是你問不問的問題。
誰能想到在開春耕種之前叫人摔泥坯?這根本不挨著好不好?
問你幾十萬百姓,冬天一起幹什麽活兒賺錢,這是人問的問題嗎?是問人的問題嗎?
然後那邊出來了,製作冰燈、搖煤球。
接著開春了,還沒到耕種的時候,又問幾十萬百姓幹什麽活兒。
那麽等著兩季收獲之前的青黃不接的時候,是不是還要問一下?
查史書,商鞅變法那麽厲害,他都沒解決過。
“還有各州府的賬,已經熟悉差不多了,往後一律照著報,涉及到官員考評。
朕要親自看,戶部那裏把圖表作出來,叫朕查出問題,家人就都進掖庭宮吧。
別以為朕不懂,朕很可能會帶著賬目去灞水畔的莊子,有人會懂。”
李隆基開始威脅了,自從前兩天知道作假賬和查假賬一些淺顯的道理後,他覺得膨脹了,準備審計天下。
<a id="wzsy" href="http://m.bqgxsydw.com">筆趣閣小說閱讀網</a>
群臣一聽灞水二字就悟了,趕緊回去嚴查,若是說賬不小心燒了,就把當事的官員和家人一起抓過來,要麽說實話,要麽全殺。
“科舉那邊如何了?”李隆基今天的問題多。
“定當為陛下選才,參照灞水的一些地方。”姚崇無奈,四十二個學子全錄了,內定。
“不得徇私。”李隆基強調,隨即說:“有那麽幾個人想強要別人的好處,跑到了那個什麽地方來著?”
“五個,灞水的李家莊子。”張說變身提詞器。
“啊,西突厥十姓近日來……”李隆基很自然地換個話題。
不過大家明白,那五個去年到李家莊子的學子廢了。